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民国历史梳理

陕西民国历史梳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4 更新时间:2024/1/17 16:22:23

第二阶段:1914年陆建章入主陕西,属于北洋军阀中央派系第一次入陕,其在陕西主政期间搜刮民财,大肆扑杀陕西革命党人,民怨沸腾,1915年袁世凯称帝,陆建章积极拥护、响应,随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以郭坚(蒲城人)、耿直(白水人)等为首的义军成立“陕西护国军”,开展“逐陆反袁”运动,陆建章军中的革命党人胡景翼(富平人)被陆派往渭北征讨郭、耿义军,在征讨过程中发动“富平兵变”,扣留了随军的陆建章儿子陆承武,坐镇西安依附陆建章的革命党投机分子陈树番(安康人)临阵倒戈,乘机取代了陆的地位,成为陕西的一方大员。

民国时期西安南大街

第三阶段: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分裂,分为以曹琨、吴佩孚为首的“直系”派、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派、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派。陈树番投靠了皖系,被段祺瑞任命为陕西督军,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遂发动“护法运动”,于右任(三原人)、胡景翼(蒲城人)、郭坚(蒲城人)、杨虎城(蒲城人)等人成立“陕西靖国军”响应“护法运动”,陈树番派兵四处征讨,结果靖国军的势力越来越大,西安被靖国军包围,为解燃眉之急,1917年陈树番邀请河南“镇嵩军”刘镇华入陕助阵(外来地方力量之河南力量第二次入陕),西安之围被解,靖国军与陈树番相歭。1920年“直皖大战”爆发,皖系段祺瑞失败,陈树番失去靠山,随后被直系和奉系把持的北京政府撤职,结果陈拒不受命,曹琨大怒,派冯玉祥和闫相文率大军兴师问罪,陈本想着派“镇嵩军”抵抗,结果他倚重的刘镇华省长临阵倒戈,陈功亏一篑,见大势已去,连夜逃亡汉中,自此陈树番与陕西再无关系。

地方武装

第四阶段:冯玉祥驱走陈树番成为陕西督军,属于北洋军阀中央派系第二次入陕西,刘镇华被任命为省长,冯玉祥自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于右任、郭坚、胡景翼等统领的陕西靖国军被冯玉祥改编,杨虎城没有接受改编北上榆林投靠他的老乡“榆林王”井秀岳。

第五阶段:1922年直系和奉系因为对“直皖战争”获得的胜利果实分配不均,爆发了“第一次真奉战争”,冯玉祥率军出陕援助直系,刘镇华留陕主持大局,结果奉系在战争中失败,张作霖退回山海关,冯玉祥趁机占领了河南,直系独掌北洋朝政大权,冯玉祥因为在占领河南问题上的表现,受到了老东家直系首揆吴佩孚的排挤,冯心存不满。

第六阶段: 1924年退回东北的张作霖不甘失败,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吴佩孚整军备战,积极迎敌,谁承想冯玉祥和奉军早就暗通曲款,就在吴秀才与张绺子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的时候,冯大个率军进入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琨,驱走皇帝溥仪,吴秀才军心打乱,全线崩溃,其本人九死一生,绕道天津,乘船逃往湖北。自此,北京北洋政府形成由冯玉祥和张作霖共管的局面,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议事。在此期间,冯玉祥经李大钊介绍与苏联搭上了线,苏联慷慨解囊,给了冯大个一大批军火,引起了隔壁哥们兄弟张绺子猜忌,此时,在南方,“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展开,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因此,争取冯玉祥支持成为当时我党北方负责人的首要任务。陕西这边,因为冯玉祥北上争霸,对陕西的控制力下降,经营陕西长达七年之久的刘镇华开始犯“七年之痒”了,野心蠢动,欲图将老家河南和自己在陕西的地盘连成一片,暗地里和直系残余冯秀才、奉系张绺子眉来眼去。

