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事:顺治询问大清能绵延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理解

故事:顺治询问大清能绵延多久?大师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19 2:11:51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陨灭,崛起的历史。

秦始皇时,皇帝认为天下能传子孙万代,到汉朝建立,又开始用五行相生的学说为王朝更替造势。

等到魏晋禅代,包括皇帝在内,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会有不亡的王朝,不代的天命。

能够稳定传承二百年以上的王朝,就已经很幸运了。

因此,古代帝王均希望借助民间的流言,宗教仪式和预言为自己的王朝合法性背书。

同时也有不少帝王沉迷于迷信活动不能自拔,希望通过预言和谶纬之说预测国运。

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的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

南破明朝,西摧蒙古,建立了满清王朝,俨然有夺取天下的势头。

1644年,随着李自成破京师,满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占得先机,先后平定中原,关陇和江南。

清朝在中原立国已经是大势所趋,清朝皇帝也不得不思考王朝的国运。

此时的清帝,是刚入关没多久的顺治皇帝。

他也和以往的帝王一样沉迷于宗教活动之中,时常与僧侣接近,谈论国政,甚至询问了有关清朝国运的预言。

大师的预言

顺治十四年(1657年),外喀尔喀喇嘛哲布尊丹巴前往北京履行“九白之贡”,还顺路顺治皇帝献上了不少佛像。

当时,顺治皇帝经历了董鄂妃去世,身体也不大好,对佛教抱有很高的热情。

而这个哲布尊丹巴也不是一般人。

一代哲布尊丹巴本名多罗那他,是西藏觉囊派的活佛。

他曾在明末受喀尔喀首领阿巴岱汗的邀请,在库伦等地传教二十多年,与喀尔喀的蒙古首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享有“哲布尊丹巴”(至上光明者)的美名。

崇祯七年(1634年),多罗那他圆寂,他生前指定会在喀尔喀首领土谢图汗的家里“转世”。

因此,土谢图汗在多罗那他死后所生的儿子扎那巴扎尔就被指定为多罗那他的转世。

扎那巴扎尔曾于1649年前往西藏,是五世达赖的弟子。

他改宗了五世达赖所在的格鲁派,获得了后者的肯定,成为了第一位得到清朝皇帝和西藏教廷认可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后来,这位哲布尊丹巴于顺治十四年回到喀尔喀宣扬格鲁派教义,逐渐成为了外蒙喀尔喀部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他也同时尊奉清朝,多次朝觐。

哲布尊丹巴见顺治皇帝的这一年,他22岁,顺治皇帝19岁,两人都非常年轻。

顺治皇帝问哲布尊丹巴清朝的国运,他先问大清什么时候才会灭亡。

哲布尊丹巴回应道:“我身不缺,我国不灭”。

这里的“我”,可不是指哲布尊丹巴自己,而是以皇帝的角度发话,指的是皇帝。

顺治皇帝听了非常欣喜,以为话的意思是“大清只要不是残疾人当皇帝,就不会亡国”。

顺治皇帝又接着问:大清能绵延多久?

哲布尊丹巴留下14字的预言,道:“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这句话,让顺治皇帝又喜又愁。

喜的是,顺治皇帝以为清朝皇位可以传10+9+1代,即可以传20代帝王。

这在封建王朝时已经很厉害了,甚至有些超过顺治皇帝的预期。

毕竟,前朝明室享国近三百年,也不过传了16个皇帝。

清朝作为一个出自边疆荒陲,入主中原还在四处打仗的国家,若能传20个皇帝已经真的不容易。

顺治皇帝愁的,是“九帝囚”,他不知道这是“九个皇帝被囚”还是其它含义,担心他的后人会过着大权旁落的生活。

要知道,顺治皇帝本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作为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他本来与皇位无缘。

只不过在1643年皇太极驾崩后,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叔多尔衮的争位中,双方势均力敌不想撕破脸,这才作为妥协的产物,白捡了一个皇位。

多尔衮在位时,征服中原,击败李自成和南明,威望很高,以“皇父摄政王”的名义自居,顺治皇帝没有什么实权。

要不是多尔衮在顺治七年(1650年)突然去世,顺治皇帝可能早就被多尔衮废了。

正因为如此,顺治皇帝非常在意这个“九帝囚”。

事实上,顺治皇帝的预想,完全偏离了哲布尊丹巴的原意。

哲布尊丹巴说得“我身不残”,不是什么残疾人当皇帝,而是指的末代皇帝溥仪。

古代有为尊者避讳的习惯,皇帝的名字不能随便写、随便用。

溥仪的“仪”在繁体字中,写作“儀”,是臣民需要避讳的。

因此,当时的人们写这个字的时候就故意不写字底下的“我”,这样,“我”就残缺了。

而由于先前历代清帝中名字中均没有带有“我”字形象,更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残疾人当皇帝。

