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消失的十大国宝之禹铸九鼎

中国历史上消失的十大国宝之禹铸九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4/1/22 23:14:17

传说中的九鼎

九鼎传说

提到大禹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我国朝代始于夏朝,而夏朝的建立就是从大禹开始的。

禹铸九鼎其实源自于一个神话传说,传说禹治服洪水,并被推举做了天子后,就想到再给人民做些好事。于是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鼎成仙去,何妨效仿黄帝将这许多金来铸鼎呢?后来一想 :"不好,果然如此,又要引起诸侯之责备了 。"后来又一想 :"我可以变通办法,何必一定要学前人呢?我铸鼎不一定为自己表功,而是为百姓所用,有何不好?"于是决定道:"我的意思,拿来铸九个鼎吧。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还有我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禽异兽、神仙魔怪等,也一一刻出。

至于形象,我和伯益都有草图画出,一并铸它在鼎上。将来鼎成之后,设法将图像拓出,昭示给天下百姓,使他们知道哪一种动物有益,哪一种动物有害。免得他们跑到山林、川泽里去劳作,遇到不好的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受了魑魅魍魉的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利害。这样,岂不也是为百姓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吗?施黯:"那么,这九个鼎重大非凡了 。夏禹:"是要它重大,越重大越不能移动它,这样才可以永久留存 ”

大禹治水图

于是施黯领命,到伯益处取了《山海经图》,便去择地经营,悉心摹铸。

又过了几个月,已是夏禹在位的第五个年头,夏禹承帝舜之制,亦定为五岁一巡守。这岁是巡守之期,正月下旬动身。夏禹想起施黯铸鼎,选定的地方是在荆山之下,因此特地绕道前往视察。

这个荆山,据说就是今天禹西花石乡的荆山岭,当地群众从古至今擅长冶炼铸造。夏禹一行离荆山岭还有好远,就看见许多工匠师傅正在那里忙碌,绘图的绘图,造胚的造胚,锤炼的锤炼,设计的设计,非常紧张繁忙。

夏禹向施黯说 :"我听说这种金属类亦有雌雄之分,你最好选择雄金,铸成五个阳鼎;选择雌金,铸成四个阴鼎。五行阳法,四象阴数,这样方才完美。至于九州之中何州属阳,何州属阴,由你们自己去悉心研究、合理分配,我不再遥度 。施黯听了,只能受命。

禹铸九鼎图

过了两年,天上忽然发现一种怪象:一连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见太白星在天空闪耀。满朝大臣纷纷议论,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祸,忽然施黯来报:"九鼎铸成功了 。"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昼见是为这个原故,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夏邑来。人们这才明白,太白昼现,原来是九鼎铸成的征兆。这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至宝。那么这鼎如何一步步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了呢?

文献记载

禹铸九鼎最早的纪录可追寻至《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后来的《墨子·耕柱》中记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拾遗记》卷二载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

再之后的《战国策》、《吕氏春秋》、《逸周书》、《史记》、《淮南子》、《新序》、《论衡》、《说文解字》等一大串文献中,也每每有相类似的记载。

历代沿袭

【夏】

大禹制成九鼎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至宝。后来夏都几经搬迁,九鼎也随之搬来搬去,九鼎就这样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商】

从历史延续来看从商汤逐走夏桀后,取代了夏朝的地位也一并将九鼎迁至其都。因为商朝经常迁都所以鼎一直未动,直到盘庚定都于殷(河南商丘一代)后,九鼎迁移至此。

【西周】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纣王之后,曾公开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史记周本纪曾记载:“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东周】

东周之后,周朝王室逐渐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 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 楚襄王、齐国国王也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秦武王即位时曾言:"得游巩、洛,生死无恨。"今日果然死于洛阳 。

秦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周赧王驾崩,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

【秦朝】

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于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也有史学家认为,九鼎并非是九个,而是只有一个,因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简称九鼎。

亚洲最大青铜鼎

公园宝鼎

遗失探究

对于九鼎的下落,史学家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由此分析得出,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从雒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泗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不难得出周王室的衰落,亦无力抵抗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只要周王室拥有九鼎那么注定会麻烦不断,既然保不住那就毁了谁也别想要,所以有可能在周显王时就干脆下令毁了传世九鼎。这么大的鼎又是从大禹时传下来的至宝,选择沉江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沉江也会被别人捞出来。所以沉江只是一个障眼法,真实的情况很可能像三星堆器物坑类似,巨大的青铜器被肢解埋入深坑,等待周王朝复兴的那时再挖出来重新复原。

