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1/29 9:26:00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中医相当的重视,但在世人眼中,终究比不上读书仕官一流。即使如此,还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医,他们所创造完善的中医,一直是我国的瑰宝。

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以他们丰厚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着中医。

但至今我们仍在震撼,在三国时期,华佗便勇于于使用外科手术,他的麻沸散更是被称作中国古代版的麻醉剂。

在官方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里,扁鹊和曹操却又成了: 枭雄不是奸雄,医者也想当官。

枭雄曹操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我更愿意用枭雄,而不是奸雄来形容他。作为一个统帅,曹操杀伐果决,拥有优秀的军事才能。

但他又不全然是一个武夫,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文学素养也相当不错。这个在三国时期便处于一直处于顶峰的枭雄, 是一个实打实的文武全才。

他作为一个官宦子弟,在曹操的身上我们其实看不到有勋贵子弟惯有的毛病,骄奢淫逸这四个字在曹操的身上并没有发生。

他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至少这一点在他青少年时期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在他青年时期,他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官,曹操非常认真地对待一切事务,他的严厉手段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这时的曹操还只是一个心怀天下的热血青年,满怀报国之心,但很快现实给了这位青年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在接连经历牵连免职,后又起复,几经波折之后,曹操又回到了官场。正当他想大施拳脚时,却发现无论是他的上司,还是皇帝都还沉浸在享乐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暗藏的的危机。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曹操见董卓此人不端,不愿跟随他。在那之后曹操加入袁绍手下,将董卓击败。在这位曾经只是纸上谈兵的青年身上,袁绍发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可曹操早就不是当初的曹操了,在日复一日的战争中,他的内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曹操想要的再也不是当别人的得力手下,而是自己称王,他最终成为了一个领导者。

作为这样的一个领导者,曹操的胸怀其实很宽广。他自己本人所写的诗歌里面,多次描写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这些诗词都是曹操内心真实的表达.

曹操对贤才很是宽容,但同时他身上有所有掌权者惯有的毛病,那就是对 权力的占有欲极强,为此他也有极强的 疑心病

华佗的死和这一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医学小天才华佗

华佗此人在医学上颇有天赋,提高医术的路子也和他人很不同,在他的那个年代,华佗被称为“建安三神医“之一。

华佗一开始并不是一心走上医者这条路子的,他曾经的梦想也是 “读书者,当为民“,曾经他也是想通过做官救百姓。

但是东汉时期采用的是举荐当官,但是这项制度实质上名存实亡,被当地的名门望族所把持,加上华佗家中也并不是十分有钱,不能买官,华佗也就断了这条路子。

华佗走上了另一条路子,当一名医者,救死扶伤。 这一去,就出了个神医华佗。

华佗在医术上颇有造诣,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华佗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优秀,在民间到现在还流传着他的小故事。

在古代,巫医常常不分彼此,百姓对于病痛常常求神拜佛,以此求得符水来治病。而华佗那一眼便知道人患上了什么病,更是让人以为他是天上派来的神仙,对他推崇备至。

华佗医术之高超就这样被众人越传越远,连曹操也知晓了这件事。华佗原以为去帮曹操治病是一件好事,结果这一去就丢了性命。

曹操怒杀华佗

在华佗被征召去帮曹操看病时,可能未曾想到曹操真的会和自己较真。曹操此时已经大权在握,权力在手中达到顶峰,几乎无人敢忤逆曹操。

在《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这件事情,对两人都有一番描写。曹操在理国政之时,由于事务繁多,常常头痛, 恰巧知道在自己的属地里有个叫华佗的医术高明。

《后汉书》上说道: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里说道华佗并不想当大夫,所以在给曹操治病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他会对曹操这样的权贵提要求。

当即叫上华佗前去治病,华佗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他的医术相当高明,头痛对于他来说小菜一碟,但华佗这个时候提了一嘴, 要是他给自己封个官,他就保准曹操根除头疾。

想当时曹操对于这样的要求未必不会答应,毕竟华佗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不管他内心如何想,曹操还是答应了华佗的请求。

