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怼天怼地!喷完人还收钱?你不知道的孟子!

怼天怼地!喷完人还收钱?你不知道的孟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2/16 12:48:30

怼诸子、怼君王、怼天怼地

[var1]

他说“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意思这三位圣人都很牛X,接下来就看我比比。

“息邪说”、“正人心”。什么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农家,通通不放在眼里。

他还说:“如果君王拿我当草芥,那么我把君王当仇敌;如果君王不听劝,那么建议换人重开一局”。就气得君王“勃然色变”,但还是得给他包鸡包眼。

大家好,我是知识区最in的rapper阿Test,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孟子到底有多狂。

他如何批判当时的主流思想,扛起复兴儒家的大旗?如何在杀红眼的战国时期,力推仁政、重视民心?如何diss纵横家这样的当红炸子鸡,重新为“大丈夫”下定义?如何痛陈利弊、花式怼皇帝?又如何屡屡被拒,仍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战国非主流

当我们谈论孟子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教科书里全文背诵的篇目?还是拉开学区房序幕的“孟母”?亦或是儒家宇宙的万年二把手,动辄谈论仁义礼智信的白发老叟?这些都是他为人知的“成就”,而《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我还有个隐藏“成就”,其实是战国非主流。

孟子所在的战国是什么样的格局呢?不能说是团结友爱,只能说是礼崩乐怀,各国共处“和谐”,在物理上,真·“打成一片”。如果说春秋的博弈还是不讲武德,那么战国的乱斗就是没有规则

这样的时代简直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没有安乐。

用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话说,“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而孟子呢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并表示能吵吵就别动手,“你们不要再打啦”

根据《史记》记载孟子,邹国人,是孔子的门徒。(“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

然后关于他的出身背景就只有这寥寥数字了。

这也是仅有的关于孟子最没有争议的信息。

要说背景模糊也不能怪司马迁,毕竟当时的孟子还没红,也还不是亚圣,甚至只能和自己的死对头荀子组团出道,出现在《孟子荀卿列传》中。

但单飞的路并不远,想必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

孟子他妈对他好生培养,以至于孟子从小博古通今,并早早选定孔子作为偶像。他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把师从孔子视为自己的理想。

而当时的情况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道家的杨朱和墨家的墨子才是文化圈里的香饽饽。就像高中的时候同学以科密和詹密居多。而我呢偏偏只粉阿泰斯特。还取了个和偶像一样的名字。

而且,同样是追星,孟子作为孔子的狂热粉丝,想的不仅是之乎者也,更是如何振兴儒学。

儒学地位岌岌可危是吧。孟子就揪住这两家主流一通狂怼。说杨朱的“为我”是无君,墨子的“兼爱”是无父,而“无父无君”就是禽兽,直接开人身攻击。

墨子和杨朱表示:你礼貌吗?尤其墨子作为孔子天敌,鲁班克星,为啥能成为一时显学,也肯定是有点东西,对怼人精2号墨子感兴趣的老板弹幕扣1,可以单独安排一期。

总之孟子追星不是谁红追谁,而是追谁就要让谁红。所以千年以后跟偶像并肩成为儒家的双子星,我愿称之为追星的最高格局。

[var1]

那为了重振儒学,孟子也效仿孔子开班教学,誓要将儒家做大做强。

[var1]

在总结教育经验的时候为我们贡献了成语“一曝十寒”与“拔苗助长”。甚至“教育”这个词都来自孟子,他说君子有三乐,第三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然哈,孟子也提醒我们,不要“好为人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放着我来。

那教育事业不仅为孟子积累了声名,也赚到了第12345桶金,鱼和熊掌兼得了属于。而名利双收之后,自然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也去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治国理想了。

关键是,孟子不仅自带盘缠,人无论走到哪里,还都受到优待。比如他离开齐国,齐王送他黄金100镒,他不要,说是无功不受禄。有钱任性。

那宋国国君送他70镒,齐国贵族送50镒,他又收了,理由是需要盘缠和武器,没钱也任性。

反正最终解释权归他所有,主动权也在他手中。

于是才有他“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这阵仗,偶像孔子都得馋哭了。

要说孟子为啥能一狂到底、怼天怼地,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是氪金大佬一上来就给他刷礼物上总督。

