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蔺相如完璧归赵成为美谈,为何后续却鲜为人知?因为代价实在太大

蔺相如完璧归赵成为美谈,为何后续却鲜为人知?因为代价实在太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1/19 4:55:54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臣和武官是一样重要的。古时候的赵国就有一文一武,两位非常重要的官员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廉颇蔺相如

[var1]

他们两个的故事,人们在书本上也曾见到多次,其中以负荆请罪和完璧归赵最为出名。负荆请罪不仅告诉我们要像廉颇一样知错就改,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家国情怀,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内部的团结。

而相比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的故事,则更是体现了蔺相如身为文臣的聪慧与机敏。但实际上完璧归赵之后的历史结局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

[var1]

当时赵国的危机形势

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学过了不少蔺相如为国出征在许多国家之间的社交场合上,用自己的智慧与谋略维护了本国的利益,是人们眼中出色的外交家。

他所处的年代恰逢战国末期,那个时候的秦国已经因为之前的商鞅变法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先进国家,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因此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首领。

面对势力的扩张,任何人都不会心慈手软,秦王想要的并不仅仅是六国,而是想要灭掉它们,统一六国,进而统一天下。但当时的其他六个国家实力都比较差,只有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的赵国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可以与秦国相抗衡。

[var1]

当时赵惠文王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民居,他才纳贤人,任用乐毅、平原君为相,著名的廉颇为大将军,蔺相如则为上卿,在他的带领下,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国家有纪律,军队有实力,百姓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所以,赵国便成为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障碍。

当然,也正是因为赵国政要强劲,到国力做背后的支撑,蔺相如才可以在出事的时候有底气,据理,力争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

当时的秦国是秦昭襄王统治时期,相比赵国的将才秦国君主任用范雎为相,采用聪明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和与它相距较远的齐国、燕国交好,但是却和附近的韩楚两国频繁作战吞并它们的势力。很明显这个时候,秦国又将目光放在了赵国身上。

[var1]

完璧归赵的惊险过程

在得知赵国的君主然之间得到了一块宝玉之后,秦襄王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给照王写了一封国书,表示自己也非常喜欢这块宝玉,愿意拿15座城池来当做交换,但前提是,他需要先将宝玉拿过来,让自己看一看值不值得交换。

大家都心知肚明,秦国君主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算是再贵重的,合适的也抵不了15座城池,很明显是冲着赵国来的。

如果赵国乖乖将这个和氏璧献出来,那么秦国就平白得了这么一件宝物,如果他要是不愿意将和氏璧献出来,秦国也可以有足够的理由去攻打赵国。

[var1]

赵国人自然也看出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们还不得不去,不能给秦国留下把柄,一筹莫展之际,蔺相如自告奋勇,表示自己愿意作为赵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王听说蔺相如到达了秦国,立马表示自己要召见他,但是蔺相如且与路途遥远为由推脱了,这次见面也给自己争取的时间,他悄悄派人去秦王附近打探具体的消息。

两天之后,蔺相如和秦王正式见面,但当他将和氏璧献上去的时候,秦王对和氏璧百口称赞,却丝毫未提拿15座城池交换的事情,蔺相如见状,借口说和氏璧上有一个瑕疵,想要指给秦王看,他走到秦王的旁边,将和氏璧拿了过来。

[var1]

秦赵两国的历史结局

拿到和氏璧之后,他后退一步,要求秦王兑现诺言,否则的话就要将和氏璧撞碎。无奈之下,秦王只能承诺几天后进行城池交换,而蔺相如借着这个机会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个时候蔺相如再次提出,要斋戒五天来纪念这件大事,秦王非常痛快的答应了。

故事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看起来似乎是赵国占据了上风,回到赵国之后的蔺相如因为表现出色,被进一步升官。但其实在那之后不久,秦国便开始大举进攻赵国,借口便是当时蔺相如出使秦国,最后却出尔反尔的私自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言而无信。

[var1]

虽然这只是一个借口,但不论如何此时的秦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来发起进攻,后来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而归。

在那场战役中,廉颇没有得到赵王的重用,而是选择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尽管蔺相如一再劝告,但还是没有办法阻止,最终赵国被灭。

