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这么牛的爹,为何儿子都是渣?真相令人深思!

李世民这么牛的爹,为何儿子都是渣?真相令人深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55 更新时间:2023/12/9 18:06:30

历代史家都将李承乾悲剧形成的原因,完全归之于他本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其实,唐太宗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造成李承乾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承乾原本深得太宗宠爱。武德九年(626年)十月,他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时年8岁。他“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在他十二岁时,太宗特别下诏,开始让承乾“听讼”,接受对尚书省判决不服的上诉人的上诉,并作出决断。显然,太宗这是在注意培养承乾的行政能力。

贞观八年九月,太宗曾对侍臣夸奖说,太子在“知军国事”期间,处理庶务,“颇识大体”。此后太宗每次出宫,都让承乾监国,体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

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后,太宗下诏让承乾开始处理更多政事,原因是他“年过志学,识性聪敏,频年治国,理务允谐”,足以担当得起“知军匡事”的重任。

这也表明年己17岁的承乾,在从贞观四年到贞观九年的五年间,通过“听诉”和“断决”的炼,从政能力已大大提高。

长孙皇后生有三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其中承乾路跛脚,行路不便,李泰、李治二人均属正常。皇后仁孝俭素,知书达礼,对身有残疾的儿子承乾格外疼爱,尽显一个慈母的天性。可惜她年仅36岁就死去,无疑使身有残疾的承乾(时年18岁)失去了母爱亲情,这对他的精神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李世民对魏王李泰过分宠爱,甚至每月给李泰的赏赐经常超过太子,连大臣们都看不过去,更何况承乾呢?久而久之,难免郁积成病。

而且魏王李泰凭其多才多艺、又深得父皇宠爱,一直野心勃勃,随时准备取代有残疾的大哥成为太子。这也势必使承乾心理紧张,不得不经常为保住太子地位而殚精竭虑。

另外,太宗批评承乾,表达方式不当也对承乾造成了较大伤害。

当子女受到批评时,在精神上常是最脆弱的,这时父母的及时关怀和鼓励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他会感到孤独无援,会有被遗弃的感觉,会自暴自弃。

每当谏臣批评承乾后,太宗只知一味地表扬老师,而对承乾不予理会。这对于承乾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生理上的缺陷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身有残疾的人比四肢健全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承乾内向的性格,使他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肯定。

太宗与长孙皇后只知道加压与训斥,这本是他们望子成龙心切的反映。但对于承乾来说,父母的压力、老师的指斥、兄弟的歧视等各方面的冷遇,都会使他缺乏安全感,在精神上处于紧张戒备状态。

贞观十二年(638年),太宗在责备群臣失礼时,竟以“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为理由,告诫大臣不要轻视皇子,因为皇子在太子死后就可以为太子。

如此言语让脚跛的承乾听到,又怎能不心生猜疑呢?

平心而论,如果说太宗是因为日理万机而疏忽了对承乾的教育,尚可勉强说得过去,那么当他得知丑闻、大触东宫之后,仍没有把挽救太子放在心上而听之任之,就令人费解了。他的态度只能使承乾感到万念俱灰,从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一切。

太宗只是把承乾关在宫中,命人严加看管,而不去理会,任其自生自灭,这只能使他丧失进取的勇气,以致将他推上绝路。

父皇的严厉态度,左右大臣的一味极谏,使承乾心灰意冷。这时一些平常接触较多的近侍,便成为他唯一可倾诉的对象,而稍显关心之人,便被认为是得起他的好人,因此极易取得他的信任。

可惜的是对他关心的人,多是各自怀有险恶用心的奸佞之徒,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人,一个是在征讨高丽之役中因行为不轨受处分而心怀不满的大将侯君集,另一个是对太宗的屡次训斥日渐厌烦的太宗异母弟李元昌。由此可知承乾的不轨行为是事出有因的。

当然,李承乾本身也有一些毛病,但算不上严重,主要就是贪玩,没有节制。不过,这对于一个生长于深宫、年仅十几岁的皇子来说,实在算不上一个多大的问题。

总的着来,自从武德九年十月起,承乾就成为一个特殊的人——储君。当时他不过是一个8岁的幼童,一旦被置于这样一个地位,人们就会用一个准皇帝的标准来衡量他,要求他完美无缺。

而他本身又存在着跛脚这一缺陷,已心存自卑。太宗却未能设身处地地替承乾着想,一味严教;长孙皇后也只关心太子立德扬名,对子女缺乏理解与关心。

老师、父母的高压成为一项精神负担,殷切希望演化成力和伤害,最终逼得承乾走投无路。

承乾身为太子,反抗皇帝,为臣为子之道缺失;而太宗身为君主,因承乾行为不端而废掉他,这的确符合为君之道。但作为父亲,对儿子教育不当,最终逼得儿子谋反,可见他这个父亲做得很不称职。

更多文章

  • 如果不是因为这位帅哥,李治当不上太子,武则天也不会成为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治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武则天秘史李治雨夜吻戏

    于是就上演了一出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大哥三弟。逼退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继位成为了皇帝,在李世民继位以后,和长孙皇后十分恩爱生下了三子四女李世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十分的喜爱。李世民的大儿子是李承乾,小时候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但是不知道为何,他小时候还很健康但长大之后腿脚竟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李世民的二儿