然而正如网络上的段子所讲,我们知道了许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孟子收获了许多君王粉丝,却无法推行他的仁政。

(二)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有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var1]

孟子可以说是把狂写在了脸上,坐等诸子百家来杠。当然他自己也会主动出击,齐、宋、鲁、滕、魏,都吃过他技能。所以孟子周游列国的旅途,也是他的怼天怼地之路。他的原则就是“以德服人”,不服来辩。所以孟子与权贵交往的基本礼仪就是——“说大人,则藐之”,甭管你有没有显赫地位与滔天权势,一盖藐视。

比如在滕国,孟子便怼了农家代表人物许子的弟子陈相,农家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所有人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农耕社会,认为贤明的君主应该跟人民一起耕地。而两千年以前,孟子便已经探讨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当然他提到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常被后世诟病,似乎在说剥削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充分肯定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农家学派忽略商品质量一刀切的商品定价方法是错误的,也就是熟瓜和生瓜都按一样的瓜价卖,那只会让大家一起摆烂。孟子的怼人功力可见一斑,连他的弟子都说他真能侃。

孟子则反驳: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说自己并不是好辩论,只不过是继承了大禹、周公和孔子三位圣人的衣钵,为了“正人心”、“息邪说”。

你看,高端凡尔赛的同时,又把杨朱和墨子人身攻击了一波。

当然怼人之余,孟子也没忘记自己的仁政理想,滕文公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给出的意见是“有恒产者有恒心”,国家稳不稳,还是要看百姓。接着为了实现百姓有恒产,他介绍了“井田”制度,而这也是目前所知有关井田制的最早、最详细的记录。

[var1]

滕文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表示“下次一定”。

而孟子呢也同样很坦然,战国最不缺的就是国君,不行咱就换。

于是为《孟子》一书开篇的魏国梁惠王登场了。这里先分享个冷知识,《孟子》目前通行的版本分为七章,每章的名称没有实际意义,开头是谁就以谁命名。所以梁惠王就这样以堪比单词表Abandon的地位“青史留名”了,而开场就是他问孟子远道而来能带来什么好处,然后被孟子批评太庸俗。他跟孟子讲“利益”,孟子跟他讲“仁义”,鸡同鸭讲了属于。

当然这只是孟子嘴炮输出的冰山一角,比如梁惠王说:我这里风景不错。孟子回怼:如果不能与民同乐,那有啥好开心的。又比如梁惠王说:我对国家可算是尽心尽力了。孟子答:呵呵,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战国的国君就这样被孟子轮着。

当然除了皇帝,其他权贵阶层孟子也是要雨露均沾的。比如魏国大臣白圭说:我治水能力超过大禹。孟子回怼:以邻为壑要不得。比如对于公孙衍和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孟子说他们虽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但不过是迎合权贵的“妾妇之道”,而真正的“大丈夫”应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那当他来到周游列国的最后一站,齐国时。齐宣王刚刚即位,踌躇满志想要大有作为,孟子也一如既往地稳定发挥,揪住君王花式开怼。

别问,问就是仁政与王道。而齐宣王主动问起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道,孟子直接敷衍:我不道。

[var1]

总之无论是打猎还是音乐,不以“与民同乐”收尾就不算完结。歌词没有“仁者无敌”就不算流行。什么话题都能转到“仁政”上去,并直言这届皇帝不行。

反正齐宣王这人能处,被怼也不生气,并表示:你说的都对,但下次一定。

那孟子索性“变本加厉”,说如果君王拿我当草芥,那么我把君王当仇敌。更是在探讨公卿职责的时候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不听话就推翻。听得好脾气的齐宣王都变了脸,并为我们留下成语“勃然色变”。