第七阶段: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开始着手北伐的筹备工作。一山不容二虎,冯玉祥和张作霖因为在平津地区的地盘之争,闹得面红耳赤,摩拳擦掌,准备再战。此时的陕西,刘镇华绰号“刘瞎子”开始联合手下憨玉昆攻打河南抢地盘,结果被胡景翼率领的国民军二军(前身为陕西靖国军)短时间击溃,刘瞎子兵败,前往山西投靠阎老西,西安被榆林下来的杨虎城和井秀岳占领。冯玉祥自从有了苏联的支持,实力大增,拥兵四十万,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冯大个有恃无恐,飘了,违反与奉系划分的势力范围协定,抢占天津,策划张作霖手下郭松龄叛变,引起张绺子极其背后日本人的强烈不满,于是张绺子联合直系残余冯秀才、山西阎老西攻打冯大个,史称“国奉战争”,结果冯玉祥的国民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冯大个为了避开锋芒,宣布下野,前往苏联考察,看望女儿(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双方派了300多名学生到苏联留学,其中就包括我党后来的领导人邓小平,冯玉祥之女冯弗能和蒋介石长公子蒋经国那时候正在苏联谈恋爱)。此时,在河南的国民二军首领胡景翼突然病逝,国民军瞬间群龙无首,再加上受到三方军阀的围攻,丢兵弃甲,国民二军最终缴械投降,李虎城带领陕西籍官兵撤回关中,此时,刘镇华召集旧部,投靠奉系,奉系许诺其当陕西省政府主席,于是在1926年刘瞎子率领10万杂牌“镇嵩军”浩浩荡荡杀向陕西(外来地方力量之河南力量第三次入陕),“二虎守长安”的大幕拉开,杨虎城撤销国民军二军番号,连同自己的军队改编成陕军,陕西地方军阀势力正式形成。此时,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因为党统问题,出现嫌隙。客观上“国奉战争”分散了各大军阀的精力,削弱了他们的实力,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

商旅马队

第八阶段:1926年7月冯玉祥从苏联返回中国,召集旧部在内蒙五原宣布誓师(史称“五原誓师”),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旗,改编军队为国民革命军,派于右任率兵解围被刘瞎子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出兵潼关,响应蒋介石北伐。此时,以杨虎城为首的陕军被冯玉祥分化,但没有瓦解,陕军和冯大个的西北军矛盾重重。

第九阶段: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进程势如破竹,基本扫清了直系、奉系、孙传芳(江浙地方军阀)在长江南北的势力,此时,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和北伐总司令蒋校长的矛盾进入白热化,已不可调和,于是,蒋光头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汪填海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正式分裂,史称“宁汉分流”。也就在这一时期,我党迎来至暗时刻,蒋光头背叛先总理孙中山先生晚年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我党认为这是中山先生对其“三民主义”思想的修正,称作“新三民主义”,但国民党方面对此有着截然相反的说法,争议存在至今),转投英美门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填海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驱逐苏联顾问;冯大个也没闲着,自1927年李大钊被张绺子杀害后,冯背叛我党,先倒向武汉国民政府,后又倒向蒋介石,在其军中清洗共产党人。1927年8月1日,我党发动著名的“南昌起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和国民党正式开始军事对抗。此时,在陕北的共产党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也开始了武装斗争(陕西红色地方力量)。

第十阶段:1928年“宁汉合流”,北伐军剑指北京,随着冯玉祥在西北的策应,山西的阎老西浑水摸鱼也加入北伐阵营中来,北伐军来势汹汹,张作霖被迫离开北京,在回皇姑屯的过程中被日本人炸死,张绺子一代枭雄,就此陨落。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自此,北伐成功,北洋时代结束,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1929年陕西发生特大罕见的自然灾害——饥荒,饿死上百万人,百姓卖儿卖女,土匪四处抢掠,社会矛盾加剧。

第十一阶段:名义上的统一始终是短暂得。从1929年起,蒋介石为了加强其独裁统治,开始清算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要求削减军队,财税归中央管辖,这些举措引起了冯、阎、李的强烈不满,此时的张学良因为“中东路事件”和苏联开战,损兵折将3万人,南京国民政府居然袖手旁观,没有及时援助,这让张对蒋颇有微词。时间到1930年,随着蒋介石与地方军阀矛盾的白热化,李、冯、阎先后和蒋介石开战,史称“中原大战”,在战争的危机时刻,蒋介石主动和张学良和解,又是送地盘又是送银票,张学良于是率东北军入关助阵,阎锡山的晋军从平津败退,此时,陕军将领杨虎城投靠蒋介石,出兵潼关切断冯玉祥西北军的后路,冯玉祥大败,输了个底朝天,从此再没翻身。东北军接管了西北军的势力范围,入主陕西(外来地方势力之东北军入陕)。

第十二阶段:1931年因为张学良入关造成东北防务空虚,日本人趁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有争议,一是张学良自忖打不过日本人想保存实力;二是张学良担心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自己;三是经过“中原大战”国家元气大伤,蒋不愿过早与日本人爆发全面战争;四是蒋和张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从东北撤军,日本人随后在1932年扶植傀儡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1年我党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开始集中精力围剿中央红军,同时,这一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国家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第十三阶段: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到达陕北(中央红色力量入陕)。

第十四阶段:1937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一致对外,国共第二次合作,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杨虎城出国考察,东北军和陕军被蒋介石改编(国民党中央军力量入陕),陕西先后由蒋鼎文和胡宗南主政。

第十五阶段:1937年——1945年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在陕西势均力敌,共同抗击日寇。1942年蒋介石炸毁黄河花园口,上百万河南难民涌入陕西(外来地方力量之河南力量第四次入陕)。

