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是蝴蝶效应!在真实历史中,是李世民一步步促成武则天称帝的

不是蝴蝶效应!在真实历史中,是李世民一步步促成武则天称帝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25 更新时间:2024/1/19 9:50:50

李世民信错的人就是他的儿子,太子李治。他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性格平和,善于谦让,却不知道那老实人的面孔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家伙竟然跟他的妃子武则天搞上了!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李世民用错的人,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子,在李渊起义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他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主管后勤,功劳显赫,曾经被李世民比喻为萧何。比较巧合的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也是管后勤的,他主管武库,而长孙无忌负责全局。

长孙无忌后来在凌烟阁工程中排名第一,这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个人的权欲心太重。李世民并没有看出这一点,但是自小和长孙无忌一起长大的长孙皇后是深深了解。长孙皇后曾经告诉过李世民,不要给长孙无忌安排重要的职位。明面的理由是他是国舅,要避嫌。然而深层的理由她也不能直说。但是李世民没有听。

太子李承乾谋反。改立太子的时候,朝廷上下大多倾向于李泰,而长孙无忌坚持立李治。李泰为人锋芒毕露,有胆有略,当然还很有文才。在长孙无忌的坚持下,李世民最终决定让李治当太子。原因是他认为李治性格平和,与人为善,继位之后能和其他兄弟和睦相处。而李泰很可能会斩断自己的掣肘,杀了兄弟们。也不知道李世民是否清楚,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李治比较懦弱,他可以控制,实现自己的权欲。

李世民临终之前,让长孙无忌当顾命大臣。他还让褚遂良当了顾命大臣。褚遂良的父亲叫褚亮,原本是薛举的记室,李世民对他的文才早有所闻,破薛举之后,专门去把褚亮找了出来,后来成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之一。李世民对褚遂良家恩重如山,他自然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但是相比于林烟阁功臣,他是后辈,资历还比较浅。他肯定无法和长孙无忌形成平衡,所以李世民安排他并不是为了平衡权力,多半是为了栽培褚遂良。褚遂良也的确值得栽培,大家好看后面就知道了。当然后来李治顺利继位,而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位极人臣。然而他还不满足,炮制了高阳公主大案。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儿,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阳公主十分骄横,生活非常混乱,和和尚辩机通奸。房玄龄的另一个儿子房遗直作为长子承袭了房玄龄的梁国公爵位,高阳公主想夺过来。于是诬告房遗直性侵她。唐高宗令长孙无忌审案,然而长孙无忌审理之后告诉唐高宗,房遗爱与公主谋反!

而且罗列了一大堆证据,把荆王元景、房遗则、驸马都尉薛万彻、驸马都尉柴令武牵连进去。薛万彻是唐初名将,李世明认可的三大名将之一,他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柴令武是公主将军平阳公主的儿子,妻子是巴陵公主。最终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

众所周知,武则天时代制造了很多冤案,而掀起冤案大案序幕的,其实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制造这一行冤案,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把跟自己不同团体的人打下去,自己好独揽大权。他认为唐高宗李治性格比较懦弱,只能由自己摆布。李治虽然不相信这些皇亲国戚会谋反,但这是长孙无忌定案的,也只好承认。

《资治通鉴》写到这里,紧接着来一句:长孙无忌以舅舅的身份辅佐唐高宗,凡是说出的话,唐高宗都采纳。其实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所有事情都得依照长孙无忌的想法去做,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李治无法自主。

而李治是一个标准的绵里藏针的家伙。长孙无忌是舅舅,他独揽朝政,作福作威,李治也不好说什么。但毕竟他是皇帝,他必须得把属于自己的权利争回来。然而又不能针锋相对,因此想了个旁敲侧击的主意,那就是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王皇后本身并没有错误,废除她只能显示出李治的独断专行;而且武则天曾经是李世民的妃子,让她当皇后是违背伦理的。这当然跟武则天精心运作有关,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李治。李治独断专行,干成这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用来打击长孙无忌的气焰。

长孙无忌当然也明白。他率领褚遂良、来济等核心骨干,和武则天集团的许敬宗、李义府等多次交锋。长孙无忌这边毕竟占据着伦理,他们占据上风。而最终,李治诀定摊牌。

这天,退朝之后,唐高宗叫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议事。唐高宗直截了当问长孙无忌:“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儿女,我现在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是什么意见?”

褚遂良回答:“王皇后是先帝给陛下许配的的。先帝临去世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们说:这是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就托付给你们了。这是陛下所亲耳听到的,直到今天,对臣来说,言犹在耳。王皇后并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轻易废掉。我不敢违抗先帝的命令顺从陛下。”

褚遂良句句话拿先帝说事,唐高宗无可辩驳,只要一辩驳就成了不孝。他一脸阴沉,想了想,挥手让大臣们出去了。

唐高宗并未因此死心。唐高宗第二天再次召见长孙无忌三人,重复昨天的话题。还是褚遂良回答:“如果陛下必须要另立皇后,臣奏请在天下名门望族中另选一位,何必一定要选武氏?武氏曾是先帝的妃子,天下人都知道,如果立武氏为皇后,天下人一定会口舌纷纷,千百年后,人们又会怎么来评价陛下?希望陛下三思。臣忤逆了陛下的心意,罪该万死。”褚遂良想一次把事情说死,免得夜长梦多,因此把上朝用的笏放在大殿的阶梯上,解下头巾,在阶梯上叩头直至流出血来,说:“我把陛下赐予的笏还给陛下,希望陛下放我回归山野。”

褚遂良的死谏让唐高宗勃然大怒,让人把他拉出去。

武则天在内殿的帘子后面,听到,大叫:“为什么不杀了这刁民!”

