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早期儒家的春秋观,具体包含哪些思想?

早期儒家的春秋观,具体包含哪些思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4/1/27 19:57:23

儒家思想是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并且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一直影响到如今的中国。

但是早期的儒家思想发展,并不是很成熟。那么早期的儒家思想究竟是怎样的或者说早期儒家学说的观点,究竟是怎样的?尤其是早期儒家的春秋观。

一、早期的儒家思想的春秋观,其实是在崇尚王道

1、在孔子的思想中,着重体现了大道既隐

孔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所谓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并且对于之后儒家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甚至孔子本人的个人影响,可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的格局变化,那么在孔子的传统观点上来看,孔子最为明显的一个观点,就是大道既隐。

孔子是出生于春秋,末年那么在此的时期,孔子见多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以及那个时代所有的残忍,故此孔子希望能够恢复西周初年的社会和平以及社会安定的现象。

但是这样的一个政治理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这样的一个政治理想,蕴含在孔子自己的一个主要观点之中,也就是大道既隐。孔子观点中的大道指的是在我国的上古时期,舜禹的统治以及西周初年周公的统治,甚至可以说商朝初年成汤的统治。

在孔子看来,由这些人统治的时期都是中国理想社会的一个发展状态,也是希望当时春秋时期的各个君主或者是说各个国家的诸侯王能够将自己的国家发展为这一状态,这是孔子的一个社会理想。

孔子认为,为什么当时的春秋时期会陷入混乱,弑杀儿子,弑杀父亲,弑杀君主以及种种不伦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已经陷入混乱

人们并不尊重礼教所带来的规矩,那么在没有规矩的束缚下,人们是开始自由放纵的,并且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丢失掉了原来最善良的一个版型,所以人们将自己的一个很坏的行行暴露了出来,所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所以孔子的一个最终理想就是想要去通过修炼人自身的本心以及重塑礼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此能够达到之前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所以在孔子了早期观点,看来,一人一去教化群众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行为,而这样的看法也被融入了当时的春秋观。

孔子的大道是从通俗上讲的,也就是理想社会状态,所被构建的因素已经被掩埋了,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就是一位及其英明领导人的出现,因为在孔子的理想社会状态之中。

多次强调,尧舜禹陈汤以及周公本人的一个领导性的作用,所以在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时候,孔子也会将这一类人的个人作用进行一个突出性的表达。

孔子认为,正是由于有着这些人的一个领导性的作用,带领着整个社会能够步入一个正轨,所以这事构造当时真的是理想状态,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所以当时并不是说不存在着这样的人,只不过这样的人被淹没了其实也反映出当时的孔子并不是存在着悲观的想法,因为他并不认为这样的人在春秋时代中就此消失。他认为这样的人在春秋时期是存在的,只不过就是被淹没了而已。

2、孟子提出了反战思想

孟子的思想认为,战争才是一项混乱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那么导致战乱频繁发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当时各个诸侯国的诸侯王都为了自己的一个是行李与而在举行着平凡的战争。

但是和孔子的观点一致性地认为,孟子也同意在当时的社会应该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周公的领导新人物,带领着整个社会走出苦难,并且帮助社会步入正轨。

所以在孟子的观点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孟子,对于齐桓公以及晋文公等通过战争来扩充自己实力的这一类君主是极为贬义的和孔子的一个主要观点不同,孔子是非常崇尚齐桓公的,甚至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对于齐桓公都是赞美。

但是孔子却对于晋文公是一个贬义的态度,在书写春秋的过程中,孔子对于晋文公的事迹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阐述,并且在阐述的过程中,带有极其强大的个人主观性色彩。

其实这是一个内在文化逻辑,孔子认为晋文公并不是当时的一个枕头,也就是孔子所承认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在孔子的看法多多少少,对于晋文公本身会带有一定的贬义。

但是这和孟子观点的出发点不同孟子的一个出发点是反对战争,但是孔子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是否遵循了礼教规矩。

那么从孟子的观点中,看来不管是晋文公还是齐桓公多数属于一个暴君式的行为,因为他们的一个根本性的举措,就是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对于领土和人民的贪欲,他们举行战争,会导致社会陷入更加混乱的一个状态之中。

并且在后来的荀子的思想中,或者是后来墨家的思想中,或多或少也提到了孟子的反战思想,不管是荀子,还是墨家思想都是反对战争。

但是在孟子的看法中提到过想周武王灭商,成汤灭掉夏王朝这一类的战争是属于正义性战争,不包括在孟子的反战思想之中,在孟子的观点中看来这一类的战争都是正一行的战争,因为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领导者或者说统治者本身的一个贪欲。

这些战争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都是因为这些统治者领导者,想要解救当时的天下百姓于苦难之中,想要带领当时的百姓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一个社会道路,所以才会通过战争的行为来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

这样的一种战争并不包含于孟子的反战思想之中。孟子的反战思想,主要针对的是带有自己极其强大的贪欲,以及想要通过扩张,来实现自己野心膨胀了,这么一个战争,是属于孟子反战思想战争的一个主要范围。

二、仁义以及礼教的问题,也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1、孔子做春秋的年限本就有着极其强大的文化背景

