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最后的七十天:说一说风卷残云的大顺军攻克北京之战

大明王朝最后的七十天:说一说风卷残云的大顺军攻克北京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1/6 6:16:51

1643年的春天,羽翼丰满的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开始与北京的朝廷分庭抗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帝急切地催促正在陕西练兵的孙传庭迅速带兵出潼关剿灭李自成的部队,一道又一道的圣旨向着西安飞去。

很显然,崇祯又犯了急躁冒进的老毛病。他好像不知道李自成已经今非昔比,还拿着十年前的老黄历过日子,以为孙传庭可以轻易获胜。兵部侍郎张凤翔劝说道:“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副家当,不可轻动。”

可是崇祯的倔脾气上来,谁的话也不听,他执意要孙传庭早日出关。孙传庭没有办法,只好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一在西安誓师,然后率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几位总兵共计约十万人马出潼关进入河南。

此时的河南由于连年战乱,早已是赤地千里。李自成利用这一特点,指挥义军步步后退,诱敌深入,消耗明军的粮草,然后在有利的地域进行决战。孙传庭很顺利地占领了洛阳,他本打算在洛阳休整一番,待粮草物资充足后再继续进军,但是崇祯的催命符接踵而至,孙传庭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打算,继续前进。

九月十四日,明军终于在河南郏县与义军交手,而且还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已经泥足深陷,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落入到了义军一边。

李自成抓住战机,命令刘宗敏率万余骑兵绕到明军背后,在河南汝州白沙一带切断了明军的粮道。明军顿时陷入惶恐之中。

孙传庭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撤退。撤退时,他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率河南明军担任阻击任务,掩护陕西明军先撤。河南明军觉得自己变成了后娘养的,于是纷纷自行夺路逃走,陈永福也阻止不住。结果明军大乱,义军乘机发起总攻,明军就此彻底崩溃,“死亡四万余人,甲仗马骡数万,尽为贼有。”

孙传庭率残兵逃入潼关。李自成率领大军追踪而至。十月初六,义军向着潼关发起进攻。明军再次溃败,潼关失守,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李自成在攻克潼关后,率军直扑西安。

西安城里只有五千从四川赶来的援兵。他们未带棉衣,都冻得瑟瑟发抖。西安当地官员恳求城内的秦王朱存枢拿出点银子来给川军添置棉衣。不想,这个朱存枢像洛阳的福王一样是个守财奴,竟然一毛不拔,不肯掏钱。

川军将士见老朱家的人都这么冷酷无情,谁还愿意替他们卖命?于是主动向着义军投降,并且打开了西安城门。十月十一日,起义军顺利进入西安,铁公鸡朱存枢成为了阶下囚,他的万贯家财也归李自成所有了。

李自成进入西安之后,很快就控制了整个陕西。明军总兵白广恩、牛成虎、陈永福等人都先后向他投降。陕甘与河南以及湖广北部都成为了李自成的地盘。

(二)

李自成随后就在西安正式建立大顺王朝,改元永昌。1644年正月初一,大顺王朝宣布建立,正月初八,李自成就御驾亲征,率领数十万大军开始进攻北京了。

很显然,李自成以关中为基业,并且迅速进军北京的战略从整体上来讲是错误的。

陕西关中地区早就不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了,对于李自成来说,他率军东下江南,占领东南财赋重地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能够控制江南,李自成至少可以与满清平分天下。

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立即进军北京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这场进攻开始得太早了。李自成此时已经拥有了百万大军,但是兵多而不精,他如果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把自己的军队好好整顿一番,在未来与清军的对抗中也还不至于败得那么快。

总之,李自成完全忽视了清朝的存在,眼里只有明朝。这是他最大的失误。

不过,在1644年的那个初春时节,李自成的进攻还是一路顺风,势不可挡。从正月初八开始,大明王朝进入了它生命中最后的七十天。

李自成一路进军,提出的口号就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大顺政权公开宣布归顺的地区一律免税三年。这对于饱受“三饷”等苛捐杂税折磨的贫苦百姓们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因此,大顺军队的进军势如破竹,各地百姓争先恐后地归降,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什么战斗。

李自成兵分两路。他自己与刘宗敏、李过、牛金星等人率领主力,渡过黄河后,首先攻取平阳(临汾),然后占领太原,随后经大同、宣化一线直取北京。另一路偏师由刘芳亮指挥,首先沿着晋南、豫北一带进攻,然后北上,目的是切断崇祯南逃的路线。

正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兵临平阳,平阳知府张璘然不战而降。随后,大顺军直扑山西首府太原,二月初六抵达城下。山西巡抚蔡懋德还想坚守,但是手下的部队早已士气丧尽,无人愿意效命。蔡懋德手下直属的巡抚标营将领张雄在二月初八这一天打开了城门,大顺军轻松入城。蔡懋德自缢身亡,城内的晋王朱求桂做了李自成的阶下囚。

