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蜀汉先锋廖化:出身黄巾,忠肝义胆,效仿关公千里走单骑

真实的蜀汉先锋廖化:出身黄巾,忠肝义胆,效仿关公千里走单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57 更新时间:2024/1/13 18:48:53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人)。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廖化是黄巾军一员战将,公元185年,黄巾军战败后,廖化无奈选择落草为寇,恰逢关二爷护送皇嫂,千里走单骑,便与兄弟周仓等人投靠到关二爷属下。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作为黄巾军战将的廖化,却是以文官的身份进入仕途的。

《三国志》记载:为前将军关羽主簿。也就是说,廖化最早的官职是关羽属下的一名主簿(相当于关羽的秘书长)。

这样的官职,必须是要有相当的文字公底才能胜任。在关羽统治荆州时期,青年官员的廖化,也在这一段时间中积累了不少的政治经验。

好景不长,蜀汉阵营就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公元219年,东吴袭取荆州,当时作为文官的廖化,被迫投降归属东吴,也开始了他归蜀之路。

《三国志》记载: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

意思是关羽战败身亡后,被迫投降的廖化,用装死的办法骗过了吴国等人。

虽然史书中记载甚少,但我们不妨想一想,作为降将的廖化,必定是东吴重点关注对象,要想骗过东吴的文臣武将,谈何容易。

廖化装死成功之后,千里走单骑,归蜀之路整整走了两年,才终于在秭归遇见了正准备东征为关羽报仇的刘备。

千里归蜀的廖化,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宜都今湖北宜昌的部分地区)。然而,因为夷陵之战的开始,廖化几乎没有在太守这个位置上呆过一天。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这也是廖化第一次以武将的身份进入历史。

廖化千里归蜀,还来不及休息,就成为了夷陵之战中的一名指挥官。可是,他并未能用一场胜仗,来迎接自己新的军旅生涯。

公元222年闰六月,因天气炎热,刘备所率领的大军主力,被陆逊一把大火烧伤殆尽,冯习、张南、傅肜等多员战将战死。廖化只能随败军退回蜀中。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继位,廖化没有回归他的文官仕途,而是继续着军旅生涯,成为丞相的参军,变成了一名中级士官。随后又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等。

公元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

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想要夹击廖化军。可惜却给廖化看出了敌方兵力分散的弱点,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一些无险可守的地方,廖化乘势抓住机会进攻,击败游奕,射杀了王赟。

公元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前来投降,廖化跟随姜维率领大军西迎,奉命留在成重山筑城,抵抗来自魏国郭淮猛烈进攻,成功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公元262年,姜维率领军队从狄道出发,北伐曹魏。当时,廖化极力反对姜维出兵,因为廖化深知,蜀汉近年来穷兵黩武,不由感叹到:“‘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字)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说‘我生的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

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率领的大军在侯和被邓艾击败,姜维只能无奈率领残部,退军驻扎于沓中。

公元263年,当廖化与姜维仍在剑阁死守,几乎要打退入侵的钟会时,却收到了后主刘禅举城投降,颁布投降的赦令。

已近暮年的廖化,知道后主刘禅投降的消息后,拔剑砍石,对天长啸!

蜀国灭亡之后,廖化在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相传死不瞑目,心中仍惦记着蜀汉!

翻开廖化的战争履历,虽出身黄巾,初为文官,被俘后仍设计逃回蜀国。回到蜀国后,凭借自己的兢兢业业,最后成为了蜀汉右车骑将军(相当于军事二把手)。

他想要的,并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想报效国家,为国效命,甚至不惜战死沙场。或许只有战死沙场,才是廖化心中解脱的唯一期望吧!

人们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把廖化打入蜀汉不入流的将领之中,却不知他也曾有如赵云七进长坂坡样的绝处逢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般的千里走单骑。

在蜀汉衰落时期,年过古稀之年仍为国披肩戴甲,奉两朝君主,忠心耿耿,终其一生,为国之栋梁,蜀汉最后的钢盔铁甲!

