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历代帝王

唐朝历代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92 更新时间:2023/12/28 10:32:27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使唐朝国力有了稍稍回转。王仙芝、黄巢等起义加重了唐朝末期的统治危机。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温,唐朝灭亡。

李虎(?—551年),字文彬,唐高祖李渊祖父。李渊称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

李昞(?—572年),字明泽,李虎第三子,李渊父亲。李渊称帝后,追谥为元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兴宁陵。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庙号高祖,谥号神大圣大光孝皇帝,葬于献陵。自云为凉武昭王李嚣七代孙。618年,废杨侑自立,建立唐朝。唐承隋制,颁布《武德律》,推行均田令、租庸调法,设置军府,恢复州县制,发行“开元通宝”,创建唐朝前期各项制度的基本模式。624年,统一全国。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被迫退位,称太上皇。635年,病逝于长安太安宫。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高祖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在位期间,任贤纳谏,重用魏徼、房玄龄等直臣良相,使吏治清明,刑罚较轻,社会安定,经济复兴,史称“贞观之治”。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发展农业生产。630年,平定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634年,征服吐谷浑。640年,灭高昌王国,设置西州和安西都护府,维护辽阔疆域,畅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641年,以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办法,密切汉藏关系。他兴办学校,发展科举,提倡书法,吸收周边各族的优秀文化,使华夏文化更加辉煌。649年,卒于终南山翠微宫之含元殿。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任贤纳谏,勤于政事,亲问百姓疾苦,史称“永徽之治”,有贞观之遗风。655年,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贬逐褚遂良等元老重臣。提倡科举,维护均田制,平定西突厥,征服高丽。晚年败于吐蕃,罢安西四镇。660年以后,唐高宗因多病影响处理政务,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683年,病逝东都真观殿。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初名李哲,唐高宗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位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684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698年,复为太子。705年,发动神龙政变,复“唐”国号。在位期间,怠于政事,恣意淫乐。710年,被韦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朝第五位皇帝。684年—690年,710年—712年两度在位,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684年,武则天废黜唐中宗,立其为帝。690年,武则天称帝,降为皇嗣。710年,唐中宗被韦后毒死,李隆基诛除韦党及诸武,拥其复位。略有智谋,善以退让避祸。712年,传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卒于长安百福殿。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李显第四子,唐朝第六位皇帝。710年,即位皇帝,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在位前期,先后重用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任贤纳谏,赏罚分明。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重视教育,提倡科举。整军练武,维护边防。因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较安定,有“开元盛世”之称。在位后期,贪图安逸,迷恋声色,宠爱杨贵妃,委政事于宰相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日趋腐败,边患逐渐严重。均田制、府兵制均遭破坏,军事部署外重内轻,边将拥兵自雄,内地军备空虚。755年,爆发“安史之乱”。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57年,从蜀地返回长安。762年,在神龙殿抑郁而死。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绍,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756年,与宦官李辅国策动禁军诛杀杨国忠,迫使唐玄宗下令缢杀杨贵妃,并分兵北上。任用郭子仪、李光弼,依靠朔方军,并借用回纥兵平叛。757年,收复长安。762年,张皇后谋杀李辅国,密谋泄露被杀,唐肃宗惊病而死。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 ),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779年,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762年,再借回纥兵讨伐史朝义,平定安史之乱。任用安史旧部为河北诸镇节度使,藩镇割据遂成定局。任用刘晏,整顿漕运及财政。笃信佛教。779年,李豫在大明宫紫宸殿驾崩。

唐德宗李适(742年—805年),唐代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779年—805年2月25日在位,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780年,用杨炎的建议,废租庸调改用两税法。781年,发动削藩战争,后放弃。猜忌信谗,擢用卢杞,冤杀刘晏。加征茶税、竹税、商税等,致使许多百姓破产。根据李泌的建议,对内兴起古文运动;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805年,唐德宗在长安会宁殿驾崩。

