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人物大故事:狱卒冒死保存岳飞遗体,谱写了一段小人物的满江红

小人物大故事:狱卒冒死保存岳飞遗体,谱写了一段小人物的满江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2/5 6:14:33

很快皇帝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达成了默契,君臣二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除夕夜赐给了岳飞一杯毒酒。就这样在临安城老百姓还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吃团圆饭的除夕夜时期,一代名将岳飞就着赵构赐给他的毒酒吃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顿年夜饭。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可以说精忠报国的精神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他明知是毒酒喝下必死,但他还是坚决地服从了宋高宗赵构想让他死的旨意,他毅然喝下了毒酒,吃下了最后一顿年夜饭,随即毒发身亡。

在岳飞死的这一夜却让当时的一个小人物彻夜难眠,这个人叫隗顺,他是大理寺监狱的一名看守狱卒,这一夜也正是他服侍岳飞踏上了黄泉之路。

隗顺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按照现代的说法,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狱警,非常普通的公务员而已。岳飞那是元帅,掌控着南宋过半的军队大权,宋高宗赵构那是皇帝,秦桧那是宰相,皇帝、元帅、宰相之间的恩恩怨怨,和他这个小狱卒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这是神仙打架的事情,他不想掺和,他只想着快点交班好回家去吃年夜饭。

本来这一天白天隗顺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临出门前他的妻子还叮嘱他晚上交班之后早点回来吃年夜饭。就这样隗顺就像现代人上班盼下班时的样子,盼着赶紧交班好回家去吃年夜饭,结果在快交班的时候他接到了任务,那就是服侍岳飞吃最后一顿年夜饭。

对于岳飞精忠报国,统领岳家军抵抗金国收复失地的事迹,隗顺是早有耳闻,他从心底里是由衷的佩服岳飞。但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狱卒而已,对于岳飞蒙冤受屈被关到了大理寺监狱中,他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他能做的就是对岳飞好一点,让岳飞在监狱中少受一些苦楚。

岳飞为人刚直,到了监狱中之后一度绝食以明志,隗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赶紧把这个情况向上级反映,建议希望能把岳飞的家人派到监狱中照顾。当时关于如何处置岳飞赵构还没想好,虽然秦桧想尽快杀死岳飞,但是决定岳飞生死大权还是在皇帝赵构的手中,因此赵构没决定杀不杀岳飞时,谁也动不了岳飞。

就这样在隗顺的积极反应下,他的上级向上申请让岳飞的家人到监狱中照顾,岳飞的次子岳雷才进入监狱,在岳雷的悉心照顾下,岳飞才又坚持活了下来。隗顺本以为岳飞一时死不了,谁也没想到赵构最终还是决定要杀死岳飞。

其实岳飞之死幕后凶手还是宋高宗赵构,能否决定杀死岳飞的权力当时只在于赵构,秦桧纵使是宰相也无权决定岳飞的生死。赵构与岳飞的君臣嫌隙早就生了出来。

早在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收到了金国准备释放赵构的哥哥宋钦宗赵桓的太子赵谌回南宋的谍报,金国人企图利用赵谌制造南宋皇位内斗。此时的岳飞早已不是当年豪言迎“二圣”(指被金国掳走的赵构老爹宋徽宗赵佶和大哥宋钦宗赵桓)的粗莽军人了,他知道赵构皇位已经稳固,不希望老爹和大哥再回来。

可是金国如果释放赵谌回来,那赵构的皇位势必不再稳固,因此岳飞向赵构禀告了这一谍报消息,并建议赵构立刻册立养子赵昚为皇储以正名位。

岳飞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赵构的强烈不满并当众斥责了岳飞,要知道岳飞统领的岳家军兵力占了当时南宋近半兵力,岳飞手握军权且威望高、军功高还深得民心,现在岳飞居然还敢参与册立皇储的事,这如何能让赵构不满和害怕,为此赵构在岳飞这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别忘了宋朝的老赵家从祖宗宋太祖赵匡胤那就不信任武将,宋朝皇帝的传统就是压制武将,防止武将权力和威望过大威胁皇权,因此赵构早就开始对岳飞不满且不信任了。

而秦桧这一边不过是想与金国议和,金国当时已经发现举全国之力也难以攻灭南宋,因此金国是想与南宋议和,但是金国又担心南宋内部的主战派如岳飞日后对金国威胁极大且不支持议和,因此金国建议秦桧想议和就得除掉岳飞才行。

就这样赵构最后决定除掉岳飞,只有杀掉岳飞才能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如韩世忠等大将,这样赵构才能控制政权与军权,强化皇权的集中性;而主和派的秦桧只有杀掉岳飞才能与金人议和,让宋金议和不再有阻碍。

所以岳飞在当时是非死不可,他的死是赵构与秦桧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情况下促成的,赵构顺着秦桧给岳飞定的案下旨赐死了他。

