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年正月的由来,来自长平之战,来自秦皇汉武

大年正月的由来,来自长平之战,来自秦皇汉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4/1/18 19:34:12

公元前260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冷兵器战争长平之战结束,此战,赵国四十五万男丁出征,结果全都战死在了长平,只剩下240个年纪尚小的被放回邯郸报信,这不是秦军主帅武安君白起大发慈悲,而是要企图借此造成赵国的恐慌,让邯郸不战自溃。

[var1]

果然,得知四十五万亲人命丧长平后,邯郸城立刻陷入了一片悲风惨雨之中,子哭父,父哭子,兄哭弟,弟哭兄,祖哭孙,妻哭夫,举国殇恸,万家悲怆,孝旗白幡遮天蔽日,哀号之声日夜不绝。

[var1]

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

十月,白起的三十万秦军稍作修整,开始继续扩大战果,很快尽夺上党一十七县,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往西,由司马梗带领,攻占了赵在山西的太原郡,至此,山西全境尽归秦有,赵国的太行之险几近成了摆设;另一路,则往北,由王龁率领,接连攻占军事重镇皮牢、武安,兵锋直抵邯郸城下。

[var1]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秦昭襄王却下令兵临城下的秦国大军全部撤回,这一则因为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惨重,需要花点时间恢复元气;二则也有外交上的考量,怕其他五国趁火打劫。

另外,还有一个顺带的问题,那就是邯郸城内,有一个叫嬴异人的年轻质子,正是秦昭襄王的亲孙子,虽然昭襄王有很多孙子,不缺异人一个,但毕竟血浓于水,万一把赵人逼急了杀掉自己这个骨肉之亲,他也有些许于心不忍。

综合以上,秦昭襄王终于下了决定——班师吧,都年底了,先让咱们秦军与赵人过个平安年吧,什么大业,什么江山,咱们年后再说!

原来,周历以子月(今农历11月)为政月,当时已是十月底,而11月份就过年了,年关在即,就不要见血啦。

可千万不要以为我写错字了,秦以前的帝王,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正月”这个说法是秦以后的事情。

[var1]

得到秦昭襄王下令班师的诏书,白起眼睛都绿了。胜利就在眼前,邯郸就在囊中,现在一纸诏令,什么都没了,这让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有这种想法的,并不止白起一个,秦军上下皆认为:自长平之败,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乘胜而攻,不过一月可拔矣。若此时班师,失此良机,岂不恨哉!

于是,白起与诸将联名上书,立陈退兵之弊,言秦于长平杀降四十五万,已损天和,若不趁势灭之,赵若得继任明主,其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则秦赵胜负不可知也!

秦昭襄王看了奏章,又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班师,毕竟他要顾全的东西太多了,不能光从军事角度考量。白起气个半死,但也只得班师回家过年去了。

赵国君臣得知秦军退去,这可真是大大舒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摆平了,大家总算可以安安心心过一个太平年了!

公元前259年正月初一,邯郸人度过了劫后余生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赵与秦达成协议,赵割让六座城池,秦人退兵,大家好好过年。而就在这么一个冷清凄惨而又悲喜交集的年夜,在邯郸城的秦质子府内,一个貌似平常却特殊至极的小生命带着结束乱世的使命,来到了这个危险残酷却充满了挑战的世界,因为是出生在政月初一的赵国,所以这个呱呱坠地的小新生命被称作赵政,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在不久以后的将来,这整个天下都将颤抖着匍匐于这个婴儿的脚下。

因为这个小婴儿就是未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var1]

三十八年后,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乃宣布“改正朔”,以亥月(农历十月)为岁首,并将“政月”改为“正月”或“端月”,而且“正”不能再读“政”而读作“征”,以避秦始皇名讳。

[var1]

到了汉朝时,汉武帝又颁布太初历,宣布恢复夏历(即夏代历法,又称农历、阴历)正月,以寅月(农历一月)为正月,并沿用至今。我们中国春节的日子才算正式定了下来。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座春秋墓葬的惊人发现,揭示了秦人久远的野心却落后挨打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吊打了六国上百年,结果最终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大秦帝国。[var1]但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特别是战国以前的春秋时代,秦国却一直是被东方列强吊打的存在,究其原因,其根本就在于秦国一项极其丑恶的制度,将秦国的人才一次次的毁灭殆尽,也让东方的人才一直

