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历代君主都为秦统一天下做了哪些贡献?

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历代君主都为秦统一天下做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27 更新时间:2024/2/17 9:20:21

[var1]

天下一统

孝公变法、取西河、威服西戎、

按贾谊所述上溯六世为秦孝公时期,回顾秦国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秦的崛起确始于孝公用商鞅变法。孝公继位之前,秦国与魏国反复争夺河西之地,兵祸连年。秦国丢失河西之地,国弱民穷,兵疲。秦地处西陲,山东六国视之为蛮夷,各国会盟疏远秦国。秦国存在被六国联合吞并的危险之中。

孝公继位后,为秦国的贫弱而忧心,他奋发图强欲要强秦。发布招贤令寻求强国之策。《史记》记载“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商鞅入秦后孝公力排众议任命商鞅推行变法,即便遭到贵族反对派的阻挠,太子犯法依旧不遗余力的支持变法。经过两轮变法,秦国一改昔日贫弱的局面,实现了富国强兵。《史记》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var1]

秦孝公

秦国在对外三败魏国军队,迫使魏国归还了部分河西之地。向西威服西戎《后汉书·西羌传》:“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秦国的强大还得到周天子册封,《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

致伯。”曾经视秦为蛮夷的山东各国纷纷派使者往来于秦国。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奠定了秦进一步向东发展的基础,秦国由此强盛。

惠文王取贤不唯秦、破合纵收河西,伐义渠,定巴蜀,取汉中

秦惠文王是继秦孝公后秦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其当政的二十多年里,秦国国力持续提升为,是为秦国历山上的一页华丽篇章。惠文王继位后虽诛灭商鞅,但不废其法。招贤纳士,取贤不唯秦任用了大批六国之人。如张仪、司马错、公孙衍、魏章等魏国人都得到了重用,这些能臣贤相造就了惠文王时期秦国耀眼的辉煌。

[var1]

秦惠文王

惠文王时各国畏惧秦国,公元前318年三晋、燕、楚五国联合攻秦,后又组成合纵阵营秦国多次处于危急关头,惠文王重用张仪游说于各国间破合纵。公元前 329 年,秦军渡黄河攻占汾阴和皮氏。前327年,秦国大军围攻蒲阳,魏军投降。至此,秦国最终将魏国彻底赶出河西之地,占据了黄河以西的全部地区。《史记》记载“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

任用司马错攻伐巴蜀,使巴蜀地区成为秦国粮仓。《史记》司马迁说“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公元前312年大败楚国,取楚国汉中之地。《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

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汉中之地的取得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地区的威胁。使秦国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曾经强大的楚国在秦的打击下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和秦一争天下的实力。公元前315年,伐义渠解除了义渠对秦国大后方的威胁,同时又占领了西北大片领土,成为秦国战马的供应地。惠王统治期间的许多措施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王平巴蜀、取宜阳

秦武王是继秦惠文王之后秦国历史上有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虽然其在位仅四年,因逞一时之能而死,但在位

间秦国并未出现衰退。武王当政期间,设立丞相,相权一分为二。《史记·秦本纪》:“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公元前310年,蜀地陈庄作乱武王派甘茂率军平定叛乱,把蜀地紧握在秦国手中。积极谋划东出,攻取要地宜阳。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地处秦国进兵中原地区的要塞,是秦国东进的一大障碍。公元前308年派甘茂率兵攻打宜阳。《史记· 秦本纪》记载:“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并最终占领宜阳夺取了武遂,拔出了秦国东进路上的一个钉子。

[var1]

秦武王

昭襄王弱齐国、取楚黔中、长平败赵、

秦昭襄王是继秦武王之后秦国历史上又一个很有做为的君主。在其当政的五十多年里,秦国大举东出进一步削弱山东各国,使天下一统于秦的趋势不可逆转了。昭襄王在位期间对内驱逐权臣魏冉,从宣太后手中夺回秦国大权,巩固了君主的政权,对外积极东出极大的削弱六国。

