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究竟是金屋藏娇成就了汉武大帝,还是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

究竟是金屋藏娇成就了汉武大帝,还是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4/1/8 17:26:27

首先明确一点,汉武帝是西汉货真价实的“第五代领导人”。有人说了,汉武帝之前好像不止五个皇帝吧?确实,汉武帝其实是西汉的第七任皇帝,在他之前分别是:第一任汉高祖刘邦;第二任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第三任刘恭和第四任刘弘是兄弟俩,都是刘盈的儿子;第五任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儿子,第六任汉景帝刘是刘恒的儿子,第七任汉武帝刘彻是刘启的儿子。那第五代是怎么算的呢?你看刘邦是第一代,下面儿子刘盈以及孙子刘恭刘弘其实就是吕后掌权的时代,这娘四个算第二代,汉文帝和汉景帝那是三代和四代,到汉武帝这里,就是第五代。

别看只有五代、七任皇帝,但是接班的方式特别有代表性。因为秦朝只有二世,还不够典型和全面,所以西汉的这65年就成为古代权力传递的一个代表。

就这65年,西汉的权力交接就出现了三种模式:一,平稳过渡,包括刘邦到汉惠帝,汉文帝到汉景帝;二,内部夺权,就是汉文帝在大臣的支持下将权力重新从吕后家族那里夺了回来;三,指定接班人,一个是汉惠帝死后,吕后扶持了刘恭、刘弘两任,一个是汉景帝指定了汉武帝。

那么,权力交接模式哪家强?

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还是指定接班人比较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可选择性强啊,并不是说按资排辈,谁老大传给谁,上一代觉得哪个儿子行就传给谁,有竞争才会有活力。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指定接班人靠不靠谱,指定他的那个人就非常重要。吕后指定的俩小孩当皇帝,是为了自己控制权力,那皇帝越听话越好,窝囊废也没问题,汉景帝指定汉武帝当皇帝,那就是为了未来的政权可以稳定,必须要选个有能力的,为了让他顺利接班,还得亲自帮忙,扫清障碍,打好基础。

因为就算接班人指定好了,也未必能接得上班,接上了也未必能干好,能干好也未必能干长。你像汉武帝就是,四岁就被封为胶东王,七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了,看上去挺顺,按我们今天的年龄来说,就是上小学二年级就定了接班,红领巾一戴,就可以唱:我就是大汉王朝接班人了。但是,在他被立为太子前,很少有人认为他能够成为太子。

汉景帝最早立的太子是刘荣,是他年龄最大的儿子。这个儿子是栗姬生的,因为景帝的皇后没有子嗣,不孕不育,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立年龄最大的刘荣为太子。刘荣又叫栗太子,当时已经成年了,按说十有八九接班人是他的,但是,被搞黄了。被谁呢?景帝的妹妹馆陶公主,叫刘嫖

在这里解释一下,“嫖”字那时候还不是现在这个动词的意思,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人身体轻盈,跟马字旁骠骑大将军的骠是通的。要不然公主起这名麻烦大了,谁去公主家做客,就成了嫖客。不光是公主,南宋的时候也有个皇室宗亲,是宋英宗的生父,也叫这个字,那名字更有意思,赵不嫖。搁到今天我觉得这个名字要是注册成一大V,不会被抓。

刘嫖公主觉得太子刘荣是潜力股,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也就是刘荣的表妹嫁给刘荣。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挺讨厌刘嫖,因为刘嫖是汉景帝唯一的妹妹,经常给汉景帝往宫里面进献美女,搞得后宫跟天上人间似的。所以,栗姬就把刘嫖给拒绝了,不和你结亲家。刘嫖抱大腿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退而求其次,抱个粗胳膊也行,于是转而向景帝的另一位宠妃王美人提亲,就是汉武帝他妈,提亲的对象呢,就是王美人的的儿子刘彻,有个典故大家都熟悉,金屋藏娇,刘彻年龄虽小,却十分懂事,可能是他妈授意,他说将来我娶了阿娇,给他造一个金屋子,让她住里面。这事奠定了他后来当太子的基础。

