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帝暴亡,传位诏书不见踪影,道光拿下太后惊险继位

嘉庆帝暴亡,传位诏书不见踪影,道光拿下太后惊险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1/15 3:45:57

一是事发突然,人们措手不及。嘉庆帝出巡承德,没想到暴亡在那里,七月二十五日发病,第二天就死了。所以,这件事实在来的太突然了,道光没有任的心理准备。

二是找不到遗诏。这是最为关键的事情了,虽然早就传闻嘉庆帝在嘉庆四年就已经秘密建储,可是毕竟需要字证据。所以,找到立储的诏书最为关键。

然而,事情就是不顺利,怎么找也找不到。按说,这种诏书一般是备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这是当年雍正帝留下的规矩;另一份则由皇帝随身携带,以防不测之事发生。可是,事情发生后,大家立即在嘉庆帝身上找这份诏书,就是找不到。

三是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也没有诏书。很显然,事发突然,如果嘉庆帝真的没有随身携带,算是忽略了重要事情,这也没得说,嘉庆帝自己也没有料到会暴亡,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足为怪。

不过,公大臣们不傻啊,嘉庆帝身上找不到,赶紧去紫禁城,在乾清宫里面去找。但是人们翻阅所有史料,没有发现这份诏书。

这说明嘉庆帝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秘密立储诏书,这样一来,不就麻烦了吗?

四是王公大臣们无所适从。可以想见,没有立储诏书,军机大臣怎么办?他们都是按照遗诏来办事的,可是遗诏找不到,所以军机大臣们无所适从。于是,大臣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派别:一派是以禧恩为首,坚决拥护道光继位;一派恰恰相反,以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为首,“非犹豫”,其实就是坚决反对道光继位。

也对啊,没有遗诏,你旻宁凭什么继位?而这时候嘉庆帝健在的皇子共四位,他们是皇次子绵宁37岁,皇三子绵恺25岁,皇四子绵忻15岁,皇五子绵愉6岁。有这么多皇子,要谁来继位,必须要考虑清楚。

五是皇太后的态度很重要。这个时候,皇帝去世了,大清朝地位最高的就是皇太后了。虽然此时,还没有正是册封为太后,但那是早晚的事。所以,这个准皇太后钮钴禄氏的态度至关重要。

可是,皇太后会支持道光继位吗?应该是不会,关键在于这个准太后有自己的亲生儿子,那就是绵恺和绵忻。可以想见,嘉庆帝在世的时候如果立旻宁为储君,为何又要立钮钴禄氏为皇后?难道嘉庆帝不怕日后她会拥立自己的儿子继位吗?

这么看来,局势太迷茫了,也太为惊险了。怎么办?道光随即采取了果断措施。

首先,逼准太后表态。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二十六日,他派人紧急赶往圆明园,找到了准太后,转达道光的意愿:“命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带领首领太监人等驰驿前赴圆明园”,封锁宫禁。

准太后怎么办呢?她当然很犹豫,也很矛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权衡再三,下达了这样一份颇有深意的懿旨:“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但仓促之间,大行皇帝未及明谕。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这段话一看就有问题,“未及明谕”是没有立储诏书的意思,这个秘密被暴露了出来。

其次,制造假象。道光帝一面逼迫准太后表态,一面制造舆论,说秘密立储诏书找到了。资料记载“一名内侍从身上取出一个上锁的小金盒,没有钥匙,托津当众用力拧断金锁,打开金盒,里面正是嘉庆帝密书的传位诏书。”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道光一手策划的,但是,不管怎么惊险,道光以他的勇气和智慧,还是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更多文章

  • 《南京条约》的议约地,为何要选在南京静海寺?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静海寺与南京条约,静海寺简介,静海寺真实照片

    除此之外,在这里面还有着很多更深层次的逻辑,都值得我们仔细去探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鸦片战争中的一个细节。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委派钦差达成耆英、伊里布等人登上英国海军军舰“皋华丽号”,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终结,同时这

  • 曾国藩曾说,无论日子多困难,这3个方面舍得花钱,必将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曾国藩每日必做三件事,曾国藩做事总要退三步,曾国藩每天必须做的十件事

    曾国藩出身于一个相对小康的家庭里,祖上留下来的田产富足,所以他在考上科举做官之前,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却也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在为官期间他却常常捉襟见肘,必须需要开销的地方太多了。可是,不管日子多穷,该花的钱一点都不能少花,最终人们也看到他逆袭成功,中年以后再也没有为钱所困扰过,没有任何国库拨款的情况下都