[var1]

小结:

我们从课本上了解到了廉颇的深明大义和蔺相如的智慧谋略,明白家国情怀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但历史的潮流是不会被更改的,即使两个人再优秀,也无法阻挡另一个国家的强盛发展,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在么一个重要关头发挥自己的力量,至于最后结局的胜利与否,只能由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5个谜团,它们是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没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败纣后,周就得以建立,而这个王朝也足存在了800多年之久。不过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扁带,而是由许多小诸侯国拼凑而成的政权,周天子也只是名义上的老大。到了春秋战国时,周王基本就是个打酱油的“鸡肋”了。不过那段历史却也十分波澜壮阔,距今足有2000多年的跨越也留下了一些谜团。这里

  • 孙膑智谋超群,却被这个人害成残废,他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庞涓也在鬼谷子门下学艺,他虽然很用功,但是由于天赋的原因,他始终比不上孙膑,为此他常常感到苦恼,然而,事实如此,在那个残酷的时代,如果你做不到最好,那么等待着的就是被人遗弃甚至被人杀掉。所以他为了得到国君的赏识,只好选择提前下山,抢在孙膑之前先在魏国做一位将军,这样他才有机会做出一

  • 大秦开始吞并六国,面对4个对手,为何首先消灭了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国的后期,秦国在各方面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经历几代君主的努力以后,秦国逐步成为了第一强国,并且拥有了直接灭国的实力。即使东方六国联合抗击秦国,也无法阻挡秦国的脚步。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军队消灭了东方六国之一的韩国。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秦国明明有好几个对手可以选择,为何偏偏要进攻韩国?[v

  • 讲座预告|礼以玉成——晋国、晋侯与晋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2月6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于良渚博物院正式开幕!本次展出的重点是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玉器,晋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出土玉器器类 之丰富、制作之精良,充分体现出周“监于二代”、“文质彬彬”的时代风貌。 展览期间,良渚博物院将持续推出一系列配套专家讲座,带领观

  •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仁义之师”的宋襄公,为何会败得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期,那么在此时其中各个诸侯国为了争霸频繁地发动战争,导致了很多的伤亡。但是在此时期也有一个特殊的人,也就是宋襄公对于战争的看法是持比较理想和和平的态度的,所以宋襄公所领导的军队在后世是被称为仁义之师的。但是很可惜,这样的一支军队,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惨败的结局

  • 早期儒家的春秋观,具体包含哪些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儒家思想是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并且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一直影响到如今的中国。但是早期的儒家思想发展,并不是很成熟。那么早期的儒家思想究竟是怎样的或者说早期儒家学说的观点,究竟是怎样的?尤其是早期儒家的春秋观。 一、早期的儒家思想的春秋观

  • 战国名将王翦,军事才能到底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王翦就是这么的一个英雄性人物,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有四大名将。王翦和其他三个名将的成名其实并不一样,王翦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灭掉了很多国家。那么王翦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为什么在他的一些军事成就当中,都是一些灭国的

  • 古代名人智慧:黎弥釜底抽薪逐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从齐人手中讨回了汶阳之田。回国之后,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孔子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使鲁国社会安定,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齐鲁为紧邻,鲁国强大,首先引起了齐景公的恐慌,忙找大臣黎弥来商议怎么办。黎弥说:“鲁国目前的局面,全赖孔

  • 论“纵”与“横”的作用,实力本不强的秦国,被逼得去平定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其间,学者们多讲的是治国安民的方法,但也不缺乏平定天下的霸业之道,比如纵横家。他们以合纵连横的战略思想,来帮助霸主们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让弱小的诸侯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纵横家的诸多学子中,就要属苏秦和张仪这两位兄弟最出名了。[var1]鬼谷子和纵横提到苏秦和张仪,就不能不提他俩的师傅鬼

  • 医术高超的“神医”扁鹊,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专家:不予置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医术高超,救人无数,对穷人毫不吝啬。扁鹊传播的医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经得住时代的考验。在当时,扁鹊的名声无人能及。然而,他的成就不光是“望闻问切”的医理,由于他的高超医术,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还专门为扁鹊写了一部《扁鹊仓公列传》,由此扁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