因此,直到溥仪成为皇帝,这个“我身不残”才被理解。

而溥仪的确也是清朝的亡国之君,他和先祖顺治皇帝一样年幼登基。

1911年时,年仅5岁的溥仪便因为辛亥革命和袁世凯逼宫,被迫退位,宣告了清帝国的统治终结。

哲布尊丹巴所说的“十帝在位九帝囚”,并不是说“十个皇帝里九个被囚”,而是指第九个皇帝会被“囚”。

自顺治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正是德宗光绪皇帝。

他在登基后打输了甲午战争,又试图采纳康有为,梁超等人的意见“维新变法”,激怒了真正掌权的慈禧太后。

最终,慈禧太后发起政变,捕杀维新派。

光绪皇帝被软禁在瀛台,一直待到驾崩,被完全剥夺了处理国务的权力。

有意思的是,光绪帝被囚禁的瀛台,正是他老祖宗顺治皇帝修建的,而光绪帝也是清朝诸帝中唯一一位在位时被囚禁过的。

至于“还有一帝在幽州”,还是指的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是入关后的第十代皇帝,应证了“十帝在位”的说法,表明了清朝皇帝入关后只能传十代。

溥仪下台后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北平紫禁城、天津,还是长春的伪满皇宫和抚顺管理所,甚至晚年居住在北京的住宅,均属于汉魏时期“幽州”的范围之内。

以上顺治皇帝与哲布尊丹巴的预言,出自《清稗类钞.方伎类》和《新世说》。

《清稗类钞》是晚清遗老,光绪年间举人徐珂所著,收录的都是清初以来的民间轶事。

作者作为清朝人,自然熟悉这些事情,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新世说》,则是另一位晚清遗老易宗夔的作品,收录的也是清朝的各种朝野轶事。

蔡元培曾评价此书:“凡见书所及,精释而推言之,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其收录内容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值得一提的是,顺治皇帝在询问国运的四年后便带着不解的疑惑英年早逝,享年22岁。

而哲布尊丹巴则在后来准格尔进犯喀尔喀的时候,积极推动喀尔喀各部内附,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赏,执掌喀尔喀的宗教事务。

他本人于雍正元年(1723年)去世,享年88岁,而所拥有的“哲布尊丹巴”称号一直流传了下来,是藏传佛教四大活佛之一。

哲布尊丹巴真看准了吗?

其实,像哲布尊丹巴对清朝之类的预言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一点也不新鲜,没必要看得太重要。

哲布尊丹巴的预言,和古代的“谶言”属于一个性质。

这种关于王朝更替,谁会称王称帝的谶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

汉朝之后逐渐成熟,还出现了所谓“代汉者当涂高”,“牛继马后”,“十八子当为王”之类的经典谶言。

哲布尊丹巴虽然是蒙古人,没有接触过汉地的谶言,但他自小学的藏传佛教属于佛教密宗,对于预言之类的,也会有一定的研习。

当然,清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亡于19世纪以来清帝国的一系列内忧外患,是亡于近代中国共和意识的觉醒,而不是什么“上天注定”的预言。

清朝入关初期,顺治皇帝可以平定南明,获得中土。

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能够收服台湾,克定蒙古、新疆,总体上还能做到轻徭薄赋,政治较为清明。

但19世纪以来,清王朝错失了多次改革图强的机会,加深了对民众的盘剥。

清政府在对欧洲列强脚日本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不断地割地赔款,让清朝不断丧权辱国,这才是造成清朝统治根基不稳的核心原因。

而当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动起义,武昌革命震动清廷的时候,民主共和,推翻帝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清朝的国运再怎么也救不了了。

所谓的“王朝天命”,不妨当个故事,听个响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日本皇室学习清朝一陋习,今仍在使用,现代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的天皇并非是世袭制,也并非像中国家天下之时,可以继承。日本的天皇是从皇室中那些优秀的才子中选出来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机会去竞争这个天皇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在优秀的人才里面去挑选最优秀的那一个。就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跃成为了排名世界前列的强国。可美国似乎一直都是霸权主义做法,当时的美国人还对