秦惠文王时大败楚国,取得楚国汉中之地给楚国以很大打击,但楚国毕竟是南方大国,经营了几百年国土面积广阔,兵甲百万,依然不容秦小视。公元前280年-前277年,昭襄王派军队屡次三番攻打楚国,楚国一败再败。秦国最终取得上庸、汉北、巫郡、黔中郡等大片领土。楚国国都沦丧只能迁都陈地偏安一隅,从此楚国完全丧失了和秦国对抗的实力,楚顷襄王委身侍秦。

[var1]

秦庄襄王

楚国被削弱后齐国这个和秦东西对峙的大国,此时的齐国强盛,公元前298年-前296年,齐国联合韩、魏多次攻打秦国,迫使秦国求和。齐国成为了秦东出路上不得不解决的绊脚石。公元前286年,齐湣王派兵灭掉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国势强盛为各国畏惧。《史记》说:“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齐秦两国争锋之势无可避免。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抓住齐灭宋使诸侯畏惧之机,会楚顷襄王于宛,会赵惠文王于中阳,欲联合各国伐齐。担心各国畏惧齐国,于是“先出声于天下”,令蒙武攻齐,占领了宋国故地的河东九城。次年秦、燕、三晋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齐军大败,主力几乎被全歼,联军在六个月内攻占齐国七十城。齐国后来虽复国但国力消耗巨大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力量。

削弱齐国后,秦国开始了东向大发展,但此时赵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强盛起来,成为秦国统一的又一个巨大威胁。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双方倾全国之力投入兵力近百万之多,此战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天下的最终归属。《战国策.魏策》说:“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天下和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双方在长平长久对峙,赵国以逸待劳,秦国远离故土时间一长则不利于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之计,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致使赵孝成王以赵括替代老将廉颇,最终秦国歼灭赵军45万人,秦赵争锋秦国大获全胜。至此六国衰落天下惟秦独强,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统一天下的趋势势不可挡。

庄襄王用吕不韦、灭东周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去世了,秦国的统一的重担传递到秦庄襄王手上。秦庄襄王在位时间不长只有三年,但其在位期间秦国国势持续强盛也算是一位有为的君主。庄襄王早年在赵国作为质子,处境十分危险,后在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帮助下回到秦国并最终继承秦国君主之位。庄襄王继位后施德于民大赦天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任用吕不韦,直至秦王政罢黜吕不韦之前,吕不韦在秦国相位上为秦国最终的统一做出极大的贡献。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铲除了周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

[var1]

秦庄襄王

秦王政灭六国天下一统、开创帝制、却匈奴征百越

秦王嬴政是继秦庄襄王之后秦国历史上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秦国统一的重担传递到秦王政手上最终完成了“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实现了秦国历代君主一统天下的夙愿。秦王政继位后平定嫪毐的叛乱,罢黜吕不韦加强君主集权,重用李斯、尉缭子等人才,积极部署统一六国的战略,使秦国由以往的鲸吞蚕食转变为远交近攻快速灭亡六国一统天下的新战略,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var1]

秦王政

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王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秦用十年消灭了东方六国,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天下统一后秦王创立皇帝制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的官僚统治制度。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平岭南扩展疆土,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接着北却匈奴《史记 · 蒙恬列传》载三十二年 , 蒙恬受命率军 3 0 万北击匈奴 , 次年收复河南地 , 击退匈奴 7 0 0 余里“。又把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起来,构筑起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防线,解除了匈奴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破坏。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乱最终统一于始皇,却开始于孝公,是秦国历代君主共同持续的努力,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错过一人才被曹操重用,终成北方悍将,地位堪比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牵招。[var1]刘备和牵招是好朋友,历史上说刘备和牵招是“刎颈之交”,然而几经辗转后,刘备和牵招还是因为命运之轮错过了。刘备组织起了自己的队伍,却没有跟牵招联系,这导致牵招最终投靠了袁绍。牵招对袁绍忠心耿耿,就算袁绍战败而死,牵招也继续跟随袁绍的儿子袁尚,最后大势已去,曹操赏识牵招的才能,