  • 他是大清猛将,鸦片战争时杀英军无数,死后却被英军公然扒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一次鸦片战争死的五个将领,鸦片战争的真实事件记录,鸦片战争中最厉害的人

    近代的清朝历史算是一段屈辱的中国史,在清朝末期国力衰弱,而偏偏这次的敌人不再是这个庞大帝国内部,而是西方列强,中国也是在清朝开始第一次对外界正眼看待。清朝自上而下这才知晓,原来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国家,人民的思想也是自此之后一步步的走向解放。可是,这其中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痛苦,虽然我们

  • 爷爷、父亲、儿子都葬在清东陵,为何雍正却偏偏要葬在清西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死后葬清西陵吗,雍正为何不葬入清东陵,雍正葬在清西陵的感受

    关于这个问题,几百年来都是众说纷纭的,比较热门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怕报复说”:关于这一说法,主要是认为雍正帝的皇位“来路不正”。康熙晚年传位的时候,并不是传给雍正,而是传给“十四阿哥”,即雍正的一母同胞的兄弟。关于这个故事,在热播剧《雍正王朝》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正因如此,雍正才不敢将自己的陵

  • 她十四岁嫁雍正,因认识了甄嬛而好运不断,活到九十七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和甄嬛,甄嬛气死雍正的片段原版,甄嬛和雍正的恩爱片段

    在甄嬛传里,端妃因被华妃陷害而一生不能再生育。她似乎从此不再参与后宫斗争,一直避世。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却最能给人以致命一击。例如安陵容、例如皇后。都是因为有端妃在人前或背后推波助澜,才万劫不复、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的。电视里的后半部分,甄嬛与端妃的感情确实也很好。历史上,甄嬛与端妃是怎么回事呢?在真正

  • 乾隆时期“正一品”的和珅,享受的是什么待遇?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死后和珅被抄家,和珅升一品,和珅给乾隆送美女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对大臣和珅是相当的“宠爱”。但是和珅这个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就是那个影视剧中的油腻大叔形象,他并没有多么英俊和才华,光靠着在皇帝后面拍马屁便平步青云了。那么历史上的他也是这样的吗?其实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和珅,仅从外在形象上就比较突出,而且他的知识渊博,很快

  • 老头提了三条治国良策,高官开心的上报乾隆,乾隆却把老头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县令见到乾隆不下跪还让乾隆下跪,乾隆治国,景泰帝治国良策

    有时候,在看历史书的时候,觉得乾隆就像是一个逗比一样,连带他手下的一些官员都经常闹出一些很二的笑话来,让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变成了一段可悲可笑可叹的历史,有时候真的想为生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鸣不平。话说有这么一个老头儿,因为提出了三条治国良策,就被乾隆和他的狗腿子高官们把头给砍了,这样荒唐的事情也只有出现

  • 甄嬛传:雍正离世前,甄嬛合上雍正的眼睛,心酸的说了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甄嬛对雍正死前说的话,甄嬛传雍正临死全片段,甄嬛传雍正死后的遗言

    想必大家对《甄嬛传》的印象应该有很深,甄嬛与雍正帝和果郡王之间的爱恨纠缠,总是让人感到揪心。如果关注影视剧的人就会知道,刚刚开始的时候,雍正帝和甄嬛来了一场意外的相遇,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可却是在这中间慢慢感受到了对方的好。在这之后,雍正便想方设法要找到甄嬛,但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彼此没有说

  • 雍正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养母,而名声被毁生母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为什么不封养母为皇太后,雍正与养母关系好还是生母关系好,雍正当皇帝后怎么对待养母

    雍正帝胤禛自幼被康熙的皇贵妃佟佳氏抚养(了解清史的朋友自然知道,佟氏一族在康熙朝的显赫)。佟佳氏因无子女,故视胤禛为己出,殷勤备至、关爱有加,而雍正则蒙其庇阴,承其恩泽,是康熙诸子中除了太子胤礽、十阿哥胤以外,最为尊荣的一位皇子。因此从小就能受到一定的重视。幼时的胤禛凭借这层得天独厚的机缘,被养于康

  • 如懿传里的如懿,清朝历史上的悲剧皇后,真的得到乾隆的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如懿是乾隆的什么皇后,如懿死后乾隆对她做了什么,乾隆和如懿最后的结局

    那拉氏是乾隆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嫁过去了的,而且一直都是不得宠的。因为乾隆最爱的是他的原配富察氏,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自然就成了皇后。但是不久后,富察氏就去世了。富察氏去世后三年内,乾隆的后宫妃子们没有一个怀上孩子,除了在富察氏皇后去世前怀上的,很多人都没有生孩子。乾隆悲伤过度,根本不想再立皇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