  • 《雍正王朝》:康熙驾崩之夜,九阿哥为何说要传位给十四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王朝康熙驾崩传位四阿哥后续,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十四,康熙王朝十四阿哥和雍正

    话说回来,在康熙驾崩的那个晚上,在位六十多年,为整个帝国付出最后心血的皇帝,在临终之际,说出了他给四阿哥胤禛的遗嘱,并撒手不管。跪在床前的几个哥哥,只要耳朵不聋,对康熙临终遗言,都应该认真听着。但是,此时,八爷党的几个主要成员,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相继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首先八阿哥大声嚷嚷,说

  • 为何老照片中的清朝秀女,大多相貌丑陋?原因其实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秀女真实照,清朝老照片美人,古代的秀女

    一、秀女制度 首先我们要从清朝的选秀制度,也就是秀女制度开始说起。嫁娶是人生大事,对于万人之上的天子而言,这更是忽视不得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出错。皇帝的婚姻有时候更是一场利益关系,清朝顺治皇帝制定的秀女制度就为皇帝选择枕边人提供了一整套有效的方法。清代的秀女一般从地位尊贵的八旗中选举产生,八旗

  •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俄国让康熙称臣,康熙vs沙皇,康熙和沙皇是什么关系

    (康熙剧照) 看到这样的问话,我笑了,估计躺在坑里的康熙也笑了,而泉下的彼得大帝可能已经皱起了眉头。康熙所在的时期是清朝的最鼎盛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沙俄,也在彼得大帝的掌控下,纵横驰骋。不过,康熙在位时的清朝,可是和沙俄打了一仗的,那就是雅克萨之战。结果是,大清教会了罗刹国(俄国)如何“做人”,并且签

  • 临沭这个村清朝有个京监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岗画像 他才学出众,习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书法,健言善辩,秉性刚正,乐于助人。据传说,刘岗在当时是一位有功名的人,按规定其家族门前可以树旗杆。据传,石旗杆已经运到一河之隔的陈巡会村,这时刘岗父亲因病去世,刘岗忙于殡事,无人操持此事,因此旗杆半道滞留在了陈巡会村。 古代功名旗杆 刘岗在世的时候

  • 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去往何处?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都知道美剧里“平行世界”这个概念,茫茫宇宙中,我们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或许,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人类,没准就是去了“平行世界”。所以那些动不动就消失的人们,压根不是失踪了,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环境。同理,清朝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百万清军消失不见,直到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 蒲松龄:47岁因过度兴奋落榜,去世五十年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有一天早上就决定偷偷尾随跟踪丈夫,想看看他到底去哪,结果发现丈夫竟然是去坟地里偷吃人家祭奠的酒食。妻子回到家跟小妾一起抱头痛哭,觉得自己的丈夫太丢人了!丈夫回来后还想继续假装刚跟大官们吃饭回来,结果被已经发现的妻子臭骂了一顿。其实,这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18岁的蒲松龄参加院试(省级考试)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让汤斌为太子老师?他是清朝8个“文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大名于顺治、康熙朝。其祖籍河南睢阳县,生于明天启七年十月二十日(1627年11月27日),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687年11月15日)。1、坎坷的科举之路其家世为“阀阅旧族”,明末时已衰败,乃至城宅田园尽为豪绅占夺。其父恪守家法,课子

  • 慈禧去世前一天还在做坏事,却因科技不够发达而隐瞒了1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到底干了什么坏事?这件疑案又是怎样昭雪的呢?囚禁瀛台突然驾崩慈禧因为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而母凭子贵一路坐上了太后的宝座。1861年12月,年仅6岁的载淳登基,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哪知咸丰这唯一的儿子也是个短命的,才19岁就驾崩了,也没有留下孩子,咸丰这一脉算是就此绝了。载淳登基后当了1

  • 雍正反常继位推理:或许钻了“禛”和“祯”同音近形的空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继位正史,禛和祯的区别,祯和禛是一个意思吗

    仔细研究了众多关于雍正继位过程的史料,以及诸多清史大家就雍正继位的考据和结论,我个人亦倾向于雍正登基是一桩非常规事件。在不少雍正非正常继位的版本中,“改诏说”流传相当之广,即改“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从皇家称谓惯例、书写格式、满汉文对应等角度加以论证,证明此说完全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