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卫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几个无聊的人之正围着一个男孩指手划脚,嘲笑他是官迷,千金家财散尽也没捞上个一官半职。
满脸通红的男孩突然拔剑刺向离他最近的那人。
“不好啦!吴起杀人啦!”几人呼喊着逃窜。
吴起挥剑砍了还没缓过神的人,又去追逃跑之人。
[var1]
杀红眼的吴起一天之内连杀三十多人。
待怒气泄完,他害怕了,知道自己犯了大罪。他跑回家,抓住母亲的胳膊说:“娘,我杀了人,必须逃走。我发誓,不做到卿相决不回来见你。”
吴起来到鲁国,拜曾申为师,学儒学。
齐国进攻鲁国,有人推荐吴起。鲁君因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担心吴起不能尽力。吴起回家杀了妻子,提着妻子的人头当做投名奖来见鲁君。
鲁君于是任吴起为将。
[var1]
吴起率兵大破齐军。虽然吴起打了胜仗,鲁君并没消除疑虑,他随便找个借口辞退了吴起。
吴起杀妻求将,虽然成功了,但他也在鲁人心里留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形象。试想,谁敢和一个为升官连自己妻子都杀的人共事。况且,鲁国信奉儒学,以儒治国。鲁君之所以任用吴起也是因为当时无人可用。所以打败齐国后,就把他赶走了。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投奔魏国,在魏国做了将军。吴起为魏国训练的军队,战无不胜。被称为魏武卒,各诸侯国都惧怕魏武卒。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拥戴。有一个士兵的腿上生了脓疮,吴起亲自为他吮吸脓水。士兵的母亲大哭。有人奇怪地问:“将军亲自为您的儿子吮吸脓水,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为什么要哭呢?”
[var1]
士兵的母亲答:“之前,将军曾为他父亲吸脓,他父亲作战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结果战死。现在将军又为我儿子吸脓,我的儿子不知何时会战死。所以我才哭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吴起深通收买人心之法——尊重。他把自己当做一名士兵,和他们同吃同住同食。基层的兵士最为朴实,见多了作威作福的将军,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将军对他如此尊重,还亲自为他吸脓,能不感动吗?他无以为报,只能奋勇杀敌了。
丞相公叔娶了魏国公主。他和吴起不睦,想要陷害吴起,一直没有机会。公叔的一个仆人足智多谋,给他出主意说:“吴起为人廉洁自爱。您可以先对魏武侯这样说:吴起是个贤人,而您的国土太小,而邻国却是强秦。臣担心吴起不会久留。武侯就会问您,怎么办?您就对武侯说,可把公主嫁给吴起作试探,如果吴起愿意留下就会接受这门亲事,不愿意留下就会拒绝。然后,丞相找机会同吴起一起回家,并让您的妻子——魏国公主对您发脾气表示看不起您。吴起见了一定会拒绝娶公主。”
丞相按照仆人的话做了。吴起见公主连丞相都看不起,自己的官位不及丞相,这要是娶了公主,也一定会被轻视,于是吴起拒绝了武侯的赐婚。武侯便对吴起起了疑心。吴起害怕因此获罪,悄悄离开了魏国到了楚国。
楚悼王早听说吴起贤能,让他做了相邦。吴起感激悼王,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发誓变法图强。
吴起的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他们都想害死吴起,只是障于悼王的护佑,不好下手。
不久,悼王死了。大臣们在灵堂上作乱,追杀吴起。吴起逃无可逃,他跑到悼王的灵床前,趴到悼王的尸体上。
乱臣命士兵射杀吴起。吴起被乱箭射死。同时一些利箭也击中了悼王尸体。
太子继位,那些因射杀吴起连带击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被灭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天下之人重利更重名。吴起不惜花费重金买官,为求将残忍杀妻是重名的极品。
吴起无疑是大智者,他帮鲁国破齐,又帮魏国练兵。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竟被魏丞相府中的一名仆人算计了。所以庸者也不是石灰脑子,也有灵光闪耀之时。
不要瞧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他也许就是你的绊脚石,让你在摔倒时还不知谁扔的砖头。但吴起在最后死时,还是用智谋把那些杀他的人全送上了黄泉路。
吴起如此机智,为什么就没算到自己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