唐顺宗李诵(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年即位,在位186天,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曾与王叔文议论宫市之弊及民间疾苦。805年,任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变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触犯了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利益,被迫禅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变法失败。806年,病死。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朝第十二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庙号宪宗,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修订律令,整顿科举,为削藩而蓄财。任用李愬,平定淮西,使朝廷威望大增。819年,使唐代宗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暂告结束,史称“元和中兴”。晚年祈求长生,迷信方士,服食金丹,经常躁怒,宦官多有获罪被杀者。820年,被宦官陈弘志等杀死。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初名李宥,唐宪宗第三子,唐朝第十三位皇帝。820年—824年在位,庙号穆宗,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820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喜欢宴游,怠于国事,亲信奸佞,疏远忠臣,藩镇割据加剧。821年,与吐蕃议和,立《长庆会盟碑》。824年,因服金丹致死。

唐敬宗李湛(809年—827年),唐穆宗长子,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7年在位,庙号敬宗,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喜欢游宴、击鞠、奏乐,赏赐宦官、乐人,亲近群小,不爱理政,致使朝政混乱。827年,夜猎还宫,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初名李涵,唐穆宗次子,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26―840年在位,庙号文宗,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在位期间,“牛李”党争,更迭弄权,无制御之术。835年,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史称“甘露之变”。840年,唐文宗抑郁而终。

唐武宗李炎(814年—846年),初名李瀍,唐穆宗第五子,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0年—846年在位,庙号武宗,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宦官仇士良等人拥立即位。重用李德裕,整顿吏治,内政外事都有改善。842年,接受回鹘降将。843年,平定刘稹叛乱,使朝廷威望颇振,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846年,因服金丹致死。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初名李怡,唐宪宗第十三子,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庙号宣宗,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846年,被宦官马元贽等拥立即位。罢免李德裕,重用牛僧孺。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史称“大中之治”。859年,因服仙丹致死。

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初名李温,唐宣宗长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59年—873年在位,庙号懿宗,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葬于简陵。游宴无度,怠于政事,骄奢淫逸,朝政混乱。听任宦官擅权,任用无能之人。873年,法门寺迎奉佛骨,不听群臣谏言,加重唐朝的统治危机。873年,唐懿宗在咸宁殿因病驾崩。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初名李俨,唐懿宗第五子,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88年,庙号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在位期间,由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朝政混乱。喜欢蹴鞠和斗鸡。874年,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880年,黄巢攻占洛阳、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蜀中。885年,返回长安不久,李克用等人兵逼长安,再次逃出。藩镇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唐朝至此分裂。888年,病中的唐僖宗又一次回到长安,在武德殿驾崩。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唐懿宗第七子,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904年在位,庙号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重视儒术,想恢复旧业。但宦官专权,朋党倾轧,藩镇跋扈,无法扭转局势。宰相崔胤密召朱温入宫尽诛宦官,神策军不复存在,受朱温挟制。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在椒殿被杀。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初名李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谥号哀皇帝,葬于温陵。后唐时期,追谥为昭宣光烈孝皇帝。904年,朱温杀害唐昭宗,拥立唐哀帝即位。军政大权由朱温操纵,成为傀儡。905年,朱温在白马驿大肆杀害朝臣,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907年,唐哀帝被迫禅位于朱温,唐朝灭亡。908年,被朱温派人杀害。

更多文章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因太过意外,正史都不愿记载网友:大写的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都兰县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全180集电视剧,成吉思汗打到欧洲什么地方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跨越时代,被一代伟人成为天骄,可想而知他的卓越功勋。成吉思汗是一位马上帝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常年征战,而且骁勇善战。他是第一个横扫欧亚大陆,将蒙古的势力扩张到了史无前例的地位。然而他的离奇死亡和他的迅速崛起一样的扑朔迷离。成吉思汗自小像草原上自由自在的雄鹰,

  • 一代名相张居正:去世后家破人亡,6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居正死后的历史,一代名相张居正简介,张居正去世后的下场