  • 平陆太寨出土大批魏国弧裆街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季刊》 1993年01期卫 斯(山西省平陆县博物馆)1989年12月中旬,平陆县曹川乡太寨村因土崖自然倒塌,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的魏国货币。经笔者实地调查∶此批货币是装在一个战国晚期的绳纹灰陶罐里的,出土时陶罐已被积土压破,陶罐距地表2 米多深,系窑藏之物。经初步整理鉴定∶此批魏国货币

  • 赵国换个胡服,为何就能强大到与秦国掰手腕?考古得出全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商鞅变法,而是让人略感困惑的胡服骑射。[var1]胡服骑射是赵国的变法主题,与魏、楚、韩、秦等国的变“法”不同,赵国的胡服骑射并不涉及政治、经济改革,而是单纯的军事变革。《史记·赵世家》曾载:“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字

  • 赵武灵王倘若多活几年,赵国有能力吞并秦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武灵王继位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推行了震惊四海的胡服骑射改革。谁也没料到,赵国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脱胎换骨,打得北方诸胡俯首称臣,几乎灭掉了长期困扰齐赵燕边境的中山国。哪怕是天下最强的秦齐两国,在当时也不愿与新兴的赵国正面冲突。[var1]可惜赵武灵王被人算计陷害,终究饿死在沙丘宫。

  • 古代青楼的祖师爷,竟是诸葛亮的“偶像”?连孔子都对他夸赞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是,首创青楼,可以称之为青楼祖师爷的人物,就有点不一般,不仅是诸葛亮的“偶像”,孔子还对他夸赞不已,他就是古代的名臣,管仲。春秋初年,周幽王之死的阴影还在诸侯间盘桓,天下之共主,周天子,竟然被犬戎这样的夷狄攻破都城,落得身死的下场,他点燃烽火台博其一笑的褒姒,也被犬戎掳掠而去,不知所终

  • 春秋早期的外部困境,四夷交侵不绝如线,倒逼齐桓公称霸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人的负重前行】其实夷狄入侵在历史上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为什么到了春秋时期就一下子变得那么严重呢?其实是此前一直有人为诸侯负重前行。早在商中期的时候,北方夷狄南下入侵就已经开始了,东夷、西羌、南蛮等更是长期与中原政权共存,常年发生战争,当时就是由商人组建军队进行抗击。到了周朝建立

  • 战国风云录——魏国文侯最贤,百年强国变法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家分晋,各自立国。晋国一直都是中原的盟主身份出现,虽然后期实力衰弱,但是还是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三家一分,各自都获得了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是魏国的位置却不好,在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魏氏与韩氏笼罩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赵氏占有的

  • 战国时期最为败国败家的三大君王,魏惠王第三,第一非此人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战国历史,自古便是败国容易强国难。而所谓的战国七雄,亦是如此。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不进则退,不强则弱。有些国家,本已率先崛起、有统一华夏之势,却中途不思进取,最终一落千丈;而有些国家,本已面临亡国之危,但能发愤图强,历经六代雄主,最终一统天下。事实上,战国时期的昏君不在少数。而最为败国败家的君王

  • 古代山东有齐国与鲁国,为什么现在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有一个特点,许多省份的简称以古时候地区国家名字来叫法,例如山西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区主要是晋国,因此通称为“晋”。这一点在牌照上反映的最显著,只需是陕西省的车,车牌号开始肯定是“晋”,可谓是让人一目了然,可以说成表明在我国各地区历史时间文化底蕴的一个特点设计方案。这则小故事,广为流传颇深,很多人

  • 古代有哪些残忍的刑法?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蓝玉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不得善终中,最残忍的死法要属腰斩、车裂、凌迟处死等。接受这些酷刑的人还不少。[var1]一、腰斩腰斩,是一种为人所熟知的刑法,这种刑法的施行方式就如字面意思,将犯人拦腰截断。历史上被施行“腰斩”的人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秦朝的李斯、汉朝的晁错、唐朝的和尚辩机。1、李斯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他生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