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很傻的问题: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他们根本没有斗过

一个很傻的问题: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他们根本没有斗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11 更新时间:2024/1/17 7:32:02

我们先来看看魏忠贤的权力有多大。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人,因赌博常输钱,恨而自宫,做了太监。又因勾搭上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由此成了明熹宗的红人。魏忠贤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很会说话,为人八面玲珑,特别善于斗争。明熹宗时,东林党势大,明熹宗反感却无可奈何,魏忠贤花六年时间,帮明熹宗一步一步地斗垮了东林党,得到明熹宗由衷地赞赏。在与东林党作斗争的过程中,魏忠贤长袖善舞,网罗众多势力,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的官僚集团。集团最外层是心狠手辣的东厂打手,执行具体任务。东厂以内,是“五虎”与“五彪”,五虎为文臣,主谋略,五彪为武臣,主谋杀。“五虎、五彪”以内,是忠于魏忠贤的“十狗”、“十孩儿”、“四十孙”,所谓的孝子贤孙。再往里则是王体乾、王朝辅、王国泰、李朝庆等30人阉官党羽。

最后,居于集团核心云顶之上的,便是魏忠贤本人,其本来职位为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天六年又被明熹宗加封为上公,称“九千九百岁”,离万岁只有一百岁之遥。加上魏忠贤做事招摇又霸道,其声威超过了皇上。

然而,这样厉害的魏忠贤,在十七岁的崇祯皇帝上台后3个月,便灰飞烟灭了。天启七年8月,明熹宗死,崇祯上台,3个月后的11月,崇祯下令,将魏忠贤贬至安徽凤阳守皇陵。魏忠贤还没到凤阳呢,崇祯又命锦衣卫将他逮捕归京,魏忠贤不敢回京,自缢而死,崇祯令人割下其头颅,挂在城门口示众……

威威赫赫,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竟死得这么快!

魏忠贤为什么败得这么快,死得这么惨?居然一次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魏忠贤根本就是个“临时工”,在大明的文武官僚体制内,并无其立足之地,其以“临时工”身份承载的各项权力,都如同建立在流沙上的宫殿。

那为什么天启皇帝会把诸多大权赐给一个临时工呢?这要从西汉汉武帝时加强皇权的内外朝制度说起。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之后,宰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不满。西汉汉武帝时,为了削弱宰相权力,将宰相为代表的三公九卿设为外朝,将皇帝身边的亲信侍从设为内朝。从此皇帝很多事情只与内朝的亲信侍从商议,不与外朝宰相商议,这样便用亲信、侍从架空了宰相权力。而亲信、侍从因为大多不是朝廷官员,是官员编制以外的临时工,他们身上的权力是皇帝临时给与的“临时权力”,并非制度性权力。这种权力,皇帝信任则有,皇帝不信任则无,不会对皇帝造成威胁。

东汉时,皇帝不仅仅依靠亲信侍从分割宰相权力,还利用宦官分割宰相权力,宦官势力崛起,形成东汉末年的宦官之祸。到明朝,朱元璋不想限制宰相了,限制起来太麻烦,他索性废除了宰相,以殿阁大学士代之。但之后形成的明朝的“文官集团”,更加让皇帝有“掣肘”之感,于是皇帝再度重用宦官,以宦官集团对付文官集团。这便是魏忠贤崛起的背景。

可见,魏忠贤之权力,是天启皇帝临时让渡给他,让他对付文官集团用的,不是长期给予或终身享用。长期拥有某项权力的,是体制内的官员。

换句话说,魏忠贤只是天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天启皇帝想用则用,不用则弃之。魏忠贤干的那些残害东林党的坏事,实质是天启皇帝干的,因为一个人杀了人,你不能怪他拿的那把刀?应该怪拿刀的人。

后来天启皇帝死了,崇祯即位,崇祯会不会使用魏忠贤这把刀呢?崇祯不想用,崇祯抛弃了魏忠贤。这种状况下,魏忠贤作为一把刀,一个临时工,又有什么能力反抗呢?别看魏忠贤势力大,那都是皇帝的人,皇帝的资源,皇帝不给他用,他立即就怂了。

崇祯处置魏忠贤的过程,十分平静,魏忠贤全程无反抗。

第一步,魏忠贤试探崇祯会不会重用他,给崇祯送了些绝色美女,看崇祯的反应。崇祯收下美女,却一句话也不说,这至少表明,崇祯对魏忠贤并不热情。魏忠贤有些慌了,可他毫无办法,只能坐等崇祯的下一步。

第二步,有人状告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叫来魏忠贤,让内官当着他的面宣读十大罪状。这表明崇祯已知魏忠贤之罪恶,即使不杀他,也不会用他了。如果魏忠贤真有实力,此时反戈一击,乃是最佳时机,但魏忠贤啥也没做。

第三步,魏忠贤找到一直侍侯崇祯的太监徐应元请教,徐应元对魏忠贤说,你若想避祸,就应该辞去你的爵位。魏忠贤次日便向崇祯请辞爵位,崇祯满口答应,一点客套也不讲。魏忠贤无奈。紧接着,崇祯罚魏忠贤去凤阳守皇陵,这等于是撤除魏忠贤一切职务,将其流放,魏忠贤也乖乖的去了。去时很大阵仗,一千卫兵,几十辆大车,却丝毫不敢反抗。

