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深解:这是一个人性的错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深解:这是一个人性的错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68 更新时间:2024/2/10 6:54:25

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还要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说起,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大军兵出祁山,可是在任用谁守街亭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许多分歧。诸葛亮的意见是任用马谡,其他人却都持反对意见,包括王平在内的众多将领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魏延。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曾经叮嘱过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在众多人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力排众议任用马谡呢?事实上,诸葛亮任用马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彼时的蜀汉政权主要有三个派系,分别是荆州、东州和益州派。诸葛亮和马谡同属荆州派,从集团利益的考虑,他没有不用自己人的道理;第二,马谡在军事和战略上都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而且马谡又深通兵法,至于他是不是纸上谈兵,总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吧。

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起初是将马谡作为接班人培养的,马谡只有立了功,才能立威,有了功劳和威望,他才有份量和话语权,所以立功的机会诸葛亮当然要留给马谡。有此三点,换成谁都没有不用马谡的道理,这也是人之常情。尽管诸葛亮在书中,近乎于神,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

人都有缺点和弱点,缺点可以改,但是弱点却无法更改。远近亲疏,任人唯亲就是人性的弱点。正因为诸葛亮有了这样的弱点,他才会犯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缺点,他不听众人的意见,最终酿成了大错,在不得已之下,才挥泪斩马谡。

而自此后,诸葛亮纠正了自己的缺点,在军事上几乎没再犯错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个示,也是一个教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错误无关痛痒,而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将会后悔终生。“君子之所以明,善听也”,只有多听,多学,多接受别人的意见,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才不会留下遗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汉思想家——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

  • 刘备给曹丕写了一封信,解开了刘备真面目,证实刘备的虚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在孙权、曹操和刘备三人中,以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最大。要知道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是骁骑校尉了,这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是手握兵权了。骁骑校尉就是东汉时期的中层武官,手中是握有兵权的实际掌控人。不过刘备的命运就不是很好了,历史上

  • 都说袁绍昏庸无能,但为何他能占据天下四州,成为最大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说来,袁绍在经历官渡之战前是非常强大的,那么问题来了,前期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呢?袁绍——剧照我们知道,在董卓之乱以后,各军事集团之间开始在北方互相攻伐、吞并,混乱之局面日甚一日。在经过五六年的兼并战以后,割据势力的分治局面基本形成。而袁绍作为北方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在起兵征讨董卓的时候,他已经担

  • 曹操的叔祖父的墓中,出土两颗牙,专家找到了曹操家族的遗传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曹操的生平很多人都如数家珍,但对曹操的家族背景却不甚了解。史料记载,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东汉时期的朝廷官员,历任司隶校尉,鸿胪卿和大司农,而且还是九卿之一,但最后因黄巾之乱而被罢官。其实,曹嵩

  • 同为义子,为何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而刘封却被刘备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而成为魏王,在此之后,曹丕封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同时追录其前后功勋,将曹真进封为东乡侯。当时曹丕开始分封凉州刺史一职,他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然而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并率军阻拦邹岐赴任。当时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所

  • 同样是大诗人,曹植7步之内写出1首诗,此人花了3年写了2句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曹植的诗作笔力雄健,富于创新,将叙事抒情巧妙结合,既能表达复杂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写曲折的心理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功能,对后世影响巨大,南宋谢灵运盛赞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有关曹植的众多事迹中,除了洛神一说,便是他的七步成诗。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华,当上

  • 赵云周仓狭路相逢,赵云连刺周仓三枪,为何没将他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为防节外生枝,不愿惹是生非。赵云本是公孙瓒部下,刘备也曾投身于公孙瓒麾下,两人志同道合。公孙瓒此人好战,又常掠夺百姓财物。如此暴行惹得民间怨声载道,他也最终败于袁绍手中。袁绍本想收服赵云以为己用,但赵云认为袁绍非仁义之辈,不愿追随。赵云去寻找刘备,不料刘备徐州失守后,已经投入袁绍麾下。赵云怕袁绍

  • 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西汉的外戚一度篡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莽。东汉建立以后,对外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实外戚干政是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西汉建立的时候,中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不久,一切制度都比较粗糙。当时皇帝主要防备的是权臣篡位,因为很多权臣本来就是地方豪强家族的代言人。从战国到秦国,地方豪强家

  • 三国二十四名将,只论武力有四人应该入选,被取代的又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入选的四人:文鸯、曹彰、文聘、王双凭武力最应该入选的第一人一定是文鸯无疑:文鸯袭营以区区2500人在父亲文钦未能赶到孤军奋战的情形下,从子时打到卯时天亮至少是四五个小时,筋疲力尽之下五十回合战平养精蓄锐的邓艾,单枪匹马三番五次返身击杀尾追而来的数百魏将后安然突围,文鸯的这份悍勇说他武力和马超张飞

  • 闲聊三国:为什么诸葛亮选择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和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对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而言,大都会产生“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的疑问。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刘皇叔贤德忠厚,深得人心,又礼贤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故天下有志之士皆投奔之”。但是,诸葛亮真的只是因为刘备的“贤德忠厚”而选择他吗?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三国演义》1994版在我看来,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