馆陶公主刘嫖因为求亲不成,对栗姬怀恨在心,就经常给皇帝哥哥说栗姬的坏话,毕竟是亲兄妹,感情深,久而久之,景帝就看着栗姬不顺眼了。所以我们说媳妇跟大姑子小姑子之间必须得搞好关系。

与此同时,刘嫖公主还进行对比,经常说王美人和他儿子刘彻好,汉景帝心里慢慢就产生了高下之分。

一段时间之后,王美人为了上位,来了一个狠招,私下鼓动大臣建议景帝将栗姬封为皇后,并说因为她儿子是太子,应当“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结果汉景帝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话,立马处死了这位大臣,并废了太子。可怜的刘荣虽然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却被废黜,三个月之后,景帝另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汉武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七岁,到十六岁登基,这九年的时间,其实汉景帝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为汉武帝扫清一切障碍。大家都知道,接班人虽然指定好了,但要想实现顺利接班,要想在接班后能够说了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很多看似平稳的权力过渡,背后都有一番血淋淋的拼杀。

比方说汉景帝先把汉武帝的竞争对手给除掉,或者压住。因为这些人是最容易出来闹事的,就算他们不闹事,别的人也会忽悠他们闹事,或者打着他们的旗号闹事。

汉武帝这些竞争对手里,最危险的,肯定是废太子刘荣。刘荣本人并没什么问题,被废了就被废了,但是毕竟是当过太子,并且按年龄,本来就应该当太子。所以,汉景帝特别不放心,不过你再不放心,也不能直接杀了吧?人家没什么错,没谋反,将来谋反不谋反不知道,至少现在一点谋反的迹象也没有。但是,这个不管有没有,只要可以有,皇帝就得让你真没有。正好,这一年,刘荣因为修建宫室,占了宗庙的土地,这犯罪了,被传到中尉府受审。

审刘荣这个人叫郅都,曾经当过济南太守,是当时最有名的酷吏,外号苍鹰,因为汉景帝时期轻徭薄赋,经济形势很乐观,老百姓犯法的不多,但是王公贵族犯法的特别多,但是这些王公贵族都特别害怕郅都,郅都不避权贵皇亲,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时专门由郅都审刘荣的案子,把刘荣给吓坏了,请求给刀笔,说自己想写封信直接给汉景帝谢罪,郅都不同意,这事不是你和你爸爸之间的事,而是你和法律之间的事,必须按法律来。刘荣就自杀了。

这件事虽然看上去是郅都逼死了刘荣,其实是汉景帝故意这么干的。要不然儿子被抓的时候,爸爸去哪儿了?

汉景帝这就是为了给刘彻扫清接班的障碍。 虽然刘荣跟刘彻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要想让一个儿子好,想让这个国家政治稳定,另一个儿子就只能死。

政治确实是非常残酷的,但可能没有残酷,也就没有稳定,更没有以后的大发展。光在接班人的事上折腾了,哪里还有精力折腾别的。

当然,郅都因为这件事也得罪了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后来窦太后逼着汉景帝非要杀了郅都,汉景帝先把郅都罢官,然后又让他去任雁门太守,对抗匈奴。据说匈奴特别害怕郅都,专门做了个郅都的人偶,让士兵们射,士兵们一个也没射中,都太害怕郅都了,连个人偶都不敢抬头看,能起到稻草人吓唬麻雀的效果。当然,后来还是在窦太后的强烈干预下,汉景帝最终把郅都抓起来,杀了。

酷吏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官员,没有他们,很多事执行不起来,但是最终酷吏也很难有好下场,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尤其是得罪的有权力的人,酷吏对于权力来说,是猛药;权力对于酷吏来说,是毒药。

除了竞争对手之外,对接班人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就是上一届领导班子中的功臣,尤其是掌握军权的功臣。汉景帝这一届,军功最高的就是周亚夫,周亚夫帮汉景帝平乱,是名军事天才,同时也恃才傲物,所以也成为汉景帝对刘彻接班的一大隐忧。如果我这里收拾不了他,刘彻将来肯定不好收拾。

