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的心态是要赢,不是被动防守,赵括替换廉颇注定必败无疑

赵国的心态是要赢,不是被动防守,赵括替换廉颇注定必败无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4/1/30 3:47:30

[var1]

赵括真正的能力如何不好判断,毕竟信史里没有有关他指挥军队的记录,而第一次成为主帅就是赌国运的生死战。大部分学者倾于赵国粮草耗尽,在战略上和现实困境上都无法再执行廉颇的策略,而非赵国君臣不知道秦国的实力。所以选择了冒险一博,而对廉颇来说,他坐镇前线了解双方的态势和实力差距。战,轻则元气大伤使得防御能力荡然无存,重则全军覆没。所以是坚决不会执行冒险行为的,于是赵括就来了。

[var1]

赵国没粮,轻骑兵只能烧掉毁掉秦国的粮,但是不可能把秦国的粮劫回去,轻骑主要就是轻甲快骑,来去如风,运着粮草辎重只能把自己害死,而且也不可能次次成功,秦国有蜀地粮仓,一次两次粮草受损对他们影响不大,这的确能让秦军难受,但无法解决赵国粮草不足的问题,也无法把秦国的粮草拉到和赵国一样的境地。

[var1]

是一人一骑或二骑(条件允许)然后赔弓箭火矢(如果有的话)再加马鞍和马鞭(有的话带个马刀)三或五人一队,滋扰粮道烧粮陷马,难点在于:1当时是否有这样的装备,这里最大的难点其实是火折子。2需要善马又善射的兵士,即使在胡服骑射的赵国,这些人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是否愿意去做这种极易亡命又无法杀敌的事情。3:是否有足够熟悉地形的人当向导,探查粮道,以及撤退都需要向导。

[var1]

赵括过去的时候还带着增援,虽说兵马是越多越好,但粮草压力也是几何倍增,到最后反而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其实就是赵太急了,光看见自己的劣势了,想要梭哈一把,结果把家底都输光了,其实赵国粮草压力大,秦国又何尝不是,长途运粮光损耗就够秦军头疼的,龟缩不出,滋扰粮道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我们都是用上帝视角看这件事,赵王情报没那么充足,只能想到拼了国运与之一战。

[var1]

赵国粮草不够,这个不够不是说粮草只能吃三天或者只能吃一天的那种不够,而是大家已经在饿肚子了的那种不够,这种情况下,战马可能已经跑不动了(战马并不是吃青草就可以的,它得吃干草,还得吃豆类、燕麦、麸皮等饲料)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普通马哪怕吃半石,那也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这种情况下 ,战马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杀了吃肉。

[var1]

长平战场的地形是山地,不利于赵军骑兵驰骋,况且赵军骑兵数量不会很多,主要驻防北方边境防御匈奴,双方在长平决战基本都是步兵。秦军的重大伤亡应该是被围赵军困兽犹斗造成的,白起则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在包围了赵括以后,构筑壁垒来加固包围圈,大大减少了伤亡,白起的意图就是要把赵军饿死在包围圈中, 要以最小的代价彻底歼灭赵国的主力部队,为秦军保留足够的战斗力去围攻邯郸,灭亡赵国。

更多文章

  • 解密民族秘史:周朝时的肃慎人都生活在什么地方?(连载第十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肃慎族分布在哪,周朝秘史,肃慎七千年历史

    第十五章 北土肃慎这里的北土是由我国古代时的周朝人定义的,指的是在周朝中心都城北方的广阔疆域。肃慎位置示意图肃慎在周朝那时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行政隶属关系,主要是通过朝贡方式来体现,即肃慎归属于周朝王室的统治范围之内。爱新觉罗氏源于女真,女真源于肃慎,由此可见,无论是元朝以前的金朝,还有明朝以后的清朝

  • 魏文侯只想靠强军在夹缝中生存,却靠魏武卒成为战国期第一位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再被赵襄子、魏恒子、韩康子分裂成了赵国、魏国、韩国后。魏国的日子并不好过,魏国地处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让魏国变成任人宰割的对象。魏国从魏恒子之后的魏侯都为此忧心忡忡,一直想解决魏国强大不起来的问题,直到魏文侯继位,他高瞻远瞩,决定通过变法使国家强大不在受任何人欺负,于是魏文侯就成

