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名将王翦,军事才能到底有多高?

战国名将王翦,军事才能到底有多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67 更新时间:2024/1/19 0:21:47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王翦就是这么的一个英雄性人物,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有四大名将。

王翦和其他三个名将的成名其实并不一样,王翦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灭掉了很多国家。那么王翦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为什么在他的一些军事成就当中,都是一些灭国的军事成就?

一、王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军事智慧

1.王翦本身的军事智慧可以从他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可以看出

王翦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也是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三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且在后期的一些战争当中,王翦从事的一些战争都是直接灭国性的一些战争,所以就导致王翦在其余的三大军事名将中,威名和声望似乎要比另外三人要高点。

其实想要举行灭国性的一些战争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灭国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会很多,比一些普通的战争往往会比较更难。尤其是在其他的一些诸侯国当中,也存在着一些军事名将,所以这样的程度,一定会更难。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一个过程当中,其实最难攻克的是赵国和南方的楚国。因为这两个国家有不同的特点,赵国是由于军事力量特别强,所以秦国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难免会浪费很多的兵力或者消耗过多军事力量。

而南方的楚国并不是因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南方的楚国是因为地广,并且所拥有的物质资源较为丰富。

如果秦军一旦进攻,那么南方的楚国可以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活活地把秦军给拖死耗死在这样的一些长久战。没有一点优势性可言的,因为秦国在以往的灭掉其他诸侯国的战争过程中,都是以闪电战或者是一些比较快速的战役来获得胜利。

如果一旦打持久战,尤其是秦国,距离楚国是有一段距离的,那么其中间交通运输线的粮食运输或者是其他军备物资的运输就会极为困难,并且成本巨大

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其实是并不利于秦军的军事策略以及立场的。王翦最初是与赵国打仗,那么在赵国打仗的过程中,赵国有位名将令李牧。

那么赵国在后来的军事力量中,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并且在其他的诸侯国有一定的声望,其实也是由于这位名将李牧的出现。所以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王翦本人其实是十分为难的。

因为李牧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了解王翦本人的一些军事战略的,比如王翦奉行的就是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也就是在一些比较静态的过程中,就耗死对方,那么其实打的就是心理战的一个过程。

所以在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打仗过程中,派出的将军,也就是王翦和李牧。两人都是比较熟悉彼此的作战策略的,所以两人在战争的初期,都是保持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尽管王翦试图从一些战争的缺口去突破这样的一种静态模式,想要打破这样的被动状态。

但是仍然以失败告终,因为李牧通过这样的观察,很快反映到了战争的过程中是存在缺口的。李牧很快地运用自己的军事智慧,把这样的缺口补上,所以王翦本人是并没有很大的机会去突破这样的军事固定模式的。

很快,这样的一种僵持状态,僵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当然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局势对于秦军来说是越来越被动的,因为当时的群军师去攻打,也就是说在攻打的过程中,需要物质的运输,那么远在赵国的秦军怎么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运输呢?

所以在战争的后期,秦军其实是出现了一些军心不稳,士气动荡的一些现象,但这些现象没有办法阻止。这一现象必然会因为人心的存在而存在,故此王翦不得不使出一些侧面性的军事战略来进行解围。

2、利用反间计

王翦如果想要从一些比较正面性的军事战略去攻破李牧所保持的一种军事战争静态模式的话,其实是一种基本不可能的状态,因为两人的军事才能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需要从一些外部因素,来寻找当时战争的一个突破口。

而这样的突破口很快,当时王翦找到了,当时任赵国丞相。当时全国运用了一些财力或者是其他的因素,对于当时赵国的丞相进行了一个收买,那么成像在赵国的朝廷上,对于李牧本人进行一些诋毁,或者一些怀疑。

丞相在朝廷上认为李牧有较多的军队,并且赵国大部分的兵力都在李牧的手中,那么李牧可能会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才能对于赵国的统治进行一个颠覆。

当时照顾的君主自然是知道里木的能力的,所以才派他去与秦军作战,那么随着时间的越来越久,战争没有得到解决。也不免让赵国的君主怀疑,李牧是不是想用赵国的这支军队干点儿别的什么事。

加上当时成像的谗言的镜鉴,使得当时赵国的君主对于一些总体性的局势,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所以下令令李牧快点结束战争或者是快点返回朝廷。

但是李牧很明显的指导,这就是对方玩儿的反奸计,但是照顾国金并不知道,所以李牧秉持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对战争进行一个指挥。

很明显,这样不听君主命令的行为,在李牧的眼中看来,可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在当时的赵国国君看来,你已经违背了我的命令了,那么你已经有造反的迹象了,由此让赵国的国主对于当时的李牧起了一定的杀心。

所以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赵国君主对于李牧就进行了一个死刑。那么李牧一死,王翦的一些军队就已经找到了突破口,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他的军事战略,并且从军事能力上与王翦本人抗衡,所以在李牧死后,王翦很快的凭借着自己手中的秦军攻破了赵国。

二、王翦不仅拥有着一定的军事智慧,并且能够在一定的军事完成之后能够完全脱身

1.在与楚国的战争之中,王翦也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智慧

那么其中一个最难打的赵国已经胜利了,那么剩下的一个最难攻破的就是楚国,楚国由于地广资源多,再加上有一定的今日实力,所以成为当时秦国攻克楚国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么再加上当时秦国的国内的一些女眷,或者是太后皇后,是当时楚国的公主。

