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说三国:二八九 伐魏失败

史说三国:二八九 伐魏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2/10 6:51:25

他任命滕胤为都下督,总管留守事宜,在各州郡征发二十万人,引发百姓骚动,开始失去民心。

诸葛恪打算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驱杀掠夺当地百姓。

将领中有人提出“围城打援”之计,对诸葛恪说:“如今率兵深入敌境,境内的百姓必然都一起远远地逃离了,恐怕我们的兵士费尽辛劳而功效甚少,不如直接围困合肥新城。新城被困,魏国必派救兵。等救兵一到,再与他们交战,就可以大获全胜。”

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策,撤回军队,于五月包围合肥新城。

魏国派出太尉司马孚,率军二十万人,奔赴战场。

蜀国的费祎被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攻魏国。

三月,姜维趁诸葛恪兴师攻魏,进攻淮南之时,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天水市西南),进攻南安郡,包围狄道(今甘肃陇西)。

魏国东线、西线同时被攻,腹背受敌。

大将军司马师询问边让的外孙、中书郎虞松:“如今东西都有战事,两个地方都很紧急,诸位将领意志沮丧,应该怎么办?”

虞松说:“从前西汉周亚夫坚守昌邑,吴、楚之军不战自败,有些事情看似弱而实际强,所以不能不详察。如今诸葛恪带来他全部的精锐部队,足以肆意逞强施暴,但他却在新城坐等,想要招来魏军与他一战。如果他请战无人理睬,又不能攻破城池,军队就会士气低落,疲劳不堪,势必将自动撤退。诸位将领不愿出击,对你来说,反而是有利的。姜维握有重兵,与诸葛恪遥相呼应,但却是孤军深入我境。他们没有运粮部队,只能以我们境内的麦子为食,不能长久作战。他们之所以敢径直深入我方境内,是他们认为我们全力投入东方的战斗,西方必定空虚。现在如果令关中各军日夜兼程,快速奔赴前线,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维,估计他很快就要撤走。”

司马师这下心里有底了,说:“好!”

命令郭淮陈泰率领全部的关中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

陈泰率军走到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狄道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司马孚的二十万大军到达寿春,诸将都摩拳擦掌,想迅速出击。

司马孚按照司马师的命令,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暂且使用诈巧,不要与敌人力争。”

命令毌丘俭文钦按兵不动,任由吴军去围攻新城。

守卫新城主帅的是牙门将张特,城中兵士总共只有三千人。

吴军连月攻打,魏军疾病、战死者超过了一半。

诸葛恪在城外堆起土山,猛烈进攻,新城眼看就要失陷,守不住了。

张特使出缓兵之计,对吴军说:“时至今日,我已经无心再战。魏国法律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就算投降,其家属也不被治罪。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池虽然快要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辩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做信物。”

说着,把他的印绶从城头上扔给了吴军。

吴军相信了他的话,没要他的印绶,又还了回去。

张特利用这短暂的喘息之机,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完成双重防护。

第二天,张特对吴军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

吴军将士受骗,愤怒至极,加紧攻城,却无法攻克。

南方的夏天,天气十分炎热。

吴军士兵连日作战,疲劳不堪,又饮用了不洁净的水源,造成腹泻、浮肿病流行,生病者过半,死伤之人满地皆是。

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要报告,越来越多的兵士生病。

诸葛恪觉得不应该有这么多人生病,认为他们谎报,要杀掉他们。

从此,没有人再敢说什么了。

诸葛恪面临困境,心中苦无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心情不免急躁,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

镇南将军朱异与诸葛恪在军事上意见发生分歧,诸葛恪就立刻夺去他的兵权,驱逐他回建业。

都尉蔡林多次提出军事建议,诸葛恪都不采纳。

蔡林一气之下,骑马逃走,投降了魏国。

魏军由此了解到吴军兵士已疲惫不堪,时机成熟,于是发出救兵,命毌丘俭、文钦率军急进。

七月,诸葛恪被迫率军撤退。

张特守城有功,魏朝廷嘉奖其为杂号将军,封列侯,又迁其为安丰太守。

撤退路上,那些受伤生病的吴军士卒流落在道路上,互相扶持着艰难地赶路,有的人困顿地倒毙于沟中,有的人则被魏军俘获,全军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叹之中。

