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唯一的结义兄弟:比武松还勇武,可在朱元璋称帝后不辞而别

朱元璋唯一的结义兄弟:比武松还勇武,可在朱元璋称帝后不辞而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54 更新时间:2024/2/7 6:28:03

朱元璋身边的猛将名将有很多,甚至还有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家对常遇春徐达李文忠这些名将们也都是耳熟能详。但是与朱元璋最好的一个人却鲜有人知道。

他不仅是朱元璋唯一的结义兄弟,更是朱元璋身边的功臣悍将,这个人就是田兴。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在朱元璋称帝后本应该封王拜相,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田兴却在朱元璋称帝后的第一时间不辞而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朱元璋与田兴的故事。

少时好友 义结金兰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乞丐皇帝,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成功逆袭成为了一国之主。朱元璋能够成功,肯定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而田兴不仅是朱元璋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相传,田兴和朱元璋是老乡,小时候两人在田间种地玩耍。后来遇到战乱,两人失散,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而田兴则做起了小买卖当了商人。

有一次,朱元璋因寺里缺粮外出化缘乞讨时不幸染病,而恰逢遇到了外出做买卖的田兴。幼时好友重逢,田兴不仅没有嫌弃落魄的朱元璋,还出钱出力给朱元璋买药、亲自照料他直到对方康复。朱元璋康复后,两人还义结金兰,结拜为异性兄弟。从此,朱元璋就称田兴为大哥。

散尽家财 助朱元璋起事

如果朱元璋甘愿当一辈子的和尚,可能历史上就没有大明王朝什么事儿了。但是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一辈子蜗居在寺庙里。没多久他就还俗投奔了红巾军。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就到了郭子兴的重用,朱元璋就想让自己的义兄一起加入红巾军起义,不过却被田兴给拒绝了。田兴虽然没加入红巾军,但是却一直在关注这自己的小兄弟。

他发现那些所谓的起义军一直以来只顾相互斗争,争抢地盘,根本不足以成就大事。而朱元璋才是有着推翻元朝腐朽统治能力的人,于是他劝朱元璋成立自己的队伍。

朱元璋也觉得自己义兄说得有理,于是就开始组建自己的队伍。而为了帮助朱元璋招兵买马,田兴甚至散尽家财。不仅如此,他还一直在朱元璋身边帮他出谋划策。要知道,田兴虽然是个商户,但也算是文武双全之人,不仅武功高强能够带兵打仗,在谋略上也十分出众。

也正是有了田兴,和其他帮手的帮助,朱元璋顺利攻下了金陵建立的大明王朝。

功成身退 不辞而别

可以说与其他二十四功臣相比,田兴的功绩之多不少。但是为什么他没有出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之中呢?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嫌少有人知道。那是因为在朱元璋准备登基称帝,封赏群臣的时候,田兴却不辞而别了。

据说,在田兴离开之前曾让常遇春给朱元璋带来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如今天下已定,你也成为一国之君了,你一定会是一位明君,但当官并不适合我。我现在就要离开去云游四方了,享受在你治理之下的太平盛世,就不再来多事的参和朝事了。

辛辛苦苦一起打下来的江山,眼瞅就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了,田兴这样就离开让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他只是说的玩笑话。但是谁承想,田兴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就不辞而别,消失不见了。就算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搜寻也毫无结果。

朱元璋亲书《与田兴书》

田兴为什么走?也许是因为他真的只是生性不拘,不适合当官,也许是因为他熟知朱元璋的性格,预料到之后朱元璋可能会杀戮功臣,但是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有田兴自己知道。

也许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朱元璋对田兴的感情一直也停留在两人感情最好的时候。朱元璋也一直在派人寻找田兴,但是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有一次传出有个县城出现了一位打虎英雄,以一己之力击杀了数只猛虎。朱元璋听后立马反应过来这个人肯定就是自己的义兄田兴,于是就派人去请田兴归朝。

但是派去的人却没有请回田兴,只带回来田兴不想当官的一句话。为了劝回自己的好兄弟,本来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甚至亲自写了一封信给田兴。这份信也是后世有名的《与田兴书》,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诚意满满。

朱元璋虽然已经贵为天子,在信里却主动降下身份,以弟弟自称。说自己又多么多么想念义兄,怀念两人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还直言虽然两人不是同胞兄弟,但是却一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

这封信也确实打动了田兴,更何况皇帝的姿态都摆得这么低了,自己怎么也得给对方面子才是。于是,田兴亲自去到京城面见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田兴十分高兴,甚至不顾政事与田兴彻夜畅谈,并多次邀请田兴回京当官,不过都被田兴拒绝了,表示自己真的不适合当官,最后朱元璋终于表示理解,选择放田兴归隐山林。

