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会有焚书这样的事情发生,千古焚书罪名,为何是秦始皇?

为什么会有焚书这样的事情发生,千古焚书罪名,为何是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30 更新时间:2024/2/4 14:48:02

陪伴秦始皇一生的大事有两件,一件是焚诗书或叫焚书。还有一件是坑术士或者叫坑儒。司马迁《史记》中使用的原文就是焚诗书和坑术士。后来到东汉以后,人们把它改称为焚书坑儒。这些话题陪伴着秦始皇的人生,并且直到现在,提起秦始皇都是焚书坑儒。使人想起秦始皇暴虐、文化专治、致使秦国灭亡这一切都成为他身上的一个标签。所以有人说“焚书坑儒”不是真的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词呢?在古代有没有什么所谓的“焚书”之类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其实准确的说法,是焚诗书,坑术士。杀的是术士,是骗秦始皇神先思想,给他求长生不老药的那批人。之前夏商周都实行了分封制,就是国君划出一些地盘封给诸侯作为封地。这些地盘由诸侯自己说了算,由诸侯自己管理自己的封地;国君没有直接的权利干涉。后来秦始皇陵出土之后,发现里面有大量竹简和陶片等文物,证明秦朝已经建立起来。而《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2年)立丞相李斯主书天下事"。这是国家至高执行权力!

郡县制,则是权力直接垂直到地方,都是皇帝自己说了算。在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废除周实行八百余年的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眼看统一大业即将完成,此时的秦始皇却面临着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大秦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字并没有统一起来,七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道扬镳,所用的字也不相同,国与国之间的字本身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一个字有各种不同写法,也给秦国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统一文字是针对文字由于随意性所产生的混乱局面,使其方针得以贯彻和执行。为解决这一难题,秦始皇专门派遣学者前往各地向民间传授秦朝文字。在他看来,文字是思想文化传播者,若文字不能统一,那么所谓“六国统一”便形同虚设。这些形状不同的字,其含义就是同一个字,马字。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别之大,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后,就下诏以秦国“小篆”为准绳来统一全国文字。

以方便全国的交流与经济商贸来往,稳固大一统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力管制,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统一了全国文字。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大体相同,但繁简程度及偏旁位置差别较大,加大了书写难度,同一种文字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写法,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也就加大了学习难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混乱。于是秦始皇命李斯负责,李斯废除其他异体字而以战国时期秦人通用的小篆为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并用作官方规范文字。

隶书书写简易,相传为程邈所作,在当时民间更为通用的是秦隶。实际上,隶书是战国以来不断演变而来。隶书为楷书打下基础,隶书打破传统古体汉字书写方式,提高书写效率。对统一、简化文字不仅利于文化普及、国家提出政策以及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壮举,推动了文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将中国几千年历史推向一个新高度。它不仅体现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面,而且还展示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性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是一种有益与坏处并存的现象。

但却在文明的发展中丢失了我们中华汉字宝贵的造字本意,凡事有利就有弊,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利弊交替的过程中才得以持续向前发展,也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认知越来越多,书法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与艺术性,能够陶冶情操,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品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王嬴政灭六国时,楚国是第几个灭亡的?-读战国(77)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秦王嬴政却说前230年-前225年这五年,秦国连续灭掉韩、赵、魏三国,大破燕国后,举国沉浸在快速一统的高潮中。按照之前秦王嬴政和李斯的规划,接下来的目标,就是灭楚。此时的楚君是末代国君楚王负刍(chú)。原来,楚幽王在位十年后,于前228年驾崩。其同母弟熊犹继位,是为楚哀王。

  • 蔡伦因改进造纸术而出名,但是他最终却自杀而死,这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蔡伦出生于一个铁匠世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使得他家有机会接触到朝廷官员,这或许为他进入朝廷提供了一点便利,但这点便利显然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因为蔡伦是以宦官的身份进入朝廷的。公元75年,年仅18岁(一说是15岁)的蔡伦成为了一名宦官,这一年也正是东汉第二位皇帝和第三位皇帝更替之际,不过这似乎跟蔡伦没有

  • 春秋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被鲁国待为国宾,却被宋君连翻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闵公不顾国内强烈反对,派出大力士南宫长万为主将,猛获为副将,进入山东攻击鲁国。[var1]南宫长万鲁国也兵分两路进行抵御,曹刿统领北路鲁军,在泰山一线抵御齐军。受长勺之战影响,面对老对手,鲍叔牙不敢深入鲁境,只是在泰山附近屯驻,等待宋军深入鲁境,再趁机入鲁。南路则由鲁庄公亲自领兵,与宋军在乘丘(今

  • 他是西汉国舅爷,幼年曾被拐卖十余次,历经磨难后终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话说回来,拐卖人口这种事在中国其实由来已久,今天我们要说的西汉时期就异常严重,就连国舅爷小时候都被拐卖了十余次。那么这位可怜的国舅爷究竟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话说西汉初年,河北清河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有一户姓窦的穷苦人家,育有两儿一女,分别为哥哥窦长君、妹妹窦氏、弟弟窦广国。窦氏后来通

  • 魏人唐雎出使秦国时,魏国已灭亡,他不辱谁的使命?-读战国(76)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说的是唐雎出使秦国,力折秦王。不过你可知道,唐雎(jū)是哪国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答:唐雎是魏国人。这个故事发生在魏都大梁沦陷、魏国灭亡之后。魏国都已灭亡,谁派唐雎出使秦国?他不辱的,又是谁的“使命”?话说前225年,秦将王贲(bē

  • 卫国几乎被灭国,两个夫人成为挽救国家的中流砥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62年,在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北部完成聚集的狄人开始南下入侵,邢国危在旦夕。邢国是周公第四子姬苴的封地,这里自古就是殷商遗民和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所以自建国开始,邢国就与河北、山西的蛮族长期作战,抗击戎狄四百年不能南下中原,为周王室、为中原诸国的和平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历史上留下

  • 房玄龄遗嘱:我死了,你改嫁!妻子一把抠掉眼珠: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问原因,才知道房玄龄是怕这么晚回去,被老婆收拾,想让李世民下道圣旨给。让老婆不要收拾他。李世民听罢,哈哈大笑。就派贴身太监跟着,口传圣旨把他送回家。李世民当皇帝后善待功臣,成为千古美谈。贞观17年,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按真人比例画了24位功臣的画像。房玄龄位列

  • 梨园弟子的高光时刻:唐玄宗亲自下场指导,代表大唐音乐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梨园子弟“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唐代梨园虽盛极一时,却昙花一现,它与官方音乐机构太常寺、内外教坊三足鼎立,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走向鼎盛。不仅如此,“梨园”此后还成为戏曲界的代称,世代相传。那么梨园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渊源和故事呢?一、梨园的由来“梨园”一词在汉朝就存在,它最早出现在《云阳宫记

  • 秦灭六国,为什么说齐国死于“温水煮青蛙”?-读战国(78)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君王后前249年,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王建的母亲君王后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放心不下儿子田建,免不了各种嘱托,打算推荐几个可用的托孤大臣。齐王建估计没有听清:“老妈,要不您把名字写下来吧?”“好!”齐王建命人速速取来笔墨竹简,君王后却说:“我已记不得了。”一般人印象中,末代国君在

  • 狄仁杰逝后,他儿子从遗物中发现一个奏折,揭露与武则天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陆游所写,描述了虽然自己职位低微但是仍然不忘忧心国家天下事,自己所担心之事只有最终决定下来才能安心去世。后世也经常用这首诗来赞扬一些忠臣良将。就如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虽然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但是她治国有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