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卫青、霍去病健在,还会发生“巫蛊之祸”吗?

如果卫青、霍去病健在,还会发生“巫蛊之祸”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83 更新时间:2024/1/20 23:12:53

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刘彻一手培养起来的亲信将领,他们都和刘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卫氏曾经达到了一门五侯的鼎盛。很多人认为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十分信任,但信任这东西是相对的。卫青出身寒微,如果没有姐姐卫子夫受宠,而得到汉武帝赏识的话,恐怕他注定一辈子都是个马夫,在做了郎中之后,得到汉武帝的栽培,成为了汉军的将军。汉军中的老将,如李广等人对卫青很看不上,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飞将军李广就总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得到赏识。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是周亚夫手下的勇将,和他同期的将军们大都封侯,而他却没有,不过那是因为他接受了梁王的封赏,所以让汉景帝刘认为他心存二心的缘故。条侯周亚夫被汉景帝收拾了,李广感觉自己在军中属于老资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终于要来临了,但是卫青横空出世了。你说卫青一开始就有多厉害,那倒是谈不上,但汉武帝把大量的资源向卫青倾斜却是事实。汉武帝要培养绝对服从自己的将领,李广显然不在这个行列中,作为汉景帝时期的弃将,到了汉武帝时期,更加不会有什么机会。因此,李广很憋屈,以至于在一次出征中居然迷路了,这可不是小罪!本来也没什么,卫青也在替他开脱,但是李广无法接受这一切,因为在他看来太不公平了。

李广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他以自裁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里面的原因自然不为外人所知。如李广的儿子李敢,他就不接受大将军卫青说父亲李广是自杀而死的说辞,并公开闯到了大将军府里,把卫青打得半死。这叫什么?以下犯上,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军中都是死罪,但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大将军卫青大人不计小人过,念在李敢有丧父之痛的份上,没有和李敢计较。不过这件事不可能逃过汉武帝的耳目,汉武帝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才是最匪夷所思的事情。按道理,不用卫青动手,李敢敢公开殴打大将军,汉武帝就已经把他碎尸万段了,但汉武帝表面的出奇的平静,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可以说听之任之也不为过。这也解释了卫青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原因,因为卫青猛然发现李敢来闹事,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一个身影隐藏在李敢身后,想到这里卫青不禁脊背发凉。

霍去病和卫青不同,他年少气盛,眼睛里就没有几个他能够放在眼里的人,包括大将军卫青在内。他哪受得了这口恶气,李敢你好大的胆子,作为我的部下,你居然敢对大将军无礼!怎么办?霍去病干了件大事,什么事呢?在汉武帝狩猎的时候出手杀死了李敢,李敢可不是一般人,好歹人家也是关内侯。汉武帝很清楚李敢是被谁所杀的,但他的在知道霍去病杀死了李感后,表现得非常平静,甚至没有对霍去病做任何惩处。这种处事的做派,很不符合汉武帝雷厉风行、杀伐果决的性格。但汉武帝不果断惩处霍去病,也有们难以言说的苦衷。首先在我看来,李敢殴打未卫青这件事除了怨恨外,还有一点就是他背后有个人的指使,让他去杀一杀卫青的锐气,而这个人在我看来就是汉武帝本人。

卫青的表现,让汉武帝很满意,因为卫青这个人低调隐忍,但汉武帝同时也忧心忡忡,卫青这样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处变不惊、深谋远虑,而他又是卫太子刘据的舅舅,掌控天下兵权,对自己来说既是最大的助力,也是潜在的最大威胁。而霍去病的表现,令汉武帝起了杀心,霍去病和卫青相比年少气盛,有点楞头青的感觉,但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竟然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杀死一个关内侯,就碾死一个臭虫一样,这样的人如果狠起来,恐怕连汉武帝他都敢杀。

于是霍去病去世,对他的死史书记载很简略,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卫青病了,病得很重,多年在前线的征战,几乎耗尽了他的心力,同时为了卫太子刘据,卫青也没少操心。卫青知道卫太子刘据的位置并不稳固,汉武帝这个人野心大、想法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子嗣的增多,汉武帝对卫太子刘据越来越不满意。这个态度就是当初汉高祖刘邦看不上刘盈,说赵王刘如意像自己,刘盈赢弱不堪大用一样。当你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优点都会变成了缺点,任何理由都是找得出来,说得出口的。刘彻和刘邦比很隐晦,他没有公开指责刘据,反而在很多场合对大臣们说:“太子敦厚守成,很适合做我的接班人!”但是刘彻心里,对这个卫太子早就很不满了,自己开边兴利的计划,最烈总是被人抨击,这背后总让刘彻觉得有太子刘据和卫氏一族的影子。

