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晋南北朝的帝陵:都乱成一锅粥了,还谈什么旅游开发?

两晋南北朝的帝陵:都乱成一锅粥了,还谈什么旅游开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40 更新时间:2024/1/22 22:32:47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时期,华夏几亡。

这一时期的帝王数目难以统计,政权走马灯似的转换,帝王也走马灯似的上任、篡位、下岗、被杀、病死、逃亡……

这一时期的帝陵没有太气派的,盗掘严重,甚至找都找不到,数目难以厘清,旅游开发更是无从谈起。

西晋

西晋皇帝的陵墓,也都分布在洛阳北邙山一带。

西晋历时52年,共4个皇帝,但只有两个帝陵,也就是葬在邙山的晋帝有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

第三个皇帝司马炽,在永嘉之乱中被刘聪俘虏,后来被毒杀,葬处不明。

第四个皇帝司马邺,在司马炽被俘后被拥立为皇帝,四年后投降刘聪,两年后被杀,葬处不明。

此外,为西晋政权打下基础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也被追封为皇帝。他们的陵分别叫作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

如果这3个算上,那西晋就是5个皇陵。

西晋国祚不长,且混乱不堪,西晋的皇陵自然也气派不起来。另外,司马家的人作恶多端,自然也担心别人来刨坟,所以下葬时都不树不封,也不让后人祭坟。

但显然他们失算了。

匈奴人、前赵大将刘曜(后来继位当了皇帝)为了破坏司马家的风水龙脉,将北邙山上的晋帝陵全部捣毁。当时,晋帝下葬时间不长,刘曜找起来还不算困难。

再后来,晋帝陵就无人知晓了。

不过,近代考古又发现了一些西晋帝陵。

已发现的晋代帝王陵,全部被盗过,陵中基本都空空如也,找不到确认墓主身份的东西,所以两晋皇陵都难以确认墓主。

当然,考古人员基本上还是能够确定那是谁的墓,只是拿不出十足的证据。

晋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位于偃师县南蔡庄。

该陵于2009年,由农民耕作时意外发现。考古者在墓中只发现了一些陶器、铁器、玻璃器等。

墓中没有见到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考古者是根据墓的规模,以及他人的墓志铭而确认为峻阳陵的。

后来该陵又回填,恢复耕种。

司马昭的崇阳陵的发现,则是“顺藤摸瓜”而来的。

1917年,偃师汶庄一个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西晋中书侍郎荀岳的墓志,里面提到了晋文帝司马昭葬在附近。1982年,考古队依据这一线索,找到了崇阳陵。由于薄葬和盗掘的原因,考古队只在陵里找到了一些残破的陶俑。

以上两个帝陵,找到都难,更别说旅游开发了。

东晋

东晋皇陵也是扑朔迷离。

东晋共104年,11位皇帝。除废帝司马奕葬在吴县吴陵外,其余10位帝王均葬在南京。

东晋皇帝遵从司马懿定的“不坟”、“不树”、“不谒”、后来死的亲属不合葬的规矩,可以说是非常重视防盗。此外,下葬时“敛以时服,不设明器”,也让很多盗墓贼失去了兴趣。

1964年,南京富贵山发现晋恭帝的冲平陵;

1972年,在南京大学北园发现晋元帝建平陵;

1981年,在幕府山发现晋穆帝的永平陵。

不过,这些陵墓和东晋皇帝的对应关系,仅仅是不严谨的推断,并非定论。

南北朝

南北朝是持续数百年的乱世,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个称帝,纷纷扰扰,乱如麻团。

我也无意盘点全部南北朝的皇陵。我们且看那些较有名气的帝王陵墓吧。

宋武帝刘裕的初平陵,2021年疑似在南京汇通路地铁站附近的一处工地上被发现,其位置和初平陵石刻距离较近。初平陵石刻为一对麒麟,为神道上的石刻。

南齐首君萧道成,葬在泰安陵,位置在丹阳埤城镇赵家湾村,俗称皇坟山。原来该陵冢边长30米左右,高8米,陵前有石麒麟、石天禄一对。该陵及石刻在文革中被毁,已成农田。

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其冢已平,只存石麒麟一对。

陈霸先万安陵,位于南京江宁区上坊社区,保存下来一对石兽,上面建了亭子来为它们遮风挡雨。当年陈霸先和王僧辩争雄,杀了王僧辩;后来王僧辩的儿子王颁随韩擒虎灭掉南陈,毁了陈霸先的陵墓。所以,现在这个陵是什么状况,可想而知。

再来看看更乱的北朝。

刘汉开国皇帝刘渊的永光陵,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姚庄村,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武悼天王冉闵,被杀于辽东遏陉山,抛尸荒野。在河南内黄县高堤乡冉村有一个冉闵墓,据说是其士兵带回其部分尸体安葬而成的。

前秦英主苻坚,葬在咸阳彬县水口乡,但称为皇陵勉强了。因为苻坚当时已兵败,被姚苌所擒杀。该墓现存封土长24米,宽10米,高2米,墓前有陕西政府在1957年所立的石碑一通。

后秦姚苌墓,在史书上有一些记载,但无法确证。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安葬于盛乐金陵,现在位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这里葬有大量北魏时期的贵族,而具体的墓主人则难以论证。

