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康熙刚离世,雍正就将受宠的宜妃赶出宫?百年后才知其中原因

为何康熙刚离世,雍正就将受宠的宜妃赶出宫?百年后才知其中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12 更新时间:2024/1/18 9:30:22

中国封建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朝以及百位帝王,不过每个朝代所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当然,这就要看每个朝代的帝王如何治理国家了,像那些贤政爱民的帝王,肯定让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而那些残暴荒淫、贪图享乐的帝王,国家通常持续不了多久,相信大家都明白。只是在这么多朝代当中,不知哪一个让大家印象深刻呢?说到清朝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这个朝代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再加上清朝时期的宫廷剧,大家就更加了解了。在这个朝代里总共出现了12位皇帝,大家熟知的皇帝想必就是康熙乾隆雍正了,另外还出现过康乾盛世的局面,让清朝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个人是很有能力的,同时他在位的时间也是众多为皇帝中比较长的一位。虽然康熙在执政期间有着不少作为和功绩,但他的感情生活同样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要说在众多位妃子里康熙皇帝最眷念的就是宜妃,只是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康熙离世后,雍正却把宜妃给赶出了皇宫?这是为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深受康熙皇帝宠爱

郭络罗氏宜妃她的出身并不是很高,家里也没有权势更没有靠山,就只是普通的包衣,10多岁时就进了皇宫,那个时候的她也就是一名小宫女。虽说如此,但她还是很幸运的,由于她长相出众没过多久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为此她还成为了康熙帝的妃子。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册封郭络罗氏并不是按原来的规矩来,而是直接给了她郭络罗氏嫔位的待遇,这可是宫主位的身份,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可见,她是十分幸运的。后来,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而郭络罗氏也被册封为了宜嫔。不得不说,康熙帝是十分宠爱宜嫔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宜嫔为他生下了三个皇子。

没过多久她又被升为了宜妃,两人之间得感情就更加深了,而康熙对宜妃越来越宠爱了,这一点从她能把两个儿子留在身边就能看得出。要知道,在清朝时期嫔妃是没有权利自己抚养孩子的,但康熙却没有这样要求宜妃,可见他对宜妃的特殊照顾。除此之外,康熙对她的孩子还有她的父母都很好,还为他父亲谋了一份官位。就算是康熙出宫都会给宜妃面子去她父亲的家里住下。只是这却让宜妃父亲三官保越来越骄傲,甚至还引起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尹泰的不满,说三官保带来了不良风气。虽然康熙帝在时对宜妃极尽宠爱,但让宜妃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康熙帝死后雍正将宜妃赶出宫

直到康熙皇帝万年,康熙帝的身子越来越差,为了给康熙帝祈福宜妃还专门花钱为他建造了香喦寺,对此康熙帝很是感动,同时为了表示尊敬,康熙还规定经过寺庙是武百官都要下马行走,就连每年3次的道场身份最尊贵的皇贵妃都未能参加。从这各方面来看,足以看出康熙对宜妃的宠爱。只是这所有的宠爱就在康熙帝离世后戛然而止了。康熙皇帝离世了,他的儿子胤禛登上皇位成为了皇帝,也就是雍正,而他的生母乌雅氏则成为了皇太后,也就是在这之后宜妃风光不再,不仅承受着丈夫离世的悲伤,就连之后待遇也跟之前有很大差别,要知道康熙帝已经离世了,而她也没有了靠山。

之后她的次子胤禟还得罪了雍正帝,这下雍正就开始找她的麻烦了。由于宜妃去祭拜康熙时是坐着轿子去的,于是雍正就借这一点把她训斥了一顿,这还不算他因宜妃站在皇太后面前祭拜就给她定了罪,还将其禁足。大家有所不知,宜妃乘做轿子主要是因为当时太过伤心下不来床了,所以只能坐轿子,更何况当时乌雅氏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太后,宜妃的位分比她高,所以走在乌雅氏面前也没有什么错。在这之后,没有康熙庇护的宜妃还有她的孩子们就更惨了。刚成为皇帝得雍正把宜妃以及其他先帝的嫔妃都送出了宫,让自己的儿子抚养,面对这样的情况,宜妃只能服从离开皇宫。

结语

原本这样的情况已经让她很难过了,可更让她伤心难过的是,雍正以谋反的罪名把她很是疼爱的次子胤禟给抓进了大牢,最终被剥夺了皇室身份。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宜妃最终也快撑不住了,在那段时间里,她也没有去雍正和乌雅氏请安,而她这么做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毕竟她得儿子们接连受到打压折磨,这对于她来说心里肯定很是怨恨,既然都已经这样了她也无所谓了,最终宜妃离开了人世。可能之后的生活让她很是痛苦,但最后几十年的生活还算是比较安稳的。虽然康熙在世时,宜妃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享尽了一切富贵荣华,但最终却落得了个这样的下场。

