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人 。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其字号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元人吾丘衍《学古编》等书则称其“字通古”, 可靠度存疑。
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拜荀卿为师。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秦王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 ,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
秦王嬴政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秦始皇巡游时候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夷灭三族。而其子李由仍将兵在外,不久,与项羽、刘邦战于雍丘,大败,被义军斩于雍丘。
好了关于他的一生基本上今天咱们就聊到这来了,好咱们接下来就聊一聊后人对于他评价,以及他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对于我们后人有什么影响?
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李斯在王宫当差时,向嬴政提出的一个意见,前面有提到过,即建议秦始皇赶快抓紧时间蚕食其他六国,加速六国的灭亡步伐!
李斯提出的建议具体做法是让秦王安排专人以金银财宝和美人等方式去收买六国的大臣和名士,只要收买成功,还能离间六国君臣的关系,如果不愿意被收买的,直接武力解决。
在这样一系列操作之下,让原本就在走下坡路的六国实力更加衰弱,这样方便秦国统一六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1,为秦国统一储备大量的人才
公元前237年,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让秦王嬴政废除驱逐令,更是让原本在秦国效力的大量人才继续在秦国服务,这个结果是秦始皇重用李斯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李斯直接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敢于指出秦王的错误决定!
毕竟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不是靠他自己,也不仅仅是靠秦国的民众,还需要来自各国的人才助力才行,而且李斯《谏逐客书》让秦王嬴政意识到自己未来是要统一天下的,如果驱逐六国客卿,就代表秦国看不起其他六国人士,这样只会让秦国的统一之路更加困难,因而李斯的《谏逐客书》具有非常大的功劳!
2,秦国统一之后所建立的功劳
第一,向秦王提议建立帝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带领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自己成为第一位皇帝,史称秦始皇!
但是这个“皇帝”的称呼并不是秦王嬴政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李斯为代表,向秦王嬴政提出的建议,然后通过秦始皇的部分修改,最后决定称自己为“皇帝”。
提议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因为刚刚过去的周朝就是因为分封制导致到东周开始,天子大权旁落,周天子成为一个象征,下面诸侯国都纷纷自立自强,只是在表面上奉周天子;所以李斯提出建立郡县制,有助于中央集权。
提议秦始皇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等,这些都是李斯向秦始皇提议,然后才执行下去的,这些功劳对于中国之后2000多年历史都有着积极作用,即便到今天这些统一的方面都在延续,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功劳!
即逐胡人、定百越。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实际上的疆域并不广阔,在秦朝北方有着胡人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而在南方还有百越等国,于是李斯建议修建长城北逐胡人,南定百越设立郡县,从而奠定了中国疆域最早雏形。
好了这些都是他的一些功,当然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他肯定有很多不足,今天就不说了哪些了,下面聊一聊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吧!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
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史书评价
《史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
图片来自于《忘川风华录》手游
历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