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胯下之辱对韩信一生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

胯下之辱对韩信一生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20 8:13:36

韩信十分冷静的看了看屠夫的脸,没有动手杀他,在大庭广众面前,韩信从容自若的在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放弃了比武决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嘲笑韩信胆子太小。

后来韩信协助刘邦打下汉朝江山,自己也被封为楚王。当他再次返回楚地之时,召见曾经侮辱自己的屠夫。那个屠夫当时快要吓死了,以为必死无疑。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韩信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做了“中尉”,负责京师的治安。并且告诉诸将说:“昔日,他侮辱于我,可立刻斩杀其于剑下,然杀他不能助我扬名,索性隐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胯下之辱”对韩信成长的意义。

一、磨砺了心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对于韩信来说也是这样,韩信幼年家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光鲜的身世,没有足够硬的后台,使得他前半生仕途充满坎坷,又不愿意经商谋生,常常吃了这顿没有下顿,靠别人糊口度日成为时有之事。这段贫穷的经历锻炼了韩信坚韧不拔的性格,尤其是经历了胯下之辱后,更增加了韩信出人头地的决心。

二、提高了修养

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这说明韩信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并不屑于与小人计较,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一个前提。

“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之辱,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韩信能够俯身从胯下钻出,还能够在哄堂大笑的闹市中镇定自如,忍受如此的奇耻大辱,提高了韩信的养气功夫,这份涵养是肯定能够做成天下大事的。

三、提高了应变能力

韩信也是个要面子之人,但是他更加理智,他心中明白和市井无赖动气动武没有必要,若图一时之快,把他杀了,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招祸端,索性不和他一般见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能逞一时之勇而误了远大前程。

韩信应变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能够沉着应对并化险为夷。

比如在韩信投靠刘邦之后,是没有受到重用,他们中的一些人犯了过错,当时按照军中法律是要当斩的。当时十几个人跪成一排,前面的人都被一个个的手起刀落给斩杀了。但是韩信却是举目仰视,找一个有权力的人。

这时夏侯婴走过来,韩信就大声说道:“汉王刘邦难道不想要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还要斩杀壮士呢?“

在韩信喊了这句之后,夏侯婴听到此话,走了过来,他觉得能够在一个快要被杀的人口中说出此话,这人一定不是一般人,又看到他的相貌非常雄壮威武,所以就放了他,并提升韩信做了管理粮饷的官。之后和萧何一起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也就有了后来的大将军韩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柬埔寨的韩桑林88岁还活着,而且特别硬朗,没有坐轮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韩桑林是柬埔寨波罗勉省人,出生于1934年,开始他是跟着波尔布特那伙人打仗,而且事业发展的不错,官至师长。可是波尔布特丧心病狂,不但杀害百姓,连自己的同事都杀。波尔布特看谁不顺眼,谁就被认定为越南特务。[var1]1978年,为了避免被大清洗,逃一条活命,韩桑林就跟着他的朋友们逃到了越南。1979年

  • 关羽一生骄傲无比,能真正赢得他尊敬的只有四人,其中一个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新皮肤梦幻神驹特效,赵子龙大战关羽,易中天说赵云关羽武力

    三国演义有三绝,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孔明,义绝关羽。这些并非演义夸大其词,比如关羽,在正史中也是义薄云天,可他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骄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不过也能理解,关羽出道即巅峰,一路过关斩将,倒在他刀下的名将最多,难免有些膨胀,有人这时候会说了:关羽

  • 为何有人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从这三点就能看出他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多厉害,坐卧隆中之时,便预料到天下即将三分,为刘备准备好了著名的隆中对,初出茅庐时算无遗策,接连帮助刘备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可到了后期,即便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没能光复汉室,由此引发了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的言论,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个人觉得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的言论可以歇歇

  • 春秋最被低估的名将,实为春秋战国兵家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最强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军事家,春秋战国十大名将名单

    他在兵家历史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的军事理论在姜子牙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开启了春秋战国乱世兵家的辉煌时代,后来的名将孙武、吴起等都受到他的军事思想影响,从中都能看到他的影子。[var1]但是这个人,纵观其一生,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将,他就是田穰苴,又名司马穰苴。田穰苴,本姓田,因被封大司马,又

  • 曹操留下4员猛将,本指望他们保卫子孙江山,可惜全被曹丕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提起曹操都是褒贬不一,喜爱他的人认为曹操是大一统的功臣,加速了历史进程,是时代的英雄。而贬低曹操的也不少,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就是最大汉贼,就连曹操的谋士荀彧都反对曹操称王,最终荀彧被曹操害死,可惜曹操机关算尽,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让司马家族夺了去,让人唏嘘不已,司马炎接手了司马师

  • 秦孝公和商鞅倾力变法,魏王两次感慨都说了啥·老烟枪读《史记》8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孝公临死前说出商鞅死的原因,秦孝公的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商鞅变法与秦孝公改革

    (续前话,体系阅读更有收获喔!)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秦国发布了一篇言辞肯切、痛心疾首的求贤令(见前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秦国及周边拉开了一场抢人大战。与此同时,在魏国国都安邑,丞相公叔痤的府邸里,老公叔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正为给魏王举荐下一任丞相的事犯愁![var1]让老公叔犯愁的,倒不是没

  • 同样是篡位称帝,为何人们能够接受曹丕,却不能够接受司马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已经踏过了5000多年的春秋了,在5000年左右的风风雨雨中,王朝的更迭起伏是特别常见的事情。但是在这王朝的更迭之中,也出现了不少篡位登基的人。就拿司马氏家族篡位来说,确实是被后人唾骂,不已然而对于曹丕却被众人所接纳,这究竟是为何呢?称帝方式不同曹丕在当时能够坐上龙椅,称得上是和

  • 两千多年前管仲就告诫大家:钱币不是真正的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一书中指 出:“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以平天下也。”意思是说钱拿在手上,既不能当衣服穿保暖身体,也不能当饭吃填饱肚子。管仲很明确的告诉大家: 钱币只是大王用来治理天下的工具,而并非真正财富。也就是说: 只有不把钱当钱的人,才能得到

  • 明明有儿子,孙策临死却突然传位给孙权?到底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当时正值乱世,处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历史阶段。孙策之子孙绍年仅十岁,主少国疑,且孙策留下的两员辅佐大臣也不是十岁小儿所能驱驰的,年少继位者多被权臣左右。更何况江东是被孙策攻打下来的,还有很多本土势力并不服孙策,只怕他们又会兴风作浪,为了不让祖辈基业付诸东流,孙策只能先选择已经成年的孙权。

  • 魏国简史:战国率先称霸的大国,是如何一步步输给后起之秀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大战魏国,秦国与魏国战争有哪些,大秦帝国秦国和魏国的关系

    战国初期,魏国是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变法的诸侯国。通过李悝变法,魏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但是,魏国也是战国七雄中较早地走向衰落的诸侯国。在战国中后期,魏国不断受到了秦国的进攻,国力日益衰退。最终,魏国在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大将王贲所灭亡。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魏国的历史吧。[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