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诡事录》长安红茶案告破,真凶伏法,有功之人却被下狱

《唐朝诡事录》长安红茶案告破,真凶伏法,有功之人却被下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4/1/28 22:19:38

不过既然已经开了坑

圆小锄就带大家一起从头来看

第一案《长安红茶》

字数1400+,请谨慎阅读

就这个名字不知道劝退多少人

不过仔细看下去

会发现这个案件颇有意思

小锄因为没有看过后面的剧情

所以就是以第一次观看的角度来写

已经知道结局的各位不要剧透就好

第一集就挂了四个人

长安县尉武大起在自己家池塘溺水而亡

长安城内频繁发生新娘失踪案

窦家女儿窦丛在成亲当日被人杀害

脸上嵌入了方相面具

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

新任长安县尉苏无名亲自查案

苏无名虽然是狄仁杰的亲传弟子

但卢凌风却不怎么看得起他

两人都怀疑到了赌徒柴身上

结果宋柴也被金吾卫“无意”射杀

线索又断了

而后窦丛的弟弟窦玉临也被“自杀”

经过调查种种迹象都指了长安红茶

这是一种号称经喝能够飞升的仙茶

银子可能都买不到

需要用金子来购买

达官显贵甚至传言公主都在喝

这背后是一个被称为仙长的人

手底下有一个擅长幻术的能人

既是阴十郎也是十一娘

有一说一

十一娘的身材是真的绝

卢凌风和苏无名彻查了鬼市

也结识了费鸡师

费鸡师没有别的喜好

就是爱吃鸡

他简直是个神级奶妈

在费鸡师的帮助下

他们发现长安红茶中含有一种违禁品

西域迷魂草

长安县尉武大起就是喝多了这种茶

陷入幻觉落入池塘中溺死

卢凌风带人查抄长安红茶

遭到上官阻止

手下兵权都被解除

太子虽然之前让他暗查长安红茶案

后来开始明示暗示阻止他继续查

他仍然一意孤行

得知了长安红茶的制作者

仙长每个月都要掳走一名新娘

用她们的血来做引

卢凌风和苏无名便利用冥婚的机会

用裴侍郎的女儿裴喜君做饵

引出了杀害新娘的幕后凶手

而苏无名被长安县令倒了一脸血

晕了过去

但其实是苏无名装的

为的就是揭穿所谓仙长的真实身份

长安县县令元来

好家伙

仙长不就是县长吗

元来其实是贵族出身

曾经也是一个好官

却因为腿有残疾失去了上位机会

很多县尉借他的政绩

慢慢爬到了他的头上

他想要报复这个黑暗的官场

他利用长安县大批的荒废院落

种植西域迷魂草

制作长安红茶牟取暴利

还想要借机把持朝政

当然他的诡计是无法实现的

早在第一次见到所谓的“仙长”

苏无名就凭借过人的听力

判断出了他的身份

之所以做这些

也只是为了捉贼拿赃罢了

卢凌风杀死了“幽离四怪”剩下的两怪

又杀了罪魁祸首元来

按理说应当是立了功

可元来刚死金吾卫大将军就前来

把卢凌风和苏无名抓到了金吾狱中

苏无名这个时候的笑应该也已经明白了

可没想到进了金吾狱后

公主和太子手下的人

分别把卢凌风和苏无名提走了

是太子亲信的卢凌风去见了公主

公主好像与卢凌风相识一般

还要请卢凌风喝圣人赐的长安红茶

解释了一下市面上的谣言

让卢凌风感觉自己错怪了公主

太子那边

太子很满意苏无名的能力

说要给他请功

但提起卢凌风

却很不满意他最后杀了元来一事

这一面见完

卢凌风从狱里出来

太子也不愿意见他

而公主则是设宴让苏无名去吃

但同时她也怒斥苏无名

不帮她澄清坊内有关自己的谣言

随后就是拉拢威胁利诱

吓得苏无名手都抖得不行

这两个人就这样

卷入了太子和公主的政斗中

好处没拿到反而惹了一身骚

卢凌风前脚出狱喝了个酒

后脚就因为追刺客犯了宵禁又被抓回来

卢凌风身为中郎将什么时候受过这待遇

苏无名和卢凌风一升一降

本来是太子亲信的卢凌风被打了三十杖

没收田产,撵出长安城

还好有郭庄和费鸡师一路跟随

苏无名看似被公主拉拢

升职成为了南州司马

但离谱的是要他步行过去赴任

路上可以想一想他到底是给谁办事

可故事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元来一个小小的长安县令

是怎么能轻易够到朝廷内部的呢

他贩卖红茶得到的金钱呢

背后是不是还有人指使

愣头青卢凌风有勇无谋

苏无名想必是有所察觉的

但这一切随着元来的死亡暂且按下

刨根问底儿刨个稀烂

这里是狠起来连自己都敢锄的影视小锄头

圆小锄带你追热剧

点赞加关注,追剧不迷路

我们下期《石桥图》案再见

更多文章

  • 李白一辈子都没怎么工作过,成天游山玩水,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哪来的钱去游山玩水,李白整天游山玩水怎么那么有钱,李白游山玩水素材

