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自文字的力量,基于传统的创新:明代檄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突破

来自文字的力量,基于传统的创新:明代檄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突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17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3:32

引言

檄文的起源相当早,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后期更是逐渐繁荣了起来,到宋朝时到达了顶峰。

朱元璋画像

之后明朝时期的檄文不少人都认为是处于一个停滞期,但实际上明朝的檄文也有一定的发展。

在类型上,明代的檄文类型有所增加,各种各样类型的都有,有声讨类的,有风俗类的。

从语言风格上看,明朝的檄文也独具特色,语言风格相当的刚健,在这种雄气风格上又加入了不少的修辞手法。

同时明朝的檄文相较于前朝,明显内涵更深刻了,上升到了家国的层面,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元朝作战

一、种类丰富——按照内容分不同类型

明朝檄文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声讨类的,这一类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算是比较经典的一个类型,因此在明朝时期依旧是重头戏。

这类檄文尤其是会对敌对方进行道德上的压制,使得敌人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样就能够率先获得先机。

像《谕中原檄》之中大肆的描写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文中对于统治者的各种恶性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为明朝的出兵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理由。

文字是有力量的,明代檄文之中也有不少是晓喻劝降的,通过檄文来动摇对方的军心。

这个时候的檄文的语气大都比较和善,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分析继续进行战争的话会造成哪些后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国志》之中记载着: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朱元璋在讨伐方国珍时曾发布过一篇檄文,文章之中提到自己因为考虑到百姓,因此在面对方国珍的投降时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方国珍竟然随即就叛变了,这样一来朱元璋发动的战争反而成了具有正义性的了,甚至民众还会对方国珍产生不满的情绪。

明朝还有不少檄文是用来颁布决策,发动号召的,这样的檄文一般都会在颁布了某些决策,或者是战争时期向某地征兵时才会发布。

如果说是决策类型的檄文的话,大都具有公文的效力,如果说是号召类的檄文,往往写的颇具感情,能够引起人的共情。

忽必烈

在各类檄文之中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类就是社会风俗类的,这一类檄文的历史比较短。

从唐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像《会考制度》是会对会考制度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还有的会针对一些社会的风俗习惯进行抨击。

通过这种檄文来达到教化民众的效果,这种檄文在明朝时期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明朝时期的檄文类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有此前就已经存在的许多类型,同时也有明朝时期最新尝试的类型。

但不管是哪些毕竟是在明朝时期发布的,自然会带有明朝独特的时代特征,这些都体现在檄文的文体和语言上。

二、特征鲜明——独具王朝的时代特色

不少人之所以觉得明朝的檄文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主要是因为将明朝的檄文看做是军事文书类了。

但实际上除了军事文书类,明朝檄文还是应该被看做是一种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去看的话,明朝的檄文在文体或者是语言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最初对于檄文并没有明确的文体规定,一直到刘勰在《文心雕龙》之中提出才逐渐有所改变。

一般来说开篇是要以某年某月某日的形式起笔,然后引出所要写的正文,最后结尾也是有固定的一个模式,也就是说一篇完整的檄文大致上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明朝的檄文同样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开篇点名创作的时间或者是即将要写作的对象,将时间和讨伐对象都给明确了。

明朝军队

《讨叛降大逆臣檄》开篇就写道:

“崇祯十有七年夏四月,江左诸少年讨降贼大逆臣”。

中间部分大都用盖闻来统领,后面再去叙述要讨伐的内容,或者是涉及到的诸多道理。最后结尾时也会写道“檄到如章,书不尽意”。

这样一来既能够强调文章的真实性,也能够增加文章的流传度。

从语言上看的话,明代的檄文大多走的是复古的风格,在这一风格趋势下,明朝的檄文主要以散文为主,其中会夹杂着一些骈文,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骈散结合的一种语言特点。

