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决战丁家洲:贾似道葬送了最后的13万大军,提前宣告了南宋的灭亡

决战丁家洲:贾似道葬送了最后的13万大军,提前宣告了南宋的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17 8:54:28

公元1275年正月十五,对于南宋百姓们而言,这本当是一个十分欢庆的日子。

以往的这个时候,天子本人会站在皇城之上观礼,城内上上下下都会张灯结彩,还有花车表演,一片欢乐祥和……

然而在这一年虽然各种节庆的装饰已经挂上,但是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忧郁,甚至有着些许恐慌——

在刚刚前不久,前线传回了一个噩耗:蒙元大军攻陷鄂州城(今武汉武昌),宋朝大将吕文焕投降。

吕文焕的投降在军中掀起了连锁反应,吕文焕从军数年,资历甚老,南宋王朝北部防线的守将几乎个个都是他的旧部。

正月初,黄州沿江制置副使陈奕投降,十一日,蕲州守将管景模投降,十三日,江州吕师夔、江西钱真孙投降,十四日,南康叶阊投降……

最令人气愤的莫过于安庆府的范文虎,元军尚未抵进,他便早早的派人备好酒馔,跑到了江州,欢迎元朝大军。

原本坚不可摧的长江防线,现如今破开了一道无法弥合的大口子,蒙元铁骑最近的一支部队,距离南宋都城临安只剩下了200公里的路程。

一个极度危险的念头浮现在了南宋君臣每个人的心头:自己马上就要变成亡国奴了。

蒙宋之间交战四十年,还从未有过如此紧迫的时刻。

以往就是再大的败仗,南宋朝廷也都能够保留住完整的长江防线,多少挽回一点颜面。阴山早就被胡马给踏平了,这点没什么好说,“不让胡马渡长江”还是勉强能做到的。

在南宋长江防线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两个支点,襄阳和鄂州。这两座城镇不单单有着丰富的人口,在军事、经济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失守,那么整个局势将会彻底被动。

然而,襄阳城这座本应作为前线重镇的城池,却在南宋平庸的军事指挥下,成为了“放血槽”。

早在1267年,蒙古大军便展开了对襄阳城的围攻,在之后的几年里,南宋朝廷多方调动,倾举国之力驰援襄阳,然而令赵家皇帝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一步起正中蒙古人的下怀。

蒙古大军虽然早已兵临城下,但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四下挑选山川要地进行埋伏防守,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来消磨南宋有生力量。

五年时间,南宋共组织了十五万大军,13次支援,但均遭够到失败,非但没能解襄阳之围,更是空耗国力,流尽鲜血。

1273年,襄阳城破,以南宋的惨败告终,更为致命的是蒙古大军在围攻襄阳城期间,还在长江流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并且在正面交战上,战胜了南宋水师,使得整个朝野为之动荡,南宋苦守几年,襄阳城最终还是迎来了城破的结局。

襄阳城的丢失对于南宋军队而言,在士气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南宋军队在平原作战上远不是蒙古人的对手,但他们也并非一无是处,一直以来都以守城和水战为傲。

可是到了现如今,守城和水战一样都没打赢,这使得整个南宋王朝从皇帝到百姓,从大臣到士兵,士气跌到了谷底。

这进而导致,在1274年底至1275年蒙古大军再度来袭之时,以吕文焕为首的江防部队开始了成建制的投降倒戈。

到了1275年正月结束,南宋王朝所控制唯一的长江防线据点,便仅剩芜湖一地。从此之后,南宋腹地对蒙古大军彻底敞开,再无任何天险可以据守。建国315年的宋朝,此时已经开始了灭亡倒计时。

仗打到这一步,留给赵家天子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了,要么励精图治,效仿项羽,来个背水一战,要么果断认怂,不要在意脸面,缴纳岁币,多撑一年是一年,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样的事情在宋朝立国几百年时间里,没少干过,流程十分熟悉。

从情感上来讲,赵家天子当然是不想让国家灭亡的,但要真的交钱来换取平安,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时的南宋已经龟缩一隅之地,占全国面积不足1/4,饶是南宋商业在发达,恐怕也养活不起面积数倍于己的蒙古。

