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词中的十位三国名人:周瑜名列第四,诸葛亮榜上无名

宋词中的十位三国名人:周瑜名列第四,诸葛亮榜上无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4/2/5 9:33:34

首先,三国时期的划分与人物的界定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是近代以来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根据上世纪初编撰成书的《辞海》中的解释,将三国的时间划定为:自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开始,至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孙吴集团被西晋覆灭为止的六十一年时间。关于这一说法,学者们对三国结束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异议,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是起始时间。有部分学者认为,三国的起始时间应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开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开始;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应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群雄混战开始。

后来,相关学者们针对三国的起始时间进行了一番论证,并根据《三国志》中的纪年规律,得出了一个如今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起始时间,即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窃取朝政开始,整个三国时期历时九十二年。依据这一结论,凡是这个时间段的人物都能算作为三国人物。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物,比如较为典型的“竹林七贤”,他们的主要事迹大都在西晋时期。但是,他们在三国末期的文学界也非常具有影响力。所以,这一部分特殊人群,也都被算作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在宋代词作中所涉及到的三国人物,也包含了这一特殊群体。

其次,宋代词作中的三国人物特点。笔者对宋词中出现的三国人物群体做了一个统计,其中,帝王四人、文武二十八人、文人墨客十四人、女性四人、隐士二人;从词作的篇幅来说,帝王二十八首、文武六十二首、文人墨客一百一十四首、女性十一首、隐士五首。从这一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宋代的文人雅士,他们在创作时所涉及到的三国题材及人物,主要以三国时期的文人墨客为主。这与民间大众普遍关注的乱世枭雄、各路英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皇权,在解除众将的兵权之后,经常在朝堂上鼓励群臣们要多积财、广置产,大肆推行享乐主义。为了达到此目的,皇帝们还以身作则,经常在宫廷里面大摆酒席、宴请群臣。为了鼓励官员们及时享乐,朝廷还耗费巨资,大力提高官员们的工资、福利及待遇。据相关史料显示,宋朝的官员是迄今为止,工资最高、福利最好、待遇最优的一个朝代。

统治阶级在推行享乐主义的同时,民间的工商业也处于一个蓬勃发展阶段,平民阶级的崛起,使得整个朝代弥散着一种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气息。在这种物阜民丰的时代背景之下,三国时期的那些风云际会、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及各路英豪,已经不具备倾慕、歌颂的现实土壤。所以,宋代的文人雅士在进行创作时,大多关注的都是一些文人墨客、逸闻趣事等方面的人物和题材。通过作品来抒发人们的欢愉之情,装点所处时代的繁华景象。

二、特殊的政治环境;

除了时代背景之外,特殊的政治环境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党争是历代王朝都无法逾越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享乐主义盛行的宋朝,党争频繁、政局动荡,许多文人雅士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其中。受到党争的波及,他们在宦海起伏不定,仕途上充满了曲折。这个时候,那些在三国时期不得志而又愤世嫉俗的文人墨客,就成了他们借以宣泄自己怀才不遇、境遇堪忧的一种情绪发泄渠道。宋代词人借助这样的作品,向外界传达了一个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厌弃,使自己忘却令人痛苦的现实,尽情的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里面。

当然,除了这两点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中不再展开叙述。那么,在这两百多首词作中涉及到的五十多个人物当中,排在前十位的是谁?又有怎么样的排序呢?

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曹魏的著名诗人——阮籍,在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二十一首提到了他。后面的依次是:曹魏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提到他的词作有十九首;曹魏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十六首;孙吴名将周瑜,十五首;曹操之子曹植,十首;魏文帝曹丕,九首;太中大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八首;曹魏名臣何晏,八首;魏武帝曹操,八首;曹魏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和汉末名士祢衡并列第十位,七首。

令人惊讶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在宋词当中提及的却非常少,仅有三首词作,因此也落选了这份榜单。这附带说一句,除了这十位名人之外,宋词中还提及了四位女性,一位魏文帝曹丕的宫女薛灵芸,有四首词作提到了她;第二位是曹魏时期的文学家蔡文姬,三首;第三位孙吴名将周瑜的夫人小乔,三首;第四位是曹操宫中的歌姬卢女,一首。

参考资料:《全宋词》、《三国史》、《三国史话》、《宋词与三国》、《南宋三国词的时代特色》

更多文章

  • 宋朝官员上朝时,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皇帝上朝帽子,宋朝帽子为什么有一根羽毛,宋朝官员帽子和明朝帽子

    相传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首先,一是为了装饰作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为了端正官员的仪态。三是宋朝刚立国,宋太祖怕政权不稳,害怕众官员议政时交头接耳,有了两个长耳朵后,即使讲悄悄话也因为有此东西阻碍而有所收敛。最后一点,从外形来看,这“长耳朵”官

