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说三国:三四六 司马二子

史说三国:三四六 司马二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4/2/10 6:36:41

王元姬(217年-268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

王元姬出身于东海书香门第的王氏,祖父王朗、父亲王肃都是著名的经学家,王朗官至司徒,封兰陵侯,王肃为中领军,袭封兰陵侯。

王元姬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

九岁时,遇到母亲羊氏生病,王元姬不离左右地侍奉母亲,很长时间衣不解带。

而且,她非常懂事,常常是父母还没有吩咐,她就已经顺承其意去做事了,举止行为十分适当。

因此,父母就让她管理家事,她总是处理得合情合理。

王朗非常喜爱她,说:“使我们家兴盛起来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

司马昭与王元姬生育了长子司马炎和次子司马攸,以及其他三个儿子和京兆公主。

景王司马师没有儿子,就把司马攸过继为子。

司马攸(246年-283年),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昭次子。

司马攸年幼时就十分聪明,成年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善好施,爱读经籍,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作书信,一时成为当时的模范,其才能和威望都都超过哥哥司马炎。

祖父司马懿也很器重他,曾带着他出征太尉王凌的叛乱,战后获封长乐亭侯。

司马攸十岁时,司马师病逝,他在葬礼上非常悲伤,感动了左右的人,受到称赞,之后袭封舞阳侯,又在另外的宅第侍奉母亲羊徽瑜(景献皇后,司马师第三任妻子),以孝顺闻名。

后来,司马攸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治军恩威并重,很有声望。

司马昭恢复五等爵制度后,司马攸被改封为安昌县侯,迁任卫将军。

司马昭非常喜爱司马攸,常常说:“天下本是景王的天下,我不过是代理宰相之位,我死之后,大业应该归于司马攸。”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昭嫡长子。

司马炎最初因为父亲司马昭的功勋而封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后迎立常道乡公曹奂为魏元帝,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

司马炎相貌奇异,手长头发长,长发垂直了可以拖到地面,双手下垂超过膝盖。

有一次,司马炎与尚书仆射裴秀谈论,假装漫不经心地问他:“人能不能看相?”

裴秀说:“这个我略知一二。”

司马炎微微一笑,说:“那你能不能看看我呢?”

当下就把自己奇异的相貌展示给裴秀。

裴秀一看,震惊万分,从此就归顺了司马炎。

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羊祜的堂弟羊琇,也是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因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关系亲密。

有一次,在接筵同坐的时候,羊琇对司马炎说:“如果你富贵受到重用,我任中领军、中护军各十年。”

司马炎以为他开玩笑,不以为意,就同意了他的话。

但羊琇却不是说着玩的,从此就为司马炎出谋划策,观察时政所应减损和补益之处,让司马炎都预先记住,以备晋王司马昭询问时回答,助其取得储位。

司马昭因为喜爱司马攸,一直想立他为世子,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山涛说:“废弃长子而立幼子,违背礼义不吉祥。”

贾充说:“中抚军有君主的德行,不可让别人代替。”

何曾、裴秀也说:“中抚军聪慧过人,神明而威武,有超越世人的奇才,已经享有极高的声望。而且,他有这样天生的标记,绝不是人臣的相貌,那是天生的帝王仪容啊。”

司马昭因此才拿定了主意,八月初三,任命司马炎辅佐相国事宜。

九月初一,任命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二十日,立为世子。

司马炎任抚军大将军后,任命羊琇为抚军参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风格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色是刮骨刀,美人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曹丕功绩 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禅让得来的帝位,大都不被别人认可,原因就在于禅让的过程之中,带有一丝强迫性。当正统转化为非正统,后人自然不会接受。可要说道曹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功绩,还真就比已经名存实亡的汉

  •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句诗出处不一样,却能和谐地用在一处。人生当如意时,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不过人与神仙,从来都不对等,换自然是换不了的。那么就中国古代历史诸多传奇人物而言,“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分别是谁呢?连诸葛亮都不在前五的话,谁又会是第一? 第七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智谋团中,

  • 掌权之后的董卓,究竟荒唐到何种地步,当时的女性又是多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而董卓的进京也为后来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序幕。而真正历史上的董卓,他的一生其实远比小说还要精彩。年轻时的董卓,是个骁勇的武士,史书也记载他,臂力过人,左右驰射,在羌人中少有对手。甚至还“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是个行侠仗义的勇武之人。但京都繁

  • 东汉风云:刘英觊觎神器牵连甚广,寒朗入阙复陈为冤辨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刘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召相工入语:“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岁,可起兵否?”相工支吾对付,一经趋出,便向地方官报明。地方官当即奏闻,朝廷派遣使者责

  • 智取庐江:曹操的老朋友刘勋拥兵数万,孙策如何轻松将他击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15袁术之死让东南局势更为明朗,这一集团很快分崩离析,最终为孙曹两家所瓜分。而作为袁术余部,这些人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决断,尽快选边站队。相比起来,曹操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天子在他手里,占据着大义名分,第二他的实力也比孙策更强大。因此那些有名望的人,比如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中医相当的重视,但在世人眼中,终究比不上读书仕官一流。即使如此,还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医,他们所创造完善的中医,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以他们丰厚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着中医。但至今我们仍在震撼,在三国时期,华佗便勇于于使用外科手术,他的麻沸散更

  • 史说三国:三四七 魏吴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表示魏国的诚信,魏朝廷承诺,如果他们有家人在魏国的,完全可听任他们相随而去,回不回魏国,也由他们自行决定。司马昭还给吴帝孙皓写信,说明国事形势,晓谕祸福的道理。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吴帝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进见魏元帝曹奂。吴使带去了孙皓写给司

  • 擦亮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为主题,结合当前诸葛亮及三国文化领域研究现状,针对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性、传播性、新媒体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

  • 刘备说过两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也因为足够经典,被当作至理名言编入了教科书里。其实这一句话的道理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来劝善上进。那么刘备为何会突发奇想,想到要说这句话的呢?其实这句话,他是弥留之际,讲给自己的3个儿子的。 当时他的二弟关羽已经被人给砍掉了脑壳,

  • 秘方|华佗开方治贪官,县令获恩放死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油水却捞了不少。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鼓胀,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他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