廖化是可悲可叹的,纵观廖化一生,他所经历的战争,几乎都见证着蜀汉的失败。

青年时代,他在夷陵之战的烈火中无奈突围;风华岁月,他在北伐中原的雄心中力战无果;英雄迟暮,他在蜀汉的灭亡中最后一战,留下生不逢时的慨叹。

在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将廊中,廖化仅排在黄忠后面,位居第八位。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他说:以果烈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的“汉寿亭侯”,到底是多大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大才子杨慎的这首诗,简直是对《三国演义》最好的评价。古往今来的多少事,如今都成了文人墨客的谈资,成了人们酒席宴前的话题。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汉寿亭侯”到底是个什么爵位,是个多大的官,为何关羽那么在乎?关羽自从被封汉寿亭侯之后,每次自我介绍都是“汉寿亭侯关某”,身后的大纛(dào)旗也写着5个大

  • 史说三国:二七五 清正司马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芝年少时是书生,到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遭遇贼寇,同行的人都抛下老人弱者逃跑,司马芝却独自坐着,守着自己的老母亲。贼人来到,将刀刃放在司马芝面前,准备杀了他。司马芝面无惧色,向贼人叩头说:“母亲年迈,只能托付给各位了。”贼人一听,都说:“这是孝子啊。杀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深解:这是一个人性的错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还要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说起,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大军兵出祁山,可是在任用谁守街亭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许多分歧。诸葛亮的意见是任用马谡,其他人却都持反对意见,包括王平在内的众多将领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魏延。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曾经叮嘱过诸葛亮,马谡其

  • 西汉思想家——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

  • 刘备给曹丕写了一封信,解开了刘备真面目,证实刘备的虚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在孙权、曹操和刘备三人中,以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最大。要知道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是骁骑校尉了,这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是手握兵权了。骁骑校尉就是东汉时期的中层武官,手中是握有兵权的实际掌控人。不过刘备的命运就不是很好了,历史上

  • 都说袁绍昏庸无能,但为何他能占据天下四州,成为最大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说来,袁绍在经历官渡之战前是非常强大的,那么问题来了,前期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呢?袁绍——剧照我们知道,在董卓之乱以后,各军事集团之间开始在北方互相攻伐、吞并,混乱之局面日甚一日。在经过五六年的兼并战以后,割据势力的分治局面基本形成。而袁绍作为北方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在起兵征讨董卓的时候,他已经担

  • 曹操的叔祖父的墓中,出土两颗牙,专家找到了曹操家族的遗传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曹操的生平很多人都如数家珍,但对曹操的家族背景却不甚了解。史料记载,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东汉时期的朝廷官员,历任司隶校尉,鸿胪卿和大司农,而且还是九卿之一,但最后因黄巾之乱而被罢官。其实,曹嵩

  • 同为义子,为何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而刘封却被刘备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而成为魏王,在此之后,曹丕封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同时追录其前后功勋,将曹真进封为东乡侯。当时曹丕开始分封凉州刺史一职,他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然而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并率军阻拦邹岐赴任。当时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所

  • 同样是大诗人,曹植7步之内写出1首诗,此人花了3年写了2句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曹植的诗作笔力雄健,富于创新,将叙事抒情巧妙结合,既能表达复杂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写曲折的心理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功能,对后世影响巨大,南宋谢灵运盛赞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有关曹植的众多事迹中,除了洛神一说,便是他的七步成诗。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华,当上

  • 赵云周仓狭路相逢,赵云连刺周仓三枪,为何没将他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为防节外生枝,不愿惹是生非。赵云本是公孙瓒部下,刘备也曾投身于公孙瓒麾下,两人志同道合。公孙瓒此人好战,又常掠夺百姓财物。如此暴行惹得民间怨声载道,他也最终败于袁绍手中。袁绍本想收服赵云以为己用,但赵云认为袁绍非仁义之辈,不愿追随。赵云去寻找刘备,不料刘备徐州失守后,已经投入袁绍麾下。赵云怕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