    1582年,是大明王朝开国的第214年(总存续276年),这一年58岁的张居正先生伴随着夏日的蝉鸣,乘风西去,留下了年近80岁的老母和6个儿子,没有了父亲的庇护,6个儿子的结局如何呢?一、张先生的身后事众所周知张太岳(号)先生在世时,独揽朝纲,政令通达,成绩斐然,意气风发,有人说其改革至少为明王朝续

  • 唐玄宗为什么独宠杨玉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有近臣进奏说,杨玄琰有个女儿,名叫杨玉环,现为寿王妃,姿质天成,玄宗闻言大喜,也不管人家是自己的儿媳妇,当即吩咐入暗中招来观看。一枝秾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不看不打紧,一看之下,玄宗傻了眼。杨玉环长得美艳无比,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这样丰艳照人,风情万种的女人没法不让一个正常的男人

  • 历史最受宠的女人不是杨贵妃,不是董鄂妃,而是名不经传的符训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提起历史上受宠的女人,首先就会想到杨贵妃,杨贵妃。电影中的杨贵妃首先杨贵妃自身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又因为她备受唐明皇的宠爱,甚至唐明皇为了得到杨贵妃,在索取杨贵妃中间还冲破了伦理道德,颇费了一番手段,让杨贵妃去道观修行,摇身一变,让杨贵妃从自己的儿媳妇变成自己的妃子。而唐

  • 乃颜叛乱,元朝立国后的大危机,迟暮的忽必烈亲自下场解决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乃颜是何许人也?叛乱因何而起? 对元朝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会纳闷儿,乃颜是什么人?怎么会对老谋深算的忽必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呢?其实乃颜也是一位蒙古的王爷,他的祖父是塔察儿,塔察儿当年在元朝诞生的过程中是最早一批拥戴忽必烈的蒙古王族。而塔察儿的祖父就是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格斡赤斤。这事情的导火索还要

  • 唐朝正三品已经算是“大官”了,那一品和二品,是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由此可见,宰相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绝对算得上顶级大佬。然而时间回到唐朝,这样的顶级大佬,只不过是正三品官员,那么三品之上的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时代背景一品与二品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这早已成为民众的共同认知,唐朝年间也同样如此。可唐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是,为了防备

  • 为何近年来清宫戏层出不穷,而元朝的宫廷剧却无人拍?原因有4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统治时间短。元朝对中原的统治不足100年(起于1271年,结束于1368年),然而在这不足100年的时间里,元朝却经历了11位皇帝的统治,除去开国和灭世的那几十年,元朝真正和平安定的时间少之又少。 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元朝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并不是很多,因此,在没有足够史料参考的前提

  • 《南北朝九史》笔记 13 南陈(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52年,南梁元帝承圣元年,侯景之乱被平定。陈霸先因功被封为征虏将军、长城县侯,开府仪同三司。公元554年,西魏柱国大将军于谨等人率大军攻破南梁都城江陵(荆州)。梁元帝萧绎被杀,年仅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被推举为梁王。公元555年,正月,北齐文宣帝高洋派人护送萧渊明南渡,王僧辩屈从于北齐兵势,迎立

  • 金花面圣交帅印,狄青陷害难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包相爷一只手托着大印,一只手拽着金花,就朝金殿走去。这回就好办了!只要有了你,满天乌云也就散了!再说四帝仁宗,这时候他刚稳住神儿。刚才有人来报:杨家女将造反了!就这一句话,仁宗皇帝瘫坐在龙椅之上,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个时候,包大人上了金殿,跪倒在金阶之下,臣启万岁,万万岁!”“包爱卿,孤命你去劝太君

  • 两宋留下的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霸气、豪气和骨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皇室女性被俘后的悲惨遭遇,两宋思想文化总结,南北两宋的史实列表

    霸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剧照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对当时的割据政权各个击破,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到了公元974年的时候,江南已经基本在其掌握,当时的南唐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境地,被北宋三面合围,李煜舍弃了南唐的国号改称为“江南国主”,意图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