那么宫廷内部的一些斗争,也导致了当时的局势是发生得十分微妙的。在当时一个总的战争过程中,秦国最初派兵的并不是王翦,因为王翦本人需要60万的军队去攻破楚国。

但是另外一个将军认为,自己需要20万就可以攻破楚国,秦军为了减少自己的军事耗费,所以令那位将军率领20万去攻打楚国,结果楚国是有项燕等名将。

再加上长江的天险又加上当时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当时的秦军几乎是全军覆没。所以当时的秦国迫不得已又重新用王翦,王翦用自己手中的60万的兵力,成功地攻破了楚国。

那么在攻破楚国的过程中,王翦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一些军事策略,也就是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那么只要敌一动,那么王翦就要率先的找到战争的主动权。王翦借着这样的军事策略,也成功地攻破了楚国。

2、在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功劳之后,才能成功而退

功高震主的道理谁都明白,谁都懂,包括王翦自己也是十分明白的。所以在进行战争的过程中,拼命地向当时的秦王强调自己希望有良田,自己希望有一定的物质财富,自己什么都不要,只要去要这些。

那么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满足的,只要你不要一些军事上的实权,基本上都可以得到。

并且为了进一步地显现出自己真的是需要这些物质财富,在行军或者是在进行军事战争的过程中,拼命地向秦王回信都是要求物质财富,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包括在秦王送军的路上。王翦也强调,一定要给他足够的良田。

那么在这些强调的过程中,秦王就难免会对王翦放松警惕,也就是不会对王翦做出一些过分性的行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王翦并没有像李牧那样获得悲惨的下场,李牧为什么会被赵国的国君处死?

最大的原因就是李牧已经引起了赵国国君的猜忌,而当时的王翦由于自己的一些政治智慧,才逃过了这么一劫。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基本的原因,就是王翦陪伴当时的秦王是在秦王担任太子的时候,就一直陪伴在秦王的身边,所以秦王可能对于王翦本人的是比较信任的。

三、总结

武将在中国历史上其实并不缺乏,包括一些英雄式的名将,在历史上其实也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不要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军事策略,而这些名将也需要一定的军事智慧。像王翦本人,就是很好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智慧都兼具的一个历史性人物。

参考文献:

1、《战国史》

2、《秦汉史》

3、《秦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黎弥釜底抽薪逐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从齐人手中讨回了汶阳之田。回国之后,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孔子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使鲁国社会安定,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齐鲁为紧邻,鲁国强大,首先引起了齐景公的恐慌,忙找大臣黎弥来商议怎么办。黎弥说:“鲁国目前的局面,全赖孔

  • 论“纵”与“横”的作用,实力本不强的秦国,被逼得去平定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其间,学者们多讲的是治国安民的方法,但也不缺乏平定天下的霸业之道,比如纵横家。他们以合纵连横的战略思想,来帮助霸主们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让弱小的诸侯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纵横家的诸多学子中,就要属苏秦和张仪这两位兄弟最出名了。[var1]鬼谷子和纵横提到苏秦和张仪,就不能不提他俩的师傅鬼

  • 医术高超的“神医”扁鹊,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专家:不予置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医术高超,救人无数,对穷人毫不吝啬。扁鹊传播的医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经得住时代的考验。在当时,扁鹊的名声无人能及。然而,他的成就不光是“望闻问切”的医理,由于他的高超医术,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还专门为扁鹊写了一部《扁鹊仓公列传》,由此扁鹊也

  • 魏国灭亡后,为什么吴国在昏庸的后主孙皓统治下,还能坚持15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国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晋国的伐吴大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司马氏篡位,需要先安内。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第二年,司马昭晋升晋王,加九锡。所谓的九锡,就是天子赏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是大臣的最高礼遇,再高就是天子仪仗了。司马昭

  • 她是一位绝代佳人,勾践复国的大功臣,结局却让人匪夷所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西施勾践吴王夫差的故事想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西施在功成身退后究竟怎么样了呢?[var1]勾践对吴王夫差战败后,勾践当了夫差的奴隶,但是勾践卧薪尝胆是一心想着复仇的,吴王喜欢美女,勾践特意为吴王献上了经过训练的西施。西施在吴王夫差这里是受尽了宠爱,吴王为西施建造了春宵宫,管娃阁,灵馆等等,西施喜欢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落得商鞅那样,五马分尸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些贤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论历代贤臣,有二人对秦朝功不可没,这就是商鞅和张仪二人,二人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帮助秦国在虎狼之国中脱颖而出,但是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人被五马分尸,一人却得以安享晚年,回归故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几点原因。一心为国尽心力,利益纷争最致命在礼崩乐坏的

  • 战国七雄的七大名将:秦魏两战神,五国有名将,李牧孙膑乐毅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战神,这家伙一生经历70场各种战役,从来没有输过。据史料记载,白起一生所杀之人有100万左右,其中光长平一战就坑死赵国45万人。纵观白起的战例,打败过韩国、魏国,打得楚国被迫迁都。然而这位战神过于嗜杀成性,最后也只有落了个被迫自杀的命运。评价白起:坑杀人

  • 孟子面对这个“送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援的本字为“爰”,在甲骨文里如右图,看上去如同一只手抓着一根棍状物,拉引另一只手。就好像有人不幸溺水,在水中浮浮沉沉,挥手挣扎之时,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手持长杆伸过去想把他拉上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今天才将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伸出援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和手密切相关的字。《左传》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援”与

  • 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

  • 原创《山河月明》派李景隆征讨朱棣,是朱允炆最愚蠢之举,赵括之败重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言归正传,朱允炆刚放回朱棣的三个儿子,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削掉燕王朱棣,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朱棣被朱允炆逼的终于谋反了,朱棣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就连耿炳文也败下阵来。[var1]朱允炆再次选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因此大将军人选在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两人之间。然而徐辉祖是燕王朱棣的大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