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最重要的人,竟在史书中消失14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雍正最重要的人,竟在史书中消失14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25 更新时间:2024/3/12 23:59:39

云霄钰

编辑

云霄钰

前言

老十三胤祥曾被父亲康熙圈禁十几年时间,却在雍正登基后备受重用,一度被现在的网友们称为“雍正朝常务副皇帝”。

而更让人好奇的是,有关胤祥与康熙父子感情破裂的资料,在史书上竟然全是空白一片,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愉快幸福的童年

胤祥的母亲史书记载名叫章佳氏,并非影视剧和小说中所说的蒙古公主宝日龙梅。

根据史书记载章佳氏只是一个内务府出身的嫔妃,属于满洲镶黄旗包衣,身份其实并不显贵,即便是她的皇贵妃身份,也是后来雍正追封的,但正是这样一位嫔妃却深受康熙的喜爱。

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1686年胤祥出生,此时的胤祥完全就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因为康熙对他十分喜爱。

胤祥13岁的时候,生母章佳氏去世了。一般来说,出身并不显贵的章佳氏死后只能下葬在妃园寝之中,但当时康熙破例将章佳氏葬在了自己帝陵的边上,这无疑表示了康熙对章佳氏的喜爱。

而在丧母之后,胤祥被交给了雍正的生母德妃进行抚养,所以雍正和胤祥的关系从小就很亲密。

雍正比老十三胤祥大8岁,雍正长大成人时,老十三可以说是一群皇子的欺凌对象,而这时只有雍正是维护胤祥的,所以两个人的关系越发亲近。甚至胤祥小时候读书不会的地方,还是雍正手把手亲自教导的。

虽然失去了母亲,但康熙对于胤祥的还是非常喜爱的,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围猎,都喜欢把胤祥带在身边。

而在康熙的教导下,胤祥从小就能文能武,不仅会吟诗作对还精通于骑射,甚至胤祥不满20岁的时候就曾被康熙单独派遣到盛京和泰山进行祭祀。

仅仅就这事而言,康熙对于胤祥的父爱可以说是最深的,但之后康熙的一项安排严重影响了父子两人之间的感情。

父子关系的恶化

胤祥成年以后,康熙派遣胤祥去辅佐当时的皇太子胤礽,当时康熙外出时除了会带胤祥还会带上皇太子胤礽。

可之后为了警告太子胤礽勾结党羽的行为,康熙处死了当时太子党内最大的权臣索额图,随后康熙却又让胤祥迎娶了索额图的外孙女为妻,这样的行为很多人看来是让胤祥去接管索额图的派系力量。

可在胤祥23岁时,胤礽却第一次废掉了太子之位,而就是在这期间,胤祥和康熙之间的感情急转直下。

到现在为止,史学家们都无法说清,在那时胤祥和康熙究竟爆发了什么样的矛盾,因为几乎所有有关当时的史料全部是空白的。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祥和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被一起圈禁。可半年之后,史书中就有出现了胤祥陪同康熙出行旅游的记录。而胤祥被圈禁和被释放的理由在史书上也是空白的。

关于这一点,大部分史学家认为,这些不利于胤祥的记录应该是被雍正全部删除了,可胤祥在康熙身边失宠的信息却是有记录的。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连带着对其他成年的皇子都进行了封赏。在康熙十四个皇子中有九人被封为了亲王、郡王或是贝子爵位。

而没有被封赏的五个人里面,皇长子胤褆还在被圈禁之中,老六、老十一这时已经死了,而老八也因为群臣拥立他成为太子的事情在康熙面前失宠了,可即便是这样,老八当时已经有了贝勒的爵位。

可以说这时,在成年皇子中只有老十三胤祥没有获得任何爵位,而这还不算完,仅仅两年之后,胤祥就又遭受了康熙的着重打击。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胤祥向康熙上书了一份满文的请安折子,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大臣们也经常上书这样的折子,更别说是亲生儿子了。

可就在这份折子中,康熙公开批复说“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将其放纵,必将生事、不得不防。”

如果这是一份大臣写的折子,康熙的这番话可以说将人定性为称谋逆了,幸好这是他儿子写的。

谁都不知道,当时胤祥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能让康熙如此厌恶他。而这也是史学家们唯一能找到的康熙对胤祥公开批评的原件。

史学家们也曾推测,正是因为这份折子是满文才被雍正忽略没有被销毁。

而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康熙曾做过一次封赏活动,在皇宫内自亲王以下所有人都领到了奖赏,甚至包括了宫里的侍卫,但就是把胤祥给隔过去了,可以看出康熙当时已经是对胤祥厌恶到了极致。

