位置:首页历史解密>90后小伙带全村人翻拍农村版三国走红:粪叉当武器,锅盖当盾牌,一直有个导演梦

90后小伙带全村人翻拍农村版三国走红:粪叉当武器,锅盖当盾牌,一直有个导演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4/2/10 6:13:01

时如此惊慌?”

“西凉上将卢帝率十万大军来犯我境。”

“听说此人百万军中可取上将手机,如探囊取物。”

“我有青龙偃月大粪勺何惧于她!”

安徽阜阳一90后小伙带全村人翻拍农村版三国走红。视频中,演员们使用阜阳方言进行对话,在打斗场景中,用粪勺当武器,拿锅盖做盾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网友评论道“动不动就取别人手机”“每次都打输,城项说留你何用”“请问将士们的盔甲还够不够用,我是批发凉坐垫的”。

10月26日,九派新闻联系到土味三国短视频创作者鲍小光。他表示,自己小时候总是沉迷于三国演义武侠剧,一本三国演义都被翻烂了。群演都是附近的乡亲和朋友,为了拍摄曾借用了一个村的锅盖。

城项站在“城墙”上。图|视频截图

以下是鲍小光的自述。

【1】边干装修边写段子

我叫鲍小光,今年32岁,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人。

小时候上学晚,我十七岁左右才初中毕业,然后就不上了。我在北京的饭店里做过服务员,去过江苏的服装厂上班,那几年干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感觉在外漂了很多年,想回家了,年龄也大了,家里催着早点成家,我就回来在这边干装修。

我是2021年过完年之后开始拍土味三国的短视频,因为我小时候总是沉迷于《三国演义》和武侠剧,一本《三国演义》都被我翻烂了。我比较喜欢武打片,也一直有个导演梦。想来想去,感觉拍三国比较合适,因为有些武打剧要吊威亚、加特效什么的,我们没那个条件。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一边干装修,一边拍摄。上午干完装修,中午的时候,别人都在睡觉,我就在那里写段子,构想视频内容。哪天拍摄的话我就会跟他们说,明天要拍段子,我就不来了。他们也很支持,因为刚开始流量还是比较好的。

【2】网友对方言、道具调侃最多

演城项的是我对门的舅舅,他今年七十岁,家里就他一个人,他老伴去世了,几个女儿也出嫁了。他平时也孤单,一开始就是我和他在拍。卢帝是后面才加进来的,她也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刚开始总是出现在我的直播间里。

演城项的舅舅。图|视频截图

我一些好哥们拍摄到后面,就比较忙了,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都没时间。卢帝在家里也没啥事,就让她来帮我拍视频。后面有这个角色,让她演了一下,效果不错。我发现,我们这个男女平衡一下后,感觉话题就越来越多了,剧本的灵感也多了。

现在编剧本的话时间比较长,需要三五天,拍摄的话得三天,剪辑也得两天,就差不多一周多时间。像我们演城项的演员,他小时候没怎么读过书,记台词比较麻烦,一句话要拍五遍,慢的话就拍十遍。

我在短视频里演的是那个禀报城项的小兵。我主要负责编剧、剪辑,现场拍摄的时候都是拿手机拍,固定好镜头或者让朋友帮忙拍。

鲍小光本人演小兵。图|视频截图

想剧本的时候,我也会翻一翻《三国演义》,看看原片,还有武打剧什么的,找找灵感。我们会借鉴里面的名场面,比如说三英战吕布、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许褚裸衣斗马超这些。但是我觉得抖音还是要创意,拍出自己的风格,不能老是去模仿。

我们比较有风格的地方一个是阜阳方言。很多网友会评论说我们这个方言听着特别好玩,因为阜阳方言跟普通话比较接近,大家其实还是能听懂的,但他又会觉得比较有意思。

另一个就是我们的道具。道具大部分都是农用工具,比如我们把粪勺、叉子当武器,自行车、三轮车当车马,我们演员身上披的铠甲,其实打麻将的坐垫。网友对我们道具和方言的调侃是最多的。

用农用工具打斗场景、图|视频截图

拍这个视频也很伤脑,你得控制着点。比如说“丞相”、“首级”这种词,平台有时候会限流,所以就用谐音“城项”、“手机”代替了。但是我没想到后面的时候“取手机”成了一个梗,很多网友就评论说“动不动就取别人手机”“他是收二手手机的”。