明朝军队作战

虽说是骈散结合,但是声律依旧极为和谐,节拍大都是四四二四节拍,这样一来檄文内容能够清晰表达出来的同时,檄文的气势也相当到位的。

同时明代的檄文为了能够增加文章的效果,还在其中加入了不少的修辞手法,像比较常见的有夸张,这样的手法能够极大的增强文章的气势。

像《谕中原檄》之中写道明军占领了整个南方,但实际上当时明军并未占领南方,这样写的话就是想要增强士兵的信心。

除此之外,明代檄文之中还经常会采用排比的手法,这样排比的手法一般就是来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个特点。

就像《讨李自成檄》之中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太祖的一系列功绩,这样的手法来体现出李自成的功高德厚,同时来与下文做出对比,让百姓明确为何要对李自成进行讨伐。

明朝讨伐元朝

在明代檄文之中还运用了不少的修辞手法,像用典,对比这些。

这些手法的运用都是在为整个檄文服务,这样一来檄文作为文学作品便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有了让后世赏析的价值。

尤其是明代的檄文表现出的文体特征是相当刚健宏壮的,这在明朝的各种文章当中都算是极为独特的存在。

明代的檄文从思想上看要比前朝突破了不少,加入了许多涉及到民族领域的深刻的思想,像华夷之辩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明代的檄文还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出现了其它类型的文章。

明朝檄文

三、深度拓展——融入了浓厚的民族思想

明代檄文与此前檄文相比比较具有突破点的就是在其中融入了民族思想,像华夷之辩的思想就是最早在明朝时出现在檄文之中的,这无疑于拓展了檄文的深度。

虽说华夷之辩的思想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古人认为夷是缺乏礼仪的民族,因此从方方面面来讲都比不得华夏民族。

一直发展到明朝,这种思想上的对立依旧存在,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华夷不管是在生活习性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

甚至许多少数民族还会对中原政权发动进攻,这就示中原民族必须要加强对于少数民族的防护。

明朝的檄文之中明确批判了元朝的少数民族统治,认为当时的许多行为都是破坏纲常礼教的存在,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元朝农民起义

在明朝的檄文之中将华夷之间的界限给明确了,也加深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力。

相较于前朝,明朝檄文之中提出的华夷之辩更是为实现政治统一的一种辅助,毕竟在对少数民族进行讨伐时,自然会引起许多反战的百姓或者官员的反对。

在对这样的观念进行宣传之后反而成为了讨伐战争之前对于民众心理的一种安抚。

不仅如此,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体,也就是拟檄文,这是在檄文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与檄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拟檄文就是站在后来人的立场上对于当下发生之事进行评判。

谕中原檄

明代的拟檄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都很高。在为数不多的拟檄文之中能够达到每一篇都独具特色。

从文体形式上看,明代的拟檄文也上极为完善,行文的体制相当的标准,内容的叙述有相关的形式标准,因此对于后世的文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语

檄文在中国封建社会之中可以说是独特的存在,到了明朝时期,檄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了,既继承了前朝的檄文传统,同时又表现出了明朝独特的檄文特点。

檄文种类的有所增加,同时文体特征上也有所丰富。

相较于前朝,明朝的檄文明显在思想上实现了突破,对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檄文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文体形式,在各个封建王朝之中还是相当亮眼的存在。

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

《三国志》

《讨叛降大逆臣檄》

更多文章

  • 唐代传奇人物上官婉儿墓葬发掘记-墓志记载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官 婉儿,历史人物故事上官婉儿,发掘者解密上官婉儿墓三大谜团

    虽然墓葬区大多都被盗掘,但按照相关规定,考古工作者仍需要提前对施工工地进行考古勘探。然而,让考古工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一次看似平常的考古勘探却即将揭开一个沉睡千年的秘密。经过考古勘探,考古工作者只是在工地周边发现了一些隋唐时期被盗的小型墓葬,就在考古勘探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有着特殊土层探洞使考古工

  • 在宋代,牢城是怎样的?罪犯居住条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牢城与监狱牢城和监狱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关之一,是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监狱的起源很早,据《艺林汇考》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圜土,即古代监狱。可见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监狱。徽宗时期为惩治日益增多的强盗,解决刺配道途之累,曾仿照西周设置了圜土,“今欲仿周官司圜之法,令诸州筑圜土