当然,关于岳飞背后的死因属于是上位者博弈的结果,是神仙打架的事情,隗顺这种小人物是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他也不想知道这些事情,他知道的就是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臣良将就这么要屈死了。

今年除夕是岳飞去世881周年的忌日,在正月初一上映了一部以岳飞的诗词《满江红》为名的电影,在电影中交代岳飞在去世时曾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的《满江红》一词。

其实历史上岳飞在临死前确实监狱中的墙壁上题写了两句词,不过并不是电影中的《满江红》一词。历史上的岳飞临死前在监狱中的墙壁上题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一词八个字,而见证岳飞题写这个词的人就是隗顺。

天日昭昭的意思就是岳飞在临死前的明志之举,他向天哭诉只有苍天才能明白他的忠肝义胆、精忠报国的精神,可惜宋高宗赵构却不明白他岳飞。

岳飞临死前题写的“天日昭昭”给予了隗顺强大的震撼,他在岳飞死后又替岳飞的遗体净身时,他又发现了岳飞后背上“尽忠报国”的刺字,他更加受到震撼,最终小人物隗顺决定为岳飞做些事情。

隗顺知道如果为岳飞做些事情那就是和宰相秦桧对着干,当初审讯岳飞时,主审官御史中丞何铸就为岳飞的刚直动容,在动刑时看到岳飞背上“尽忠报国”的刺字大受感动,何铸不想折磨岳飞因此被秦桧罢官。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均认为岳飞无罪,坚持为岳飞辩护,二人均被秦桧罢官。书生智浃、平民刘允升和范澄公然上书为岳飞申冤,均被秦桧杀害。

所以隗顺如果想在岳飞死后帮助他,事情败露后很可能会被秦桧诛杀,甚至连累到妻儿。可是在这种情况下隗顺毅然萌生出了要保全岳飞遗体的想法,他知道岳飞死后秦桧会授意监狱中的人损毁岳飞遗体,因此他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保全岳飞遗体。

隗顺在给岳飞的遗体净身之后本可以交班回家过年了,但是他让接班的同事先回家过年,自己替其值一个夜班。就这样午夜时分,隗顺用麻袋装好岳飞的遗体并捆绑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又藏好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

收拾好一切之后隗顺就开始计算同事们的巡逻时间,本是光明正大的狱卒,这回却要偷偷摸摸避开巡逻的同事跑出大理寺监狱,终于隗顺顺利的背负着岳飞遗体跑出了大理寺的监狱。

背负着岳飞遗体的隗顺不敢停歇,唯恐被人看到,他没有片刻停歇,只是稍稍喘了几口大气就一路负重还担惊受怕的跑到了临安城外。

把岳飞遗体葬在哪里,临安城内肯定是不行,隗顺就想到了临安城外北山上的九曲丛祠,就这样岳飞被他葬在了这里。隗顺特意把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系在了遗体上,将其埋葬好,以备日后辨认之用。

就这样劳累了一夜的隗顺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悄悄回到大理寺监狱中等着白天同事来接班,交了班之后的隗顺顾不上回家休息,而是找了两个桔树种子以带着儿子到城外郊游为名又来到了岳飞的葬身之地。

原来隗顺是怕将来不好辨认岳飞的埋葬之地,他特意以郊游的名义带儿子来这里种下了两棵桔树。此后每当有空时隗顺都会带着儿子来浇灌桔树,而且每年岳飞的忌日他也会带着儿子来给岳飞扫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来秋往,隗顺给岳飞扫了十几年的墓,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在临终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他问儿子知道每年祭拜的人是谁吗?儿子回答不知道,他告诉儿子那里面埋葬的是顶天立地、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岳飞。

就这样隗顺原原本本把自己如何保全岳飞遗体的事情过程告诉给了儿子,最后他对儿子说道:“现今奸臣当道,岳元帅的冤屈无法申诉,但是岳元帅精忠报国,将来总有一天他的冤屈会得到昭雪,那时候你一定要告诉世人岳元帅的遗骸葬在哪里。”

给儿子交代完之后,隗顺终于舒了一口气安心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隗顺的儿子一直肩负着这个秘密,他要替父亲隗顺继续肩负起岳飞遗体安葬地的秘密,直到岳飞沉冤昭雪那一天。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让位给养子赵昚,新君赵昚继位是为宋孝宗。此时距离岳飞去世已经20年了,赵昚继位之后锐意北伐,在准备北伐前夕,他为了顺应民意决定以赵构名义为岳飞沉冤昭雪。

于是赵昚下旨岳飞官复原职,恢复其生前名声,并给岳飞定谥号为“武穆”。同时赵昚下旨以礼厚葬岳飞,但是由于没找到岳飞遗体,因此赵昚在民间公开悬赏500两银子寻找岳飞遗体。