只是华佗是有点医学疯子在身上的,他和曹操说要开颅手术,也就是把曹操的脑子打开治病,这个治疗方式,曹操当然不接受,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方式。

更何况这是在古代,设备简陋,曹操当即否决,但为了治疗头疾,曹操还是决定让华佗来治病。

华佗治病几次后,曹操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 ,但却丝毫没有想要封他为官的意思。华佗也看出来了,于是开始推辞不去治病,理由是家中病妻需要照料。

曹操在几次推脱之后,哪里还不明白的呢, 妻子病了是假,要当官是真。

当即派人前去查探一番,果真如自己所料,立即捉拿华佗。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华佗认罪,死于狱中,一代神医就此落幕。

曹操对于华佗的死表示出可有可无的态度,“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是他最后对华佗的评价。

小结

曹操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极其讨厌将自己的弱点交付与他人手中,他曾在睡梦中杀人,威震不轨之人。

在曹操与华佗的故事之中,曹操的确食言了,华佗拿乔在我们看来很正常。

但曹操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还有他的手下在看着他,他有属于曹操这个名字的威望, 倘若他选择妥协,封官或者放任华佗的行为,那对于统帅曹操是极其的不利。

站在统帅者的这个角度,他杀了华佗我认为是对的,是在维护曹操的利益。 但我们仍然可惜华佗的离去,这对于我们国家的中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说三国:三四七 魏吴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表示魏国的诚信,魏朝廷承诺,如果他们有家人在魏国的,完全可听任他们相随而去,回不回魏国,也由他们自行决定。司马昭还给吴帝孙皓写信,说明国事形势,晓谕祸福的道理。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吴帝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进见魏元帝曹奂。吴使带去了孙皓写给司

  • 擦亮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为主题,结合当前诸葛亮及三国文化领域研究现状,针对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性、传播性、新媒体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

  • 刘备说过两句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也因为足够经典,被当作至理名言编入了教科书里。其实这一句话的道理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来劝善上进。那么刘备为何会突发奇想,想到要说这句话的呢?其实这句话,他是弥留之际,讲给自己的3个儿子的。 当时他的二弟关羽已经被人给砍掉了脑壳,

  • 秘方|华佗开方治贪官,县令获恩放死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油水却捞了不少。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鼓胀,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他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药

  • 【古典鉴赏】北宋·司马光:孙权劝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 刘备发文悼念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11月1日上午,94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突发疾病去世,享年66岁。刘备扮演者@孙彦军北京 发文悼念:愿二弟一路走好。来源:@四川日报

  • 探讨诸葛亮及三国文化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今日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通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人的基本人格,影响着中国人的做人原则和行事风格。11月1日上午9点,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

  • 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初并不是指关羽,而是被誉为“王佐之才”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出生于颍川的世家大族荀氏,据说是战国荀子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就被举为孝廉,在皇宫中担任为皇帝保管纸砚笔墨的职务,后来董卓进京后荀彧就辞官回乡,为了躲避战乱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到了冀州,袁绍对他礼遇有加,但是荀彧却看出来袁绍虽然谋略多但是却没有干大事的果敢,于是就带着家人投奔了曹操,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司马

  • 汉朝十二时辰之盗墓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将二十四个角色的故事“压缩”到一天一夜之中,以故事形式呈现中国古代两汉之际(新莽时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图景。每个角色生活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又有各自的小天地。读者仿佛观看一部鲜活的情景剧,通过一天窥见一个时代。★专业考古学者作品,立足史料和出土文物构建故事,兼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历史地

  • 看完竹林七贤的下半生,才明白哪怕魏晋风流也不能对抗中年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嵇康(223—262)阮籍(210—263)山涛(205—283)若论名气,嵇康一定是竹林七贤之首,但在竹林铁三角中,嵇康却是最年轻的,也是离开人世最早的,享年41岁。作为著名魏晋美男子的嵇康,还拥有深邃的灵魂和精湛的才艺,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曹操身边的重要写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