第四步,崇祯觉得魏忠贤千人送行,有示威之嫌,下旨缉拿魏忠贤回京受审。魏忠贤仍然没有反抗,反而非常害怕,哭哭啼啼一阵后,自缢而亡。

整个过程,波澜不惊,九千岁魏忠贤几乎是引颈就戮,毫无还手之力。试想,他怎么跟皇上斗?他平时使用的是皇上的资源,现在皇上一句话就收回了他的资源,他一无家族势力,二无军方支持,如何还手?如何与崇祯斗?也许有人会说,他不是有一大批手下吗?可以让他们帮忙啊!其实魏忠贤的那些手下,一见魏忠贤的靠山明熹宗死了,就开始选边站了。比如内阁首辅黄立极,平时对魏忠贤十分巴结,明熹宗一死,他就站到了崇祯这边,连崇祯这个名字都是他起的呢!

所以,魏忠贤看似强大,实则渺小,只要皇帝不信任他,他什么都不是。#魏忠贤把持朝政#

更多文章

  • 一个弱女子打了丈夫,为什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有一个叫毛羽健的都察院御史,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罢官,他走的时候,将所有的家眷带回了湖北老家。几年后,崇祯上台,全面清理阉党,那些年得罪魏忠贤的人都官复原职,毛御史也在官复原职之列。他回北京当他的都察院御史时,却没有带他老婆一起回京。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不过毛御史家的老婆

  • 袁崇焕被凌迟,一侍卫冒死将头颅埋在家中,后人17代守护近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30年9月22日阴雨绵绵,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正发生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卖国罪被押赴刑场凌迟处死。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卖国贼的下场。凌迟是古代社会最严酷的刑法,犯人会被刽子手,一刀刀割肉,直到剩下骨架。据说最惨的有三千多刀,疼痛

  • 假如赵构不勒令撤军,而是支持北伐 ,岳飞能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金人最开始选中张邦昌作伪楚皇帝,后来又以建立伪齐政权为诱饵,诱使宋将杜充降金。当金军撤出江南北归后,又在被其占领的山东、河南一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国号“大齐” ,册封宋降臣刘豫为皇帝。金人傀儡刘豫建立的政权,被史家称作“伪齐”。此后,在金国和南宋之间横亘着“伪楚”和“伪齐”两个小王国,或伪政权,宋

  • 1973年安徽发现包拯墓,墓内只有一座金丝楠木棺,墓室内十分寒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钢铁厂 前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安徽合肥的一处钢铁厂,工人们在建造石灰窑洞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一座古墓,当地的考古专家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迅速地赶到了现场。 包拯剧照 到达现场后,就听见现场有人在议论,说这座墓是包拯的墓葬,专家听后兴趣大增,便立刻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保证剧

  • 电影《满江红》里,秦桧为啥不认为自己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说这部电影里面的秦桧吧。首先,替身将一个完整的形象分解成不同的镜像。我觉得他的替身梗非常巧妙,因为有很多事情不是他自己去完成的,而是他的替身去完成的;他的替身呢,又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所以这两相交错起来,一个完整的秦桧没有获得对于整个事件完整的真相,那么于是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平庸之恶,导致

  • 被灭10族的方孝孺到底有多冷血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我们先从方孝孺说起。方孝孺是浙江海宁人,自小聪慧,被誉为神童。其父方克勤是一代清官,洪武四年任山东济宁知府。然而,清官并非都是有好下场的。在明初的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中,方克勤被朱元璋冤杀。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方孝孺被建文帝看中,召到南京当了帝师。在辅佐建文

  • 《明史》记,“能埋尸者,官给银四分”,明朝的救荒举措超过宋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作为中国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文治武功,都堪称典范,是很多国人的情感归属和精神留恋处,但明朝其实是个多灾多难的王朝,其灾之多,让后世许多研究者都不忍卒读,在灾荒之下,明朝的救荒成了维系一个王朝的根本举措之一,也成了我们了解这个风云多变的朝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旷世灾情与推崇儒家孝文

  • 义军内斗,李自成诛杀罗汝才-明末史之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杀罗汝才的恶果,历史上真实的罗汝才,罗汝才

    献忠因兵败受抚,驻兵谷城,汝才亦诈降。自成潼关兵败,仅十八骑撞围而出,投献忠。献忠以为自成将来必与己争天下,遂起杀心,汝才竭力活之,自成得脱。献忠汝才亦再次起兵举义。因献忠蛮横,汝才北上,与自成并营,连败官军,自成称“奉天倡义大元帅”,汝才次之,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献忠惨败于秦良玉,投到汝才

  • 李自成的大顺为何只存在四十多天就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当时的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内有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外有关外的满族人虎视眈眈,四个政权一时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但这个平衡也极为不稳,一时间风雨欲来人人自危。李自成在3月带兵进攻大明王朝,平衡局面瞬间被打破。李自成的大顺军充分抓住了繁徭苛税的重点,喊出了只要参

  • 据《战国策》记载,宣太后临终时,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历史上的芈八子、宣太后不仅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女人。作为秦惠文王的后妃之一,芈八子地位不高,生子不多,儿子嬴稷也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可见,她并不怎么受宠爱。秦武王意外死亡,嬴稷艰难即位后,作为生母,芈八子这才风光起来,并开始临朝称制,史称宣太后。此时,宣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