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大名、魏县一带匪患严重。这里西与河南彰德府临漳县、安阳县相邻、东与山东东昌府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贼、匪众多,治安向来难治。在此情形之下,各村为了自保,自行组织民团,抵御盗匪,涌现出不少勇士。
魏县回隆镇附近在史料上有记载的乡贤勇士有清朝咸丰年间韩小汪的史振山、史振海兄弟和六上村的许万选。
[var1]
一、韩小汪史振山、史振海兄弟
史振山,字裕财,韩小汪人。此人是武庠生,也就是武秀才,是本县武学生员。史振山作为习武之人,英勇无畏,敢作敢为。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名一带爆发匪乱,不知哪里的土匪蜂拥来到这里疯狂抢劫财物,掳掠百姓,为首的一个叫做刘占考,一个叫做王来凤。
史振山和弟弟史振海率领村民组织民团保卫家乡,抵御土匪侵略,他们训练民兵,严密防范,规定纪律,安排任务,使得土匪不敢踏入韩小汪半步,让韩小汪免遭土匪的侵害,保护了村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史家兄弟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其弟弟史振海,字广厚,性格大方慷慨,宽厚仁义,经常施舍财物给别人。光绪初年,漳河发大水,造成小汪一带连年土地歉收,老百姓粮食不够自给,难以上交租税,生活困难。史振海亲自找到县令将这一情况上报,请求县令现场勘查灾情,县令来了以后,史振海作向导,领着县令到处查看土地灾情,了解百姓困难,最后,县令当面批准韩小汪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庄的租税全免,减轻了百姓负担。
韩小汪村里修泰山庙,需要大量钱财,史振海带头捐款垫资。村里商议组织民团保卫家乡,推举史振海为首领,史振海自掏腰包购置军服,训练民兵,之后成功击退了土匪的侵扰。
史振海在韩小汪村得到村民一致好评和尊敬,县令为嘉奖他,亲自写一副牌匾悬挂在他家大门,牌匾内容为“功襄防守”。
[var1]
二、六上许万选
许万选,字钱青。六上村(溜儿村)人。他是入得国子监读书的岁贡生。毕业之后并未立即授官,而是作了一名候补训导。清代,并非具备做官资格的人都有官做,有些人在获得候选资格以后,暂且听候任用,待有了空缺才能真正上任。而许万选就属于候补的一个训导。既然史料称呼他为“候补训导”,所以许万选可能等到最后也没能真正上任。但是,即便他没有上任,但他作为一个贡生,在乡间还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还是咸丰十一年,与上面韩小汪遭遇匪乱是同一年,这一年溜儿村也遭遇了匪乱。许万选率领乡勇抵抗土匪侵扰,结果把土匪打得溃散而逃,土匪们在逃跑的时候,马匹陷入泥坑之中,许万选率人抓住了一个叫做赵鸣岐的土匪首领和一个小兵,把他们杀了,土匪一看首领被杀,更为大乱,四散逃命。这一战,土匪非但没在溜儿村获得一点好处,反而丢了首领性命和大量车马、器械等物品,许万选率领的溜儿村村民大获全胜。
许万选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做有仪、有信、有伦,三人也都是村里的秀才。
[var1]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