所以说,九鼎有可能还埋藏在中原某处,而秦昭襄王带回去很可能是个赝品,那么未来等待着考古界有朝一日能挖出传说中的九鼎也说不定,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有时间我们再探讨一下传国玉玺的故事吧。

更多文章

  • 虎狼之国,试论战国时期秦国的封君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周天子政权衰落,诸侯国乘机而起,或改革或征战,希望成为天下霸主。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其一统天下的野心也更为显著,成为其他诸侯国眼中的“虎狼之国”。秦国的强大与其相对完善的制度分不开,尤其是赏赐制度,封君制便是其中一项。春秋时期的秦国表现出

  • 为什么铁器普及之后,奴隶制社会就崩溃了,这到底是必然还是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一个人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土地,那么他便可以土地为生产资本,雇佣别人来帮自己种地,在这一过程中他只需要提供少量粮食,便可获得一个壮劳力,而这个劳动者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最后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土地的主人却依靠这种不平等的雇佣关系而实现了财富的进一步积累,这便是早期奴隶社会的雏形。可是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普

  • 范蠡的政商之道:时机、商机和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是时机。范蠡出身普通,和同时代出身名门的伍子胥不同,正常情况下很难接近勾践,更别说得到重用了。所以范蠡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那是勾践被夫差打败,成为吴国阶下囚的时候。在共患难的时机,范蠡去投奔勾践,并为他出谋划策就很容易得到信用和重用。[var1]其次是商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越国

  • 女皇武则天竟然是姬发后代,其祖先追溯到黄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姬发后代世系图,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芊羽和姬发定下婚约

    一代女皇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凭借计谋一步步登基,最终成为千古第一女帝,建国号为周。她为什么建号为周呢?这竟然和她武姓先祖有关。姓氏由来自古以来,华夏姓氏起源甚广,或因受封地而得姓,或由神话故事而成姓,但最开始的姓氏分为并非一个字,而分为姓和氏两个字的。最早社会,姓源于母,氏源于父。比如为大家熟

  • 地缘政治的失败:作为战国的第一个霸主,魏国为何会走向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魏文侯的成功之道要想了解魏国是如何衰落的,就必须先了解魏国是如何崛起的。魏的先祖为西周宗室毕公高的后代毕万,西周末期,西戎占据其封地,毕万被迫投靠于晋献公。前661年,晋献公下令毕万灭姬姓魏国,于是魏地就成为了毕万封地。前636年,毕万之子魏犨因为辅佐重耳有功,于是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之一。晋国虽

  • 羑里之囚:商朝之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约公元前1060年,西伯侯姬昌在周国广施仁政,引起纣王的猜忌,被纣王捉拿,囚于羑(yǒu)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史称“羑里之囚”。西伯侯姬昌是统领西部诸侯的首领,与诸侯鄂侯与鬼侯合称“三公”。姬昌德才兼备,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还自愿割让周国洛河西岸的土地,请求纣王取消炮烙之刑,获得了民心。此外,他

  • 安徽春秋战国地理: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省境内的大大小小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徽战国时属于哪一国,战国有多少个诸侯国,安徽桐城在战国属于哪个国家

    [var1]两条河流将安徽切成三块地域:淮河以北的是皖北,长江以南的是皖南,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是皖中。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共辖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等有5个地级市;淮河和长江之间的皖中即安徽省淮河以南、大别山—巢湖以北,包括合肥、六安、滁州、淮南和安庆共5个地级市;长江以南的安徽省皖南地区涵盖了黄

  • 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原来商民族是一个游牧特色的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商朝迁都详细介绍,商朝迁都到殷的时间

    一,先商的迁徙——游牧行国说在商朝建立之前,商国就已经存在了。根据《史记》《竹书纪年》《世本》的记载,以及甲骨文资料的佐证,商灭夏之前有十四代,这段历史被称为“先商”。先商一共迁徙了八次,《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汉代张衡《西京赋》称:“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为什

  • 晋国的邦交如何发展?谈谈春秋时期晋国邦交的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时期晋国史,春秋晋国是怎么被瓜分的,晋国走向衰落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是诸侯并起,群雄争霸的时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并非共同强盛,他们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邦交关系的处置成为各个诸侯国称霸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晋国的邦交在春秋社会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邦交关系的和谐是晋国能成为春秋霸主的原因之一。春秋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晋国的邦交如何

  • 姜子牙算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营业姜子牙换了一身新衣服,在卦馆里居中而坐,卦筒子、文房四宝都摆好,他派头十足,两边摆放着凳子和椅子。卦馆外面,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姜子牙本打算用自己的老本行赚点钱,来打理自己的生活,没成想他白坐了一个多月,连进来问的人都没有,卦馆附近其它店铺的生意都红红火火,唯独他这儿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