有一次,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给他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牛排,却不设刀叉。此时,迟到的周亚夫大声叫嚷,埋怨侍者,怎么不给我上餐具?汉景帝说:是我叫撤掉的。意思是,你周亚夫没有我皇上,就是肉到嘴边,你也吃不上,难道你还不知道么?你所建立的功勋,不是你能力多强,而是我给的机会。

周亚夫很伤心,回家就基本处在等死状态。

汉景帝的意思可不能让你等死,得快死。正好,听说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副铠甲,准备给周亚夫陪葬,汉景帝立刻下旨,以谋反罪逮捕。负责审案的官员深得君意,斥:你买铠甲干什么?要造反么?周亚夫说:不是,我买来陪葬的。沉吟一会,审判官怒下断言曰:你活着不造反,你想死了造反!

听到这句千古名言,周亚夫绝食五日,吐血身亡。

为刘彻接班,汉景帝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给儿子陪了个得力助手卫绾

卫绾是车夫出身,没野心,特别忠诚。汉景帝让卫绾来辅佐汉武帝。卫绾这个人,历史书上说没有特别大的功劳,只是忠心耿耿。但其实他对汉武帝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他是儒家,就是卫绾曾在汉武帝刚接班的时候,就提出了要把法家和纵横家的官员给罢免了,这其实是汉武帝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第一步,统治思想改变了,这个苗头其实在汉武帝接班前就打下了伏笔。

汉武帝后来能够成为一名有作为的帝王,跟他妈和他姑姑帮他牵的线有关,要不然连班接不上,也跟他爸给他打下的好的基础有关,要不然就是接班也不一定能干下去。同时,跟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不是说成功就只能靠拼爹,拼妈,拼姑姑,关键还要拼自己。

汉武帝在正式登基之前,也表现出了非同常人的见识。

文帝景帝的时候,因为施行宽刑厚法,凡是死罪都要上报皇帝审核,从不轻易杀人。有一次汉景帝遇到了一件案子,说的是有一个叫防年的小伙子,早年丧母,后来他父亲又续弦娶了一个姓陈的女人。没想到这位陈氏为人品行不端,与邻人勾搭成奸,被防年的父亲知道了,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防年的父亲用毒酒害死。血气方刚的防年知道内情之后,一气之下他将继母陈氏杀死,也像后来的武二郎一样杀头祭父。按照当时的刑律,弑母是大罪,主管刑罚的廷尉认为应该将防年处以极刑。但景帝觉得有些不妥,就把太子刘彻叫来一同参详。刘彻看完卷宗,说了这么一番话:“大家都说继母就像母亲一样,这其实是说继母终究还是不如亲生母亲。只是子女因为对父亲有感情,所以才把继母当做生母;现在这个继母恶毒得毫无妇道,竟然亲手害死了他的父亲,那么从这个继母下手杀人之时起,她作为母亲的恩义也就断绝了。因而防年杀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一个杀父仇人,而不是他的母亲了,甚至连继母也不是。所以这件案子应该与一般的杀人罪一样处理,不应该作为大逆罪判决。”

大家一听,非常有道理,就按他的意见处理了。

这个时候刘彻才十四岁。等刘彻登上皇帝位子之后,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得以进一步发挥他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说,汉武帝这位第五代领导人的接班,是几代领导人曲折斗争的结果,也是他周围的人和他本人情商、智商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给开国六十多年的西汉带来了一个契机,要不特别好,要不特别坏,甚至,为大汉王朝的命运埋下了特别多的伏笔。

究竟是金屋藏娇成就了汉武大帝,还是汉武帝刘彻成就了金屋藏娇?相信您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欢迎留下自己的答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转头瞧上了时为胶东王的刘彻,馆陶公主向刘彻的母亲王娡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王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她是汉景帝非常宠爱的夫人,并跟她生下三女一子,儿子刘彻四岁时候就被封为胶东王,可见其受宠的程度,聪明的王娡明白了馆陶公主的意思。表示愿意跟馆陶公主结成亲家,馆陶公主也曾亲自询问过刘彻的意思,你要不要娶

  • 方士:姓李的将来会夺天下,隋炀帝大怒,错杀外甥女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文帝杀尽李姓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异姓臣子,古代杀君夺位有哪些

