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2/10 6:36:29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风格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色是刮骨刀,美人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曹丕功绩

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禅让得来的帝位,大都不被别人认可,原因就在于禅让的过程之中,带有一丝强迫性。当正统转化为非正统,后人自然不会接受。

可要说道曹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功绩,还真就比已经名存实亡的汉末朝廷好得多。尤其是曹操死后,曹丕大展拳脚,利用身份上的优势,做了许多曹操想做却又不能做的事情。

首先,是政策制度上,曹丕拔除宦官干政的危害,大力提拔其他氏族,并且在世家大族的帮助下,使魏国进入高速发展状态。

不过就彼时实际情况来看,谁也想不到后来会发生司马懿夺权,更想不到洛水之誓也无法约束司马懿。

其次,则是在外交上面,魏国不仅击退鲜卑,还和匈奴、羌、氐等外族交好。如此一来,西域荒废的建置完善,北方经济得到改善

至三国后期,哪怕没有钟会邓艾等将领击破蜀国防线,魏国的整体国力也远在吴、蜀两国之上。长此以往,三国同样会走向统一。

曹丕之死

可如此中规中矩的魏文帝,为何仅仅只活了40岁就离开人世了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美色的贪图

这一点,早在曹操当年和袁绍相互攻击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彼时曹操刚刚击破袁绍。曹丕就一个人跑到甄宓家中,将其霸占,后曹操听闻,也只能默认倒霉。

曹操喜好人妇是众所周知的,但却也不会和儿子抢老婆。古代民间甚至有好事者就此表示,曹操欣赏曹丕行事风格,却因为这件事情心存芥蒂,所以才迟迟不愿让曹丕继承家业。

及至曹丕通过禅让登基称帝,以往的限制再也没有,他对美色的追求自然更进一步。甚至哪怕自己父亲曹操留下的不少侍女,也变成了曹丕的宠幸对象。

荒诞之下,就连其生母卞夫人也忍不住痛骂:实在是该死的东西。做事到了此等地步,足见曹丕多么天怒人怨。

色是刮骨钢刀,古代生活条件本就算不上好,还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这类娱乐上面,更影响曹丕身体健康。

尤其是古代人的人均寿命不过五十余岁,魏文帝过度荒淫之下,年仅四十就离开人世,也算是比较正常。

此外,曹丕至死,也和他的心胸有一定关系。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宁死不屈,于禁则下马请降。

可还没等于禁熟悉蜀军,关羽就被打败。被转移到孙权麾下的于禁,也再次回到魏国的怀抱。

只可惜此次事件以后,魏文帝曹丕一直肆意嘲讽于禁,致使对方羞愤病发身亡。

虽说庞德的确更加忠心,但于禁兢兢业业数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心胸狭隘的曹丕,注定会在遇到不顺遂的事情时,心情郁结。

身体状态欠佳,心理还有缺陷,长寿根本就不现实。这不,连续两次南下伐吴失败,曹丕内心的承受能力逐渐濒临崩溃,身体也走向了临界点。

曾经的曹丕,从来不只想做北方的王,更想做整个天下的王。三国若是不能统一,北方建设得再好也没太大作用。

色,拖垮了身体。狭隘,必然诱导身体走向极端。极致的享乐与狂欢过后,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曹丕最终没能承受,无奈只能早早离开了人世。

理性看待“色”

而这也警示后人,任何一个时代中,人们都应该理性看待“色”字才对。如果没能有足够的自制力,尽量远离为妙。

魏文帝曹丕这般优秀的君王,尚且因色而衰、因色而亡,更别说深陷其中的普通人,还有机会走出困境。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得不防。那么除了色之外,曹丕于曹操死后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肯定呢?

逼迫汉献帝禅让之举,虽然饱受争议,但对天下人而言,却不算坏事。汉献帝心有余而力不足,早早将家业交付到曹丕手上,也算是一种解脱。

至于贪图美色,大抵也只是人之常情,唯一需要注意的则是个人的自制力。色是刮骨钢刀,一刀一刀磨在身上,真正感觉到疼痛之时,才会后悔为时晚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句诗出处不一样,却能和谐地用在一处。人生当如意时,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不过人与神仙,从来都不对等,换自然是换不了的。那么就中国古代历史诸多传奇人物而言,“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分别是谁呢?连诸葛亮都不在前五的话,谁又会是第一? 第七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智谋团中,

  • 掌权之后的董卓,究竟荒唐到何种地步,当时的女性又是多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而董卓的进京也为后来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序幕。而真正历史上的董卓,他的一生其实远比小说还要精彩。年轻时的董卓,是个骁勇的武士,史书也记载他,臂力过人,左右驰射,在羌人中少有对手。甚至还“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是个行侠仗义的勇武之人。但京都繁

  • 东汉风云:刘英觊觎神器牵连甚广,寒朗入阙复陈为冤辨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刘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召相工入语:“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岁,可起兵否?”相工支吾对付,一经趋出,便向地方官报明。地方官当即奏闻,朝廷派遣使者责

  • 智取庐江:曹操的老朋友刘勋拥兵数万,孙策如何轻松将他击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15袁术之死让东南局势更为明朗,这一集团很快分崩离析,最终为孙曹两家所瓜分。而作为袁术余部,这些人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决断,尽快选边站队。相比起来,曹操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天子在他手里,占据着大义名分,第二他的实力也比孙策更强大。因此那些有名望的人,比如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中医相当的重视,但在世人眼中,终究比不上读书仕官一流。即使如此,还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医,他们所创造完善的中医,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以他们丰厚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着中医。但至今我们仍在震撼,在三国时期,华佗便勇于于使用外科手术,他的麻沸散更

  • 史说三国:三四七 魏吴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表示魏国的诚信,魏朝廷承诺,如果他们有家人在魏国的,完全可听任他们相随而去,回不回魏国,也由他们自行决定。司马昭还给吴帝孙皓写信,说明国事形势,晓谕祸福的道理。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吴帝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进见魏元帝曹奂。吴使带去了孙皓写给司

  • 擦亮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为主题,结合当前诸葛亮及三国文化领域研究现状,针对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性、传播性、新媒体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

  • 刘备说过两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也因为足够经典,被当作至理名言编入了教科书里。其实这一句话的道理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来劝善上进。那么刘备为何会突发奇想,想到要说这句话的呢?其实这句话,他是弥留之际,讲给自己的3个儿子的。 当时他的二弟关羽已经被人给砍掉了脑壳,

  • 秘方|华佗开方治贪官,县令获恩放死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油水却捞了不少。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鼓胀,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他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药

  • 【古典鉴赏】北宋·司马光:孙权劝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