诸葛恪却不为所动,安然自若,外出在江中小洲上住了一月,还计划到浔阳地区屯田。

吴朝廷接连不断发出诏书,召他回朝,他才慢腾腾地返回。

从此,诸葛恪在群臣和百姓中逐渐失去威望,人们对他的怨言也越来越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49岁意外去世,死因指向他爱喝的“元水”,元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皇帝,非秦始皇莫属。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成了中央集权第一人。歌颂的人说他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功德无量;指责他的人说他劳民伤财,控制思想,焚书坑儒,是暴君。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没有疑问:他是开创了中国统一王朝的第一位最有权势的统治者。越是有权势的人越怕死,越想万

  • 三国中唯一的女将军,实力超强,丈夫是赵云,哥哥是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被称为枭雄的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司马懿,临死大呼既生亮何生瑜的东吴大将周瑜,还有小霸王之称的孙权,最有名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但是大家回头细想一下在整个三国中没有看到一个有名的女性。更不用说有名的女将了。大家都知道哪个时代都不可能是

  • 韩信墓前1副对联,虽然只有10个字,但却道尽了韩信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在王朝更迭的封建社会是一句不变的真理,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也没能打破这一“魔咒”。汉朝初建立时,韩信因为功勋显著被封侯拜相,王侯将相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当时世人对韩信的评价跟赞美。但没过多久,韩信便因为功高震主,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在

  • 同为大秦太后,为何宣太后和赵姬在豢养男宠后,结局如此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宣太后是秦昭襄王之母。太后这一尊号,从她开始。宣太后可以说是后妃掌管朝政的鼻祖。她以太后名义,执掌秦国国政近40年。赵姬在政治上的作为不如宣太后,她名声最大的由来是生了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全面设立郡县制,奠定了此后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宣太后和赵姬的相同之处在于

  • 关羽失去荆州,真的只是大意吗?看看吕蒙的准备有多充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之后的情势,却急转而下。东吴孙权忽然出手,令吕蒙突袭了荆州,联合魏军夹击关羽的军队。后者走投无路,最终在麦城附近落马,为孙权擒杀。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总会认为,关羽是大意失去荆州。但在笔者看来,他的对手——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在攻取荆州的战役中,表现出了一员优秀统帅所具备的能力。而正是在

  • 古代西方军队身披的锁子甲,东汉传入为何在中国军人没有同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铠甲便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先秦时期的铠甲,主要是用皮革制造,被称作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但是皮质的仍称甲;直到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铠甲的发展历史那么长,但是有一种铠甲绝对是最特

  • 三国时期,无论是谁想做徐州老大,都必须先过此人这一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的人,对徐州这座城市肯定不会陌生。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三国时期,彭城始称徐州。当年,白手起家的刘备就是在这里慢慢积累起自己的基业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著名的“让徐州”事件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陶谦,而是陈登。当时,虽然汉朝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可是,各个割据势力仍然在遵

  • 贵州出土一把“偃月刀”,重量让人意外,专家:关羽形象可能会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云贵地区一把偃月刀的出土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古墓中出土一把偃月刀,刻有吴三桂的字,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古墓是吴三桂后人的墓,而这把大刀,则是吴三桂的刀。史书记载:吴襄之子三桂,膂力过人,使刀五十斤。但这把刀重量只有12斤,这不禁让人意外,因为这把刀的重量和史书中的五十斤差距很

  • 刘邦斩白蛇建立汉朝,不料因此招致王莽篡汉,汉朝分为两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屡战屡胜,刘邦屡战屡败,最后得天下的,却是刘邦这个地痞流氓一般的人物。刘邦的登基,某种意义上,彻底地宣告了春秋战国,出身高贵者统治一切的时代,结束了,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应在刘邦身上,再合适不过。刘邦的起点,是一条被他斩断的白蛇,他宣称自己是赤帝子,而白蛇是白帝子,自己斩白蛇,

  • 马王堆出土猪、狗和羊的标本,专家说:汉朝食用动物的标准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工人们看着神秘的窟窿都疑惑了,尤其是窟窿里还不断地释放出难闻的气体。有的工人感到好奇,便用火柴去点,结果“扑哧”一声,只见窟窿中窜出来一团蓝色的火焰,久久没有熄灭。工人们都吓坏了,便紧急联系当地的博物馆,要知道,出土一座火坑古墓,这对于哪个省市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察,确定了该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