  • 崇祯帝为啥不顾一切要杀袁崇焕,事实证明,袁崇焕自己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杀袁崇焕后悔了吗,崇祯杀袁崇焕时间,崇祯为什么非要杀袁崇焕

    在明朝灭亡前涌现的无数仁人志士中,袁崇焕无疑是最闪亮的那一个,这并非说袁崇焕军事指挥能力多了不起,堪比古代白起,孙武这类威名赫赫拥有杰出军事指挥能力的战争艺术家,而是说袁崇焕在他所处的时代,依靠着逐渐衰落不堪的明帝国,在完全不利的情况下创造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已经堪称奇迹,在此之前,明军屡战屡败,山

  • 景致记录:广西南宁明镜岩,是否依旧飘逸出尘,一如徐霞客所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镜岩,广西上林三里黄镜村明镜岩,上林县韦归庄明镜岩

    明朝的韦龟岩,如今叫作明镜岩,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黄楚村韦归庄。那么,徐霞客跟陆参将是如何相识的呢?他评价如此高的韦龟岩,究竟有何看点?(公元163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阳光明媚,顾仆忙着洗衣服、洗被子,徐霞客忙着给老乡陆参将写信。他在信中抄录了自己写的《哭静闻》等诗。陆参将,名叫陆万里,江苏

  • 包拯审理的两起真实案件、一起机智英明、一起受骗被蒙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包拯的真实资料,包拯铡自己妹妹,包拯新上任第一集

    包公38岁在天长县当知县的时候,有一次在村里一个无所事事的无赖,将同村一个农民告到县衙,控告他私自宰杀耕牛,证据确着。(宋时牛与马都是国家严格管制物资,严禁民间私自宰杀。如果违反首犯处死,从犯三年劳役)这个案件审理结束后,结果大跌眼镜。包拯判处无赖死刑,农民无罪,这是怎么会事呢?原来包拯刚到天长县赴

  • 宋朝皇帝赵构,活了81岁,为什么在56岁时选择退位?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怕留骂名。宋朝从赵构开始就只剩下半壁江山,在那里苟延残喘,虽然赵构也想收复北方失地,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实力,为了避免自己留下骂名,所以他就主动退位了。在这里面我们可以举一个旁证,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临安的意思是什么?临时安顿,这说明赵构也有收复失地的愿望,但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二,为了

  • 成吉思汗用什么来鼓舞士气?看似不道德,但是却抓住人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鼓舞士气的话,成吉思汗孙子,佳姐爱历史成吉思汗全集

    当时的成绩思汗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路攻打到了欧洲,把如今很多欧洲的国家也变成了当时我们中国自己的领土。而士兵们如此的爱戴成吉思汗,主要是因为成吉思汗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士兵们简直是太好了。甚至在这些士兵们死之后,成吉思汗也定下了许许多多的规矩去安排这些士兵们在去世之后的事情。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好处才让

  • 宋词中的十位三国名人:周瑜名列第四,诸葛亮榜上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三哭周瑜,三国周瑜的事迹,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

    首先,三国时期的划分与人物的界定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是近代以来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根据上世纪初编撰成书的《辞海》中的解释,将三国的时间划定为:自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开始,至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孙吴集团被西晋覆灭为止的六十一年时间。关于这一说法,学者们对三国结束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异

  • 宋朝官员上朝时,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皇帝上朝帽子,宋朝帽子为什么有一根羽毛,宋朝官员帽子和明朝帽子

    相传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首先,一是为了装饰作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为了端正官员的仪态。三是宋朝刚立国,宋太祖怕政权不稳,害怕众官员议政时交头接耳,有了两个长耳朵后,即使讲悄悄话也因为有此东西阻碍而有所收敛。最后一点,从外形来看,这“长耳朵”官

  • 水浒传中,为什么梁山大部分好汉都支持宋江招安?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怎么样,老梁讲宋江招安完整版,水浒传宋江招安

    首先,他们之所以占山为王是因为犯了罪,如果能通过招安的方式,将自己的问题洗清,那肯定是好的,而且通过招安,还能当官,那岂不是好上加好,所以当然支持宋江了。其次,梁山好汉不可能当一辈子土匪吧,如果闹得越来越厉害,朝廷总有一天会收拾的。一帮子草寇能跟朝廷对抗吗?胜算一目了然,肯定会输的一败涂地。第三,这

  • 水浒传中,宋朝要是不杀掉宋江和方腊,能不能联合他们对付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水浒传宋江和方腊联手,方腊宋江田虎王庆谁厉害,方腊怒骂梁山宋江视频

    但同时,宋朝方面又使出一个狠办法,让宋江率领梁山众多好汉去剿灭方腊集团。宋江已经归顺朝廷,只能同意,于是跟方腊集团一番血战,虽然最后赢了, 但自己也是损兵折将,死的死,伤的伤,已经再也没有当初好汉们的雄风了。宋江最后也被朝廷所逼,自尽而死。宋朝的做法,算是一石二鸟。但同时宋朝还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