李自成在太原停留了八天,随后继续进军。他在太原发布了一道诏书,相当于进军的动员令。诏书有句话说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这句话似乎对于崇祯还颇有肯定,现在一些网民认为这表明李自成其实无意取代崇祯。这种观点很显然是想多了。李自成不可能不想取代崇祯,他的诏书中之所以出现这句话,只能是起草诏书的文人还无法割断对明朝的感情,从而在文字上流露出同情的意思而已。有人认为诏书执笔者是刚刚投降的前明平阳知府张璘然,如果是真的,那就更证明了这一点。

(三)

大顺军随后继续东进,二月二十日通过雁门关,二十一日抵达宁武县。镇守宁武的总兵周遇吉是唯一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将领了,他率领官兵坚守宁武,结果爆发了大顺军东征路上唯一一次像样的战斗。

周遇吉在宁武坚持战斗了十余天,最后终于城破身死,宁武被大顺军攻克。

三月初一,大顺军抵达大同城外。大同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历来都有重兵防守。李自成派了早已归降的前明军总兵白广恩去劝降大同总兵姜瓖,姜瓖二话不说,立即开城投降。大同巡抚卫景瑗自缢而死。

接下来,大顺军直趋山西阳和,这里是明朝宣大总督驻节之地。此时的宣大总督王继谟如坐针毡,因为他已经发现“阳和将士人民俱欲迎贼”,他手下的将领们也都“俱密写禀迎贼”。王继谟感到大势已去,只好率领家丁逃走。阳和兵备道于重华则率领城中军民“郊迎十里,士民牛酒塞道”,主动向大顺军投降。

三月初六,大顺军抵达宣府(宣化)。宣府总兵王承胤早早就派人把自己的降表送到了大同。宣府巡抚朱之冯还想组织抵抗,他到了城上督战,却见城上的士兵们一个个抱手而立,无人理睬他的命令。他下令士兵们开炮,却发现大炮的火门都被堵死了。朱之冯无奈,只好大哭下城,随后自缢而死。王承胤打开城门迎接大顺军入城。全城百姓纷纷在胸前写上“顺民”二字,跪迎新君。

三月十五,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在此镇守的总兵唐通与监军太监杜之秩不战而降。大顺军轻松越过居庸关。

大同、宣府和居庸关都是北京重要的外围屏障,它们的不战而降,使得北京城无险可守,彻底暴露在了大顺军面前。

那么,在李自成与大顺军一路顺风顺水地向着北京进军的过程中,北京城里的崇祯帝以及大明朝廷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乱作一团。在这段时间里,崇祯帝与明朝的文武官员们个个都是方寸大乱,做出的事情几乎都荒唐离谱,一切迹象都在表明,大明王朝真的是气数已尽了。

当得知李自成开始东征的消息之后,崇祯帝的第一个想法竟然是派兵进剿。他的脑袋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不能自拔,还想着主动出击呢。

恰好在这时,有大学士李建泰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带兵出征,而且他还表态,他在山西曲沃的老家有万贯家财,可以捐献出来充当军饷,不要朝廷花钱。

崇祯听到李建泰这样说,不禁喜出望外。他一直为了筹饷的事而发愁,现在李建泰表示不用朝廷花钱就能打仗,这岂不是大喜事吗?于是,崇祯也顾不上去追究李建泰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当即委任他为督师,命他带兵去迎战李自成。

正月二十六日,崇祯亲自为李建泰设宴饯行。崇祯还亲手给李建泰斟了三杯酒,如此恩典,堪称前所未有。崇祯对李建泰的期望之高可见一斑。

(四)

然而,李建泰的老家山西曲沃在他还没离开北京的时候就已经被大顺军攻克了,李建泰的万贯家财已经非他所有。而且此时民心士气已散,李建泰已经变成孤家寡人了。

史料记载:“李至一县,县人漫视不为礼。李从者饥,求食。县人曰:‘汝官为大明乎?大顺乎?’诡对曰:‘大顺。’乃为设食甚丰,饱餐而去。”

在靠近北京的地方,老百姓都已经开始准备归降大顺了,明朝真的是大势已去了。

李建泰从保定南下,很快就在邯郸附近听到刘芳亮率大顺军北上的消息,吓得他赶紧逃走。他身边的兵丁也大多逃散,最后只剩下数百人跟着他逃到保定,随后闭门不出。当刘芳亮来到保定后,李建泰被俘虏。