【3】努力宣传家乡美景美食

短视频拍着拍着,我们也有点出名了。现在走到大街上,就有人说:“哎,这不是演小兵的那个人吗?”我有一次坐公交车,司机直接问我:“城项怎么没来?”城项是一号人物,比较有名,我只能排第二。

现在我也想着尽量为家乡宣传一下,我们这边是一个景区,离四里湖湿地很近,平时拍摄的时候也会体现这种风景。我们中岗镇历史悠久,是回族聚居地之一,很多人家都养有羊牛,牛肉羊肉也是我们这边的特色美食。我也会把这些编成段子放进短视频里。

我现在拍短视频每个月收入能有三五千块钱,我们这儿生活成本也低,大家拍完视频平时也会请他们一起吃吃饭,目前还是比较满意的。一开始父母不支持我做这个,后面毕竟有收入,他们也就没说什么了。

创作一年多,我很感谢支持我的村民们,自己也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视频,让大家有个成就感。就是说让大家跟我在一块儿拍摄视频了,没白忙活。

九派新闻记者武菲菲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致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解密:曹操已经梦见三马同槽,为什么不斩草除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

  • 王莽传02王政君的好运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大家好,欢迎收听收看王莽传。上一期是咱这王莽传开篇。当时我就说了,开篇嘛,得交代创作的依托材料。都依托的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两汉记这些权威史书。然后交代一下创作的思路。紧跟着说一下历史背景。上一期说了,王莽还暂时出不了场。今儿是第二期,我得跟您说,王莽同志今儿还出不

  • 曹操黎阳之战大败二袁,推进到邺城城下为何却突然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袁谭素来厌恶逢纪、审配二人,而辛评、郭图又与逢纪、审配二人矛盾很深,遂投靠了袁谭。等到袁绍去世后,众人都因袁谭年长,打算立其为继承人,但审配等人担心一旦袁谭被立,他们会为辛评等人所害,遂谎称接到了袁绍的遗命,拥立袁尚为继承人。等到袁谭回到邺城后,发现袁尚已经夺位,担任了冀州牧兼邺侯、督四州军事,遂只

  • 整体披露:河南考古人在匈奴贵族墓地发掘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河南考古工作者在蒙古国匈奴贵族墓地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曾入选美国《考古》杂志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发掘出土的鎏金银龙等精美文物令人赞叹。这次考古还有什么发现?10月27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

  • 秦时明月:张良是流沙的创始人之一,为何不在流沙,反而去了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背景介绍他是胸怀大志的激进青年,洒脱不羁。出身韩国,家族“五代为相”。秦统一天下后,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与掌门师兄伏念、二师兄颜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虽身为儒家弟子,却反而与墨家慷慨济世的教义相投。他暗中帮助墨家等反秦势力,,又促成反秦联盟与“流沙”组织的利益合作,但也逐渐在无形中引起了

  • “司马昭之心”的历史由来,后三国时代有多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正是由汉向三国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父司马懿作为推进曹魏建国称帝的关键臣子,深受曹操及曹丕的信任,在曹丕逝世后成为指定的辅政重臣,一度令司马一族权倾朝野,事实上曹魏后期的实权也正是掌握在司马懿手里,而作为司马懿次子的司马昭,政治观念深受其父的影响。纵观司马昭登上权利巅峰的整个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杀马谡?不给他机会反攻,夺回街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刘备并不看好马谡,觉得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临终前对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对主公之言熟记于心,给他一个参军,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多加栽培,并没有让他去带兵打仗,只是让他参议军事。的确,马谡算得上一个好军师,常常能有良策献给诸葛亮,而

  • 诗圣杜甫:世界吻他以痛,他却报之以歌,与诸葛亮成为异代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君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著名的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成为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

  • 史说三国:三四三 乐不思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成都形势一片混乱,走得仓猝,原来的蜀汉大臣一个都没跟在刘禅身边,只有秘书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老小,只身跟随,一路侍奉和保护。到达洛阳后,郤正又教导刘禅交际礼仪,使他的言谈举止合乎礼制,没犯什么错误。刘禅非常感慨,叹息不已,后悔自己了解郤正太晚了。其他人也赞赏郤正。三月十七日,魏朝廷下诏,封

  • 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 《典籍里的中国2》第二期识读《汉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包举一代,撰成一书”一家两代记述230年西汉历史《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经班彪、班固、班昭,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于东汉和帝年间成书。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百篇,记述了230年的西汉历史。本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三位“读书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