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崛起的雄主赵武灵王,却活活把自己作死

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崛起的雄主赵武灵王,却活活把自己作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4/2/18 14:37:52

[var1]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本名赵雍,是赵肃侯的儿子,十五岁就继承了王位。而他刚一继位,就面临着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考验。赵肃侯生前一直在与魏国交战。赵肃侯刚死,魏国就联合齐,楚,燕,秦四个国家,以参加葬礼为名,组成联军,企图颠覆赵国。

对于各国而言,赵国似乎已经是自己嘴边的一块肉,赵国的灭亡也仅在旦夕之间。但年少的赵雍却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心与各国豪强针锋相对。

[var1]

肥义

他命令赵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与韩国、宋国联盟,试图扼制五国攻赵的企图。之后赵国又重金贿赂越王攻楚,楼烦王攻燕。楚、燕两国自顾不暇,魏国等三个国家,面对赵国的联盟已没有优势可言。

自觉攻占赵国无望,各国军队只能在边境按兵不动,由使者吊唁完毕后,就各自回国了。赵武灵王在肥义的帮助之下,也终于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难关。而赵武灵王传奇的一生,却也才刚刚开始。

赵武灵王三年,赵武灵王在肥义的建议下开始图谋中山国。中山国地处赵、燕两国之间,对赵国而言是如鲠在喉。但中山国是白狄族的后代,民风彪悍。虽然曾一度灭国,但又顽强复国。再加上齐、燕两国的支持,赵国始终无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var1]

战国地图

后来赵武灵王与韩国联姻,并与韩王商谈当前的天下形势。赵武灵王觉得中原各国争雄天下,一时半会并不能分出胜负,于是调整策略向北进军,想要先荡平胡人。

赵武灵王十一年,燕国发生内乱。赵国想扶持在韩国当人质的公子职继位。随即出兵与受到齐国支持的燕国太子交战。但燕国太子有齐国名将匡章的帮助,两国僵持多年,不分胜负。

直到秦国出兵攻齐,齐国自顾不暇,才使公子职扫平内乱,最终继位,成为燕昭王。自此之后,燕赵两国交好,赵国再也不用担心来自燕国的威胁。

[var1]

燕昭王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由于大力推广“胡服骑射”,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日渐增强。公元前306年,赵国趁中原各国混战不休,临近的燕国百废待兴,无暇他顾之际,大举进攻中山国,想要一举解决这个眼中钉。

连续数年攻伐,赵国夺取了中山国大片土地。最终这个自春秋末年就建立的国家,历经200多年后,在赵国的铁蹄之下,走向了灭亡。之后赵国驱胡林,灭楼烦,辟地千里,终成一方霸主。

但此时的赵武灵王,又产生了一个奇思妙想。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赵何继位,也就是之后的赵惠文王。自己则使用主父的称号,从此双王并立,共掌朝政。

[var1]

赵武灵王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之前数代赵王,都是通过镇压政变才上位的。所以赵武灵王想要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的儿子顺利过渡,继承王位。但这个决定不仅害死了他自己,还使赵国发生内乱。

赵何是赵武灵王第二位夫人吴娃的孩子。由于吴娃十分贤德,赵何又能力出众,所以赵武灵王废除了原本的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本来赵章并没有争夺王位的心思,却怎奈何有小人作祟。

[var1]

赵武灵王与吴娃

由于赵章本身十分优秀,赵武灵王对废长立幼的事,心中有愧,所以十分厚待赵章。而赵章在剿灭中山国的战争中挂帅出征,屡立战功。赵武灵王就封赵章为安阳君,并派田不礼辅佐他。但赵武灵王不知道的是,田不礼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小人。

田不礼是齐国失势的贵族,一直想要东山再起。所以他经常在赵章耳边,蛊惑赵章叛变。再加上许多大臣不断向赵章示好,赵章的心里也开始动了歪心思。

后来随着赵国的日益强大,不甘寂寞的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要成为中原的霸主,第一步就是拿回王位。但此时的赵何在朝中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赵武灵王只能转而扶持赵章,想封赵章为代王,却遭到重臣肥义的极力反对。

[var1]

赵章

赵武灵王随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章,意图让两个儿子争斗,自己可以借机重掌大权。果然听到消息的赵章大为愤慨,并积极做着相应的准备。

不久之后,赵武灵王以看墓地为由,带赵章和赵何去往沙丘。田不礼见有机可乘,就与赵章商议,假传赵武灵王口谕,召见赵何。肥义觉得其中有诈,就暗中调动人马,并主动替赵何探听虚实。

结果肥义被赵章手下死士杀死,赵何立即派兵与赵章激战。最终田不礼逃亡宋国,赵章寻求赵武灵王庇护,却被赵何一派的将领强行杀死。而赵武灵王也被围困在沙丘,断粮三月,活活饿死。

[var1]

