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3/12/22 1:35:55

“幕府”一词,一开始指的是领兵在外作战的高级将领的营帐,借此延伸出了高官门下公署的意思,后世用来代指高官,或者指这些高官门下所聘请的辅佐人员的整体。

“幕府”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沿用,并扩大了这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仅高级将领的营帐可以被称为幕府,三公九卿乃至州郡长官的属吏都可以被作为幕府之职。

到了明清之际,幕府又可以指文武高官出征时搭建的营帐或者巡抚地方时的衙署。“幕府”之中的长官,被称为“幕主”,而辅佐“幕主”的人,则有“幕官”和“幕宾”两类人。

[var1]

02

“幕官”简而言之就是将官们公署之中的属吏,本身就归属于朝廷正式的官僚系统,这是在宋代以后形成的制度,明代基本保留下来了这部分幕职制度。而辅佐“幕主”的另一类人“幕宾”就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主要对象。

“幕宾”这一词语最早见于晋朝,当时谢安王坦之一起到桓温那里谈论政事,桓温让自己的智囊郗超帐中躺着听他们的论事,事后好给自己提建议。结果论事之时清风拂过,帷帐被吹开,谢安看见郗超就笑着说了一句:“郗超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啊。”

“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于是“幕宾”一词就此传播开来,幕宾和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幕官虽然也听命于幕主,但幕官是由朝廷分给的属吏,名列官籍,身份为官;幕宾则是由幕主私人聘请的辅佐人员,身份为客,不食朝廷俸禄,一切待遇均由幕主给支,两者合称就是我们常说的“幕僚”。

03

关于明朝“幕宾”的起源,根据王阳明与友人在弘治四年的书信可知,最迟在弘治初年,便有了高官“自己用人”的情况出现。

“凡荐贤于朝,与自己用人又自不同,自己用人,权度在我,故虽小人而有才者,亦可以器使。”

但是这一“自己用人”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幕宾”已经出现,只是因为嘉靖年间胡宗宪开幕府,延请徐渭、沈明臣等人为例,而逆向推测出弘治年间应该已经出现了“幕宾”之职。

明初著名清官况钟《明况太守龙冈公治苏政绩全集》卷三《太守列传》记载,“内署不延幕客,一切奏疏、榜谕、谳案,皆公所亲裁。”似乎从这条记载可以说明“幕宾”早在宣德年间就已出现,然而问题在于“况钟文集”是后人所编订的,其中的内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虽然况钟文集不能作为依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史料中看出“幕府”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存在。

[var1]

04

首先在元末之时,元朝各地高官就逐渐有了脱离中央控制,割据各地自为军阀的趋向,因此这些名义上是元朝属下的骄兵悍将们就模仿唐朝藩镇之制,发展出了一套幕府体系,元末幕府的征辟“略仿唐藩,承制故事,而国史考之不详也。”

而元末起义的各地群雄,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都有样学样自署幕府。在朱元璋逐渐平定各路群雄之后,由于蒙元的残余势力还在大漠对边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一些主将开设的幕府就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李文忠幕府帐下就有很多文人作为幕宾为他出谋划策,直到后来李文忠因为谏阻朱元璋讨伐日本,导致门下宾客被朱元璋尽数杀害。

05

到了正统年间,朝廷大臣出征之时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正式出现了幕宾一职。如文人周鼎因为生病弃官归家,而金忠讨伐福建盗贼的时候就将其征辟至幕府,让周鼎为自己出谋划策。

“(周鼎)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掾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机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

明初之时朝廷为各级地方行政公署都设有幕属官,这一类幕职并非由长官自己征辟,而是朝廷负责铨选,使得幕属官一方面配合长官工作的同时起到了监督长官的作用。

“参与长官行事,使之有所忌惮,不敢逋荡。”

自明中期以后,虽然公署有幕职,但是有司并不器重他们,反而自己聘请幕宾治事,或者将具体事务托付给胥吏,后来新任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朝廷并不配给属吏,因此这些督抚也有自己聘请宾客辅佐,至此,幕宾一职应运而生。

06

明代的幕宾不仅服务于地方督抚,同时在明朝的各级衙门中都有存在,上至内阁大臣,大太监,下到六科给事中,各类衙门,各色官员聘请幕宾蔚然成风。内阁大学士有幕宾属于是明代特例,史载申时行曾经延请陆伯生为宾客,刑科给事中钱梦皋为时任内阁首辅沈一贯的“入幕之宾”。

而嘉靖年间的著名奸臣严嵩门下也多蓄宾客,他的死对头夏言也是如此,可见当时内阁大臣聘请宾客是一种普遍情况。

[var1]

