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年(前196),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兵仙"的韩信,被吕后与萧何设计诱骗到长乐宫钟室(今西安市未央区罗家寨村),以谋反的罪名冤杀,这位战无不胜的战神因功高震主,走完了他传奇而短暂的一生,终年三十六岁。
这位草根逆袭到贵为王侯的英雄,其事迹可用成语贯穿一生:
一饭千金:韩信早年贫困,母亲死了没有钱营造坟墓下葬,就自己寻找了一块旁边有可以容纳万人的高地埋葬。因为操守品行得不到好评,不能选拔当胥吏。又不会做生意,大概连做生意的本钱都没有。生活无着,只好到处蹭饭。他经常去亭长家吃白食,日久天长,亭长的老婆心生厌恶。这天亭长家早早做好饭在床褥上吃完,韩信来了也不给他盛一碗,韩信恼怒地走了,再也不去亭长家蹭饭了。无聊之极,也可能是为解决吃饭问题,到溪边去钓鱼。在溪边漂洗麻线的漂母可怜韩信而赠给韩信几十天饭食,直到工作结束才停止,等到韩信贵为楚王时,找到漂母,兑现了当初要重重报答的诺言,赠给漂母千金。
胯下之辱:韩信长得人高马大,又喜欢佩带刀剑,终日无所事事,混迹于淮阴街头。有个流氓恶少看不惯,就故意挑衅他,看你人五人六的,还带把宝剑,有胆有种你就杀了我,怕死就从我胯(裤裆)下爬过去。韩信自知难以脱身,仔细地把他打量一番后,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当时的人们都以为韩信胆怯无能,就轻蔑的侮辱他叫“胯夫”,意为钻裤裆的男人。
[var1]
成也萧何。秦末政局失去控制,各方豪杰纷纷起义。项梁从江东起兵,韩信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欣然仗剑影从。项梁战死后,部属归项羽统率,韩信在麾下任郎中,多次献策给项羽却没有采纳。刘邦被封为汉王,进入汉中时韩信弃楚投汉,刘邦也没有重用他。相传韩信在担任掌管粮草的治栗都尉时,实施了“推陈出新”的管理方法,把新粮从前门运进,旧粮从后门运出,保证了库内军粮不腐败变质。汉相萧何十分赏识韩信,在汉中时,许多将领感到在此穷乡僻壤前途无望,又思念家乡,纷纷逃亡,萧何听之任之。当得知韩信逃亡时,萧何未及报告刘邦,飞马急追,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刘邦几天找不到萧何,就像失去了左右手,急如热锅上的蚂蚁。等到萧何回来,又惊又怒,骂道你怎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没有逃跑,我去追逃跑的韩信去了。刘邦不信:这么多将军跑了你不追,为何偏要追韩信。萧何说:大王只想着当汉中王,可以不用韩信,若想打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诸将易得,而韩信是国士无双,无人能超越,人才中的顶尖。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举行了隆重的设坛拜将仪式,一军皆惊。
[var1]
[var1]
韩效祖:古越萧山人。网名吃瓜群众。文史专家,资深出版人,《艺文志》主编,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曾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策划主编丛书《大地文丛》《中国名家书画文库》《诗书画文丛》《同道文丛》等30多套。有散文、随笔、评论等数百篇,代表作有《阿Q的本钱》《好文如玉》《大院往事•序》《留住传统文化》《为文之法与为文之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