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元会时,司马炎下令让司马孚乘车上殿,司马炎则降阶相迎,但司马炎每次下拜,司马孚都下跪来制止。
等到就座后,司马炎亲自献酒祝寿,以家人之礼对待,又赐予他云母辇、青盖车。
司马孚虽被如此尊宠,却不以为荣,常有忧色。
晋泰始八年(272年)二月,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司马孚临终时,遗令说:“魏朝的忠贞不移的人士、河内人司马孚,字叔达,不像伊尹,不像周公,不像伯夷,不像柳下惠,但是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应当穿上平时的衣服,用朴素的棺材装殓。”
司马炎于太极殿东堂为他举哀三日,赠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绯练百匹、绢布各五百匹、钱百万,谷千斛,以助丧事。
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的旧例。
司马孚的家属遵照司马孚的遗嘱,凡是朝廷所供给的器具物品,一概没有使用。
陈骞以佐命之臣的身份拜为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不久,司马炎又迁任其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与司徒义阳王司马望、司空荀顗等,总共八公,同时并列设置。
司马炎以曹魏孤立无援的弊害作为警戒,因而大封宗室,赋与他们职权。
司马炎又诏告诸王,可以自行选择封国中的官吏,只有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自选,全部官吏都请求司马炎指派。
司马昭临死前,对司马炎指明贾充可辅助他。
司马炎称帝后,拜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
贾充牵头制定的新律《泰始律》颁布后,百姓都赞扬新法便利,司马炎下诏赞赏,赐贾充子弟一人为关内侯。
之后,贾充又替代裴秀,加领尚书令,后解任散骑常侍,改任侍中。
因母亲逝世,贾充治丧离职后,司马炎派黄门侍郎前去慰问,后以东吴边境有事,派典军将军杨嚣宣告谕旨,命他六十日内复职。
后东吴将领孙秀来降,任骠骑大将军,司马炎认为贾充是旧臣,打算将车骑将军与骠骑将军地位对调。
贾充坚决辞让,司马炎只好作罢。
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治苛酷奢侈,所以登基之后,以仁厚节俭的作风纠正曹魏弊端。
司马炎免除了魏宗室的禁锢令,废除部曲将领及州郡长吏纳人质于京师的制度。
司马炎要在太庙行事,召集群臣朝中议事,大臣们认为,太常丞许奇的父亲许允因过被诛,许奇不宜在皇帝身边供职,应当派他到朝廷外任职。
司马炎追述许允的名望,称赞许奇的才能,提拔他担任祠部郎。
有关部门称,宫中所用的青丝牵牛绳断了,司马炎下诏,用青麻代替青丝。
设置谏官的时候,任命散骑常侍傅玄和皇甫陶担任。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祖父傅燮是东汉的汉阳太守,父亲傅干曾任魏国的扶风太守。
傅玄少时孤苦贫寒,博学多识,很会写文章,懂得乐律,性格刚强正直,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
郡里曾任他为计吏,两次推举为孝廉,太尉也征召过他,但他都不就任。
后来,傅玄参加州考中了秀才,出任郎中,与东海缪施都因当时的美名而被选为著作郎,撰集《魏书》,之后参知安东、卫军军事,转任温县县令,又升迁为弘农太守,掌管典农校尉之职,建立五等爵位制后,封为鹑觚男爵。
傅玄在每个职位上都非常称职,多次上书陈奏,辅正很多。
司马炎为晋王时,曾委任傅玄为散骑常侍,继位后,晋升傅玄为鹑觚子,加驸马都尉。
傅玄看到魏末士风衰败,于是上书说:“我听说先王治理天下,教化昌盛,公正的评论通行于下。近世以来,魏武帝喜好法术而天下重视刑名,魏文帝思慕通达而天下轻贱操守名分,从此以后纲纪不整,浮夸虚无的风气充满朝廷,使得天下不再有公正的评论。陛下接受禅让登极,弘扬尧、舜之风,唯独没有选拔清明广远有礼法之臣,以促进风化与操守,没有斥退虚浮鄙陋之人,以惩戒不恭敬不谨慎的人,因此我才冒昧地说这番话。”
司马炎下诏答复说:“推荐志操高远有礼义之臣,这是当今尤其重要的事。”赞许并采纳了傅玄的意见,让他起草诏书,予以施行。
但任何事情一旦演变成为风气,哪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傅玄此举,对当时风气的转变没起到任何作用。
不久,傅玄升迁为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