  • 三星堆纵目是商代的金辩大将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像,三星堆与商朝的关系,三星堆纵目像图片

    三星堆纵目人的眼为什么各长出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和封神演义金辩大将军、甲子太岁杨任有什么关系?杨任一开始是商纣王的大夫,也是一个一心为了商朝的忠臣,但是这样的忠臣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而杨任因为劝谏纣王关于修建鹿台的事情,所以被纣王挖去了双眼,他也因此而死。这时候的杨任的确是死了,这也是他第一次死。但

  • 春秋时期鲁国的“包公”—季孙行父,辅助三位国君而没有私人积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季孙行父季孙行父,他的爷爷是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季友辅佐鲁僖公执政多年,谥成,史称“成季”。成季有子无佚,无佚生行父。季文子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话说鲁宣公执政期间,东门襄仲权势甚大,甚至把与他争权的孟孙氏都赶出了鲁国。彼时,

  • 周文王和姜子牙 这是牧野之战中两个最被人忽视误解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文王和姜子牙哪个法术厉害,姜子牙怎么遇到周文王

    周文王和姜子牙其实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关于他们两人在西周灭商的作用,经常被人误解。周文王真不是闲着没事就写周易,而姜子牙更不是凡事只会喊师兄帮忙的老者。周文王的周易后人有了太多不同的理解,但都没解释他为何要在灭商前夕写周易,按照正常的操作周文王应该写兵法和灭商计划书才对。周文王写周易有一个很实际的用处

  • 春秋历史之郑国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郑国历代君主列表,春秋郑国完整版,春秋时期郑国现状

    [var1]郑桓公和周宣王都是搞出“国人暴动”的历史名人周厉王的儿子,和西周初期的姬姓封国相比,郑国在和周天子的血缘上要远比这些老亲戚近,加上封国本来就在西周国都附近, 因此郑国的国君在周王朝的事务上要参与的更多。郑桓公尽管有自己的封国, 但他实际的上班地点一直都在朝廷,周宣王死后, 西周末代天子周

  • 七十二岁的姜子牙为何还要娶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72岁娶妻,姜子牙电影,封神英雄榜姜子牙娶妻

    七十二岁的姜子牙为何还要娶妻呢?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久后重逢,大哥宋异人就对姜子牙说:“古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也是我与你相处一场,明日与你议一门亲,生下一男半女,也不失姜姓之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出自孟子的《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古代人

  • 在春秋后期,一位国君放了养死自己最爱的马夫,成就了他的仁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时因马夫而失败的战争,马夫最后的结局,马弁和马夫区别

    在春秋战国时,后期有这么几位晏子、触龙等人爱迂回说话的大师。齐相晏子头脑机敏,晓言善辩,经常劝谏齐景公轻赋省刑。[var1]这一天,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暴死,齐景公勃然大怒,对着侍卫不容置地的说:用刀把养马的人解肢了。赶巧这时,晏子正在齐景公身旁,侍卫已经持刀而进来,晏子不动声色地问齐景公:“当年,

  • 妲己发明了一样东西,中国人用了几千年,如今世界开始跟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妲己吃掉宫女,妲己迷人照片,妲己古尸相貌复原图

    一说到妲己,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纣王。此人可谓是暴君里的佼佼者了,所以懂的人都知道,正是他的不作为,才导致国家一步步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而苏妲己只不过是那只“替罪羊”罢了。比如说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也就是说,妲己当时只是一个战利品而已。结合整个古代历史,女性地位本身

  • 大秦第一功臣,战国五大名将之首—郭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第五大名将郭开,大秦战神郭开,郭开是秦国功臣吗

    [var1]大秦赋影视剧郭开今天我们来讲讲郭开,他仅凭自己的一张嘴,就干掉赵国的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为秦国攻打赵国扫清了道路,当秦国兵临邯郸时,又是他不遗余力的劝说赵王迁投降,为秦国灭亡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大秦第一功臣”。郭开,赵国人,无德无才,眼里只有利益、没有道德底线,长相俊秀,很会阿谀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