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皇帝在死后,后人会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评价的文字。后来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都会选择用谥号来概括。
图源网络
像西汉的刘彻,他在位期间穷兵墨武、征伐四方,为汉朝开辟了不少疆域。人们根据其生前功绩,给了他孝武皇帝的谥号。
再比如西汉第13任皇帝刘欣,他年仅25岁就去世了,在位时间非常短。人们为了表示同情和哀悼,就为刘彻冠上孝哀皇帝的谥号。
总的来说,谥号是官方根据皇帝生前功绩和经历所评定的。而除了官方的之外,也有一些非官方的给历任皇帝取了不少外号。
图源网络
有着奇葩外号的皇帝
比如辽穆宗耶律璟,耶律璟是有名的昏君和暴君,继位之后,整日通宵达旦饮酒取乐,沉迷于美色之中。
晚上光顾着玩乐去了,白天肯定会困的啊。但大臣们白天都有事要向他禀报,他也不能不接见。于是,朝堂上,就出现了大臣们在下面酣畅淋漓的演讲,皇帝在龙椅上呼呼大睡的场景。
一些大臣早就对耶律璟的暴政和懒政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忿,就私下给耶律璟取了个“睡王”的外号。(《资治通鉴》)
图源网络
而除了耶律璟这样暴政、昏庸的君主被取外号之外,碌碌无为,没有本事的君主也会被取外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中宗李显,李显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儿子。
唐高宗去世后,他因组建自己的集团摆脱武则天的控制失败,只做了短短55天皇帝。神龙政变后,李显又被请回宫中二度为帝。
此时李显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宏伟壮志,且韦氏与上官婉儿私下勾结,形成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李显对此根本无能为力,最终还被韦氏与安乐公主合谋给毒死。
图源网络
事后,人们根据李显的生平,为其取了个“和事天子”的外号。(《资治通鉴》)因为他在朝堂争斗的时候,总是站出来当和事佬,目光短浅,没有自我判断能力。
再往前点,南北朝时期也有皇帝被人取过外号,他就是梁武帝萧衍。作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萧衍这一生可谓是褒贬不一。
前期,他励精图治,积极改革前朝积弊,使梁朝一度强盛过。但晚年的时候,萧衍却沉迷佛教。萧衍沉迷佛教到什么地步呢?
图源网络
据悉,他一生四次堕入空门。历史上不是没有信佛的皇帝,但像萧衍这种真的很少见,也过于荒唐。民间为了讽刺萧衍,就为他取了个“皇帝菩萨”的别称。(《魏书·萧衍传》)
诸如此类有外号的皇帝还有很多,像“乞丐皇帝”朱元璋、“赤脚大仙”宋仁宗、“大明战神”朱祁镇等。不过,这些外号没有什么可以取证的地方,多半都是现代人所取的。
而通过对历朝历代的皇帝绰号进行搜集,我们会发现,有迹可循的帝王绰号,出现最频繁的一个时期是在五代十国。
图源网络
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一个大分裂时期,数个军阀割据一方称帝,频繁远交近攻,每天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而除了这个时期的皇帝多之外,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也比任何时期都要奇葩,所以这个时期的皇帝绰号是最奇葩的。
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绰号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大家最熟知的“儿皇帝”石敬瑭。“儿皇帝”这个称呼,怎么看都是一个贬义词。那么,石敬瑭都做了什么,以至于被人取了这样一个低俗的外号呢?