07

在这种聘请幕宾风气的影响下,明代太监们也不能免俗,不少地位极高的大太监也会延请幕宾,比如著名的大太监刘瑾就曾聘请落榜生员张文冕为自己的幕宾,汪文言在担任徽州库吏时也因为避罪入太监王安门下。这一风气甚至从官场蔓延到了民间,有些没有官职的举人也会延请宾客,但不过只是用作账房而已。

明代幕宾的身份也多种多样,从在职或退休官员,到举人、生员,乃至于山中隐士、方士、术士、布衣、巡捕,都可以做幕宾,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入幕“毋须任何之资格。”

比如川黔总督蔡敬夫曾经延请退休官员王思任作为宾客,兵部尚书王骥聘请在职官员王训,便是官员入幕。宁前兵备道陈祖苞聘请举人周敏成参赞辽东军务,浙江总督胡宗宪聘请生员徐渭、何心隐等人入幕,便是举人、生员入幕。至于山人、术士、布衣等身份,就不一一列举了。

08

明代的幕府宾客和春秋时期的蓄养的“士”不太一样,春秋时期“士为知己者死”,两人不仅是幕主与宾客的关系,同时也有一种主仆之情在其中,人身依附十分紧密,但是明代宾客就不一样了,幕主与幕宾奉行的是“合则留,不合则去。”

也就是说双方并没有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需要的合作关系。幕宾不仅是“宾”,同时也是“师”,幕宾尊幕主为“主公”,幕主则尊幕宾为“师傅”,双方彼此尊重,地位上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充分体现出了了主宾关系的极其不稳定。

其次虽然幕主与幕宾关系不稳定,但双方又彼此依存,不能分离,幕主需要幕宾辅佐他军政民生上的繁杂琐事,而幕宾则需要幕主提供的佣金养家糊口,幕宾每年收入多者可达二三百两,少者不过三十两。

幕宾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高深,不是如《三国演义》中荀彧郭嘉等谋士那种谈笑之间谋划天下大事的豪迈宏大,恰恰相反,幕宾所需要处理的事务都是一些琐事和政务。

[var1]

09

幕宾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是负责幕主奏章公文的处理,不少幕宾经常给幕主当枪手,比如胡宗宪名下著名的军事著作《筹海图编》,实际上的作者是胡宗宪手下的幕宾郑若曾,还有如徐渭在胡宗宪手下负责奏章公文五年,“记文可百篇”。

二是以备顾问,当参谋,这一点就很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谋士”形象了,当然了,参谋之事也是幕主负责事务以及朝廷政务,俞大猷在带兵打仗之时就曾聘请王阳明弟子颜钧为“军师”出谋划策。

三是处理民政,我们上文说道明中期以后各级官署都有开幕府聘请幕宾的风尚,这其中聘请宾客最多的就是各地知县,由于明代中晚期官僚阶层的腐化,官员行政能力亦是逐渐下降,不理民事,为了摆脱这些日常政务的打扰,基本上每个知县都会聘请幕宾为自己处理民政。

四是帮闲,所谓帮闲就是当幕主赴缙绅宴请的时候,在一旁献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给自己幕主脸上增光添彩,以上四项便是幕宾所负责的主要事务。

10

幕宾实际上是书生不安现状,想要借此出名博位的产物,而官僚体系整体的腐化堕落,又给了这些书生文人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而明代的幕宾尚处于一个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清朝那种完整的幕学体系,故此幕宾职能多种多样,甚至有以绘画游幕而被聘请的书生,可见当时幕宾之职低微。

而明代官员不惜放下身段成为达官显贵的入幕之宾,则在明代晚期朝廷的政治权力更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更多文章

  • 荆轲值得敬仰吗?看看他刺秦前祸害的宫女,简直惨无人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荆轲为什么答应刺秦,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荆轲是主动刺秦的吗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段故事也成就了荆轲历史上刺客之名。但在刺秦王之前还有很多细节可能不太了解,尤其是太子丹为了讨好荆轲而做的事,可以说惨绝人寰。[var1]故事起因燕国的太子名丹。原来是作为人质被留在在秦国的。燕王派人接太子丹回去,但秦王却说:“如果燕王不死,太子丹就不能回去,除非是黑头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结局有好有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人,秦始皇灭六国后怎么处理六国君王,秦国灭六国后怎样对待六国国君

    引言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经营起来压力非常大,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为国家存世很短,导致很多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为人残暴,有人说他为后世的君王开了个好头。其实想要知道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灭掉六国,对待六国国君的手段上就能看出来。最先被秦国灭掉的是韩国。韩