  • 悦读 | 孔子这样建立“诗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老臣赵衰推荐了郤縠,他的理由是,此人“说礼乐而敦诗书”,即“喜爱礼乐,笃好诗书”。这是因为,礼乐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喜欢礼乐的人道德就好;诗书是政治经验的宝库,熟读诗书就有学问、有智慧。则诗书礼乐赋予了郤縠作为军事将领最重要的两项素质:忠诚与谋略 。[var1]就这样,郤縠成了晋国的首任三军

  • 史记里记载一个晋国的故事,不但传奇且读来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景公三年,晋国大臣屠岸贾有心铲除权倾一时的赵家,当时大夫赵盾刚死,儿子赵朔继承大夫职位,羽翼未丰,屠岸贾随便编一个赵盾的罪名,要求诛灭赵氏全族,大夫韩厥反对,但屠岸贾不听,韩厥只好急急忙忙跑去告诉赵朔,要赵朔赶紧带领家人逃亡,但是赵朔不肯,对韩厥说:”请你务必为赵家留下后代,我死而无恨

  • 苏秦替燕国卖命十几年,他的兄弟为什么反而要祸乱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刚登基,齐国就给燕国来这么一出,对燕易王来说,这个仇算是结下了。而且,燕国周边的国家里,只有赵国和齐国这两个强国,相比较而言,齐国这种不顾道义的行为,更为可恨。于是,燕易王就准备派苏秦到齐国去做间谍,也就是卧底,从而扰乱齐国。燕易王十年,他正式称王,称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苏秦算账,理由是,苏秦勾搭

  • 春秋晋公盘:孟姬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文物档案主角:晋公盘体态:口径40厘米,总重7000余克出生时间:春秋出生地:不详藏宝地:山西青铜博物馆[var1]2014年6月22日,学者吴镇烽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介绍了一件青铜重器——晋公盘,这篇文章后来收入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一书。当时被描述的

  • 燕国一次性的强大:差点灭了齐国,为什么又输得贼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燕昭王来说,齐国差点覆灭燕国的行为,让他非常气愤,复仇的火焰就一直盘踞在了他的心里。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燕国在战国群雄之中是比较弱小的,隔壁的赵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改革,都已经强大起来了。燕国如果不做出改变,别说找齐国复仇了,就连自保都会是个问题。于是,他便用重金招纳贤者。这时候,郭隗对他说:“大

  • 典说江苏 | “一发千钧”:吴王刘濞的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段是枚乘劝说吴王刘濞的话。“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后来就衍生出“一发千钧”的典故。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因平定淮南王英布有功,封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在去封地之前,刘邦召见了他,看他有反相,就有些后悔,但已然授印,也无可奈何,就只能说:“汉兴五十年内,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

  • 【金玉良言】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吕氏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赏析[var1]这句话讲事情成功于否不在于事情本身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把握住了时机。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时机,乘时而动,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也都可以变为现实,所以有道之士不必急,只需韬光养晦,勤以待时就可以了。[var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

  • 一口气读完五国伐齐!强盛的齐国,为何在战国中期忽然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五国伐齐开始之前,齐国和秦国,几乎可以并立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一东一西,正好可以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势。不过,一场五国伐齐的大战之后,齐国直接被五国围殴了一顿,国力瞬间暴跌,此后再也无法和秦国争雄了。所以,在这场大战之前,战国历史还处于两强争霸的局面。但这一战结束之后

  • 法家商鞅◇李保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法家商鞅◇ 李保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意思说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他本名叫鞅,姓公孙,人称卫鞅,祖上姓姬。约公元前(395~338年)他的出生地应该是河南安阳市的内黄县境内。前两年风糜国内的《大秦帝国》和《大秦赋》这两部冗长的电视剧可谓出尽了风头,原著作者孙皓辉不仅荣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