第十六阶段: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矛盾开始显现,在经历“重庆谈判”无果后,国民党率先挑起内战,国共双方兵戎相见,解放战争开始,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挥师西进,于1949年5月20日解放西安,1950年1月镇平县解放,至此,陕西全境解放,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人民政权在三秦大地相继建立,历史进入新的纪元。

民国时期陕西省政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最重要的人,竟在史书中消失14年,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真实雍正的一生,历史人物点评雍正,雍正历史上的贡献

    文云霄钰编辑云霄钰前言老十三胤祥曾被父亲康熙圈禁十几年时间,却在雍正登基后备受重用,一度被现在的网友们称为“雍正朝常务副皇帝”。而更让人好奇的是,有关胤祥与康熙父子感情破裂的资料,在史书上竟然全是空白一片,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愉快幸福的童年胤祥的母亲史书记载名叫章佳氏,并非影视剧和小说中所说

  • 中国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840年,一声炮声的响起,外国侵略中国的步伐由此踏出。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部分国土易姓的中国开始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伴随着压迫袭来。身无长技、辛苦劳作的人民在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毅然拿起武器选择了抗争。几个月后,太平天国起义壮势。先前起义军历经波浪,但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的参与,形势

  • 爱新觉罗氏竟是赵匡胤后代?大宋是大清的祖宗?历史总有惊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数十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是独立的,跟前一个朝代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你知道吗?宋朝跟清朝这两个相差近400年的朝代,竟然有着“血缘关系”! 01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经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陈

  • 恭亲王奕䜣:即使怀才不遇,也要全力以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座王府的位置、布局、规模和建筑细节处处显示了原来主人的地位和威严,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这座王府的原来的主人就是恭亲王奕訢,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在他的出谋划策下,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

  • 清朝为何总是被人为贬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身处汉族正统中原文化,让我们对于女真人建立的清朝生来便带有偏见,认为这是对汉文化的腐蚀,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增反退。我固执的认为,清朝对明朝就是野蛮攻陷了文明,就像蒙古对宋朝那样令人发指。后来研究下明史,发现后期的明朝,已经到了不灭就天理难容的程度。准确来说明朝得覆灭不是清朝直接所致,一开始是内部

  • 东林党为何能左右明朝格局,而到了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林党诞生于明朝中后期,最早是由一批憎恶阉党,有一定政治抱负的读书人组成,是典型的政治利益集团的产物。东林党曾频繁活跃在明朝晚期,是一个由高级知识分子构成的政治实体,在其鼎盛时期曾一度跟不可一世的阉党在朝堂上打的有来有回,能直接影响到大明朝的一系列决策,不可谓不声势浩大。但就是这样一个颇有话语权的强

  • 解密历史:清朝的八旗制度是起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戏说不虚构,尊重历史,以敬畏之心探索历史原貌,科学论证,为后世留真相。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人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那么同为女真人的清代的八旗制度与金国时期的猛安谋克制度有什么关系吗?猛安谋克制有时也作为女真人户口管理制度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又译萌眼、谋克,毛毛可、毛克。金国时期地图据《金史·兵志》

  • 广武军在甲午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却转职成工程兵不战放弃青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德国占领青岛#青岛广武军(二)在甲午战争之后清廷组建的新军之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武卫五军、直隶淮军和直隶练军,这些都是上万人规模的主力部队。而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两支小部队,即胶州广武军和南洋自强军。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是人数只有两三千人。所以在历史上声名不显,

  • 慈禧晚年为何封一位年轻英俊的侍卫为亲王,后吞金而死,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慈禧吞金而死的男人,慈禧的真面目解密,慈禧临终前最无耻的一件事

    一次的偶然,那尔苏被赏识有一天,慈禧太后正去往颐和园的路上,突然一名侍卫的马差点撞到了慈禧的銮驾上,吓得那名年轻侍卫勒住马绳,赶紧下马,向慈禧叩头,说道:奴才罪该万死,惊吓到太后!慈禧勃然大怒:哪个奴才这么大胆,惊动哀家啊?李莲英赶忙说:乾清门侍卫那尔苏侍卫!太后说道:把头抬起来。没想到,太后被那尔

  • 被司马迁隐去的王朝:持续长达半个世纪,早于商朝却非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迁对夏朝的记载,商朝为何没记录夏朝,夏朝和商朝的时间

    虞朝到底存不存在,史书上都语焉不详,可以暂且不谈,但先秦文献表明,商朝之前除了夏朝之外,还有一个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的王朝,司马迁在史记中却只字未提。 夏朝的立国危机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往往都存在一个立国危机,闯过去就能持续个二三百年,闯不过去就会短寿,最典型的就是秦汉、隋唐,而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