反正这一路是把权贵、君王怼遍,孟子表示: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var1]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孟子与齐宣王的友好关系也走到尽头。虽然比起偶像孔子,孟子过得肆意洒脱,怼完君王还能拿钱,也不会辛苦如“丧家之犬”,但是论及政治理想的破灭,他们还是殊途同归了。

(三)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晚年回到故乡邹国,选的仍然是跟偶像孔子相同的道路,教学和著述,而周围的世界跟他的终极理想相比,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

他批判“春秋无义战”,而战国的不义之战打得是如火如荼。

他希望“善战者服上刑”,而军功贵族们却在享受着高官厚禄。

他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战乱之中承受苦难最多的还是老百姓。

他虽然对现世失望透顶,但仍留下《孟子》一书,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传递。

刚回到故乡邹国的时候,孟子大概60 岁左右,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正是听得进意见的年纪。但是我们无法揣测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孟子面对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命的终点对于圣人来说从不是完结,一生怼天怼地、迎难而上的孟子,后面还有漫长封圣之路要走,且同样走得轰轰烈烈。

相比于孔子的温良,用脚都能猜到孟子的人缘肯定不咋样,所以他离世之后,一开始也没人把他往圣人的角度想。事实上,他的思想主要是他的死对头荀子在传播,只不过是从批评的角度。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而“性善论”恰恰是孟子的代表作。

别看孟子对诸子君王都看不顺眼,但是内心其实是个“傻白甜”,他觉得大家生来都是善良的,主要是注意不要后天跑偏。即“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舜”。

也正是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才一心推行仁政的政治理想。

那在文学方面,孟子的能力同样不遑多让。孟子文如其人,霸气又犀利。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老庄》中讲:“《孟子》七篇,不特推言义理,广大而精微。其文法极可观”。

那不就是战国版满分作文?然而即便如此文采斐然,也没有让孟子迅速登上亚圣的神坛。

事实上,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学术界有个专门的词就叫“孟子升格运动”。

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分水岭,此前是子学时代,此后是经学时代。《论语》早在西汉就已成为被官方认定的经典,而《孟子》由子升经是唐宋时期的事情。其间,韩愈、王安石、朱熹对于这一“升格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是韩愈论道统,然后王安石鼎力推动,给宋神宗吹耳边风,接着朱熹注释《四书》,使得《孟子》跟科举产生联系。然而即便如此,孟子也是直到元代才被奉为“亚圣”,至此“孟子升格运动”基本升格完成。

当然中间最大的插曲就是朱元璋读了《孟子》中对于君王的挑战,代入感很强,已经生气了,恨不得把孟子从孔庙开除,在官员舍命争取之下,才勉强对《孟子》进行了官方删减,还是留下了。足见对于君王来说,孟子的思想有多超前,怼力有多持久。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梁惠王曾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

孟子答:“定于一”(统一)。

梁惠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

孟子答:不好杀人的国君。

然后孟子死后不到一百年,华夏大地真的迎来了统一,实现统一大业的是兵强马壮的强秦。孟子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

但孟子更想不到的是,在更多年以后,被称为改革家的王莽提出了恢复井田制的主张;而作为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制度照搬了他“五母鸡”、“树之以桑”的社会理想。千年的时间里,底层人民所求不过如此,早已洞悉了这一切的孟子,不知作何感想。

直到两千年后,伟人的那一句“人民万岁”,仍然闪耀着孟子最初的野望。

孟子在他所处的战国乱世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而哪怕是放在如今,也被嫌弃过于迂腐、过于理想主义。但孟子之于我们的意义,不在于他政治理想的不切实际,更多在于实现人生积极意义的命题。

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孔子的“杀身成仁”,是孟子的“舍生取义”。

是王安石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正是这些成为了我们思想的底色、民族的脊梁,汇聚成整个国家的浩然之气。

读懂孟子的浩然之气,就更能切身感受这片伟大的土地,感受它追逐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它使得中华民族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亡时刻,能够奋然崛起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它使得我们的国家在危难之际,能人志士前仆后继,薪火相传、文明千年不息。