赵武灵王

原本有能力争雄天下的霸主,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反复无常,活活把自己作死了。可见人不能太过贪心,如果赵武灵王能够放弃权势,必能安享晚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征战37年没输过,杀神白起被“兵仙”韩信瞧不起:他不懂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白起厉害还是韩信厉害,白起与韩信谁的战绩好,韩信与白起谁厉害

    反观白起,他则采取歼灭战,不以攻城夺地为目标,而是摧毁敌军为主要手段,针对败逃的敌人更是穷追猛打。这2人恰好是作战理念相反,韩信才讨厌白起。 二、白起空有勇猛却谋略不足 再者,白起原先只是普通的士兵,之后靠着自己的勇猛和战功,慢慢当上将军,造就他空有勇猛却谋略不足,从长平之战中可以发现,当时60万秦

  • 从“三家分晋”到“三国归晋”-聊聊春秋晋国家族博弈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曹魏265年灭亡,曹魏禅让,封陈留王。蜀汉263年灭亡,蜀汉投降,封安乐公。孙吴280年灭亡。孙吴投降。封乌程侯。依次递减。为何三国会归晋?表面上说的是汉朝合久必分到晋朝的分久必合。其实更是影射了600多年前三家分晋。[var1]这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战国的开端,当年司马

  • 早就想杀韩信,刘邦为何不亲自动手?学者揭露背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韩信是被吕后叫进宫里处死的。(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据史书记载,当年攻下齐国之后,韩信曾向刘邦讨“齐王”的称号,刘邦当时就大动肝火,认为韩信野心太大。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

  • 什么是春秋霸主?试论成为春秋霸主的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霸主是哪几个,春秋时期霸主都有谁,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政权的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的争雄称霸更加激烈,人人都想填补周天子权势的空缺。各个诸侯国采用不同的方式或尊王攘夷、或联姻结盟,从而增强国家实力,以期能在春秋社会有立足之地,称霸九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春秋时期的各大诸侯国轮番成为霸主,左右春秋局势。春秋时期的霸主指什么?如何才能成为

  • 为何诸葛瞻临终前会感叹没能压制父亲诸葛亮生前赏识的名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葛瞻认为自己在内不能除掉蜀国奸宦黄皓,在外不能压制姜维,还没能守住蜀国门户,所以他自认为有三宗罪而没脸逃回成都。这也就让人很费解,姜维明明是蜀国名将,还是诸葛瞻的父亲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和赏识,按理说两人的关系应该很不错,为何诸葛瞻会把姜维也列为蜀国败亡的原因之一呢?

  • 五国合纵伐齐次年,林中之战突然爆发,证田文才是合纵最强推动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田文对秦国的贡献,吴起与田文,大秦帝国田文

    [var1]经过这场危机后,环顾四周魏安釐王发现,唯有救过自己的秦国还能交往。于是,他就想与秦结盟一起讨伐韩国,以求秦国归还魏国故地。范雎入秦后,秦国对外就采取了“远交近攻”策略。韩、魏都是秦国近邻,也都是秦国的攻伐对象。这时魏安釐王还想着与秦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因此,魏国大臣朱己(《史记·魏世家

  •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此三人联手杀害魏延,他们最终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大将魏延却被三个人联手所害,这三人分别是谁呢?他们都是什么下场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第一个:主谋杨仪杨仪,是诸葛亮最为信任的两大军事参谋之一,另一位是马谡。他是荆州襄阳人,和马谡一样,非常有才能,帮助诸葛亮制定作战计划,深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在临终前,

  • 人狠话不多的文夫人,杀了儿子和小叔子,却让楚国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夫人,你怎么总是不说话?”楚文王好奇地问道。“哼,国家灭亡了,一女嫁二夫,不死就算不错了,还说什么话?”从此,那个息妫已经死了,而文夫人才刚刚开始登上春秋的舞台。文夫人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大的熊艰,小的熊恽。转眼到了楚文王十三年,文王就挂了,熊艰继位为楚王。可是文夫人又和当年郑庄公的母亲一样,喜

  • 为帮刘邦脱困,谋士牺牲2000名美女,事后哀叹:我家必毁于阴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陈平倒是被人们忽略了,其实他也是刘邦夺天下的重要功臣,他曾经为了帮刘邦脱困,牺牲了2000名美女,然后哀叹道:“我家必毁于阴祸”。 早年经历 陈平是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少时就喜欢读书,胸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从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

  • 为什么说楚汉战争是第二次秦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汉争霸算不算第二次秦灭六国,秦灭六国地图完整版,秦楚汉

    代项羽完成帝业的刘邦,此时虽然用的是汉王名义,但是如前所述,他渊源于楚,是楚的一部分。项羽称帝不成,并不意味着楚不能称帝。不过要夺取帝业,只有楚的名分还不够,还必须据有当年秦灭六国的形势。我们看到,当渊源于楚的汉王刘邦东向与诸侯盟主楚王项羽交锋之时,他确实不期而然地居于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的地位。客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