丢失了长江防线,宋朝已经沦为了一块滋滋冒油的肥羊肉,已经被蘸上了酱料,就连谈判的筹码也都没有了。

被逼无奈之下,赵家天子只得作出决定,那就是抵抗到底。

既然方案已经提出,那么就需要找到一个来负责实行的人。朝臣们在环顾一周以后,最终将自己期许的目光落在了丞相贾似道身上。

贾似道在后世的风评并不好,甚至还被人称之为十大奸臣之一。但是,在当年的南宋朝廷里,他可是炙手可热、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贾斯道在军事上的最大成就,那便是十几年前在对抗忽必烈时,取得的“鄂州大捷”。

1258年,蒙古大军在忽必烈的带领下对宋朝发起进攻,而防守方则是此时正在负责督办鄂州军务的贾似道。

贾似道科举出身,是一个典型的文人,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大军,当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宋军在正面战场上一退再退。

甚至就连贾似道本人也开始联系忽必烈,试图向其割地赔款,以此求和。

然而不料,这边贾似道割地赔款的事情还没谈好,蒙古一方却突发变故,蒙哥大汗,死在了钓鱼城。

如果说草原帝国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的话,那便是他们的继承法。每当可汗去世,其子弟都会抛下一切事务,冲回蒙古草原与其他兄弟叔侄争权,如若不然,将会彻底被踢出权力中央。

忽必烈也不能免俗,在得知这些消息以后,他立马做出决断,放弃围攻,班师回漠北,一夜之间,原本鄂州城外密密麻麻的蒙古大营,顷刻烟消云散。

忽必烈撤军的消息穿到贾似道的耳朵中,他的表情很快由惊讶变成了狂喜:这不摆明了是在给自己送功劳吗?

随后在给南宋朝廷的奏书当中,贾似道大吹大擂,宣称:“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

贾似道的捷报一传到朝廷便引来了满朝欢呼,一夜之间,贾似道成为了比肩岳飞的名将,地位一路升高。

战后,贾似道被封为肃国公,次年三月,又被加封少傅、丞相,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与历史上屡胜难封的岳飞不同,贾似道的仕途堪称一路顺风顺水,虽然只有这一场水分极大的大捷,但在之后的日子里,贾似道又先后被封为卫国公、魏国公,甚至成为了当朝皇帝的老师,被“诏为太师”。

在南宋君臣的眼里,他是扶大厦之将倾的“将星”,更是能够解万民于水火“天宿”。正因如此,在这长江防线崩溃的关键时刻,当朝太后才会全权委托于贾似道,希望他能够再次上演曾经的辉煌。

这份任命立马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同,尽管贾似道内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在数百朝臣期盼的目光下,他已然没有了任何退缩的余地。

最终,在当年正月十六日,贾似道还是接受了这份任命,率领着南宋王朝仅存的十三万精锐,三千条的战船,踏上了与蒙元大军的决战之路。

这13万人是南宋王朝最后的家底,大军航之际,长江江面上,舰队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

战舰之上满载的是报国心切的将士,江的岸边站着他们的亲人儿女和百姓。

这次出征,颇有一种悲壮之情。

或许是知道此战凶多吉少,这些平日里受贪尽官污吏压榨,连饭都吃不饱的百姓,拿出自己仅存的口粮塞给每一位士兵,只为他们能够多杀两个敌人。

这些士兵,是宋朝最后的孩子了,或许此战过后,宋朝便会不复存在,他们倒下,下一步要上战场的便是底层的农民、市井中的小贩、以及皇帝本人的守卫……

孤注一掷,尽在此时。

然而此时此刻,大概没有人能想到,在舰队中央的主舰之上,贾似道正在大箱大箱的往船上搬运美酒佳肴,这艘原本用于作战指挥的大船,几乎看不到任何士兵,取而代之的却净是些妻妾美人。