李建泰出征之后,北京的朝廷内部继续争吵不休,丑态百出。

对于崇祯来说,此时他最佳的选择就是赶紧南下逃走,逃到南京去。但是,一向急躁冒进的崇祯在这个问题上却变得犹豫彷徨、难以决断,宝贵的时间被他轻易地浪费掉了。

崇祯是考虑过南逃方案的。不过,他主要有两个顾虑,第一是面子问题。如果他南逃,那么明朝显然将会只剩下半壁江山。崇祯不愿意日后落下骂名;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崇祯觉得北京受到外敌的威胁也不是第一次了,往远处说有正统年间的瓦剌,嘉靖年间的俺答汗,他们都曾经进攻过北京,而崇祯自己也已经遭到清军六次入塞的威胁了。北京城遭遇过这么多次危机,结果不都是化险为夷了吗?为什么这一次李自成来了就一定能够攻下北京呢?

正是因为这些理由,所以崇祯迟迟没有下定南逃的决心。他首先考虑的还是调集各路兵马勤王,保卫北京的问题,而要调兵就需要发饷。钱从哪里来,才是最让崇祯头疼的。因此,到了二月份,崇祯下旨,命令朝中的勋戚、高官和大太监们捐输助饷,要求每个人至少捐献三万两白银。

结果达官贵人们普遍哭穷,都纷纷声称自己两袖清风,家无余赀,拿不出钱来。一大群高官显贵们每人也不过就是捐献几十两几百两银子而已。

崇祯听说自己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富可敌国,于是便派太监向他索要十二万两白银。可是周奎说啥也不肯,只愿意拿出一万两银子。崇祯讨价还价说至少要两万两。周奎找自己的女儿帮忙,周皇后派人给周奎送去了五千两银子。周奎竟然把女儿送来的银子扣下两千,只拿出三千两银子来应付崇祯。事后,大顺军进入北京,拷掠百官,从周奎的家里搜出了五十三万两白银。

崇祯忙了半天,最后只从高官们手里讨得二十万两银子。而后来大顺军一番拷掠,从京城高官们家里拿走了七千万两白银!

(五)

整个二月份的时间,崇祯都在忙着向大臣们要小钱,根本就没有考虑北京城的防御问题。到了二月底三月初,大同和宣化两地守军的不战而降,这才让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崇祯目瞪口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大事不好了!

大同和宣化两处军事重镇都驻有重兵,崇祯和朝中的大臣们原本都普遍认为,这里的兵马至少可以把李自成阻挡一阵,因此他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来勤王的。

然而,让他们万万也想不到的是,这两地的明军居然都轻易地投降了,这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整个朝廷登时就彻底乱套了。

三月初六,在宣化投降的同一天,崇祯手忙脚乱地下达圣旨,命令宁远总兵吴三桂放弃宁远,率军进京勤王。同时,还调集蓟镇总兵唐通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入京勤王。

结果,吴三桂磨磨蹭蹭,三月十一日接到诏旨,十六日才抵达山海关,二十四日才抵达永平府(卢龙县),此时北京早已陷落。刘泽清则声称自己坠马受伤,不能行动,根本就不奉诏。只有唐通率军赶到了北京,但是他一转脸就在居庸关投降了李自成。崇祯是谁都指望不上了。

三月十五日,唐通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在居庸关投降,大顺军越过长城,直逼北京。

三月十六日,崇祯在平台最后一次召对群臣。他心绪不宁,神情慌乱,举止失态,和平时的样子大不相同。会议还没有结束,崇祯接到一份急奏,上面写着昌平已经失守。这让崇祯大惊失色,当即退朝返回了后宫。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正式抵达北京城下。驻扎在城外的京师三大营一枪未放,集体投降。大顺军开始包围北京。

北京城内乱作一团,城中本来还有数万兵丁,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不存在的。因此,此时被驱赶上城的只是一些太监和临时抓来的普通百姓而已。

在这一天,李自成派在宣化投降的监军太监杜勋进城去面见崇祯,向他劝降。崇祯有意拖延时间,让身边的太监继续与杜勋谈判。他本人找来了皇亲驸马巩永固、刘文炳,要他们把家丁组织起来抵抗。巩永固苦笑着表示:没有家丁,京城之内,谁敢私蓄武士?东厂和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崇祯听了,只能是默然无语。

三月十八日夜,大顺军轻松地进入外城。这时,崇祯终于绝望了。他首先要周皇后自尽,要自己的皇子们逃难,随后又杀死了自己的一些妃嫔,以及自己的女儿们,只有长平公主朱媺娖幸免于难。崇祯自己则与亲信太监王承恩一起到煤山自尽身亡。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四门大开,大顺皇帝李自成威风凛凛地进入城中。全城的百姓设置香案,身上贴着“顺”字,在道路两旁跪迎新君。而跪在紫禁城承天门处迎接的,正是身上也贴着“顺”字的前朝太子朱慈烺。