孔子开始做史,也就是春秋。有一个很值得奇怪的点,就是春秋开始的年限是鲁隐公开始的年限,与当时鲁国传下来的历史并不相符。

因为在鲁隐公之前还存在着十几代君王,但是这实际的年限,孔子并没有加以阐述反而是以鲁隐公年限的开始,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说明孔子本人对于统治者的一个正统性问题,也就是涉及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问题,由于在西周的传统社会宗法制的顺理成章,被认为是政治合法性的一个正统。

鲁隐公是正统,因为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继位,但是对于鲁隐公之前的统治者,孔子有着一部分的怀疑。包括对于晋文公也是如此,在孔子的眼中看来晋文公也并不是正统。

孔子日“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己矣夫,凤鸟至河图出乃明王受命而王之瑞。然“凤鸟不至河图不出”时无明王天意,已是孔子有生之年。“王道”不可能实现。

故孔子日:“吾道穷矣”。孔子临终所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其实这样的心境也反映了当时孔子对当时军事的一个无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实在是没有办法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2、无道桓文与羞称五伯的具体表现究竟是什么?

“十二年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人大临守阵者皆哭。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

入自皇门至于过。郑伯肉担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翁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唯命。

若惠顾前好微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援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之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失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厄入子良出质”。

这样的战争在儒家思想中看来是合理的,与晋文公以及齐桓公发起的战争不一样,遵守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协定,是严格遵从礼教的。儒家的早期春秋观指的就是所有的东西要符合礼教或者自然伦理的发展,所以在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的君主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遭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

总结

早期的儒家春秋观,只能从现在的一些文献资料中得到,而关于早期儒家春秋观的原始资料,现在很难得出。关于儒家思想中对于春秋时期的看法,有些也是充满歧义,不过从现在的资料中得到了东西已经是十分珍贵了。

参考文献:

1、《礼记》

2、《秦汉史》

3、《春秋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名将王翦,军事才能到底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王翦就是这么的一个英雄性人物,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有四大名将。王翦和其他三个名将的成名其实并不一样,王翦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灭掉了很多国家。那么王翦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为什么在他的一些军事成就当中,都是一些灭国的

  • 古代名人智慧:黎弥釜底抽薪逐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从齐人手中讨回了汶阳之田。回国之后,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孔子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使鲁国社会安定,经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起来。齐鲁为紧邻,鲁国强大,首先引起了齐景公的恐慌,忙找大臣黎弥来商议怎么办。黎弥说:“鲁国目前的局面,全赖孔

  • 论“纵”与“横”的作用,实力本不强的秦国,被逼得去平定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其间,学者们多讲的是治国安民的方法,但也不缺乏平定天下的霸业之道,比如纵横家。他们以合纵连横的战略思想,来帮助霸主们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让弱小的诸侯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纵横家的诸多学子中,就要属苏秦和张仪这两位兄弟最出名了。[var1]鬼谷子和纵横提到苏秦和张仪,就不能不提他俩的师傅鬼

  • 医术高超的“神医”扁鹊,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专家:不予置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医术高超,救人无数,对穷人毫不吝啬。扁鹊传播的医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经得住时代的考验。在当时,扁鹊的名声无人能及。然而,他的成就不光是“望闻问切”的医理,由于他的高超医术,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还专门为扁鹊写了一部《扁鹊仓公列传》,由此扁鹊也

  • 魏国灭亡后,为什么吴国在昏庸的后主孙皓统治下,还能坚持15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国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晋国的伐吴大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司马氏篡位,需要先安内。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第二年,司马昭晋升晋王,加九锡。所谓的九锡,就是天子赏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是大臣的最高礼遇,再高就是天子仪仗了。司马昭

  • 她是一位绝代佳人,勾践复国的大功臣,结局却让人匪夷所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西施勾践吴王夫差的故事想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西施在功成身退后究竟怎么样了呢?[var1]勾践对吴王夫差战败后,勾践当了夫差的奴隶,但是勾践卧薪尝胆是一心想着复仇的,吴王喜欢美女,勾践特意为吴王献上了经过训练的西施。西施在吴王夫差这里是受尽了宠爱,吴王为西施建造了春宵宫,管娃阁,灵馆等等,西施喜欢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落得商鞅那样,五马分尸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些贤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论历代贤臣,有二人对秦朝功不可没,这就是商鞅和张仪二人,二人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帮助秦国在虎狼之国中脱颖而出,但是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人被五马分尸,一人却得以安享晚年,回归故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这几点原因。一心为国尽心力,利益纷争最致命在礼崩乐坏的

  • 战国七雄的七大名将:秦魏两战神,五国有名将,李牧孙膑乐毅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战神,这家伙一生经历70场各种战役,从来没有输过。据史料记载,白起一生所杀之人有100万左右,其中光长平一战就坑死赵国45万人。纵观白起的战例,打败过韩国、魏国,打得楚国被迫迁都。然而这位战神过于嗜杀成性,最后也只有落了个被迫自杀的命运。评价白起:坑杀人

  • 孟子面对这个“送命题”,是如何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援的本字为“爰”,在甲骨文里如右图,看上去如同一只手抓着一根棍状物,拉引另一只手。就好像有人不幸溺水,在水中浮浮沉沉,挥手挣扎之时,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手持长杆伸过去想把他拉上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今天才将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伸出援手”,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和手密切相关的字。《左传》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个“援”与

  • 原创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