战斗从一开始便已经奠定了结局。

贾似道大军出发几日以后,终于来到了芜湖这个长江防线最后的支点。

来到这里以后,贾似道做出了两个部属,第一是命令孙虎臣率领七万人进驻丁家洲,其次,又派遣两千五百艘船,将整个长江封死,自己则坐镇芜湖西南的一处小港,试图用龟缩的方式来抵抗蒙古大军。

对于自己的斤两,贾似道大概是最为清醒的,宋朝百年来那么多名臣武将都打不下来的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己更不用多说。

只要龟缩不出,伺机求和,这场仗最后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怪罪不到自己头上。

正因如此,在做完一切部署以后,贾似道又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派遣特使前去求和。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元军主帅伯颜断然拒绝了议和的可能,并且点名贾似道,想要议和,就亲自来到自己面前。

贾似道当然是没有这个勇气的,无奈之下,他最终也只能咬着牙打上一仗了。

自从开战以来,贾似道的业余指挥,在军中早已激起了诸多怨言,士兵们当然是愿意保家卫国的,但是对于贾似道和他的一班幕僚,却没有任何好感。

以七万大军的驻扎地丁家洲为例,这里既不利于进攻,也不利于防守,唯一的好处就是离蒙古人远,能够拖延时间,但也仅此而已。

如果蒙古大军大举入侵,士兵们只剩下正面苦战御敌,占不到丝毫便宜。

而至于江面上负责封锁的宋朝水师,则更是叫苦不迭,在不久之前,蒙军传出消息,要进行火攻,到处搜集稻草干柴。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宋军水师不得已来开间隙,每隔几个时辰都要移动换位置,以防突然袭击,虽然还没有损失,但是长时间保持戒备状态,又不能出击迎战,这让士兵们十分不满。

战斗还未打响,宋军这边的士气便已掉了两成。

当年二月二十一日,元军终于出动了,此次出战,伯颜率先对丁家洲发起了总攻,铁骑一番冲锋下来,南宋守军阵线尚未崩溃,主将孙虎臣却已吓得屁滚尿流,见状不妙,临阵脱逃。

溃败的气息很快便在宋军各部队里蔓延起来,水师将军夏贵为了不落后,也选择了逃跑。

就这样,战斗刚刚开始,宋军就失去了所有前线指挥官。

而主将贾似道本人更是不遑多让,一口气跑了一百多里,连人影都看不见,13万大军迎来了灭顶之灾。

这13万人当中固然不缺舍生忘死之士,但失去了军阵的协作指挥,个人的勇武是那么的毫无意义。

在蒙古大军的围攻之下,最终13万人还是迎来了全面的溃败,芜湖失守。

芜湖失守的消息传来以后,长江下游的巢湖、和州等地,彻底暴露在蒙军面前,当地地势条件几乎没有任何防守便利,守军将领见状,只得纷纷投降,就这样,南宋赖以生存的长江防线,尽数崩溃。

到了当月二十九日,元军大军已经剑指南宋国都临安。

贾似道的这一场战败,赔光了宋朝的所有家底,但是,真正葬送南宋王朝最后希望的是皇帝对于贾似道的处罚。

令人意外的是,在回到朝廷,贾似道只落下了个革职的处罚,这一幕寒透了所有人的心。从这一刻开始,任何有志之事都不愿在为朝廷效力,南宋王朝彻底失去了所有民心。

1276年2月4日,苦守一年以后,南宋都城临安沦陷,5岁的宋恭宗赵㬎沦为俘虏。

虽然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端宗继续南下抵抗,但此时,败局已定。最终,飘摇319年的宋王朝,在公元1279年3月19日,彻底宣告灭亡。

参考资料:朱新友. 《中国历史》几个朝代的始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 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同样都是从南京打去北京,为什么朱元璋赢了太平军全军覆没?”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朱元璋为什么可以北伐成功,再者才是太平军为什么北伐失败。一场战争的成功或者失败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朱元璋为什么北伐成功?元朝末年,起义军众多,其实在朱元璋北伐之前,

