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学下的夏文化与夏朝的建立

考古学下的夏文化与夏朝的建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4/1/15 18:27:34

夏王朝的统治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的嵩山至伊水、洛水流域,另外,晋南也是夏人活动的重要地区,夏王朝的最东部边界,已经达到河南的东部与河北、山东两省的交界处。

由于夏代的文字至今尚未被发现,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哪一处考古学文化就是夏王朝历史的遗存。

不过,动于1996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断定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第二段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夏王朝的存在与发展时期;而在豫西及晋南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早期文化,就是夏王朝的文化遗存;豫西、晋南地区是所谓“有夏之居”之所在。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西南约9公里的二里头村,总面积在3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人们关于二里头文化的总体知识是:

二里头遗址共有4层文化堆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标本经过碳14的测定,年代基本在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之间,与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大致吻合。目前,学者对于夏代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但主要是集中在探讨夏文化的开始年代上。

近期,有一种看法认为,二里头文化只是“后羿代夏”、“少康中兴”之后形成的夏王朝的文化遗存,夏文化还应该包括晚期的河南龙山文化。

建立的背景

一、显赫的家族

在文献记载中,夏朝为姒(sì)姓,是居住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部落,世代与黄河打交道。在传说中的、舜时期,黄河流域发生重大水患。夏族的首领[gǔn]奉帝舜的命令前去治理洪水,由于他简单地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反而加剧了各地的水患。帝舜将他处死,并命令他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二、大禹治水与塗[tú]山大会

大禹治水有功,舜举行隆重仪式,向天祷告,以禹为自己的继承人,舜以后,禹即帝位,定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一是对各地的山川、道路进行测量和整治,并将天下划分为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二是命伯益后稷教民种植,并命诸侯相互协助,调有余以济不足,三是按照各地物产的不同分派应交纳的贡物,四是讨伐了拒不合作治水的顽民有苗氏,五是召开塗山大会(也叫会稽大会)。

塗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涂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州市)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于涂山,史称塗山之会。并将后至的防风氏杀死以申明纪律,禹的治理,使天下得到了大治。

大禹的上述活动,促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往来,为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此禹的声望,通达四海,在先秦古文献中,禹是受到称赞最多的圣人之一。

三、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度

禹在生前,也按照古老的禅让制度将东夷族的一个首领,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禹死后,由于益并没有建立过显赫的功勋,因此诸侯们反对益即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为此,启与益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启将益杀死,即帝位。

启即位以后,便将禅让制废除,建立了帝位传子的世袭制度。世袭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一个阶段,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以禅让制度为代表。而由启开始的这个阶段,则是“大人世及以为礼”,以传子制度为标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灭亡后,其后裔都去了哪里?南方的安徽有重大的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桀奔南巢,南巢在哪里?关于夏朝的灭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但是《史记》并没有写明白桀被流放到了哪里。不过其他史料弥补了这个短缺,《尚书·商书》载:“成汤放桀于南巢。 ”《竹书纪年》更是较为详细地记载:“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

  • 这是山海经中最大的谜团,日本最大的陵墓里面很可能是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早就有关于美洲大陆的记录,包括远古时期各个国家的传说和文明,都能在山海经里面找到记录,以及上古时期的各种奇珍异兽。山海经也是一本远古时期的世界地图,让你怀疑是不是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统一了天下。初看山海经,你可能觉得荒诞不解,但是看完后你会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知。[var1][var1][var1]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说了什么,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视频,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

    [var1] 而在这段故事当中,蔺相如以德报怨,使廉颇认识到了错误的所在,主动赤膊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而两人最后也和好如初。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段故事的结局虽然是美好的,但两人最后的下场究竟是如何却不得而知。历史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却对两人的结局颇为惋惜。 惺惺相惜成挚友,一朝病重文相落据史料记载

  • 历史上有名的3位美人,妲己倒数第一,第一位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中真正的妲己是谁,历史上的真实的苏妲己,历史上苏妲己的资料

    排在第三位的是苏妲己,由于苏妲己的出现,纣王开始沉迷于葡萄酒,对政治一无所知,也很残酷。由于苏妲己天生残酷,她和上虞国王也制造了很多不满,并杀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可以说,商代的灭亡与苏妲己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我相信很多朋友不会感到陌生,她就是令周幽王为其“烽火戏诸侯”-褒姒的女人。传说,白皙的皮肤

  • 雨伞结局:成枏把王位还给元孙,启晟出宫活出自己,心昭君喜当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启晟,启晟大君是王后和殿下的儿子吗,启晟名字是诗经里的吗

    还有就是他把王位还给了元孙,而且把自己的帽子给元孙戴,他说“我会守护你的国家”,大概他一开始就没有过当王的想法,一切都是为了报大哥的恩,最后他给王后撑伞,王后给元孙撑伞,也是预示着他们俩会一直守护元孙,二哥这个角色的人设真的太好了。喜欢成枏大君和元孙一起的镜头,尤其去宫外看他,两个人站着,中间有一段

  • 三代秦相的私心,却难阻统一天下进程,关键在秦王独到用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此时的卫国,虽然名义上还是国,其实就跟秦国的县差不多大小。春秋早期,卫国就曾被赤狄灭国,后来还是在东周霸主齐桓公救助下,在黄河以东艰难复国。此后直到战国,在列强不断侵蚀下地盘越来越小,连卫侯都已自贬改称“君”。而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强盛,不但连续打败三晋,还在汉中大败楚军,让

  • 前441年,在暴雨中疾行的墨子,将凭一己之力去阻止一支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四史奇人传之墨翟墨子腋下夹着两只破草鞋,赤着脚在翻滚的泥泞中艰难跋涉,这么拼是有原因的,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计划,几十万生灵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var1]他有什么本事能够进行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对手的实力又会是如何的强大?被楚惠王鄙视的墨子楚国一直试图称霸中原,但欺负宋国

  • 孔子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的身世,孔子墓里有没有孔子遗体,孔子金言10句

    [var1]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孔子问他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但是母亲颜征在不愿告诉他。为什么颜征在不愿告诉孔子?这是因为“叔梁纥与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换句话说,孔子是“私生子”。汉朝时候的郑玄为《礼记·檀弓》作注时也认为,孔丘

  • 抵御土匪侵犯的韩小汪、六上三勇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小汪,魏县回隆镇韩小汪土匪韩桂枝,河北省魏县韩小汪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大名、魏县一带匪患严重。这里西与河南彰德府临漳县、安阳县相邻、东与山东东昌府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贼、匪众多,治安向来难治。在此情形之下,各村为了自保,自行组织民团,抵御盗匪,涌现出不少勇士。魏县回隆镇附近在史料上有记载的乡贤勇士有清朝咸丰年间韩小汪的史振山、史振海兄弟和六上

  • 东汉末日:董卓迁都洛阳至长安,曹操兵败诸侯壁上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卓兵败迁都长安旧都洛阳,壁上观,曹操讨伐董卓诏书

    当时,京都中有童谣云:“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董卓偶有所闻,证诸图谶亦是汉运将终,因即思迁都长安借避兵锋。当下与公卿商议,公卿等皆不欲西迁,只是惮董卓凶威,未敢反抗,大都默默无言。时车骑将军朱儁方为河南尹,董卓因朱儁多年宿将,外示亲昵,阴实嫉忌,恐他交通关东,乃表迁朱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