其实进入皇宫后大多数人如果没能出人头地,那她就注定要在皇宫伺候他人一辈子。可是若是真的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成为了妃子那她的生活还是会好过一点的。但皇宫这个地方充满了勾心斗角,走错了一步就可能会让自己失去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命。如果宜妃没有进入皇宫,而是嫁给了普通人,想必她的生活也是很稳定幸福的。不得不说,宜妃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不知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假如清朝新疆建省时选择喀什为省会,如今喀什有可能成为特大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喀什以前和现在的变化,喀什市会成为南疆省会城市吗,喀什古代城市

    在1884年之前,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都在伊犁惠远城,因为惠远城是当时清政府设立的伊犁将军驻地,现在伊犁州霍城县惠远镇还有伊犁将军府和新疆仅有的两座古城楼之一的惠远楼(另一栋是奇台县的春秋楼)。但由于沙俄侵占了外伊犁地区,让伊犁惠远城由新疆腹地变成了边境之城,导致无险可守。经清政府同意,正式于1884

  • 朱元璋墓为何600年无人敢盗?康熙见一次拜一次,到底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王公贵族们对自己的身后事很是看重。在朝的皇帝们更是早早就会派出风水大师为自己选择一处风水宝地,然后建造自己的陵寝。皇帝们的陵墓之中,往往有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自然便引来了盗墓贼们的觊觎,但是令人所出奇的是,朱元璋的明皇陵地宫600年竟然没有被盗墓贼打开过。即便是崇祯皇帝煤山上吊之后

  • 一部《鹿鼎记》,康熙的功绩簿,大清走向繁荣的宣言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古文武智士,尽在定律中,社会学博士韦小宝,只不过价钱贵了些。韦小宝,左右逢源,溜须拍马,圆滑世故,伶牙俐齿,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凭借此类功夫,韦小宝事业腾云直上,官运亨通,妻妾成群,令人羡艳。从流氓小混混,到手握重权,只手遮天,古往今来有几人?堪称,人中龙凤,逆袭典范。换做现

  • 为了方便皇帝,也为了防止后妃们做错事,清朝有个奇葩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于清朝后妃制度,清朝皇帝后妃介绍,清朝后妃吉服

    首先,宫廷嫔妃的旗人装饰大多宽松。而这就意味着,嫔妃走路的时候,裙摆时常会着地,裙摆和土地的摩擦,一方面会增强旗装裙摆的磨损,进而减少旗装的使用寿命,二来也不利于清洁卫生。因此,后宫嫔妃想起了通过提高鞋底的方式,来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发生。其次,清朝入关之前属于渔猎民族,审美方面较为原始。因此清朝入关

  • 慈禧为什么宁愿把皇位传给3岁溥仪?也不愿传给载沣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日(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

  • 大清的“刀锋”部队-索伦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有趣的是,清朝的八旗军队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的实力一直都很强,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更是一把“尖刀”,这就是被清朝历代皇帝都赞不绝口的索伦兵。所谓索伦部,包括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族。索伦是满语,意为“猎手”、“先锋”。索伦部落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但由于他们常年在寒冷的

  • 从清朝康熙年间活到民国中期256岁老人李庆远,外媒纷纷报道奇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上图所示:唯一已知的李庆远的照片可以追溯到1927年,据说那一年庆祝了自己250岁生日。据报道,李庆远(又名:李清云,原名:叶鹏)1933年去世时享年256岁,但遗传学专家说这是“不可能的”。已知最长寿的人类是法国妇女雅娜·卡尔曼特(Jeanne Louise Calment,又名:詹妮·路易·卡

  • 没有韦小宝,建宁公主与吴应熊夫妻恩爱,却因公公吴三桂痛苦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宁吴应熊,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怀玉公主建宁和吴应熊

    邱淑贞版建宁公主当然,这只是小说。真实历史里,建宁公主,是清太祖皇太极的小女儿:十四公主,即顺治帝的妹妹,康熙的姑姑。与小说不同的是,吴应熊夫妻恩爱,但这,也恰恰成了她的不幸:建宁公主一生没走出公公吴三桂的阴影。吴应熊剧照政治联姻,却留守京城清初,吴三桂势力很大,为了稳住吴三桂,顺治帝决定实施联姻。

  • 清朝光绪皇帝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死光绪皇帝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他们的关系。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光绪是慈禧太后收养的继子。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控制朝政,把当时仅仅6岁的儿子同治帝送上皇位。可惜的是,同治帝命数短暂,19岁便离开人世间。慈禧太后很是伤心。之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当家做主,慈禧太后把当时只有4岁的继子光

  • 《天下长河》康熙重用陈潢与靳辅治理河患,为何俩人结局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部剧发生在康熙年间,却不像以往的清宫剧一样的题材,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的治水大师陈潢、靳辅,一生为了治理黄河水奔波而被当时的百姓所歌颂,那么康熙为什么不遗余力的花费巨资想要去治理黄河水患?找不到治水能人时又是怎么发现陈潢和靳辅的呢?今天让我们回到康熙年间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吧。自清朝从关外迁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