  •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朱元璋也不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 朱元璋江湖人朱重八说,猪的一生就像一只建筑蚂蚁,更不用说它的外表了。正宗的猪腰还是有麻脸的,辨识度高。这种情况需要放在一边。现在相亲节目一出来就要被所有女嘉宾关掉,但当时有个女的给他吹灯。他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年轻时,朱元璋投靠了齐国资兴的帐下,显示了他的勇敢和成功,赢得了的信任,唉,

  • 为何很少有皇帝御驾亲征?玩得好就是朱棣,玩废了就成为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御驾亲征不是出门郊游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热衷于战争的很多,但是喜欢御驾亲征的却很少。在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明英宗等等几位御驾亲征过的皇帝里,最废柴的当属明英宗朱祁镇,他深刻地诠释了为什么当皇帝要听劝,不能由着性子表现自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敌人的笑话。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御驾亲征

  • 柴进的家业是赵宋给的,他为何也上了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小旋风柴进)(一)柴进的出身水泊梁山一百多好汉中有个绰号叫“小旋风”的,人称“柴大官人”叫柴进,虽位立第十把交椅,可他的权力着实让人眼馋,掌管着全山的金银财宝,相当于财政部长。众家别以为他是科班出身,人都说坑爹,可他是个坑祖宗的玩意,而且是个喜欢作死的鬼,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他的身世,他的祖辈

  • 大明王朝最后的七十天:说一说风卷残云的大顺军攻克北京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明王朝的七大胜仗,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大的败仗,大明王朝最佩服的战役

    1643年的春天,羽翼丰满的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开始与北京的朝廷分庭抗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帝急切地催促正在陕西练兵的孙传庭迅速带兵出潼关剿灭李自成的部队,一道又一道的圣旨向着西安飞去。很显然,崇祯又犯了急躁冒进的老毛病。他好像不知道李自成已经今非昔比,还拿着十年前的老黄历过日

  • 明朝皇帝刚即为一个月,大臣进献补药,结果死在了一个宫女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哪个皇帝差点被宫女害死,宫女为太子吃补药,明朝皇帝殉葬太残忍了

    因为这样,万历皇帝跟这些大臣们斗了二十几年,末了无法之下仍是把皇位给了朱常洛。朱常洛在他三十九岁的时辰,终于当上了皇帝,他的父亲当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当了二十年的太子,终于轮到他当皇帝了。虽然他当皇帝不到一个月,可是他的履历也是斗劲传奇的。朱常洛即位的时辰,明朝的国力有些衰退,恰是必要明君的时辰。朱

  • 宋朝将领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出生于一普通农民家庭,据说他出生时,有一群大雁,正好从他家院子上空一飞而过,他的父母见了之后,顿时心生感慨,希望岳飞以后,可以像大雁一样,展翅高飞,于是给其起名岳飞。少年时,正值女真壮大,入侵大宋之时,小小的岳飞便产生了投军报国的念想,于是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习武,他勤奋好学,练得一身好武艺。为了

  • 一个很傻的问题: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他们根本没有斗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崇祯皇帝 魏忠贤,崇祯是怎么杀的魏忠贤

    我们先来看看魏忠贤的权力有多大。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人,因赌博常输钱,恨而自宫,做了太监。又因勾搭上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由此成了明熹宗的红人。魏忠贤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很会说话,为人八面玲珑,特别善于斗争。明熹宗时,东林党势大,明熹宗反感却无可奈何,魏忠贤花六年时间,帮明熹宗一步一步地斗垮了东林党

  • 一个弱女子打了丈夫,为什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有一个叫毛羽健的都察院御史,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罢官,他走的时候,将所有的家眷带回了湖北老家。几年后,崇祯上台,全面清理阉党,那些年得罪魏忠贤的人都官复原职,毛御史也在官复原职之列。他回北京当他的都察院御史时,却没有带他老婆一起回京。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不过毛御史家的老婆

  • 袁崇焕被凌迟,一侍卫冒死将头颅埋在家中,后人17代守护近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30年9月22日阴雨绵绵,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正发生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卖国罪被押赴刑场凌迟处死。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卖国贼的下场。凌迟是古代社会最严酷的刑法,犯人会被刽子手,一刀刀割肉,直到剩下骨架。据说最惨的有三千多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