  • 君子还是小人?战国名臣邹忌,其实也很阴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邹忌最后的下场,邹忌修八尺有余是多高,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var1]要说这邹忌,既高又帅,有多高?八尺有余,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五吧。而且相貌堂堂。当初他第一次见齐威王的时候,说他自己精通奏琴,却又不给威王弹琴,威王就问他:“你是嫌琴不好吗?还是认为不值得给我弹?”邹忌回答说:“我把研究弹琴作为我的事业,所以应该认真研究再弹;大王您是以国家作为您的事业,怎

  • 他是汉室宗亲,儒学成就被称为孔子以来第一人,却帮助权臣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儒学家孔子个人资料,历史人物评述孔子,权臣与孔子

    [var1]刘歆是西汉末年大儒刘向的儿子,刘邦弟弟的后裔。刘向的大名,只要学过初高中语文的,应该都会听过,他把楚辞编纂成册,和儿子刘歆一起编撰了中华神话巨著《山海经》,而且还著有《战国策》,《列女传》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著作,可以说刘向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生在这样的家庭,刘歆自然也耳濡目染。汉书记

  • 他是荆轲的好友,眼睛被熏瞎后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杀秦始皇,跟荆轲一起刺杀秦始皇的人,荆轲是怎么刺杀秦始皇的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之间的征战,创立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制度,他的丰功伟绩无人可及,千古一帝名不虚传,不过,也因此受到许多人刺杀,最出名的要数荆轲,荆轲刺秦失败后,他的好友高渐离也曾刺杀过秦始皇。[var1]高渐离是土生土长的燕国人,一位民间音乐家,他出身于市井,却擅长击筑,筑是中国古代的

  • 荆州博物馆,全国馆藏越王剑最多的博物馆:四代越王剑齐聚一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荆州越王五剑博物馆,荆州博物馆一级文物数量,荆州现任博物馆馆长

    [var1]因珍品馆还在升级改造中,而无法见识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古尸“遂先生”,也没见到漆羽人、对龙对凤浅黄绢面绵袍和虎座凤架鼓。[var1]但在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见到了这么一组文物,令我感到震撼至极,是必须要单独拎出来与大家分享:四代“越王剑”。[var1]尚武的楚人视剑如命,死后常以所佩

  • 太子建的失败凸显了楚国亲晋派的全面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国太子健,楚国太子打死秦国大夫,宋王偃伐楚失败原因

    太子建为什么会被废掉太子,这绝对不是史书中所说那么简单,从太子建出逃的路线上可以看出端倪。先到宋国,再到郑国,然后联合晋国阴谋篡夺郑定公权力欲回归楚国出兵复仇夺位,继而伍子胥逃亡吴国。太子建的整个逃亡路线,其实是向北向西的,而与晋国密谋篡夺郑定公权力,则明确肯定,太子建本身是更倾向于晋国的,也就是说

  • 在《大秦赋》中,吕不韦为何在嬴政冠礼前装病?又因何故意把王玺交给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不韦为什么把王玺给赵姬,赵姬吕不韦秦始皇,吕不韦赵姬与秦始皇的关系

    这就无形中给了嫪毐偷用王玺盗虎符的机会,把秦王嬴政和咸阳城的老百姓乃至于吕不韦自己都置于了危险之中。那么吕不韦究竟要意欲何为?吕不韦早就明白秦王的目的和自己的处境.[var1]自从郑货向他说了赢虞和嫪毐商议谋反之事以后,吕不韦就已经明白了秦王嬴政对付的是自己,然而促使嫪毐叛乱造反只是秦王扳倒自己的手

  • 在《大秦赋》中,吕不韦被逐出咸阳时,嬴政为何让赵高给他扶苏的玉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秦扶苏开局暴打赵高,吕不韦与赵高,赵高对扶苏的评价

    而站在咸阳城战楼上的秦王嬴政也面无表情,心思低沉,像是在百感交集,仿佛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想要冲下去送别但又必须得强忍着,心里十分地纠结和痛苦。[var1]秦王赢政和老相邦吕不韦就这样分别了,看着就让人感觉心里有一种痛,也许这是骨血分离才有的痛吧?也许这是真正父子之间分离才有的悲伤吧?秦王

  • 海归公子当了秦国国君,为何承诺不攻打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国给秦国输送人才,秦国攻打魏国文言文,信陵君不死秦国敢打魏国吗

    [var1][var1][var1][var1]此时秦国最大的对手是魏国,魏武侯即位之后,吴起从河西郡逃奔楚国,魏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东部。也就是说,魏国对秦国的的压力减少,魏国也不再把秦国当作头号敌人,反而要与秦国休战,全力开拓东线。魏国为了稳定西部局势,达到西线无战事的理想状态,魏武侯不顾秦出公已