后燕慕容垂,葬于宣平陵,当在辽宁省朝阳市境内,但该墓一直没有被发现。有人考证宣平陵应为衣冠冢,其真身应葬于河北定县。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官庄村南,有一大一小两座冢,大者高35米,为元宏的陵墓,小者高23米,为皇后高氏的陵墓。洛阳陵冢无数,这个陵原本无人知晓,在1946年时,高皇后的墓志出土,世人才知道这是魏孝文帝的长陵。

北齐高洋和高欢的墓,在考古中发现,位于河北磁县。

周武帝宇文邕的孝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陈马村。该陵被盗严重,因此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发掘,出土数百件文物,其中包含一颗重802.56克的纯金“天元皇太后玺”。

总体上,两晋、南北朝没有规模较大的帝陵,已知的帝陵也都非常寒酸,所以基本上也都没有作旅游开发。

个人认为, 苻坚墓、魏孝文帝陵还是有旅游开发的价值的。这两个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历史功绩,是这个黑暗时代里,为数不多的、值得缅怀的英杰人物。

更多文章

  • 如果太平天国推翻了清朝,中国的结局会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间。其范围波及几乎南中国全部省份,其兵威在鼎盛之际甚至直达直隶。在此期间,太平军建立了政权,颁布了意在建设无人不保暖、无处不均匀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后期还立洪仁为干王,主持内政,通过了一些重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决定。颇有一些新意。不过后来太平军内讧,高

  • 不是蝴蝶效应!在真实历史中,是李世民一步步促成武则天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信错的人就是他的儿子,太子李治。他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性格平和,善于谦让,却不知道那老实人的面孔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家伙竟然跟他的妃子武则天搞上了!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李世民用错的人,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子,在李渊起义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他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主管后勤,功劳显赫,曾经被

  • 康熙王朝:康熙一句话夸花好看,孝庄竟已看透康熙的全部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明显康熙准备削藩的事情还没有和孝庄明说,但这时候康熙大概也知道了孝庄这般不理他的原因,于是就用吴应熊上供的这盆花做比喻。康熙说,世上花如果半红半白的话,那可真算是稀世珍品。但是如果人也半红半白的话,可就忠奸不变了。说完这话,康熙自然的就引出啦在大殿上,朱国治一本奏折弹劾吴三桂,屯兵过重,有不臣之心

  • 作为汉室后裔的刘裕为何定国号为“宋”,而不是“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问历代王朝中哪些国号最好?汉和唐绝对是排在第一梯队的,概因汉唐两大王朝国力长期在线,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鉴于此,每逢乱世,总有政权会把这两个国号拿出来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后汉和后唐等,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汉唐皇室都没什么关系。让人奇怪的是,和汉室有血缘传承关

  • 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为何康熙却认为赚大发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尼布楚条约清朝亏了还是赚了,康熙签的尼布楚条约,中国现在承认尼布楚条约吗

    1689年9月7日,大清与沙皇俄国在中俄边境的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近代中国意义上签订的第一款国际条约,双方整整谈判了半个月才敲定了条约中的具体内容,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被康熙帝视为大功臣,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的胜利,但事实上,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

  • 李弘:李治武则天长子,生前和母亲关系尴尬,死后被父亲追封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长子李弘,李弘太子死亡真相,武媚娘传奇李弘之死

    这是李治最爱的,也是最寄以厚望的儿子。他的去世,让李治的风眩症进一步加重,眼睛都要看不清了。悲伤的李治,甚至把这个从来没有登上过皇位的儿子,追封为皇帝。追封皇帝,一般是儿子追封父亲,弟弟追封哥哥,有时候比较罕见的,是哥哥追封弟弟。而李弘,是史上唯一一个被父亲追封为皇帝的。李治的爱子之情,可见一斑。但

  • 洪秀全儿子被俘,他表示想考秀才辅佐大清,清军吓得立即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秀全有几个儿子,李自成和洪秀全,杨秀清为什么最终斗不过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旗号举起后,洪天贵福的地位水涨船高,以婴儿年龄成了太平天国的幼主,随后天平军跳出广西,如蛟龙入江,直下南京,并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洪天贵福也就此结束了他四处奔波的生活,从此就在天京这个人间小天堂中度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十几年时光。这十几年中,洪天贵福从没有出过天王府的宫门,这也造就了太平

  • 清朝最为骄傲的皇帝,头骨被碾碎,尸骨散落,溥仪得知跪地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溥仪和光绪是什么关系,溥仪,溥仪皇帝的一生完整版

    乾隆经常大言不惭地以“十全老人”自比,话听上去有些自大,乾隆在位时有功也有过,但仔细比较起来,乾隆还是有资格这样自夸一番的。与中华大地上的各朝各代帝皇比起来,乾隆有三项值得一提的记录:一,乾隆二十五岁接班登基,共在位六十年,后又作太上皇四年,实际执政是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二、乾

  •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兵变最多的朝代?节度使想回长安,士兵却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节度使相当于什么官,唐末48节度使一览表,唐朝政变频繁原因

    那么唐朝兵变次数为什么这么多呢?首先一点,与各朝兵变诱因相通的一点就是,兵卒待遇太差。而士兵待遇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将帅克扣军饷。当然,这些将领贪墨军饷倒不全是为了中饱私囊,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结交宦官!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为了防止军权旁落,开始重用宦官。宦官权势极盛一时,不但能干预藩镇节度使的任

  •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别人,否则,一旦自己失去自制,任何人都能将你打败。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制。从戒烟一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超乎常人的自制力。曾国藩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1831年,曾国藩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