    在语文课本中,李白是盛唐的代表、是唐诗的巅峰,是无数世人仰慕的对象;可实际上呢?李白既代表不了盛唐,盛唐也从未真正接纳过他,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李白,不过是一个边缘人。“谪仙”李白的别样人生01 胸怀大志、仗剑出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 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胡乱华有多可怕,五胡是中国人吗,老梁谈五胡之乱

    中原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刚刚经历了三国争霸的乱世,好不容易司马家统一中原,建立晋朝后消停的生活了几十年,这朝廷内部又出问题了。晋慧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使得整个晋氏分裂,国库空虚,社会经济也大大衰退。就在这时,北方少数民族将虎视眈眈的目光放到了中原,趁着晋朝内乱,直接挥军南下。在这段日子里,无数的百姓被屠

  • 李白和杜甫的诗现在很多人都会背,在古代他们可没那么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甫和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老梁谈李白杜甫,李白杜甫是朋友吗

    这可不一定,现在他们的诗是出名,大红大紫,刚学说话的三岁小儿都开始背诵“李杜”的诗歌了,在唐朝他们可能算出名的,毕竟是让杨贵妃研磨的和当官的,可是他们的诗就没那么多人知道了。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由当时的国子监太学生芮挺章编写的《国秀集》,其中选入诗歌220首,共作者88人。这是官方的收录,称奇

  • 唐朝科举时,穷学生骑驴,富学生骑马,皇帝大怒:禁止骑马赶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唐朝初年科举考试报考资料规定,书生骑驴赶考

    这样的场景,在唐懿宗咸通年间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当时的科举考试进行之时,有钱有势的考生以马代步,皆是高头大马,盛气凌人,而家境贫寒的考生家境贫寒,骑驴进城,气势低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唐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与社会环境有了莫大的关系。唐朝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力强盛的王朝,阶级开始固化,贫富差距

  • 李白真的很清高?为了当官,李白曾两次入赘,当别人的上门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白二次离开长安后谁陪着李白,李白vs李白,李白的资料和李白古诗

    可是,狂士如他,却也有一段不堪提起的往事。李白的婚史自始至终都是一段传奇,而且这段传奇与我们认识的李白大有差别。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发生在他走出茅屋,他自恃才高八斗,不走科举道路去京城跑官,然而千金散尽,还没有捞到一官半职。开元十六年,李白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并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男子

  • 此人是秦王府参军,曾预言武则天会篡位,为何又阻止李世民杀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武则天,大唐情史李世民宠幸武则天,武则天李世民

    李淳风的9岁时就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贞观初年,提出修订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历法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

  • 袁天罡曾想帮李世民逆天改命,阻止武则天夺江山,结果却铸成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把袁天罡镇住了,袁天罡想害死武则天,袁天罡给刚出来的武则天看相

    袁天罡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家族可以说是个风水大家族,据说袁天罡的叔父就是曾经弄死了泾河龙王的袁守诚,袁天罡和李淳风一起编写的《推背图》,准确地预言了唐朝300年以后的命运,让人惊讶不已。我们都知道,袁天罡早就推测出,唐朝江山不久之后会被武则天占领,鉴于李世民对袁天罡很好,袁天罡曾经试

  • 同为使用方天画戟的高手,吕布和薛仁贵这俩人,究竟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吕布和薛仁贵,这两位身处不同时代,却被赋予同一称号的两大名将,究竟谁更厉害呢?吕布,三国战神,但其名声十分不好,为了财出卖义父丁原,为美女杀董卓,还把救命恩人刘备赶出徐州,也因此被人贬低为“三姓家奴”。但是小编认为,吕布只是性情中人,吕布虽然不算个好人,但他为了貂蝉,能刺杀自己的主公董卓。貂蝉在

  • 狄仁杰不仅能力很强,而且善于发现人才,怪不得武则天那么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死后狄仁杰哪去了,神探狄仁杰救武则天被雷击,狄仁杰武则天cp

    武则天的铁腕很多人都避之不及,但是狄仁杰却从来没有怕过她。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有没有什么人才推荐,他回答到:“张柬之有治国之才,可以担任宰相一职”。张柬之这个人年龄比较大,而且性格有点不大合武则天的口味,所以武则天没有听狄仁杰的,让张柬之当宰相,而是让他当司马,但是也算是给张柬之升官了。之后武则天又

  • 唐代青海诗抒发边塞建功立业理想、反映战争残酷的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边塞诗配画,形容边塞征战的诗歌,边塞古诗大全50首

    送征夫离家的依依不舍,满腹牵挂使人为之动容;从军后家里缺乏劳动力,妇女代为耕种,田地萧条的场面荒寂悲凉:常年戍守边疆不知生死,不知归期的生活使人恐惧异常;百姓唯恐生男孩战死沙场,宁愿生女的想法让人心酸:最后青海常年征战留下的尸骨遍野,无人收敛的景象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作者在诗中的一幅幅场景的描绘,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