    这件事情还得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说起,杨丽华在只有13岁时嫁给了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赟,到了宇文赟登基时,杨丽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值得一提的是宇文赟与其它皇帝不同,他同时曾设立了五个皇后,这恐怕也是这个皇帝最被人熟知的一件事。宇文赟荒淫成性,登基仅仅两年就去世了,最终一盘散沙的北周被隋国公杨坚所取缔,

  • 《唐朝诡事录》:苏无名的司马是个什么官?躺平佛系还养老厉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司马到底在唐朝是一个什么官?唐诗里经常有司马这个词儿。比如“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做过江州司马。还有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时他在永州的职务也是司马。这么说吧:唐朝的刺史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长史、司马相当于是副职或助理,有俸禄,但是没有具体的权力和责任,等于就是把你养起来,一般就是

  • 想让小儿子也做皇帝的窦漪房,袁盎的一个反问让她陷入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正的窦太后,虽然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神通广大,但也算得上优秀,她的人生几乎找不到什么能让人诟病的地方,唯独一处:偏心小儿子,一碗水端不平。《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与刘武电视剧《美人心计》当中,窦氏膝下只有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与馆陶公主,而她还收养了慎夫人所生的梁王刘武。实际上,历史上的

  • 《唐朝诡事录》公主头上为啥插把梳子?原来插梳是唐朝贵妇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插梳是八大发饰之一,在唐朝时候盛行,一般都是金银制作,有钱人的象征和标配!在我国古代篦箕和梳子统称“栉”,古人除作梳头之用外,也用作首饰。它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梳子本来是理发的工具,在盛唐时期插梳为饰之风才广泛流行,由于梳齿要插在头发中,梳背便成了装饰的重点,所施

  • 满含热泪写下陕西省内那些跟大秦帝国有关的历史遗迹(2)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秦帝国的早期历史资料,了解大秦帝国的历史,历史故事解说大秦帝国

    寻找心心念念的秦东陵,后埋葬君王的芷阳陵。大体位置好找,但也非顺风顺水。跟着导航,来到一片由钢丝网围起的荒地,就没路了。然后懵逼,没有任何标识,只能一路边走边打听。找到一位老乡,说让去文物管理所看看。于是继续开车找到文物管理所,周末休息大门紧闭,但是好歹找到了文管所的牌子。根据牌子上的地图大概判断了

  • 控鹤府为何被污为小鲜肉市场?一场以正义之名妖魔化武则天的把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控鹤府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控鹤府成立,久视元年(700年),控鹤府被更名为“奉宸府”。司卫卿张易之、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为首,编制二十四人。奉宸府下设奉宸令一人、奉宸侍郎一人、奉宸监丞一人、奉宸主簿一人、奉宸大夫十人、奉宸骖乘十人,二十四人对应二十四节气。除了数量有点缩水,编制是不是有点“三夫人、九嫔

  • 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将军你知道是谁嘛,而他又有哪些功绩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王翦画像王翦(生卒年不详),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名将、军事家。一生为秦国开疆拓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什么说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一位将军呢?因为早在王翦少年时就非常喜欢军事,并且在年少时就开始在秦始皇身边呆着,可以说王翦从小到大的一切情况秦始皇都是

  • 诸葛长民:东晋末年的一位大将,最终被刘裕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末年刘裕简历,刘裕北伐的名将,刘裕灭司马家族过程

    一具体来说,诸葛长民(?-413年),字号不详,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诸葛长民虽然有才干,但是,他品行不端,在家乡没有什么正面的声誉。桓玄执掌东晋大权后,任命诸葛长民为自己的部下,不过,诸葛长民很快就遭到了举报,乃至于被桓玄惩罚。自此之后,诸葛长民对桓玄心怀怨恨。元

  •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称汉中王,此时集团二把手是谁?并非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取得汉中后不久,刘备就有了称王的心思,于是在群臣的一番劝进下,刘备自封汉中王。当初刘邦就是以汉中为根基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然后一统天下,刘备称汉中王的野心昭然若揭。刘备在称王之后对手下大肆封赏,其中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那么此时刘备势力集团中的二把手是谁呢?是军师诸葛亮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