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思想家——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

西汉思想家——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2/9 12:55:42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石雕董仲舒,人物雕塑 ,西汉思想家

铸铜人物雕塑,董仲舒雕塑,西汉历史名人

铸铜董仲舒讲学雕塑,人物雕塑,历史著名思想家

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错误。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

铸铜人物雕塑,历史名人,董仲舒雕塑

铸铜人物雕塑,历史名人,西汉董仲舒

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 西汉思想家

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 汉武帝 刘彻 召齐地濡生进京,举贤良时策时,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武帝采纳了董仲舒这一“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也发挥了《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对西汉的统一和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天人感应”说,把 符瑞 和灾异当作上天意志的反映,借以指导人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使百姓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万民。上天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会用天气的异常变化表明对皇帝行为好坏的喜怒。他还指出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以此论证封建统治秩序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并提出了“三纲 五常 ”的封建伦理道德,宣扬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的宿命论和黑、白、赤三统的循环论,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揭露“富者田连盯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阶级对立现象,并提了限田、 兼并的建议,还主张以教化为主辅之以刑罚,起到了进步的积极作用。他向 汉武帝 提出的设“五经博士”、“兴建太学”、“养天下之士”等主张,开创了国家大学教育的先河。因而得到汉武帝称赞,当下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让他辅佐江都王 刘非 。

铸铜历史名人,董仲舒人物雕塑,西汉

铸铜历史名人,西汉董仲舒,人物雕塑

铸铜董仲舒,人物雕塑西汉,历史名人

公元前104年( 太初 元年),董仲舒卒,葬于 长安 。汉武帝每经董仲舒墓地,均下马致敬 ,故称下马陵。现在的 西安 市碑林区有一条下马陵街,就是董仲舒墓址。1441年(明正统六年)德州知州韦景 元修 学宫掘地得“董子读书台”石刻,询其故址复建。《长河洁籍考》书中:“读书台,董生下帷之月也。原其东望 长乐 ,西临广川、朽县,错齿于安陵、长河,同源夫德水,沉私符于载籍,摩竭筹于按图,繁露常滋,非有 淮南 之感,玉杯自在,宁谓垣乎之诈哉”和“董子,广川人,德州者。唐元和十年(815年)所徙之长河县,汉信都国之广川县也,夫汉之所谓广川者大矣,有城廓焉、有郊垌焉,百里之内,正值其地,或董子下帷处,按图考碣,适相符契”的记载,既指出了“董子读书台”的地理位置,又证实了董仲舒以广川人而在德州读书的可靠性。

铸铜人物雕塑,董仲舒雕塑,西汉教育家

铸铜西汉教育家,人物雕塑,董仲舒

铸铜人物雕塑,西汉董仲舒, 历史名人

铸铜人物雕塑,西汉董仲舒, 历史名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给曹丕写了一封信,解开了刘备真面目,证实刘备的虚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在孙权、曹操和刘备三人中,以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最大。要知道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是骁骑校尉了,这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是手握兵权了。骁骑校尉就是东汉时期的中层武官,手中是握有兵权的实际掌控人。不过刘备的命运就不是很好了,历史上

  • 都说袁绍昏庸无能,但为何他能占据天下四州,成为最大的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说来,袁绍在经历官渡之战前是非常强大的,那么问题来了,前期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呢?袁绍——剧照我们知道,在董卓之乱以后,各军事集团之间开始在北方互相攻伐、吞并,混乱之局面日甚一日。在经过五六年的兼并战以后,割据势力的分治局面基本形成。而袁绍作为北方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在起兵征讨董卓的时候,他已经担

  • 曹操的叔祖父的墓中,出土两颗牙,专家找到了曹操家族的遗传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曹操的生平很多人都如数家珍,但对曹操的家族背景却不甚了解。史料记载,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东汉时期的朝廷官员,历任司隶校尉,鸿胪卿和大司农,而且还是九卿之一,但最后因黄巾之乱而被罢官。其实,曹嵩

  • 同为义子,为何曹真能成为曹魏最高统帅,而刘封却被刘备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位置而成为魏王,在此之后,曹丕封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同时追录其前后功勋,将曹真进封为东乡侯。当时曹丕开始分封凉州刺史一职,他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然而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并率军阻拦邹岐赴任。当时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所

  • 同样是大诗人,曹植7步之内写出1首诗,此人花了3年写了2句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曹植的诗作笔力雄健,富于创新,将叙事抒情巧妙结合,既能表达复杂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写曲折的心理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功能,对后世影响巨大,南宋谢灵运盛赞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有关曹植的众多事迹中,除了洛神一说,便是他的七步成诗。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华,当上

  • 赵云周仓狭路相逢,赵云连刺周仓三枪,为何没将他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为防节外生枝,不愿惹是生非。赵云本是公孙瓒部下,刘备也曾投身于公孙瓒麾下,两人志同道合。公孙瓒此人好战,又常掠夺百姓财物。如此暴行惹得民间怨声载道,他也最终败于袁绍手中。袁绍本想收服赵云以为己用,但赵云认为袁绍非仁义之辈,不愿追随。赵云去寻找刘备,不料刘备徐州失守后,已经投入袁绍麾下。赵云怕袁绍

  • 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西汉的外戚一度篡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莽。东汉建立以后,对外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实外戚干政是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西汉建立的时候,中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不久,一切制度都比较粗糙。当时皇帝主要防备的是权臣篡位,因为很多权臣本来就是地方豪强家族的代言人。从战国到秦国,地方豪强家

  • 三国二十四名将,只论武力有四人应该入选,被取代的又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入选的四人:文鸯、曹彰、文聘、王双凭武力最应该入选的第一人一定是文鸯无疑:文鸯袭营以区区2500人在父亲文钦未能赶到孤军奋战的情形下,从子时打到卯时天亮至少是四五个小时,筋疲力尽之下五十回合战平养精蓄锐的邓艾,单枪匹马三番五次返身击杀尾追而来的数百魏将后安然突围,文鸯的这份悍勇说他武力和马超张飞

  • 闲聊三国:为什么诸葛亮选择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和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对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而言,大都会产生“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的疑问。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刘皇叔贤德忠厚,深得人心,又礼贤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故天下有志之士皆投奔之”。但是,诸葛亮真的只是因为刘备的“贤德忠厚”而选择他吗?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三国演义》1994版在我看来,诸

  • 萧何拥戴刘邦,实乃另有图谋,不巧上错花轿嫁对郎,这买卖划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为何对刘邦青睐有加,最初献计让刘邦出山相助的是他,后来暗箱操作助刘邦当上沛公的还是他,最后帮刘邦稳住大后方,在楚汉争霸中为刘邦提供兵源、粮草的还是他。萧何是如何一眼就看出刘邦是真龙天子的呢?事实证明,萧何看中刘邦,并非慧眼识珠,实乃另有图谋,当然这个图谋未见得是居心叵测之谋。萧何家学渊源,作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