而除了康熙对他批评以外,也在这年胤祥突然换上了重病,很多人现在推测应该是肺结核,不过不管是什么病,胤祥的身体从这时开始就时好时坏。

而在各方面打击之下,胤祥的意志也越来越消沉。甚至在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之时,胤祥被康熙皇帝以“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助太子暗杀郑春华”这两项罪名而被圈禁宗人府,这一圈禁就是长达十多年的时间。

而胤祥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还是雍正的即位。

突如其来的转折

康熙六十一年一月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驾崩,根据后来雍正自己的说法,当年是胤祥一路护送着雍正从畅春园前往紫禁城继承大统。

我们不清楚,当年胤祥究竟在雍正即位当天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但雍正对于这位弟弟确实感情极为深厚。

雍正在继位的第二天,就认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并且直接封为怡亲王准许世袭罔替,也就是说怡亲王胤祥家成为了清朝第九家铁帽子王。之后还直接赏给胤祥二十三万两补贴家用,像是要把康熙多年来亏欠对方的全给补上。

遭遇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胤祥对于雍正的赏赐是极力拒绝,最后还是在雍正的强烈命令下,才收下了13万两。

其实当时雍正是准备直接给胤祥儿子加封郡王的,但遭到了胤祥的强烈拒绝,因为清朝历史上从没有一门双王的先例。

见到胤祥强烈拒绝,雍正直接找了个理由给对方每年涨了一万两俸禄。

而雍正对于这位弟弟那是相当的信任,是书上记载“总理事务,王夙夜匪懈,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

这就相当于说当时清朝的行政、军事、财务都归胤祥一人管理。从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

而在雍正三年之后,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当时雍正几乎把所有大权全部给胤祥了。

而且由于雍正是宅男,所以到后面联系蒙古王公这种以往必须由皇帝亲自处理的事务,后来都是由胤祥来处理。

现在很多网友都称呼胤祥为“常务副皇帝”,其实在当年雍正朝时朝鲜人就有了类似的记载。

朝鲜《承政院日记》中记载:“十三王,全管天下事,凡干机务,尽许裁决,各寺皆待令其第,胡人畏之,过于皇帝云矣。”

而即便是权利再大,胤祥都没有流露出一点野心,而雍正也是对这个弟弟完全信任。

君臣兄弟的信任

当时很多大臣给雍正的奏折都是先给胤祥看,等胤祥看完批复以后再给雍正看。而雍正也对胤祥的决策极为信任,有一次雍正在一份奏折上批示,大致是说自己想同意,不过胤祥不同意,自己也没办法。

而在贸易方面,康熙晚年时期曾实施海禁,但在雍正五年,胤祥力排众议劝说雍正解除海禁,而雍正对于这个建议直接采纳,只可惜海禁政策后来又被乾隆恢复了。

权利的增长让胤祥更加谦卑,大臣们给他写的信件,他都是直接交给雍正查看,而大臣们给他送的礼物,胤祥也是直接先给雍正挑选,雍正挑剩下的,胤祥再全部退还给送礼的人。

对于兄弟二人间的感情,还有一件事进行佐证,康熙五十八年的时候,雍正五儿子弘昼病重,是胤祥四处奔波求药,最终才救下了弘昼一命,当时雍正就勒令弘昼,以后见到胤祥直接称呼父亲。

弘昼也曾在《祭叔父怡贤亲王文》中写道:窃思弘昼自八岁时患病滨危(濒危),叔父赐以良药,旋即得生。皇父尝命弘昼曰:“汝命叔父所活也。汝宜呼之为父。”自此十余年间,叔父抚爱诲朂无所不周。

可前面提过胤祥的身体由于受过重病一直时好时坏,这个毛病伴随了胤祥的后半生。当时胤祥曾因病情太重,直接病倒了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面雍正每天急的在公里焚香祷告。

而后来胤祥还带病去治理水患,就像周围人劝不了雍正放下工作一样,雍正也劝不住胤祥放下工作,只能安排一个太医随身看护胤祥,为了能够让太医专心服侍,甚至给这名太医加封了户部侍郎。

可最终胤祥还是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五岁。而为了表彰胤祥的功勋,雍正不惜越制为胤祥修建了一座庞大的陵墓。

规模庞大的陵墓

胤祥在世的时候就曾留下遗嘱要进行薄葬,并且还亲手绘制了自己的墓葬图,其规格比清朝所有的王爷陵墓都要简单。

可雍正却直接将胤祥的陵寝规格提到了极高的地步,超越了清朝二百多个王爷的陵墓规格。

在陵墓神道两侧的白玉望柱华表上刻有大小腾龙48条,可以说是极其罕见,胤祥也是唯一死后有望柱华表的王爷。

当时为了给胤祥修建这样一座庞大的陵寝,雍正动用了自己即位前的私人小金库。雍正自己亲自为胤祥墓写下了神道碑文“忠敬城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