父慈子孝?不存在的事情,在利益面前哪有温情脉脉的父子亲情可言!刘据背后是整个卫氏家族,其中最有力的柱石一个是霍去病,另外一个就是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死了,大将军卫青病重,汉武帝亲自登门探望,一方面是因为卫青的战功,一方面是因为他和卫太子刘据间的关系。汉武帝这么做,是为了让刘据安下心来,让卫青放下心来。毕竟在军中,卫青的影响力无人可比,他振臂一呼,那些支持太子的势力就可能被发动。于是汉武帝刘彻在卫青面前说了一番激动人心,又感人肺腑的话,但卫青去世之后,汉武帝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开始对卫氏进行清洗。因此,到了“巫蛊之祸”开始前,卫太子刘据已经成为了孤家寡人。

如果霍去病、卫青还在,别说“巫蛊之祸”了,恐怕刘据早已继位做天子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中,诗人们遭遇了什么,对他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七十高龄的神武皇帝李隆基在执政将近半个世纪之后,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他的宠臣安禄山、史思明想把他PK下去,替他坐坐皇位。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发动了内战,叛军从河北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占洛阳,攻下潼关,攻陷长安。安史之乱历时八年,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兵燹之处,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唐帝国因此

  • 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景之治的历史史实,文景之治史书记载,文景之治最早是谁提出的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高祖在位的时候封刘恒为代王,他即位第十七年的时候,吕后死了,吕氏家族的吕产等人企图发动叛乱,篡夺刘氏政权,朝中的大臣们共同诛灭了吕氏家族,大臣们商量后召代王到长安,准备立代王为皇帝。刘恒即位后,宣布大赦天下,给每个成年男子赐爵一级,给没有成年男子的女户每百户赐给一头

  • 隋炀帝杨广陨落是因征高句丽消耗了关陇集团,还是毁于蝴蝶效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身后的关陇集团话说乱世出英雄,每一个混乱的时代都会有一些英雄人物的出生。他们的出生,将会使得乱世得到平复,也会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平复了乱世的军队是从磨练中成长起来的军队,作为汉朝之后的最强军队隋朝军队,起源于北魏的“六镇兵马”。所谓“六镇”指的是在十六国时期,北魏孝文帝在平成北方,为了保卫

  • 霸王项羽所举之鼎,究竟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能举多重的鼎,楚霸王项羽举鼎多少斤,项羽多少斤相当于现在的鼎

    鼎最早是一种用于烹饪和盛放肉食的炊器,到了奴隶社会,它被专门用来祭祀和宴会。后来,鼎的铸造方法彻底被贵族垄断,它演变成了权势与地位的象征,比如夏朝开国君主大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不过,在秦汉结束以后,鼎的政治意味逐渐消失了。首先,每个年代、国家的计量单位不同,铸造鼎的工艺、技术也不同;其次,去史料

  • 隋朝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现在仍然在使用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排名一出,很多中国人都嘲笑迈克尔·哈特不懂中国历史,因为在我们长久以来的观念里,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王太多了,杨坚根本就排不上号。其实,说到这两位皇帝,却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他们所建立的王朝,同样结束乱世,统一天下;同样持续的时间不久,二代就走向了灭亡。这也为后来的繁荣王朝奠定了基础。秦朝的

  • 汉武帝晚年下令杀掉皇曾孙,一大臣冒死拒不奉诏,武帝却放他一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宣帝刘询(前91—前48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君主。原名刘病己,父亲是史皇孙刘进,祖父为戾太子刘据,曾祖则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刘询虽贵为皇家嫡亲血脉,但生下来没多久,并没有被世间的宠爱和温暖所包围,反而要面对人生终极问题:死亡。01 亲人惨死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令江充大治巫蛊狱,寻求生

  • 甘肃靖远万斛堆:秦州刺史胡烈被诱杀,“五胡乱华”先河自此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事发生在西晋初年,鲜卑秃发部的首领秃发树机能反叛,在永新乡万斛堆诱杀了秦州刺史胡烈,直接导致西北地区持续动荡将近10年,进而影响到西晋王朝对东吴的统一战争一再推迟;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持久战争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先河,拉开了民族血泪融合的序幕,而万斛堆,则成了“五胡乱华”的原点。秃发树机能的反叛

  • 【时事聚焦】岳飞,我们永远怀念!《满江红》背后的百年悬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首响彻千年的《满江红》,最近又走进大家的视野。岳飞是家喻户

  • 古代名人智慧:张居正一石二鸟夺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才十岁,朝廷大权,由三个人分掌,官内有太监冯保,宫外有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其中数张居正最为诡计多端,为了独揽大权,他想出一条一石二鸟的计谋。他先与高拱套近乎,拉关系,称兄道弟。明代一开始便接受唐宋两代宦官乱政的教训,前期对太监限制很严,太监名声不佳。高拱见张居正与自己亲近,自然

  • 唐玄宗与杨贵妃酷爱“握槊”,每天至少要来一次,握槊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玄宗皇帝前期的统治,通常被认为是唐朝的顶峰。然而,在其晚年时,节度使的存在,让唐朝的军事实力和中央财政被削弱,再加上饥荒和叛乱,唐帝国开始衰落。有人将唐玄宗晚年的颓废奢靡,归结于他被杨贵妃迷住了。其实,对于两人的缘分,除了杨玉环的用心,唐玄宗对其美貌和“握槊”技巧的欣赏,功不可没。“握槊”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