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迁

《孟子》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孟子新传》孟祥才

《<孟子>极简史:历史、思想与读法》杨海文

《孟子与“孔孟之道”的形成》杨海文

《孟子的税收思想与实践》衣抚生

《穿越历史趣读孟子》文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走在信阳——漫谈楚国的临时国都~城阳城的最后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到春秋、战国期间,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筑城活动更为增加,除建新城外,修补与扩建工程亦见频繁。这时的城市,已不仅是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与居民聚集之处,而且也是封建等级的象征。[var1]信阳“楚王城”,是楚武王破申后修筑的一座屯兵城,是当时楚国的军事重镇。初名负函,在楚昭王时期专为收容蔡国难民而建造

  • 楚国为何要派庄礄远征夜郎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作为实力最强的秦国和楚国由于不断的扩张,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缘的冲突而造成彼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率兵南下灭了巴蜀。司马错是秦国重要的将领,也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人物,力主先取蜀地,为秦获取资源和对楚地缘上的优

  • 《我在春秋不当王》:开局一场大辩论,令人望而却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精品小说。[var1] 《我在春秋不当王》,羲和晨昊,5级作者。 分类:历史-上古先秦。简介:鲁襄公三十一年,周王室内乱,魂穿而来的李然,原本在图书馆的铁饭碗,丢了!原本最要好的朋友,死了!大好的仕途,没了!自己还被迫流亡,真是惨!惨!惨!这一年,鲁襄公刚去世,郑国子产正在改革,晋

  • 剧本杀真的来了丨就在鑫帝Max超市:《春秋战国》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因此诞生了许多有名的成语典故兵不厌诈甘拜下风高枕无忧三令五申一鸣惊人纸上谈兵穿越到故事中来一场对抗赛吧区别于传统桌游的剧本杀是如今不少年轻人热衷的娱乐活动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场景化的体验沉浸感较强的剧本杀恰好满足了他们您的超市之旅不

  • 凡事讲礼 | 说说孔子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后世尊称他为“孔夫子”本期节目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愚和两位学生走进演播室一起聊聊孔子的生平故事本期专家[var1]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副院长01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很多,你知道多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士人的仕宦观:为名为利还是为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士”的产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描述的虽是天下人来来往往争相追逐货殖之利的热闹场面,但用来概括战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财富的追慕,亦妥妥帖帖。中国社会经过春秋时代近300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在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展

  • 20件晋国美玉,华丽的有点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温润,美丽,典雅,厚重,是中国玉文化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var1]▲四珩四璜联珠串饰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玉鹿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玉人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龙凤纹玉圭形饰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玉人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玉串饰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玉项饰 西周山西博物院藏

  • 扁鹊的传奇,年龄超过三百岁,双眼能直接看透病人病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神医并不在少数,例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等,但是其中名气最大的或许还是扁鹊。扁鹊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之中,也是关于扁鹊的传奇典故。相传扁鹊曾经到过虢国,然而正好是碰到了虢国太子暴毙去世,时间不过半日,还来不及装殓。扁鹊得知了之后则是赶紧跑到宫殿的门口,告诉中庶子说自己能够让

  • 大年正月的由来,来自长平之战,来自秦皇汉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0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冷兵器战争长平之战结束,此战,赵国四十五万男丁出征,结果全都战死在了长平,只剩下240个年纪尚小的被放回邯郸报信,这不是秦军主帅武安君白起大发慈悲,而是要企图借此造成赵国的恐慌,让邯郸不战自溃。[var1]果然,得知四十五万亲人命丧长平后,邯郸城立刻陷入了一片悲

  • 一座春秋墓葬的惊人发现,揭示了秦人久远的野心却落后挨打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吊打了六国上百年,结果最终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大秦帝国。[var1]但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特别是战国以前的春秋时代,秦国却一直是被东方列强吊打的存在,究其原因,其根本就在于秦国一项极其丑恶的制度,将秦国的人才一次次的毁灭殆尽,也让东方的人才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