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座春秋墓葬的惊人发现,揭示了秦人久远的野心却落后挨打的秘密

一座春秋墓葬的惊人发现,揭示了秦人久远的野心却落后挨打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8 更新时间:2024/1/6 3:08:54

我们都知道,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吊打了六国上百年,结果最终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大秦帝国。

[var1]

但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特别是战国以前的春秋时代,秦国却一直是被东方列强吊打的存在,究其原因,其根本就在于秦国一项极其丑恶的制度,将秦国的人才一次次的毁灭殆尽,也让东方的人才一直不肯为秦效力,秦国又如何能强大?事实上,在春秋五霸之中,秦穆公的霸位也是水分最大的,偷袭个小小郑国都不行,还在回师途中被晋国包了饺子,最后只能从西方野蛮民族那里讨点儿便宜,最后只混了个“遂霸西戎”。而秦穆公的后人就更不行了,东与三晋则抢不过函谷关所在的河西地、南与楚国则抢不过武关所在商於地,最可笑的是阴晋之战,秦国倾国而出五十万大军去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却被吴起五万河西兵打了个落花流水,真丢死人也,所以就连秦孝公自己也承认秦国从前是“国家内忧,未遑外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var1]

那么这项丑恶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呢?

就是人殉制度。

中国的人殉制度,源于氏族社会晚期,兴盛于夏商之时,而到了周代,周礼与孔子都对此野蛮制度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孔子甚至连陶俑陪葬都反对,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所以东方诸国虽然也偶有人殉,但规模都比较小,一般都是找一两个宠爱的妃子陪葬,最多再杀些牲畜过过瘾。(如齐景公墓的殉马坑)

[var1]

图:齐景公殉马坑

但秦国不同,其因僻居西垂,受周礼的影响比较小,所以颇有些奴隶社会残余,史书记载,自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统一关中开始,秦就有了殉葬的传统,而且大多是拉亲近大臣或近侍去地下陪自己,比如秦武公的人殉就有六十六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则有一百七十七人之众,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更是足有一百八十六人陪葬,简直就是步步升级,愈演愈烈。

在我的印象中,秦穆公这个人还是比较厚道的,无论是对晋惠公、晋文公,还是对百里奚、孟明视,都仁厚有余,做事情也比较有底线,但就是这位老实人,临死前竟遗嘱杀177人为他殉葬,其中还包括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人民爱戴的“三良”,即子车氏三兄弟奄息、仲行和针虎,又叫车家三良。人们痛恨这种殉葬的暴行,痛惜三良之死,作了一首《黄鸟》诗,曰: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var1]

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好一首悲伤的《黄鸟》,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于是,史书记载,秦穆公殉葬之后,天下的君子们都说:“秦穆公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的那些贤人们谁还敢入秦?而秦国的贤人们谁还愿为国效力?就算官当的再大,功立的再多,到最后不还是跟“三良”那样,落个人殉的下场,岂不作死?

[var1]

秦国残忍的人殉制度,在考古发掘上也得到了证实,春秋晚期的秦景公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大,考古队足足挖了十年才挖完),墓内发现有186具殉人,乃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墓里密密麻麻布满了殉葬箱,围绕着墓主,这些殉葬者均是他生前身边的有用之人,包括妾侍、大臣、奴仆、侍从。

[var1]

[var1]

[var1]

[var1]

更夸张的是,秦景公墓所用的“黄肠题凑”(椁室四周用柏木堆的跟个木材厂似的,可折腾死盗墓贼)乃中国迄今发掘的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本是周天子才可享用,春秋时的秦景公却敢僭越,可见秦人的野心由来已久了。

[var1]

[var1]

如果不是秦献公(秦孝公之父)即位之初废除了人殉制度,商鞅又哪里敢来秦国效力?如此,秦人野心恐怕再过多少年也实现不了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悦读 | 孔子这样建立“诗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老臣赵衰推荐了郤縠,他的理由是,此人“说礼乐而敦诗书”,即“喜爱礼乐,笃好诗书”。这是因为,礼乐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喜欢礼乐的人道德就好;诗书是政治经验的宝库,熟读诗书就有学问、有智慧。则诗书礼乐赋予了郤縠作为军事将领最重要的两项素质:忠诚与谋略 。[var1]就这样,郤縠成了晋国的首任三军

  • 史记里记载一个晋国的故事,不但传奇且读来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景公三年,晋国大臣屠岸贾有心铲除权倾一时的赵家,当时大夫赵盾刚死,儿子赵朔继承大夫职位,羽翼未丰,屠岸贾随便编一个赵盾的罪名,要求诛灭赵氏全族,大夫韩厥反对,但屠岸贾不听,韩厥只好急急忙忙跑去告诉赵朔,要赵朔赶紧带领家人逃亡,但是赵朔不肯,对韩厥说:”请你务必为赵家留下后代,我死而无恨

  • 苏秦替燕国卖命十几年,他的兄弟为什么反而要祸乱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刚登基,齐国就给燕国来这么一出,对燕易王来说,这个仇算是结下了。而且,燕国周边的国家里,只有赵国和齐国这两个强国,相比较而言,齐国这种不顾道义的行为,更为可恨。于是,燕易王就准备派苏秦到齐国去做间谍,也就是卧底,从而扰乱齐国。燕易王十年,他正式称王,称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苏秦算账,理由是,苏秦勾搭

  • 春秋晋公盘:孟姬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文物档案主角:晋公盘体态:口径40厘米,总重7000余克出生时间:春秋出生地:不详藏宝地:山西青铜博物馆[var1]2014年6月22日,学者吴镇烽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介绍了一件青铜重器——晋公盘,这篇文章后来收入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一书。当时被描述的

  • 燕国一次性的强大:差点灭了齐国,为什么又输得贼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燕昭王来说,齐国差点覆灭燕国的行为,让他非常气愤,复仇的火焰就一直盘踞在了他的心里。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燕国在战国群雄之中是比较弱小的,隔壁的赵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改革,都已经强大起来了。燕国如果不做出改变,别说找齐国复仇了,就连自保都会是个问题。于是,他便用重金招纳贤者。这时候,郭隗对他说:“大

  • 典说江苏 | “一发千钧”:吴王刘濞的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段是枚乘劝说吴王刘濞的话。“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后来就衍生出“一发千钧”的典故。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因平定淮南王英布有功,封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在去封地之前,刘邦召见了他,看他有反相,就有些后悔,但已然授印,也无可奈何,就只能说:“汉兴五十年内,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

  • 【金玉良言】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吕氏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赏析[var1]这句话讲事情成功于否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把握住了时机。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时机,乘时而动,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也都可以变为现实,所以有道之士不必急,只需韬光养晦,勤以待时就可以了。[var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

  • 一口气读完五国伐齐!强盛的齐国,为何在战国中期忽然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五国伐齐开始之前,齐国和秦国,几乎可以并立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一东一西,正好可以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势。不过,一场五国伐齐的大战之后,齐国直接被五国围殴了一顿,国力瞬间暴跌,此后再也无法和秦国争雄了。所以,在这场大战之前,战国历史还处于两强争霸的局面。但这一战结束之后

  • 法家商鞅◇李保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法家商鞅◇ 李保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意思说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他本名叫鞅,姓公孙,人称卫鞅,祖上姓姬。约公元前(395~338年)他的出生地应该是河南安阳市的内黄县境内。前两年风糜国内的《大秦帝国》和《大秦赋》这两部冗长的电视剧可谓出尽了风头,原著作者孙皓辉不仅荣登历史

  • 管仲的军队改革为什么如此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