  • 唐代户籍制度的管理,促进农商并重观念的形成,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户籍管理,唐朝户籍管理的特点及影响,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管理

    一个王朝想要走得长远,最终依靠的是政治、经济等的相互配合依存,而这些条件下所支撑着的是各种管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户籍制度可谓是最基础的一项国家制度。唐朝亦然,有其优秀的地方为后世所效仿,也有其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从两个方面开始论述,以期来得出对当代户籍制度的借鉴意义。人口管理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 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基本存在于古代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把居住地与市场分开来,符合古人喜欢各司其职的特性。古代的制度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还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进行排列。士子地位最高,其次为农民,商人最低。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需要商人促进商品的流通,让采买的活动更加的活跃。坊市制度为此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程

  • 嘉庆35岁继位,乾隆却赖在养心殿,和珅出了个主意,让嘉庆动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到底是不是乾隆留给嘉庆的,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处置和珅

    乾隆本身又懂得自律养身,还有和珅这样的官员,成天阿谀奉承,他不长寿谁长寿呢?但是这可苦了35岁才继位的嘉庆皇帝,被和珅一次又一次激怒,却只能忍气吞声。 激怒帝王的代价 1799年,89岁高寿的乾隆终于去世了。嘉庆悲痛不已,马上发了一道圣旨,要和珅为乾隆守陵。和珅被留在了宫中,嘉庆便暗暗召集群臣,密谋

  • 五代十国时期的县令,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职能?又是如何入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都是通过管理地方政府来管理国家。因此,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基层官员的。他们是国家这个巨大机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郡县制开始实施后,县就成为了一个国家中最为基层的行政组织。而一个县的县令素质高低,则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百姓的生活。所以,历朝历代以来的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县令的选拔和管

  • 曾国藩:30岁创业失败,牢记这三个要点,助你重回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国藩的创业智慧,曾国藩人生如何逆袭,曾国藩四句话教你如何成功

    然而纵观古今,伟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除去自身本领外,在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的性格,才是致胜法宝。试想一下,若当时曾国藩被救上岸后,仍然一蹶不振,又怎会有东山再起,创造辉煌的时刻呢?关于30岁事业失败,如何摆脱困境,曾国藩在日记中有详细的描述,并标注若能做到这三点,必定能够重振旗鼓,再次走向人生巅峰

  • 五代十国时期,皇帝们都有什么样的外号?南平君主被人叫高赖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皇帝一览表,五代十国最有政治远见的皇帝,五代十国历任皇帝生平简介一览

    这些皇帝在死后,后人会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评价的文字。后来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都会选择用谥号来概括。图源网络像西汉的刘彻,他在位期间穷兵墨武、征伐四方,为汉朝开辟了不少疆域。人们根据其生前功绩,给了他孝武皇帝的谥号。再比如西汉第13任皇帝刘欣,他年仅25岁就去世了,在位时间非常短。人们为了表示

  • 如果大清没亡,他就是接任溥仪的后一个皇帝,现在却沦为清洁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毓喦比溥仪小12岁,如果说到祖先,小瑞子的曾祖是道光帝的第五子,而溥仪曾祖为第七子。但溥仪家出了两个皇上,此种荣光任谁也比不了的。小瑞子则家道中落,幼年丧母,少年丧父。18岁才熬出头,那就是被溥仪的伪皇宫选为帝宫内廷学员,帮忙管理“国事”。在伪皇宫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都是溥仪的亲属。194

  • 康熙有多喜欢雍正?临死前支走此人,让雍正顺利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来,康熙曾将恢复过一次太子之位,但是太子还是再次被废掉,真是大起大落,这次被废掉之后,太子就再也没有翻过身了。看过《宫》的都知道,太子之位空缺之后,朝中形成了两大派,一个以四皇子胤禛为中心,一个以八皇子胤禩为中心,他们几乎是势不两立的。在两股势力争斗过程中,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心安的。康熙69岁时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