总结

远离朝堂的田兴虽然没有像其他开过名将一样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姓名,没有享受成王拜相后的荣华富贵。但他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的选择是不理智的,但是与那些后期被朱元璋清理的功臣相比他又是幸运的。只不过,我们很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也有能力的人,却鲜少有人知晓他的故事。

但是也许归隐山林的田兴在想起自己放弃的荣华富贵时也可能有过后悔,但是我相信能在朱元璋微时出手相助,甚至散尽家财的人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视金钱为粪土的世外高人。而田兴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因没有史料记载,如今世人也无法知晓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什么关系,太子李建成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追溯到历史上李建成的人物关系,再到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看得出来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李建成的忠实党分子,一直从始至终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但据说历史上的李元吉实在是奇丑无比,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每当在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林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成了他坚实的臂膀,李建成只能用自

  • 63岁时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啥赏赐,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汤和和徐达是朱元璋的结拜兄弟吗,汤和徐达朱元璋什么关系,朱元璋和汤和最后结局

    每个朝廷更迭都会产生新的君主,每一位开国皇帝为了得到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除了自身的努力还缺少不了臣子的支持,武将在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但是令人寒心的是,大多数开国武将都没有很好的下场。其实皇帝所作的这个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身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可能让一个武将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

  •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荐书人说】左鹏(重庆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文学博士)去年一部大热的电视剧《梦华录》,带动《东京梦华录》这部宋代古籍更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它被形容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因为这部杂记体著作在仅仅10卷的篇幅中,满满地记录了绚丽多姿的北宋世情。事实上,《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图像信息也只有与《东京

  • 李渊退位时给李世民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信,不料16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文 |蒋冉Jiang编辑 | 蒋冉Jiang武德九年,亲王李世民亲手射杀太子李建成,声称李建成等人谋反,事后李渊退位时,给他留下14个字,李渊不信,没想到16年后字字应验。当时,李渊给李世民留下哪十四个字?李渊父子之情走到尽头当时,大唐经常遭到侵犯,好在李世民四处征战,维护了大唐的安稳,李渊见

  • 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吃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史之乱长安城人口,安史之乱为什么会攻陷长安,安史之乱导致多少人南迁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为了进一步探索真相,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场著名的战争吧。安史之乱的恐怖提到安史之乱,想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对其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影视剧中,唐玄宗的扮演者被叛军安禄山逼出皇宫,带着杨贵妃落魄逃走。但事实上,安史之乱不仅仅是逼宫那么简单,这场战争的背后堆积了无数条无辜的生命。关于安史

  • 发动“靖康之耻”的元凶完颜宗望,他死的方式可谓是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靖康之耻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缘故,他的始作俑者正是当时金国的完颜宗望。对于这个人来说,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的,主要也是跟他英年早逝有关系,但是他的死却是十分的离奇。据了解,在公元的1122年,当时的完颜宗望跟随他的父亲一起攻打辽国。之后被辽国的数万大军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完颜宗望带了仅有千人骑兵突袭了辽

  • 隋王朝的陨落是命中注定?后人:从杨家人的矛盾就能看出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曾想,早在他夸下这句海口之前,父与子、兄与弟的矛盾就已经在这家人中间扎根。甚至最后妻子都与他反目成仇。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这家人的纷乱,至终演变成一国的战乱。战火把隋朝烧毁,让其成为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故此,可以说整个隋朝的灭亡史,就是杨坚家庭关系不断破裂的历史。把残忍植入心里 用利益维系关系大隋

  • 假如建文帝死后,在阴间见到朱元璋,他们会有什么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02年7月的,朱棣的叛乱大军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仓促中,悲愤引火烧宫,自己以命殉国,终年25岁。虽然后世多传,建文帝朱允炆逃出了皇宫,但以当时兵围之势,一个皇帝想安然无恙的逃出南京城,可以说是机会渺茫,又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此,姑且这篇文章,就当建文帝当日已死。朱允炆一缕龙魂飘飘荡荡,来到冥府

  • 鲜于侁为何能被苏轼盛赞为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鲜于侁简介,苏轼做的最大的官,苏轼李白孟浩然王维哪个没做过官

    公元1079年7月末,时任湖州太守苏轼因涉嫌讥讽王安石变法和含沙射影攻击宋神宗的“乌台诗案”,遭御史台“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般从湖州逮捕押送回京。消息传出,与苏轼有过诗文唱和的文官们如遭雷击,惶惶不可终日,避之唯恐不及。唯独扬州太守鲜于侁(shēn)一身正气,在"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状况下,依

  • 《西游记》:为何让唐太宗多活了十年?其实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游记中唐太宗的性格特点,西游记唐太宗地府还魂,唐太宗西游记人物特点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这唐太宗也是贤明的君主,换个其他的皇帝,若是叫臣子来陪着下棋中途睡着了,还指不定怎么样呢?但那个觉肯定是睡不成了。唐太宗如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