长孙无忌回应道:“褚遂良是先帝委派的顾命大臣,就算有罪也不可以加以刑罚!”

长孙无忌只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且是承认褚遂良有罪。这其实是关键时候低头了。于是坑了褚遂良,默许了唐高宗,输了最关键的一战。武则天的阴谋则一步步得逞。

说王皇后不生育,不过是个借口。历史上皇帝无子因而传位给弟弟或者侄子的事情多了去了。武则天当皇后,是长孙无忌和李治争权的结果。如果李世民不重用长孙无忌,他就不可能是顾命大臣,不可能在唐高宗李治朝廷上独揽大权。李治没有这一层斗争,武则天就算有天大本事,也无法爬到皇后高位,当然也就不会最终称帝。

#武则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康熙一句话夸花好看,孝庄竟已看透康熙的全部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明显康熙准备削藩的事情还没有和孝庄明说,但这时候康熙大概也知道了孝庄这般不理他的原因,于是就用吴应熊上供的这盆花做比喻。康熙说,世上花如果半红半白的话,那可真算是稀世珍品。但是如果人也半红半白的话,可就忠奸不变了。说完这话,康熙自然的就引出啦在大殿上,朱国治一本奏折弹劾吴三桂,屯兵过重,有不臣之心

  • 作为汉室后裔的刘裕为何定国号为“宋”,而不是“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问历代王朝中哪些国号最好?汉和唐绝对是排在第一梯队的,概因汉唐两大王朝国力长期在线,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鉴于此,每逢乱世,总有政权会把这两个国号拿出来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后汉和后唐等,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汉唐皇室都没什么关系。让人奇怪的是,和汉室有血缘传承关

  • 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为何康熙却认为赚大发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尼布楚条约清朝亏了还是赚了,康熙签的尼布楚条约,中国现在承认尼布楚条约吗

    1689年9月7日,大清与沙皇俄国在中俄边境的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近代中国意义上签订的第一款国际条约,双方整整谈判了半个月才敲定了条约中的具体内容,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被康熙帝视为大功臣,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的胜利,但事实上,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

  • 李弘:李治武则天长子,生前和母亲关系尴尬,死后被父亲追封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长子李弘,李弘太子死亡真相,武媚娘传奇李弘之死

    这是李治最爱的,也是最寄以厚望的儿子。他的去世,让李治的风眩症进一步加重,眼睛都要看不清了。悲伤的李治,甚至把这个从来没有登上过皇位的儿子,追封为皇帝。追封皇帝,一般是儿子追封父亲,弟弟追封哥哥,有时候比较罕见的,是哥哥追封弟弟。而李弘,是史上唯一一个被父亲追封为皇帝的。李治的爱子之情,可见一斑。但

  • 洪秀全儿子被俘,他表示想考秀才辅佐大清,清军吓得立即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秀全有几个儿子,李自成和洪秀全,杨秀清为什么最终斗不过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旗号举起后,洪天贵福的地位水涨船高,以婴儿年龄成了太平天国的幼主,随后天平军跳出广西,如蛟龙入江,直下南京,并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洪天贵福也就此结束了他四处奔波的生活,从此就在天京这个人间小天堂中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这十几年中,洪天贵福从没有出过天王府的宫门,这也造就了太平

  • 清朝最为骄傲的皇帝,头骨被碾碎,尸骨散落,溥仪得知跪地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溥仪和光绪是什么关系,溥仪,溥仪皇帝的一生完整版

    乾隆经常大言不惭地以“十全老人”自比,话听上去有些自大,乾隆在位时有功也有过,但仔细比较起来,乾隆还是有资格这样自夸一番的。与中华大地上的各朝各代帝皇比起来,乾隆有三项值得一提的记录:一,乾隆二十五岁接班登基,共在位六十年,后又作太上皇四年,实际执政是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二、乾

  •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兵变最多的朝代?节度使想回长安,士兵却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节度使相当于什么官,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唐朝政变频繁原因

    那么唐朝兵变次数为什么这么多呢?首先一点,与各朝兵变诱因相通的一点就是,兵卒待遇太差。而士兵待遇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将帅克扣军饷。当然,这些将领贪墨军饷倒不全是为了中饱私囊,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结交宦官!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为了防止军权旁落,开始重用宦官。宦官权势极盛一时,不但能干预藩镇节度使的任

  •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别人,否则,一旦自己失去自制,任何人都能将你打败。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制。从戒烟一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超乎常人的自制力。曾国藩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1831年,曾国藩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的时

  • 唐代京西北八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西北八镇,唐朝四京,唐朝设立的西域四镇

    天宝十节度安史之乱之前,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其北边有朔方,西边有河西、陇右,更西在西域还有安西、北庭。整体上关中的外族威胁不大,因此长安周边不设重兵防御。然而安史之乱以后,西面的吐蕃乘西北边军内调之际不断蚕食河西、陇右,关中直接面临外族的威胁。京西北八镇元和九年的京西北八镇为防范外族入侵,在长安的西

  • 清朝灭亡罪魁祸首不是慈禧,是世人敬仰的他,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导致了清朝灭亡的是慈禧,因为慈禧的挥霍无度,一段饭都要吃上万两的银子,即使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也毫不节俭,在受到了西方列强之后,懦弱的清政府,选择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于敌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割地赔款,自己却依旧享受生活。但是即使是这样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慈禧,也只是让清朝屈服于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