至此,大明王朝正式地画上了句号,历史又翻到了新的一页。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刚即为一个月,大臣进献补药,结果死在了一个宫女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哪个皇帝差点被宫女害死,宫女为太子吃补药,明朝皇帝殉葬太残忍了

    因为这样,万历皇帝跟这些大臣们斗了二十几年,末了无法之下仍是把皇位给了朱常洛。朱常洛在他三十九岁的时辰,终于当上了皇帝,他的父亲当了四十八年的皇帝,他当了二十年的太子,终于轮到他当皇帝了。虽然他当皇帝不到一个月,可是他的履历也是斗劲传奇的。朱常洛即位的时辰,明朝的国力有些衰退,恰是必要明君的时辰。朱

  • 宋朝将领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出生于一普通农民家庭,据说他出生时,有一群大雁,正好从他家院子上空一飞而过,他的父母见了之后,顿时心生感慨,希望岳飞以后,可以像大雁一样,展翅高飞,于是给其起名岳飞。少年时,正值女真壮大,入侵大宋之时,小小的岳飞便产生了投军报国的念想,于是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习武,他勤奋好学,练得一身好武艺。为了

  • 一个很傻的问题: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崇祯?他们根本没有斗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崇祯皇帝 魏忠贤,崇祯是怎么杀的魏忠贤

    我们先来看看魏忠贤的权力有多大。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人,因赌博常输钱,恨而自宫,做了太监。又因勾搭上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由此成了明熹宗的红人。魏忠贤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很会说话,为人八面玲珑,特别善于斗争。明熹宗时,东林党势大,明熹宗反感却无可奈何,魏忠贤花六年时间,帮明熹宗一步一步地斗垮了东林党

  • 一个弱女子打了丈夫,为什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有一个叫毛羽健的都察院御史,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罢官,他走的时候,将所有的家眷带回了湖北老家。几年后,崇祯上台,全面清理阉党,那些年得罪魏忠贤的人都官复原职,毛御史也在官复原职之列。他回北京当他的都察院御史时,却没有带他老婆一起回京。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不过毛御史家的老婆

  • 袁崇焕被凌迟,一侍卫冒死将头颅埋在家中,后人17代守护近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30年9月22日阴雨绵绵,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正发生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卖国罪被押赴刑场凌迟处死。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卖国贼的下场。凌迟是古代社会最严酷的刑法,犯人会被刽子手,一刀刀割肉,直到剩下骨架。据说最惨的有三千多刀,疼痛

  • 假如赵构不勒令撤军,而是支持北伐 ,岳飞能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金人最开始选中张邦昌作伪楚皇帝,后来又以建立伪齐政权为诱饵,诱使宋将杜充降金。当金军撤出江南北归后,又在被其占领的山东、河南一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国号“大齐” ,册封宋降臣刘豫为皇帝。金人傀儡刘豫建立的政权,被史家称作“伪齐”。此后,在金国和南宋之间横亘着“伪楚”和“伪齐”两个小王国,或伪政权,宋

  • 1973年安徽发现包拯墓,墓内只有一座金丝楠木棺,墓室内十分寒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钢铁厂 前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安徽合肥的一处钢铁厂,工人们在建造石灰窑洞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一座古墓,当地的考古专家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迅速地赶到了现场。 包拯剧照 到达现场后,就听见现场有人在议论,说这座墓是包拯的墓葬,专家听后兴趣大增,便立刻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保证剧

  • 电影《满江红》里,秦桧为啥不认为自己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说这部电影里面的秦桧吧。首先,替身将一个完整的形象分解成不同的镜像。我觉得他的替身梗非常巧妙,因为有很多事情不是他自己去完成的,而是他的替身去完成的;他的替身呢,又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所以这两相交错起来,一个完整的秦桧没有获得对于整个事件完整的真相,那么于是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平庸之恶,导致

  • 被灭10族的方孝孺到底有多冷血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我们先从方孝孺说起。方孝孺是浙江海宁人,自小聪慧,被誉为神童。其父方克勤是一代清官,洪武四年任山东济宁知府。然而,清官并非都是有好下场的。在明初的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中,方克勤被朱元璋冤杀。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方孝孺被建文帝看中,召到南京当了帝师。在辅佐建文

  • 《明史》记,“能埋尸者,官给银四分”,明朝的救荒举措超过宋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作为中国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文治武功,都堪称典范,是很多国人的情感归属和精神留恋处,但明朝其实是个多灾多难的王朝,其灾之多,让后世许多研究者都不忍卒读,在灾荒之下,明朝的救荒成了维系一个王朝的根本举措之一,也成了我们了解这个风云多变的朝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旷世灾情与推崇儒家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