图源网络
这还要从石敬瑭的生平开始说起,早年的时候,他一直跟着李嗣源南征北战,立下许多战功,还拥戴李嗣源当上了皇帝。
这让李嗣源无比敬重石敬瑭,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特别深厚。而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珂对石敬瑭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对于李从珂来说,石敬瑭功劳卓越,在军中威望很高,所以担心石敬瑭会危害自己的皇位。
在李嗣源葬礼结束后,李从珂便找个理由,将石敬瑭打发到了河东地区。但即使在河东,石敬瑭依旧还是被李从珂提防、猜疑着。
图源网络
这让石敬瑭非常不满,要知道,当年李嗣源死后,石敬瑭帮助李从珂解决掉了帝位的有力竞争者李从厚。李从珂非但不感激,反而处处针对。久而久之,石敬瑭就起了谋反之心。
在河东经营数年后,石敬瑭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时机成熟后,他就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想取代李从珂。
但石敬瑭太高估了自己,战争爆发后,他就接连惨败,甚至被后唐军队围困在城里。眼见粮草就要见底,石敬瑭便心生一计,前去像契丹求助。
图源网络
为了说服契丹出兵,石敬瑭承诺每年向契丹进贡大批财物,同时以儿国自称。除此之外,石敬瑭还向契丹保证,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这让契丹大喜过望,连忙派出军队南下,大败后唐军。不久后,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便自焚而亡,后唐也就此覆灭。
后唐被灭掉后,石敬瑭建立了后晋,并按照约定向做了契丹的“儿皇帝”,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幽云十六州地图
从这之后,中原失去了屏障,契丹时常带兵南下,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人们对石敬瑭卖国求荣的行径十分不耻,便私底下一直管石敬瑭叫“儿皇帝”。
“高赖子”
除了石敬瑭卖国求荣的荒诞行为之外,五代十国中还有一个存在感特别低,但奇葩程度丝毫不输石敬瑭的一个割据政权,它就是南平。
荆南是南方九国之一,由高季兴建立的。高季兴这个人早年在朱温义子朱友让府上做家奴,后来又被朱友让收为义子。
图源网络
后来他随着朱温南征北战,立下了诸多战功。到朱温称帝后,高季兴因功受封为荆南节度使,不久后又被封为渤海王。
后梁灭亡、后唐建立后,高季兴便向后唐称臣。之后,他便和儿子高从诲在荆南一代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
是的,没听错,一个王侯,居然在自己地盘干打家劫舍。而他打劫的对象,一般都是途径荆南的使者。
图源网络
这些使者都是带着各地进献给朝廷的贡品的,高季兴也清楚,但还是选择占为己有。而一旦有国家追责,并派兵对其围剿的时候,高季兴又屁颠屁颠的跑出来将贡品给归还。
等别人气消了,他又接着拦截使者、索取货物,可谓是反复无常。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居然做出这样无赖的事,让五代十国时期的不少国家都感到无语。
因为你连想攻打他的想法都没有,每次语言威胁的时候,高季兴就开始妥协了,根本找不到借口。为此,人们给高季兴取了个“高赖子”的外号。
图源网络
其儿子高从诲继位后,与高季兴如出一辙,总是做着非常不耻、不符合身份与地位的事。所以,“高赖子”的外号也继承到了高从诲身上。(《新五代史》)
从“儿皇帝”到“高赖子”,大家兴许会发现,这些绰号,大多都是贬义的,难道五代十国时期,就没有皇帝的外号是褒义的么?
其实是有的,像李克用与李存勖就分别因作战勇猛,被冠以“”独眼龙和“飞虎子”的称呼。
首先说下,李克用没有当过皇帝,是李存勖当上皇帝后,追封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的。毕竟后唐政权的奠基,与李克用分不开关系。
图源网络
那么,李克用为什么会被称为“独眼龙”呢?原来,李克用有一只眼睛有问题,身体残缺,视力受限。但即使如此,他在战斗中却非常勇猛。人们为了称赞李克用,便为其取了个“独眼龙”的外号。
而除了独眼龙之外,李克用还有“李鸦儿”的外号。这是形容李克用行动起来如同鸟儿一般迅捷。
这下,大家应该明白李存勖为什么被叫“飞虎子”了吧?毕竟虎父无犬子,事实也是如此,李存勖确实继承了李克用的优秀基因。在战场上的时候,表现丝毫不输李克用。
图源网络
而李存勖除了飞虎子这个外号之后,还有个李天下的外号。说是有一天,李存勖在看戏的时候,被戏里面的情节给迷到了。
为了过过瘾,他便登上了台,便给自己取了个名叫“李天下”的角色。当时在台上的演员听到后,就给了李存勖两耳光,说道:只有皇帝才能自称天下。
李存勖当时就是皇帝,被打了一巴掌后,并没有生气,反而重金赏赐了这个戏角。从这之后,“李天下”也逐渐成为李存勖的一个外号。
图源网络
总结
五代十国时期,有绰号的皇帝还有很多,像认贼当叔的刘崇,被人冠以“侄皇帝”的外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为皇帝取外号,大多都是根据其言行举止以及生平贡献、作为相关。
利国利民的,老百姓会惦记,会取好的、具有褒义的外号。而祸国殃民、危害百姓和国家的,老百姓自然会取贬义的外号来讽刺。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反抗手段。
而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绰号大多都是贬义的。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是多么的昏暗。以至于许多史学家提起这段历史的时候,都用最悲叹、最糟糕的语言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