  • 水浒传中,为什么梁山大部分好汉都支持宋江招安?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怎么样,老梁讲宋江招安完整版,水浒传宋江招安

    首先,他们之所以占山为王是因为犯了罪,如果能通过招安的方式,将自己的问题洗清,那肯定是好的,而且通过招安,还能当官,那岂不是好上加好,所以当然支持宋江了。其次,梁山好汉不可能当一辈子土匪吧,如果闹得越来越厉害,朝廷总有一天会收拾的。一帮子草寇能跟朝廷对抗吗?胜算一目了然,肯定会输的一败涂地。第三,这

  • 水浒传中,宋朝要是不杀掉宋江和方腊,能不能联合他们对付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水浒传宋江和方腊联手,方腊宋江田虎王庆谁厉害,方腊怒骂梁山宋江视频

    但同时,宋朝方面又使出一个狠办法,让宋江率领梁山众多好汉去剿灭方腊集团。宋江已经归顺朝廷,只能同意,于是跟方腊集团一番血战,虽然最后赢了, 但自己也是损兵折将,死的死,伤的伤,已经再也没有当初好汉们的雄风了。宋江最后也被朝廷所逼,自尽而死。宋朝的做法,算是一石二鸟。但同时宋朝还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

  • 王保保一直打败仗,可朱元璋还是钦佩他,一定要招降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保保朱元璋,朱元璋最后的支柱王保保,王保保女儿嫁给谁

    其一,王保保不明。元朝在和朱元璋等农民军对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有一个绝佳的翻盘机会的,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元朝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农民军进行一锅端。但是,作为元朝最重要武装之一的王保保,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恰恰在这个时期,和其它地主武装(孛罗帖木儿等人)在内部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还掺和到

  • 李清照被称作“千古第一才女”,她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千古才女李清照简介,被誉为千古才女的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深秋时节,荷塘上点点残荷,倒影着一轮明月,一位年轻的妇人,登上一艘小船,独行于湖面之上。星光点点,美景在前,她却对月长叹,无比盼望能到爱人的鸿雁传书。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位妇人便是曾经名动汴京的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从情感与生

  •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为何会被年17岁崇祯轻松“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崇祯帝怎样除掉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为何崇祯很容易就杀了魏忠贤

    谁能想到,权倾一时的九千岁,居然被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兵不血刃地给收拾了,一代权宦就此悄无声息地落幕了。公元1620年,短短两个月时间,大明王朝已经接连驾崩了两位皇帝,速度之快震惊世人。此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朝廷各派势力连番恶斗,制造了各种诡异的政治大案。先有“妖书案”、“巫蛊案”,后有“梃击案”

  •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杀死亲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宣宗朱瞻基简介,明宣宗朱瞻基是胖子吗,明宣宗朱瞻基活了多久

    要知道,就连靖难之后,朱棣也善待了朱允炆的家人;夺门之变后,朱祁镇也放过了朱祁钰的妻子。表面上,朱瞻基怒杀朱高煦,是因为被绊了一脚。实际上,背后却另有隐情。朱瞻基杀朱高煦,不仅是发泄20多年来压抑的仇恨,还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目的。要想理清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还得从朱棣的靖难开始说起。一、朱高煦野心勃勃

  • 朱元璋的媳妇马大脚,尽管有双天足,仍得到朱元璋的厚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马大脚生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独宠马大脚,传奇皇帝朱元璋的七个女人

    “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这些都是形容男人对待感情的不从一而终,但是像朱元璋这样飞黄腾达之日不忘念自己的结发妻子,应该算的上男人中的典范了,虽然朱元璋登基之后也有了许多的妃子,但是哪个皇帝没有一堆的妃嫔呢,但是他始终将与自己白手起家、不离不弃的发妻摆在第一位,不仅封她做了皇后,还经常将她与唐太宗的长孙

  • 作为明朝开国名将,蓝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蓝玉个人简介,明朝名将蓝玉功绩,明朝蓝玉的生平事迹

    历史上蓝玉死的到底冤还是不冤呢?我个人认为:蓝玉在所有明朝开国功臣中死得是相对比较冤的。没办法,蓝玉的运气太差,如果一个人不提前死了的话——蓝玉不但不用死,还可能会飞黄腾达、极大可能会混到个善终的结局。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见将军享太平。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特别是对于朱元璋这样

  • 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愿上朝,为何自己没有被彻底架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吗,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万历皇帝从哪年开始不上朝

    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钧。他是明朝最特殊的皇帝,整整28年没上过朝。在躲避朝臣的第25年,因为太子遇刺,他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出来接见了朝臣。这个事件,又被称之为“梃击案”,也被称为明朝末年的三大疑案之一。这件事的背景是这样的。皇后没有儿子,万历皇帝偏爱郑贵妃,便要册立郑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