当年皇帝即位后,所有人为了避讳,都要将名字进行修改,胤祥也曾改名为允祥,但雍正为了表彰胤祥的功绩,允许胤祥恢复原名不用避讳。而在雍正众多兄弟中,只有胤祥有这样的待遇。

可以说无论是上述哪一样举措都是违背了清朝祖制,但雍正就是为了胤祥这么做了。

结尾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胤祥前半生对这句话有了极为深刻的体会,可能也正是如此造就了他后半生的谨小慎微,只为了保住仅有的一份手足之情。

更多文章

  • 中国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840年,一声炮声的响起,外国侵略中国的步伐由此踏出。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部分国土易姓的中国开始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伴随着压迫袭来。身无长技、辛苦劳作的人民在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毅然拿起武器选择了抗争。几个月后,太平天国起义壮势。先前起义军历经波浪,但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的参与,形势

  • 爱新觉罗氏竟是赵匡胤后代?大宋是大清的祖宗?历史总有惊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数十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是独立的,跟前一个朝代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你知道吗?宋朝跟清朝这两个相差近400年的朝代,竟然有着“血缘关系”! 01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经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陈

  • 恭亲王奕䜣:即使怀才不遇,也要全力以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座王府的位置、布局、规模和建筑细节处处显示了原来主人的地位和威严,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这座王府的原来的主人就是恭亲王奕訢,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在他的出谋划策下,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

  • 清朝为何总是被人为贬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身处汉族正统中原文化,让我们对于女真人建立的清朝生来便带有偏见,认为这是对汉文化的腐蚀,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增反退。我固执的认为,清朝对明朝就是野蛮攻陷了文明,就像蒙古对宋朝那样令人发指。后来研究下明史,发现后期的明朝,已经到了不灭就天理难容的程度。准确来说明朝得覆灭不是清朝直接所致,一开始是内部

  • 东林党为何能左右明朝格局,而到了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林党诞生于明朝中后期,最早是由一批憎恶阉党,有一定政治抱负的读书人组成,是典型的政治利益集团的产物。东林党曾频繁活跃在明朝晚期,是一个由高级知识分子构成的政治实体,在其鼎盛时期曾一度跟不可一世的阉党在朝堂上打的有来有回,能直接影响到大明朝的一系列决策,不可谓不声势浩大。但就是这样一个颇有话语权的强

  • 解密历史:清朝的八旗制度是起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戏说不虚构,尊重历史,以敬畏之心探索历史原貌,科学论证,为后世留真相。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人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那么同为女真人的清代的八旗制度与金国时期的猛安谋克制度有什么关系吗?猛安谋克制有时也作为女真人户口管理制度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又译萌眼、谋克,毛毛可、毛克。金国时期地图据《金史·兵志》

  • 广武军在甲午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却转职成工程兵不战放弃青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德国占领青岛#青岛广武军(二)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组建的新军之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武卫五军、直隶淮军和直隶练军,这些都是上万人规模的主力部队。而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两支小部队,即胶州广武军和南洋自强军。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是人数只有两三千人。所以在历史上声名不显,

  • 慈禧晚年为何封一位年轻英俊的侍卫为亲王,后吞金而死,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慈禧吞金而死的男人,慈禧的真面目解密,慈禧临终前最无耻的一件事

    一次的偶然,那尔苏被赏识有一天,慈禧太后正去往颐和园的路上,突然一名侍卫的马差点撞到了慈禧的銮驾上,吓得那名年轻侍卫勒住马绳,赶紧下马,向慈禧叩头,说道:奴才罪该万死,惊吓到太后!慈禧勃然大怒:哪个奴才这么大胆,惊动哀家啊?李莲英赶忙说:乾清门侍卫那尔苏侍卫!太后说道:把头抬起来。没想到,太后被那尔

  • 被司马迁隐去的王朝:持续长达半个世纪,早于商朝却非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迁对夏朝的记载,商朝为何没记录夏朝,夏朝和商朝的时间

    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史书上都语焉不详,可以暂且不谈,但先秦文献表明,商朝之前除了夏朝之外,还有一个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的王朝,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只字未提。 夏朝的立国危机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往往都存在一个立国危机,闯过去就能持续个二三百年,闯不过去就会短寿,最典型的就是秦汉、隋唐,而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 历史上“三大毒妇”,妲己未上榜,最后一个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名,孤独伽罗孤独伽罗支持丈夫杨坚当上了皇帝后,在后宫里面没人不怕她的,并且她也是非常的自私,根本就不喜欢自己的丈夫看上别的女子。杨坚看上一个,孤独伽罗就杀一个,反正她是皇后,说啥就是啥,而且杨坚也是非常的怕老婆,即使杨坚喜欢的女子死了,杨坚还是屁都不敢放一个。隋文帝杨坚曾经就喜欢上了一个仁寿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