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01
小盗龙
小盗龙是发现于辽宁朝阳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它的体长50-90厘米。小盗龙全身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羽毛,并且在前后肢和尾部都长有不对称的飞羽。当它从高处跃下的时候,前后肢会形成两对翅膀,因此被称为“四翼恐龙”,古生物学家据此推断,恐龙到鸟学会飞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四翼阶段,先学会了滑翔,之后才能飞上蓝天。同时,它的身体结构显示是一种树栖恐龙,这支持了鸟类飞行起源中的“树栖起源假说”。小盗龙通体呈现“五彩斑斓的黑”,它的黑色是一种结构色,是光的原因使它在某些时候显现五彩斑斓。如果近距离观察乌鸦,会发现阳光下乌鸦的羽毛也是这样。
[var1]
小盗龙化石
朝阳济赞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藏
[var1]
小盗龙科学复原图
02
孔子鸟
孔子鸟类是世界上最早的无牙齿、长有角质喙的鸟类,体型与现生的乌鸦近似。是热河生物群中化石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古鸟类。古生物学家推测孔子鸟类是杂食性鸟类,食谱包括种子和鱼类。雄性长有一对长尾羽,而雌性则没有,是最早的具有“雌雄两态”现象的鸟类。
[var1]
孔子鸟化石
北票四合屯古生物博物馆藏
[var1]
孔子鸟科学复原图
来源:典藏部
科学复原图绘制:陈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