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张图讲清赤壁之战到襄樊战役的历史脉络(怎么梳理三国历史?)
得到不少支持
通而就,畅而读!!
还是那句话,正是各位朋友的鼓励,咱们才能坚持做到每天一篇,其实一开始写作的时候真没那么努力。。。。。。
你其实可以把图处理一下
的确图有点粗糙了,接受批评,在人物关系图,咱们做了细致化的处理。
以前是这样的
现在改成这样,是不是稍微舒服点了?
咱们要开始写后三国时期了。
刘备、丞相、关羽这些英雄走后,其实三国的魂已经没了。
什么魂呢?
刘备的奋斗、丞相的忠君、关羽的情义!
这些十分难能可贵的东西在后三国时期很少看到了,更多的是阴谋、算计、围绕权力的博弈,魏蜀吴国内不断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魏国的权力游戏,其中最核心的事件就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魏国的各大士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表态,选择了自己的立场,这些家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咱们接下来尽量把相关事件的来龙去脉细讲一下。
这篇是个引子,从司马防讲起。
司马家以前一直走的是武将世家的路线,到了司马量时,开始往文官系统转型。
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干上了东汉三大郡之一颍川郡的太守。
颍川郡共有15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不少名人,如阳翟县的辛评、辛毗、赵俨、郭嘉,襄城县的李膺,颍阴县的荀氏诸杰,许县的陈寔父子,长社县的钟繇,阳城县的杜密等。
士族集团的超级大本营!
司马儁博学好古,倜傥大度,很受当地士族欣赏,自然也没少提拔各大家族的俊才。
东汉当官的两大路径:在东汉中想要获得六百石以上高级官员编制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茂才”,一个是“孝廉”。
茂才路径:每年由三公等国家级领导干部推荐===皇帝面试===派到县级岗位进入官僚系统===每年接受三公的考核===然后由县升郡再进中央。
孝廉路径:由郡守级高官推荐===由三公考面试===通过后拜为郎官入宫宿卫给皇帝站岗===表现好的派到地方去锻炼或者进入去尚书台工作
由于“茂才”这种高级推荐权是不用走宿卫郎官那各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僚系统的,所以被三公辟召视为当官的快车道。
士族集团投桃报李,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已经官至京兆尹了(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防对司马氏的崛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生了八个好儿子
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时人对司马家的儿子们有一个称号:八达!
这张图建议大家留存下,后面八王之乱时会让大家始终保持一个清晰的框架。
司马防家教极严,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不让坐绝不敢坐,不提问,谁也不敢说话(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司马防本人也很注重仪表,就连喝酒宴席的时候都威仪不减!(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
司马八达、荀氏八龙,士族要想保持持久的繁盛,良好的家教缺一不可。
到了后面那场惊天政变,这些亲兄弟可是帮了司马懿大忙!
2、高明的下注艺术
董卓迁都长安,天下大乱。
司马防面临第一个选择:去不去长安?
司马防决定自己跟着朝廷去长安,再后来又追随献帝东归,历尽艰辛。
长子司马朗则被要求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司马家扛过第一波动乱后,马上遇到了第二个选择:拥曹还是拥汉?
作为曹操的举荐人,司马防始终以汉臣自居(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自守)
同时却安排自己的大儿子司马朗去曹操那上班(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
但是能力更强的二儿子司马懿(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却在家休养,不出仕曹氏。
这是司马懿自己的选择嘛?
未必,极有可能都是司马防暗中的操作。
司马防的原则就是永远不在一个地方投入全部底牌。
曹操强大, 司马朗自然获益甚多,可以为家族获取更多利益。
大汉如果重新振兴,以司马防的威望、资历、尤其是和献帝经历的那些艰苦岁月,不愁朝廷会亏待后人。
论实力,北方的袁绍实力更为强大,袁绍如果南下,曹操能否挡得住呢?曹操一旦失利,那司马懿正好可以出仕袁绍,毕竟人家之前可有拒绝曹操的履历!
这算盘你说打的精不精明!
3、读史
司马防有个爱好:喜欢看《汉书》中的名臣列传,据说熟到能背(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
以史为鉴中,司马防读出了一个权力斗争的最重要原则:当官,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忍,要能等!
日本的德川家康刚开始只是一个人质而已,也不是很能打,但人家就是能等,熬走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成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最后胜利者。
司马防把这条原则以他严格的教育方式传给了家族的每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逆境,都要忍辱负重,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当然司马家也有熬的资本:祖传的长寿基因
司马儁(113-197年)
司马防(149―219年)
司马懿(179-251年)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是哪年呢?
249年。
司马懿要是早走个几年,后面的历史就全改变了!
他司马家的风评就追得上丞相:司马仲达,大魏忠臣,摄一国之政,专权而不失礼,合力尽节,以宁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