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7万前秦大军压城,东晋守将急中生智用4个字退敌,秦王仓皇逃窜

87万前秦大军压城,东晋守将急中生智用4个字退敌,秦王仓皇逃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4/2/20 23:04:18

淝水之战是一场前秦和东晋之间的较量,当时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数十倍之多,东晋用自己仅有的八万兵力打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这场战役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格局,也保证了东晋在未来的几十年都没有受到侵略。

[var1]

那么这场可以被称为“史上最不可思议战争”的淝水之战,战争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前秦的失败是否是看似偶然中的必然呢?

一、淝水之战的经过

前秦率领着有八十万人的军队逼近东晋城下,若是单纯以人数硬拼,东晋自然占不到任优势,于是只能智取。

当时谢玄使用激将法,派使者前去前秦的军队当中,告诉他们,现在这样两军对峙,谁也没有办法前进,实在不是能够取胜的计策,不妨让前秦军队稍微后撤一下,吸引东晋派兵前渡河,如此一来,双方有了开战的机会,前秦军队人数占有优势,自然可以取胜。

前秦的诸多将领听到这个想法,都觉得太过冒险,纷纷反对。但是前秦的最高将领苻坚苻融都赞成这样的想法,于是下令军队后撤。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东晋守将急中生智,趁机命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而后边的秦军将士不明真相,听到后撤的消息和敌军的呐喊,大家都以为是兵败了,加上本来自己的战斗欲望也不强烈,于是纷纷逃跑。

[var1]

苻坚见状,想要控制形势,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听苻坚的解释,大家只是按照想法开始撤退。苻融还因为军队后撤时情况混乱,在乱军中被杀身亡。头领阵亡,军队更加没有了作战的士气,于是前秦军队彻底溃败,淝水之战以东晋的胜利宣告结束。

就这样,甚至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前秦军队就彻底溃败了。而在逃跑过程中,前秦军队的表现还被用来造就了一个成语——风声鹤唳。意思是仅仅听到了一点消息,就被吓得溃不成军,不战而败。

二、前秦军队的失败是偶然吗

看上去,前秦军队有八十万人之多,而东晋军队却只有八万人。如此悬殊的人数比,为什么甚至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就毫无悬念的以少胜多了呢?前秦军队的失败,到底是一次偶然的战斗事故,还是不可避免的必然呢?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结果,大多是由于一些必然因素造成的。就拿前秦的失败来说,一些军队本身的问题,就决定了淝水之战只能是东晋胜,前秦败的结果。

[var1]

首先,前秦虽然军队人数多,但是大部分都不是自愿作战的士兵。当时恰逢乱世,各国之间连年征战,大多数男性都被抓了壮丁,但是其中是自愿为了某个国家而战斗或是实现什么军队理想的,几乎是没有。

前秦作为较为有影响力的国家,他的军队中大多数士兵,都是被强行征讨来的,这些人的战斗意愿本就不强烈,听到撤退的消息,自然会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其次,前秦军队内部军纪涣散。苻坚为了征讨东晋,蓄谋已久,但是只考虑到了东晋的军队人数少,只要自己以数十倍的军队逼近东晋,一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苻坚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军纪培养上,导致自己的军队内部并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为约束,也没有明确在战场上逃跑的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于是士兵临阵脱逃,苻坚也并没有办法。

[var1]

最后,前秦军队的人来自全国的五湖四海,彼此之间本就不熟悉,沟通也容易出现问题。让一支彼此之间不熟悉的军队前去征战,本就是一场极大的冒险。苻坚也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军队的建设层面,导致军队内部的将士们并不愿意毫无保留地信任彼此。

由此可见,淝水之战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东晋的胜利在于智取,前秦的失败也是偶然之中的必然。不花费精力经营好军队,仅仅凭着人数的优势,在战场上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收到秦始皇的信后,信上只是批评了他,为何他会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再精明的商人,也有马失前蹄的失误,吕不韦也不例外失误一:与赵姬的关系不清不白。这段感情从邯郸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赵姬成为太后。秦始皇作为赵姬的儿子,知道自己的母亲与吕不韦有这么一出戏,出于护食的心理,对吕不韦肯定一万个不舒服。如果说之前的赵姬是吕不韦的筹码,那现在的赵姬就已经是负资产,

  • 历史谜团——春秋五霸的排名众说纷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对于春秋五霸的排位一直纷争不止,但对于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四个人,位列在五霸之内没有异议。对于剩下这个名额,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却从没有统一。我们试着分析这三位君王的毕生成就,结合名望、战绩、治国等综合方面,是否可解释这个春秋五霸的历史谜团。[var1]宋襄公的最大战绩,在于齐

  • 三国正史:千疮百孔的蜀汉,为何一直攻打魏国,而魏国一直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三国演义中,刘禅即位之后,孔明安居平五路,意思就是当时有五路军队来进攻蜀汉,不过都被孔明给挡下了。当时有辽西的羌兵,有东吴的孙权,有南蛮孟获、曹真、孟达等,但都被诸葛亮化解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忌惮诸葛亮,所以魏国才不敢攻打蜀汉。这不过是小说,那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千疮百孔

  • 长平之战真的坑杀了40万赵兵?白起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场战斗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本的转折点,秦国想要拿到天下,赵国就是他们的最大阻力,这次战争杀掉了赵国将近45万的士兵,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也是再也无人能挡,但是,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不免怀疑,这件事情真的可信吗?这件事情在史记里面也有记载,说是当时秦国投入的兵力是五十五万,而赵国则是四十五万

  • 湖北出土战国竹简,接近《老子》原著版本,思想和儒家共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两座墓葬历史非常久远,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的墓葬,大约时间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虽然这两个墓葬不是很大,但是相比起其他的诸侯,这两座墓的随葬品比较少,显得很寒酸。不过专家们可没有因为墓里没有宝贵的文物而沮丧,因为在这里面发掘出了很多的古文物,出土了很多的竹简。虽然距离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间

  • 美人鱼长什么样子?《山海经》里的美人鱼,出土的文物更加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海内南经记载了很多国家,比如离耳国、氐人国、匈奴国等,其中氐人国人民就是一副人鱼模样,他们人面鱼身,没有脚。相对于南经的记载,海内北经的记载就略微显得简单了一些,主要讲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物种,其中就有“人面、手足、鱼身”的陵鱼人,北山经中的人鱼是“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与前者类似

  • 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为何要怒斩吴王的两个爱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武斩宫嫔”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孙武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吴王就不反对吗?吴王当然反对了,不过反对无效。大约是在春秋时期,在伍子胥的推荐下,著名军事家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孙武在拿宫女操练阵型的时候,吴王的两个爱妃身为队长却多次不听指挥,孙武依照军令,不顾吴王的劝阻,怒

  • 秦昭襄王如果能多活几年,能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来分析下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实力就知道了。 第一,秦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 秦国在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变法;秦惠王时期打下了巴蜀,巩固了大后方;秦武王时期打出了秦国的威名。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他就把目标完全定在了东方六国的身上。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削弱东方六国的实力,然后不断地扩张。 他在位56年

  •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东方六国为啥不合纵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221年,仅仅不到十年间,秦始皇灭掉了六国,从此天下一统,虽然对于如今的人们而言是非常好的,可是这件事让人感觉有些震撼,虽然说秦朝国富民强,可是当时实力强大的也不是没有,可是最终都是被秦始皇灭了,而且也没有合纵连横抗敌的现象。这让人非常奇怪,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 战国时期六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每一场堪称经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国不愿重蹈覆彻,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魏惠王将魏军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