这时候隗顺的儿子看到悬赏榜单知道岳飞终于沉冤昭雪,于是他向临安府汇报了其父隗顺冒险掩埋岳飞遗体的事情,并带着官府的人找到了岳飞葬身之所在,还拒绝了朝廷发放的500两赏银。

至此岳飞的遗体才被顺利找到,南宋朝廷将其以礼改葬到了西湖栖霞岭,后来岳飞被南宋朝廷追谥为鄂王,因此现在的岳飞墓的墓碑名为宋岳鄂王墓。

隗顺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却用他的忠义与勇敢谱写了一段大故事。岳飞凭借精忠报国的精神写出了《满江红》一词,隗顺则是用勇敢和忠义谱写出了一段属于小人物的《满江红》。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而隗顺这个小人物也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为英雄岳飞保存最后的尊严。

可怜岳飞一生精忠报国,最后却落得被赐死的下场,死后甚至连尸体都险遭破坏,全靠了小狱卒隗顺才得以保全遗体。正所谓: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满江红》电影揭秘岳飞之死:秦桧活下来,是对他无尽的惩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宋高宗赵构想与金人和谈,金人在给秦桧亲手写下,和谈可以但要岳飞离世,所以和谈的前提,就是让岳飞彻底离开这个世界,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莫须有的罪名是其次,主要是他是被自己人所害,才成了几千年的意难平,金人提出这个过分的要求,赵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了,而秦桧不过是一个刽子手,秦桧是一个坏人,但他不是

  • 明代玉器并不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

  • 南宋拥有40多万军队,为何定都杭州,而没有选择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宋朝的故事,例如宋朝的西军精锐、北宋的北伐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南宋的定都问题。众所周知,南宋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一个问题出现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非常完善的基础条件。南宋为何没有定都南京,而是选择了杭州呢?其实,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南宋只能定都杭州,今天,我们

  • 南宋孱弱,为何蒙古花了三代人努力才将其灭亡?民族韧性太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军事素质。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可,南宋的军事本领应该没有弱到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程度,只是,统治者的懦弱实在不堪入目。宋朝的军械可以说是完美的继承了唐朝的军械,其中的神臂弩和投石机在当时都是大杀器,所以真正在比拼军械上面宋朝是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的。而且当时的蒙古帝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爱好屠城。这样一

  • 决战丁家洲:贾似道葬送了最后的13万大军,提前宣告了南宋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275年正月十五,对于南宋百姓们而言,这本当是一个十分欢庆的日子。以往的这个时候,天子本人会站在皇城之上观礼,城内上上下下都会张灯结彩,还有花车表演,一片欢乐祥和……然而在这一年虽然各种节庆的装饰已经挂上,但是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忧郁,甚至有着些许恐慌——在刚刚前不久,前线传回了一个噩耗:蒙元大

  • 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 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同样都是从南京打去北京,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朱元璋为什么可以北伐成功,再者才是太平军为什么北伐失败。一场战争的成功或者失败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朱元璋为什么北伐成功?元朝末年,起义军众多,其实在朱元璋北伐之前,

  •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朱元璋也不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 朱元璋江湖人朱重八说,猪的一生就像一只建筑蚂蚁,更不用说它的外表了。正宗的猪腰还是有麻脸的,辨识度高。这种情况需要放在一边。现在相亲节目一出来就要被所有女嘉宾关掉,但当时有个女的给他吹灯。他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年轻时,朱元璋投靠了齐国资兴的帐下,显示了他的勇敢和成功,赢得了的信任,唉,

  • 为何很少有皇帝御驾亲征?玩得好就是朱棣,玩废了就成为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御驾亲征不是出门郊游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热衷于战争的很多,但是喜欢御驾亲征的却很少。在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明英宗等等几位御驾亲征过的皇帝里,最废柴的当属明英宗朱祁镇,他深刻地诠释了为什么当皇帝要听劝,不能由着性子表现自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敌人的笑话。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御驾亲征

  • 柴进的家业是赵宋给的,他为何也上了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小旋风柴进)(一)柴进的出身水泊梁山一百多好汉中有个绰号叫“小旋风”的,人称“柴大官人”叫柴进,虽位立第十把交椅,可他的权力着实让人眼馋,掌管着全山的金银财宝,相当于财政部长。众家别以为他是科班出身,人都说坑爹,可他是个坑祖宗的玩意,而且是个喜欢作死的鬼,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他的身世,他的祖辈

  • 大明王朝最后的七十天:说一说风卷残云的大顺军攻克北京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王朝的七大胜仗,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大的败仗,大明王朝最佩服的战役

    1643年的春天,羽翼丰满的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开始与北京的朝廷分庭抗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帝急切地催促正在陕西练兵的孙传庭迅速带兵出潼关剿灭李自成的部队,一道又一道的圣旨向着西安飞去。很显然,崇祯又犯了急躁冒进的老毛病。他好像不知道李自成已经今非昔比,还拿着十年前的老黄历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